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固—液相变蓄热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晓福  张正国 《新能源》2000,22(2):4-6,11
石蜡是良好的盯变蓄热材料(PCM),没有相分离和过冷现象。本文描述了以石蜡为蓄热材料,对单盘管和双盘管蓄热器进行的蓄、放热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类似的实验条件下,双盘管蓄热器增加了70%传热面积,可以将一个蓄/放热循环的时间减少到大约为单盘管蓄热器的1/3。  相似文献   

2.
相变蓄热能有效地解决太阳能利用过程中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文章对内翅式太阳能套管式相变蓄热器的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热流体入口速度越大,熔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越短;速度为2.5 m/s时,熔化过程需要225 min左右;与未加翅片的蓄热器相比,在相变材料侧增加环形翅片时蓄热时间缩短10%左右。  相似文献   

3.
高温相变蓄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如下两个方面总结了高温相变蓄热的研究现状:①在高温相变材料(PCM)方面,重点介绍了高温相变材料的一些重要性能及其测量,高温相变材料的封装,高温复合相变材料及高温相变材料的应用;②在传热分析方面,主要介绍了相变过程的数值模拟和相变蓄热系统(LTES)的热力学优化。  相似文献   

4.
孙晨  邱燕 《节能》2020,39(8):47-52
利用Fluent软件对壳体和中心管均为椭圆的管壳式换热器的融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壳体和中心管的不同长短半轴之比以及热源温度对石蜡融化过程的影响,得到了石蜡融化过程液相分数及热流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内外椭圆管长短半轴比均为1.7的结构融化时间最短,结构最优。相比于内管,外管对融化过程的影响更大。斯蒂芬数对融化有较大影响,斯蒂芬数越大,初期融化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5.
板式相变储换热器的储换热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弄清板式相变储换热器的储换热性能,验证并修正文献(1)所建板式相变储换热器的储换热性能理论模型,搭建了板式相变储换热器的储换热性能实验台,研究了其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热性能,实验值与模拟值基本吻合,验证了理论模型和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设计了包含多种蓄热材料的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建立了该装置蓄放热过程的数学模型,模拟并对比了单级、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在相同工况下的蓄热量、有效能利用率、液相率、传热热流密度等性能的差异。在相同工况下,与单级硬脂酸相变蓄热装置相比,梯级相变蓄热装置的蓄热量提高16.9%,有效能利用率提高10.1%,蓄热/放热平均热流密度分别提高97.6%,64.9%,蓄热/放热用时分别缩短50.5%和39.2%。梯级相变蓄热装置的蓄热用时随传热流体进口流速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梯级相变蓄热装置的蓄热用时长短受传热流体进口流速工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焓法建立可靠的相变传热模型,对采用单一相变材料的换热器及不同结构组合式相变材料换热器的相变传热过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式相变材料换热器的性能优于采用单一相变材料的换热器,特别是串联结构组合式相变材料换热器;不同结构组合式相变材料换热器中,流体不同入口速度对换热器性能对比具有较大影响;合理选择组合式相变材料各...  相似文献   

