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内蒙古传统酸奶中分离出的8株乳酸菌菌株进行形态学及16S rDNA鉴定,确定其中包括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然后进一步对菌株的酸、胆盐、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胆固醇降解能力及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体外益生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217-3对pH=1.5的强酸和人工胃肠液有较高的耐受性,同时还能耐受1.5%的胆盐。此外,其胆固醇降解和自由基清除能力也具有较高的水平。综上所述,鼠李糖乳杆菌217-3具有显著的益生性能,为高活性乳酸菌菌剂及相关发酵产品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副干酪乳杆菌是一种具有益生作用和广泛应用前景的乳酸菌,其健康作用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以分离自西藏拉萨地区当雄县龙仁乡酸牦牛奶的一株副干酪乳杆菌PC-01为研究对象,评估其益生特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人工胃肠液耐受能力和胆盐耐受能力评价其益生潜力,同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副干酪乳杆菌PC-01在模拟人工胃肠液中培养11 h的存活率为88.60%;胆盐耐受结果表明其延迟时间为0.34 h,具有在肠道内存活继而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的潜力;安全性评价显示该菌株对6种抗生素敏感,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溶血试验阴性;动物实验证实副干酪乳杆菌PC-01无毒副作用。结论:副干酪乳杆菌PC-01具有益生特性及安全性,为其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具有潜在益生作用和安全性的植物乳杆菌,以四川泡菜中分离的114株植物乳杆菌为出发菌株,进行耐酸性、耐胆盐能力、耐模拟胃肠液能力、自聚能力、致病菌共聚性、抗生素耐药性和溶血性研究。经过pH2.0酸性条件、0.2%浓度胆盐培养后,初步筛选出13株耐受能力较好的菌株。对13株菌进行模拟胃肠液、聚集能力、耐药性和溶血性试验。结果表明,13株菌模拟胃肠液耐受存活率均高于75%,自聚集能力23%~52%,与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共聚集能力分别为10%~29%和16%~37%。在药敏和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中,潜力菌株对10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表现基本一致,对β-内酰胺类、酰胺醇类抗生素较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有较强耐受性;13株菌均无溶血现象,说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因此,筛选得到的13株植物乳杆菌均有潜在的益生作用和较高安全性,研究结果为益生菌的开发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4.
鼠李糖乳杆菌耐酸及胆盐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对来源于婴儿粪便鼠李糖乳杆菌进行耐酸、耐胆盐能力表征及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实验。结果获得鼠李糖乳杆菌菌株B在pH1.8条件下,维持2h,活菌数达到107CFU/ml以上;在pH值为2.2以上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菌株的数量增加。在胆盐浓度在0.5%以下的MRS-broth培养基中鼠李糖乳杆菌B菌株维持4h,活菌数均达到108CFU/ml以上,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活菌数均有所增加。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有效通过胃环境,并能在肠道中繁殖。结果可见,鼠李糖乳杆菌B具有较强的酸的胆盐的耐受能力,符合微生态制剂和乳酸菌发酵功能食品菌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6):134-139
以奶豆腐来源的3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能力、表面疏水性和体外抗氧化能力,旨在评价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对强酸和高胆盐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能保持较高的活性;供试菌株均对二甲苯的疏水性作用较强,而对三氯甲烷的疏水作用较弱;3株菌株均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分离自母乳婴儿源的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BF-1、植物乳杆菌BF-15、唾液乳杆菌BF-29、干酪乳杆菌BF-55为对象,研究这些菌株对体外模拟人工胃、肠液及胆盐的耐受性,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安全性和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探讨菌株的免疫调节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BF-15对人工消化液和胆盐有较强的耐受性,对Caco-2细胞黏附能力[(7.10±0.30)CFU/cell]显著高于阳性对照菌株LGG[(3.90±0.30)CFU/cell](P<0.05);BF-15除对氨基糖苷类、糖肽类抗生素的固有耐药性外,对苯唑西林、头孢噻吩也有耐药性,无抗性质粒;BF-15和LGG的活性和热致死菌在一定的菌浓范围(1×10^6~10^7CFU/mL)均促进体外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同时活性菌株作用效果明显优于热致死菌株。在相同菌浓条件下,两株菌体外免疫调节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母乳婴儿源乳杆菌——植物乳杆菌BF-15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较高的黏附性和一定的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7.
