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乳清分离蛋白(WPI)和麦芽糊精(MD)为壁材,紫苏油为芯材,并添加少量阿拉伯胶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紫苏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确定紫苏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配方:SPI、WPI和MD质量比为2∶1∶2,芯壁材质量比为2∶3,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为总固形物含量的3%,固形物浓度为20%。在此工艺配方下,紫苏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到91.23%,表面含油率为3.1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结构完整致密无裂缝。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黄刺玫籽油的贮藏稳定性,以黄刺玫籽油为芯材,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蔗糖脂肪酸酯为乳化剂,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得黄刺玫籽油微胶囊.采用单因素以及响应面实验设计,研究壁材复配比、乳化剂添加量、芯壁比、固形物含量对包埋率的影响,确定制备黄刺玫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比m(麦芽糊精):m(阿拉伯胶)=2.5:1、...  相似文献   

3.
庞晓慧 《中国油脂》2021,46(1):32-37
以共轭二烯烃、共轭三烯烃、过氧化值、羰基值平均增长速率以及110℃的氧化诱导时间为指标,对比研究了美藤果油、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同时探讨了在60℃加速氧化过程中3种植物油主要微量组分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植物油中共轭二烯烃、共轭三烯烃、过氧化值、羰基值平均增长速率为美藤果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氧化诱导时间为美藤果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甾醇、多酚的损失率为紫苏籽油>美藤果油>亚麻籽油,维生素E的损失率为紫苏籽油>亚麻籽油>美藤果油;多不饱和脂肪酸损失率和饱和脂肪酸增加率为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美藤果油。因此,认为美藤果油氧化稳定性最强,亚麻籽油次之,紫苏籽油最弱。  相似文献   

4.
元宝枫籽油富含神经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了保持其油脂体中营养物质的稳定性及功能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处理元宝枫籽油,并对微胶囊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考察元宝枫微胶囊的包埋率受壁芯比、复配壁材比例、壁材浓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4∶1,β-环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壁材复配质量比为4∶1,壁材质量与水体积比为1∶7...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144-149
将富含α-亚麻酸的紫苏籽油制备成水包油型(O/W)乳状液后,其稳定性、水溶性得到改善,并可作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传递系统,应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分别采用阿拉伯胶、HI-CAP 100、纯胶2 000、可溶性大豆多糖、酪蛋白酸钠和大豆分离蛋白制备紫苏籽油乳状液,研究乳化剂对乳状液粒径、黏度及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4%阿拉伯胶制备的乳状液粒径最小(0.678μm),粒径主要分布在0.1~10μm之间,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大,乳状液的黏度不断升高,且不稳定性指数和Slope值逐渐降低,其中,除HI-CAP 100和酪蛋白酸钠外,乳化剂质量分数≥4%时,乳状液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柚子籽油为芯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进行研究,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β-环糊精为复合壁材,壁材间质量比1∶0.5、壁材质量分数30%、芯壁比1∶1、乳化剂1.5%、进口温度170℃。由此得到柚子籽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8.9±2.1)%,包埋效果良好。同时对微胶囊产品进行了基本性质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特性和稳定性,基本满足一般食品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7.
枳椇籽油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富含亚麻酸枳棋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组分:M明胶:Mβ-环糊精1:6,M壁材:M水15:85,M芯材:M壁材1:3.5、复合剂加入量10%;最佳微胶囊化加工参数为:超声乳化10min、均质压力30MPa、进口温度160℃、出口温度80℃。所得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8.89%,微胶囊化效率为90.83%。经优化配比和工艺制成的枳棋籽油的微胶囊产品颗粒为球形,大小在8-10μm之间,颗粒表面平整光滑、层次清晰,大小分布均匀,包埋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罗汉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角鲨烯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为防止有效成分的氧化,扩大罗汉果籽油的用途,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制备罗汉果籽油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二次多元模型,探讨了喷雾压力、进料速度、进风速度和进风温度对的罗汉果籽油微胶囊包埋率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喷雾压力0.30 MPa,进料速度4.16 mL/min,进风速度733.60 L/h,进风温度189.00℃,在此条件下包埋率可达90.46%。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苏籽油为芯材,大豆多糖和壳聚糖为壁材,分别制备紫苏籽油单层与双层乳状液,并且对乳状液的粒径、Zeta电位、物理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单层乳状液粒径随着芯壁比(质量比)的升高而增大,物理稳定性变差,最适的芯壁比(质量比)为2∶1;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加,双层乳状液的Zeta电位逐渐增大,并且由负值变为正值,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2%时电位绝对值最小为3.6 mV,当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4%时电位为43 mV,电位增加速率变小;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加,乳状液粒径呈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变化,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2%时达到最大粒径为5.21 μm,0.4%时达到最小粒径为1.185 μm;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加乳状液物理稳定逐渐增强。壳聚糖质量分数对乳状液化学稳定性影响显著(p<0.05),抗氧化效果依次为0.4%>0.6%>0.2%。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吐温-80、十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为乳化剂,单独或复配后加入95%乙醇,制备五味子籽油乳液,以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评价乳化效果。结果表明:当吐温-80∶十聚甘油单硬脂酸酯∶油=2∶2∶10,再加入95%乙醇,乳化效果最好,中位径为0.499μm,体积平均径为0.502μm;还考察放置8 d、加热、加入不同浓度NaCl溶液、不同浓度五味子多糖等对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放置8 d对乳液没影响;加热、加入多五味子多糖都使乳液颗粒尺寸变大,稳定性变差;NaCl浓度小于1%,能使乳液颗粒尺寸减少,粒径范围变小,大于1%,随NaCl浓度增大,乳液粒子变大。  相似文献   

