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管线钢X70在西气东输和中亚管道工程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是未来管道建设的主流钢种.针对X70,根据试验确定管道环缝焊接过程的热源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Sysweld计算焊接热循环过程,确定焊接接头温度和应力的变化过程及其分布,以及焊后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试验表明,计算的焊后残余应力与实测值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X80 管线钢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YSWELD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双椭球热源模型,对X80管线钢对接接头的焊接温度场进行了模拟仿真,模拟结果与试验值非常接近。利用一次正交回归试验,研究焊接热输入和预热温度对焊接热循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循环参数t8/5和tH随着热输入和预热温度的增大而增大,热输入对t8/5和tH的影响大于预热温度对t8/5和tH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焊接时应特别重视焊接热输入的选择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探究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残余应力及氢扩散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含六层环焊缝的X80钢管道模型,进行温度场、应力场和氢扩散耦合分析。结果表明,焊接产生的残余应力主要集中在焊缝区和热影响区,Mises等效应力峰值为580 MPa,已接近管材的屈服强度。管道材料内氢浓度沿着径向和轴向分布不同,但均与静水应力的分布规律相似。输氢管道焊后热处理的效果明显,可显著降低焊接残余应力、静水应力,从而降低氢富集浓度,减少焊缝处可能的氢脆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以热弹塑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非线性分析有限元程序,对双相不锈钢管道接头环焊缝残余应力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建立了管道全位置焊接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三维移动热源模型,获得了环焊缝焊接接头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在管道接头内表面的焊缝及近缝区的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均为拉应力,随着离开焊缝距离的增加,由拉应力逐渐过渡为压应力。在管道接头外表面焊缝中心处的轴向残余应力为压应力,而环向残余应力为拉应力。从环向位置上的应力变化规律可以看出正半周和负半周的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对称性。研究结果为优化生产工艺,控制残余应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SYSWELD有限元分析软件,以热弹塑性理论为基础,采用双椭球焊接热源模型,对X80管线钢环焊缝接头的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模拟仿真.得到了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即焊缝及近缝区的残余应力值较大,远离焊缝中心残余应力值逐渐减小;由于表面和心部散热条件不同,造成了管道表面和心部的残余应力方向上的差异或数值大小的不同.研究了焊接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输入的增大和预热温度的提高残余应力值逐渐降低;为了减小焊接残余应力,应尽量采用较大热输入和较高预热温度进行焊接.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焊后热处理可以有效消减钢结构焊接接头中的残余应力。以150 mm厚容器钢平板对接焊接头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方法对焊接接头热处理前、后的残余应力场进行了仿真模拟,系统分析了焊后热处理过程中残余应力的演化规律,并对相关焊后热处理工艺参数下残余应力消除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焊后热处理可以显著减小纵、横向焊接残余应力峰值,但对残余应力的分布形式影响较小;热处理过程中焊接残余应力释放主要发生在升温阶段,而在保温阶段和冷却阶段,释放量较小甚至有所回弹。通过工艺参数分析可知,残余应力释放量随着保温时间和热处理温度的改变呈非线性演化,因此,在实际焊后热处理时需综合考虑影响因素的组合效应,以优化残余应力消除效果和成本。 相似文献
12.
13.
以热——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厚壁管环焊缝残余应力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分析了三种焊接工艺参数对管道环焊缝残余应力的影响,计算中考虑了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和力学性能参数的温度相关性.结果表明,管道内表面焊缝和近缝区的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均为拉应力,而管道外表面焊缝和近缝区的轴向残余应力和环向残余应力均为压应力;接头内表面应力水平高于外表面;残余应力的最大值均位于距管道外表面一定距离处,其数值接近于材料的屈服应力;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残余应力峰值变化不大,塑性变形区宽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对镍基合金管道环形焊缝进行焊接与焊后热处理模拟,为镍基合金焊接后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首先利用ABAQUS软件进行环形焊接模拟,考察管壁厚一定,随内径厚度比(D/B)变化时,轴向与周向焊接残余应力变化趋势;随后依据Norton蠕变准则,选取合适的蠕变激活能,考察相同保温时间下,不同保温温度对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焊接模拟结果显示,随着D/B值的增大,轴向焊接残余应力整体变化不明显,外表面有变小趋势,内表面有增大趋势,周向焊接残余应力变化明显,尤其是内表面,由压应力变成了拉应力。焊接后热处理模拟结果显示,对于同一种材料,适当升高保温温度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煤制气管线X80钢螺旋焊管三维模型,综合考虑焊接残余应力和组织不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焊接接头氢扩散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和组织不均匀都会导致氢扩散的发生,氢浓度的分布规律与静水应力分布特征相似,即静水应力越高的区域,相应的氢浓度也较高,说明残余应力的影响大于组织不均匀性的影响。氢浓度最高的焊缝区比不考虑残余应力时提高了2.7倍,通过等效充氢压力下的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发现,氢脆系数由不考虑残余应力时的18.56%上升至考虑残余应力所致氢富集条件下的32.53%,增加幅度达到75.27%。因此,残余应力是导致焊接接头氢富集进而影响氢脆失效的重要因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氢富集程度则是评估煤制气管线焊接接头安全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