植物乳杆菌NDC 75017的降胆固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乳杆菌NDC 75017分离自中国内蒙古传统发酵乳制品。本实验对其体外环境耐受性及其降胆固醇作用进行研究。采用活菌计数法检测植物乳杆菌NDC 75017在pH 2.0~3.0的酸性环境、胆盐质量浓度0.3g/100mL、NaCl质量浓度0~7g/100mL以及模拟人工消化液环境下的耐受情况;同时以邻苯二甲醛法测定其体外降胆固醇能力。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NDC 75017可耐受pH3.0及0.3g/100mL胆盐环境;在7g/100mL的高盐质量浓度条件活菌数仍可达108CFU/mL;可以通过胃进入肠道而保持活性,在肠道处理8h后存活率为58.73%。体外降胆固醇实验测得细菌发酵上清液、菌体洗涤液和细胞破碎液中的胆固醇脱除率分别为16.43%、26.35%和32.87%。植物乳杆菌NDC 75017环境耐受能力良好,具有体外降胆固醇作用,该菌株可以作为降胆固醇的潜在益生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产胆盐水解酶植物乳杆菌H13的耐酸、耐胆盐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其可能的降胆固醇作用机理进行体外试验研究.方法:采用MRS培养基,模拟人体胃酸环境(pH=3)和胆盐环境(0.3%),测定H13菌株在酸性及高胆盐环境作用后的存活菌数,并在此胆盐浓度下测定植物乳杆菌H13的胆盐水解酶活力、降解胆盐能力和胆固醇沉淀量.结果:菌体能够耐受pH 3的环境和0.3%的胆盐环境;该菌产生的胆盐水解酶在降低胆固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酶活性与游离胆酸量、胆固醇沉淀量呈正相关,而且胆盐水解酶对反应底物的特异性不同,以甘氨胆酸钠为佳.结论:植物乳杆菌H13体外降胆固醇作用的机理主要是其产生的胆盐水解酶使胆盐失去共轭作用,在酸性(pH<6.0)条件下,解共轭胆盐与胆固醇形成复合物共同沉淀下来.  相似文献   

9.
具有胆盐水解酶活性的乳酸菌有潜在的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对分离自酸马奶的10株乳杆菌的胆盐水解酶活性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胆盐水解酶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乳杆菌具有胆盐水解酶活性,其中以MG13-3为最高,其次为XB4-1及MG16-3;当pH值为6时,超声波破碎时间在12~15min之间,培养基中加入巯基乙酸钠并在厌氧条件下培养时,3株乳杆菌均体现出较高的胆盐水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具有较强降胆固醇功能的益生菌株,试验从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通达牧场制作的奶豆腐中筛选分离菌株,并采用邻苯二甲醛法测定菌株降胆固醇的能力,从中选出降胆固醇能力强的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及16S rDNA对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耐受酸、胆盐和胃肠液的能力。结果筛选分离出5株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菌株,其中一株菌对胆固醇降解能力最强,降解率达50.60%,经鉴定此株菌为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将其命名为HCS02-001(CGMCC No. 19746);经对酸、胆盐及胃肠液的耐受试验,该株菌在pH 3.0和pH 2.0的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86.80%和85.52%;在0.30%、0.50%的胆盐浓度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97.42%和95.17%;在人工胃液中作用3 h,存活率为96.74%;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 h,存活率高达98.41%。该研究筛选出了一株具有较好降胆固醇功能的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其具有较强的耐受酸、胆盐环境和胃肠液的能力,对关于降胆固醇功能方面的产品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发酵牦牛发酵乳中分离出的2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为了研究其在模拟消化道中耐受力,对2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分别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人工胆汁和高盐4个模拟人工胃肠道消化环境中进行培养,测其耐受力以及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在人工胃液中作用3 h的存活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加。在pH4.5时,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达到53.63%,干酪乳杆菌的存活率达到50.83%;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h,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达到了59.58%,干酪乳杆菌的存活率达到了51.42%;在胆盐环境中培养24 h后的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活菌数随牛胆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活菌数均保持在108cfu/m L以上;在高盐环境中培养24 h后的活菌数随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活菌数均在108 cfu/mL以上;并且2株乳酸菌的黏附能力也很强,植物乳杆菌可以达到16.83%、干酪乳杆菌可以达到14.86%。