11.
紫苏籽油具有很好的食用及保健功能,将其制成稳定的可涂抹乳液可增加其应用的多样性。本文利用β-环糊精的乳化特性,通过高速均质法将紫苏籽油制成Pickering乳液,观察乳液的微观结构、测定其粒度和Zeta电位,研究体系添加糖、盐、黄原胶以及pH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黏度特性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紫苏籽油经β-环糊精乳化后可形成稳定的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油滴呈标准球形,粒径在数十纳米范围;外水相添加5%蔗糖或0.5%黄原胶可增加、添加食盐则降低乳液的黏度及稳定性,酸性条件不利于乳液的稳定;流变特性结果显示,环糊精稳定的紫苏籽油乳液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在25~80℃条件下乳液呈现类似奶油状特性。  相似文献   

12.
《粮食与油脂》2016,(12):45-47
选择乙酸乙酯为夹带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声辅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紫苏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25 min、超声水浴温度40℃、超声次数2次、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 h、萃取压力20 Pa,原料粒度40目。在此试验条件下,紫苏籽的出油率可达43.8%,相同条件下原料不进行超声预处理的紫苏籽出油率为39.7%,超声对原料进行预处理有利于提高紫苏籽油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元宝枫籽油进行包埋,并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的制备工艺为:麦芽糊精与变性淀粉质量比为3.54∶1、壁材质量分数为28.1%、壁芯比为2.51∶1,元宝枫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5.7%;大豆分离蛋白与阿拉伯糖质量比为5∶1、壁材质量分数为7.5%、壁芯比为1∶1,元宝枫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9.09%...  相似文献   

14.
以怀远石榴籽油为芯材、麦芽糊精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复合壁材、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石榴籽油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壁材的质量分数10%,麦芽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配比1∶2(质量比),乳化剂大豆卵磷脂的添加量2.0%,芯材与壁材的配比1∶1.5(质量比),喷雾干燥机进风温度185℃,出风温度75℃,进料速度25 m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石榴籽油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81.9%。微胶囊化后的石榴籽油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紫苏籽油萃取率为参考,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工艺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显著。超临界CO2萃取紫苏籽油的较佳工艺参数是:萃取压力24 MPa,萃取温度41℃,紫苏籽粒度20目,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11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紫苏籽油萃取率达到88.63%。GC-MS分析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的紫苏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1.94%,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  相似文献   

16.
紫苏籽油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苏籽油(PSO)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具有减肥、抗衰老、降血脂、提高学习记忆力、抗癌等生理功效.本文主要从提取方法、化学成份以及保健功能方面进行对PSO进行概述,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籽油的微胶囊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β-环糊精为壁材,用包络法对猕猴桃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微胶囊化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微胶囊化产物的氧化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β-环糊精用量为3.0 g,猕猴桃籽油0.5 mL,包络反应120min时,产物收率为70.79%,微胶囊化产物对氧化剂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对制备得到的白木通籽油微胶囊产品进行质量评价,通过对其理化性质的测定,考察产品在贮藏期间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微胶囊粉末大小均匀,细腻,含水量为2.59%,平均粒径为328.1nm,溶解性良好。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白木通籽油微胶囊呈圆球形,表面光滑完整,囊壁结构紧密。差示扫描量热测定得出微胶囊产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溶解温度较高,表明产品在常温贮藏时处于玻璃态,贮藏稳定性较好。微胶囊产品在常温条件下贮藏6个月后,包埋率变化较小。证明白木通籽油微胶囊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且贮藏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迷迭香提取物能否替代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成为紫苏籽油的天然抗氧化剂。以过氧化值和酸价为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迷迭香提取物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作用,并与市面上常用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丁基羟基茴香醚、2-叔丁基对苯二酚)作为对照,测定氧化作用后油样过氧化值及酸价,对比它们在紫苏籽油中的抗氧化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紫苏籽油样中鼠尾草酸含量,研究鼠尾草酸含量与紫苏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迷迭香提取物在紫苏籽油中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选择0.08%迷迭香提取物作为在紫苏籽油抗氧化保护的最佳添加量;相比于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丁基羟基茴香醚、2-叔丁基对苯二酚,迷迭香提取物为仅次于2-叔丁基对苯二酚的紫苏籽油中最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确定鼠尾草酸是迷迭香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有效成分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紫苏油贮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苏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作用,但易氧化不耐贮藏。以紫苏油酸值和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温度、光照、空气和水分含量对紫苏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光照、空气和高水分均可促进紫苏油氧化,在贮藏中控制紫苏油水分含量0.10%以下,在25℃以下的低温、干燥、避光的环境中密封贮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