8.
《节能》2019,(10):57-60
利用相变储能技术,把不连续的热量储存起来,实现能量的时间和空间的转移。相变材料是近年来新型的建筑材料,实际工程中对相变材料传热机理的研究存在一定困难。为了解决相变传热求解困难的问题,利用数值求解法对相变材料建立数学模型,基于Fluent软件对相变换热器的蓄放热过程的数值仿真,获得换热器中PCM的液相分数、温度场的分布状况,得出相变材料固液两相混合时,液态PCM逐渐增厚,从管内流体传到PCM的热流密度逐渐减小,使PCM的液体的熔化过程变慢。利用简易实验验证相变储能换热器的换热特性,为相变储能材料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吕学文  考宏涛 《节能》2009,28(12):9-11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状况,包括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传热性能、相变过程数值模拟和应用等,并对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传热性能研究方法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李容容  黄凯良  关敬轩  赵硕 《节能》2021,40(5):77-80
相变储能地板能够储存和释放大量的潜热,削减供热系统的负荷峰值,起到建筑节能的作用.相变储能地板的传热过程复杂,其热性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基于各类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从相变储能地板的热性能角度出发,对其影响因素的种类、影响规律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汇总,阐述了模拟研究和实验研究两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套管式相变蓄热器的特点,提出应用T字形翅片来强化相变蓄热器的传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翅片可有效地降低蓄热器中相变材料的凝固和融化时间,直翅片和T字形翅片的混合强化结构能使凝固过程比未强化结构节省74%的时间,使融化过程节省60%的时间。因此直翅片和T字形翅片的混合使用可以达到进一步强化传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双翅片矩形相变储能单元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边界温度下(50℃、55℃、64℃、69℃、73℃)相变材料熔化过程的可视化实验,通过观察相变材料固液相变界面、温度和液相率变化分析储能单元内相变材料的熔化行为和传热规律,探究不同边界温度对储能单元蓄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熔化后期储能单元内出现的熔化死角极大延长了蓄热时间,熔化死角用时比均大于30%;边界温度增加,固液相界面形状无明显变化,相变材料内温度分布及变化趋势相似,但固液相界面演化进程加快,自然对流加强,相变材料内温度分布不均匀性最大增加60%,相变温度最大增加2.9℃;边界温度从50℃提高至73℃时,完全熔化时间缩短510 min,且边界温度越低时(Fo)/(Ste)越大,表明在边界温度较低时,增加边界温度对相变材料的强化传热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相变蓄热技术具有相变过程温度变化小、蓄能密度大等优点,成为蓄热技术的研究焦点。作为相变蓄热技术研究热点之一的梯级相变蓄热技术能有效地强化传热,提高相变装置的充放热速率,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通过介绍梯级相变蓄热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梯级高温相变蓄热装置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展望了梯级相变蓄热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节能》2019,(4):154-157
清洁能源大多存在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可能导致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费之间的不平衡。储能是必不可少的,相变储能具有熔融凝固循环温度恒定,相对较高的能量密度,体积小,控制相对容易,安全可靠等优点。并针对相变材料的分类、相变储能系统强化传热技术、相变储能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孟娟  吴文潇  成蒙  关欣 《新能源进展》2019,7(2):155-160
为解决太阳能的间歇性问题,常将其与相变蓄热技术进行结合。与传统显热蓄热相比,相变蓄热可将蓄热能量提高数倍以上,具有巨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总结分析了相变蓄热的传热机制及在强化太阳能相变蓄热技术上的研究手段,如变换蓄热结构、添加肋片、使用相变胶囊、充注多相变材料、蓄热材料中添加高导热物质等。分析结果显示,相变传热机制中,融化过程主要考虑对流换热,凝固过程热传导占主导;使用肋片、相变胶囊等,主要增大相变材料接触面与蓄热体的比值,进而改善传热;蓄热材料添加高导热物质,可以改善相变材料的团聚、结核及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导热性能,其中添加泡沫金属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作为储能锅炉核心部件的相变储能换热器,分析影响其换热性能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可再生能源》2013,(12):17-20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的凝固/熔化模型,模拟了用于储存太阳能的两种相变蓄热器的蓄热过程,得到了蓄热过程中相变区的温度云图,分析了两种蓄热器的蓄热能力和传热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增加内管数量可以提高相变过程中的对流换热强度和蓄热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加同心套管式相变蓄热器的蓄能效果,采用环形肋片强化相变储能设备的传热,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这种结构中石蜡相变的融化过程,得到了石蜡熔化过程温度场分布及熔化时间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分析了肋片间距及厚度等参数对贮热管放热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石蜡的总融化时间随肋片间距增加而延长即传热效果变差,但是随着肋片厚度的增加而缩短,即传热效果变优,但是当或肋间距超过40mm和厚度超过2mm后,进一步增加肋片间距或者厚度对传热效果的影响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数值模拟研究了内管和外管之间的圆心距离(偏心率)对石蜡在水平相变蓄热单元中熔化过程的影响。利用焓-多孔模型得到内管加热温度为60、65、70℃和偏心率为0.20、0.40、0.60、0.80、0.93工况下蓄热单元内的速度场,温度分布,液相率分布和综合传热系数。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65℃,偏心率为0.20、0.40、0.60、0.80、0.93时总熔化时间分别减少了31.6%、57.4%、76.4%、86.7%、86.7%,偏心率大于0.80,增大偏心率对减少熔化时间没有明显效果;加热温度为60℃,偏心率从0.80增加至0.93,Fo增加了7.5%,总熔化时间增加,熔化过程中综合传热系数总体上逐渐减小,偏心率为0.60和0.80时,综合传热系数先增大后减小,熔化过程中,综合传热系数最大为329.72 J/(m2·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