结论: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均能通过胃进入肠道并保持活力,而且能在肠道很好地定植,为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应用在食品中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从内蒙古奶豆腐及新生儿肠道中分离的5株植物乳杆菌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将保存的5株植物乳杆菌用MRS液体培养基活化培养后,对其耐酸特性、耐胆盐特性、疏水性和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株植物乳杆菌均具有一定的耐酸和耐胆盐特性,其中植物乳杆菌MGSHC4302能够耐受pH=2.0的酸性环境,植物乳杆菌CRFA4608、MGSHC4301和MGSHC4302能够耐受1.0%的胆盐:5株植物乳杆对二甲苯和三氯甲烷的疏水性明显好于LGG,表明这些菌株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RFA4608和MGSHC4302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对照菌株鼠李糖乳杆菌LGG,除植物乳杆菌MGSHC4303外其他4株茵对DPPH的清除能力均高于鼠李糖乳杆菌LGG或与之相近,而植物乳杆菌MGSHC4302、MGSHC4303具有较高的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MGSHC4302可以作为今后开发具有益生性产品的潜在菌株.  相似文献   

13.
依据菌株宿主适应性特点,从健康家禽新鲜粪便中定向筛选具有开发潜力的罗伊氏乳杆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和pduC基因筛查,获得3 株产抗菌物质Reuterin的罗伊氏乳杆菌,对其耐受模拟胃肠道环境、抗生素敏感性、甘油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及肠上皮细胞黏附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WLRE01、WLRE03、WLRE04均具有较强耐受极端酸(pH 2.5和pH 3.5)、胆盐(1.5 g/L)及模拟胃肠液的能力;经1 mmol/L过氧化氢处理6 h,WLRE03、WLRE04的活菌数能基本维持初始浓度;甘油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最高达(28.1±1.2)mm;3 株菌对HT-29细胞均具有良好的黏附特性,其中WLRE01黏附能力最强。综上所述,健康家禽肠道源的3 株产Reuterin的罗伊氏乳杆菌可作为益生菌候选菌株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已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12和L20通过体外和体内两种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体外实验测定乳酸水解活性抗生素敏感性,胆盐水解酶活性,D-乳酸含量,γ溶血等指标;体内实验是对小鼠进行短期口服毒性的研究,口服0.2 mL(109 CFU/mL)的实验性细菌溶液30 d。结果表明,体外实验中,两株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抗生素敏感性高,胆盐水解酶活性高,D-乳酸含量低,γ溶血;体内实验中灌胃给药对治疗小鼠的生长、行为、摄食量、器官重量或组织病理学分析均无不良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小鼠血清MDA浓度和肝脏GSH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表明,菌株L12和L20是非致病性的,人直接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级醇沉香菇多糖的益生活性差异。方法 采用20%、50%和80%乙醇对香菇多糖进行分级醇沉,并研究分级醇沉香菇多糖对植物乳杆菌的增殖作用和体外耐受模拟胃肠液性能。结果 在发酵48 h时,以80%醇沉香菇多糖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可达到9.62 log CFU/mL; 50%醇沉(9.21 log CFU/mL)、20%醇沉(9.07 log CFU/mL)和菊粉组(8.67 log CFU/mL)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葡萄糖组的活菌数(8.35 log CFU/mL,P<0.05)。发酵液pH表明,在发酵48 h时, 80%醇沉香菇多糖组的pH降低至3.23,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体外模拟胃肠液结果表明,以80%醇沉香菇多糖为碳源培养120 min时,植物乳杆菌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为63.37%和96.37%,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菊粉组(P<0.05)。结论 以80%醇沉香菇多糖为碳源可以促进植物乳杆菌的增殖,并提高植物乳杆菌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中的存活率,具有一定的益生元活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体外发酵试验考察不同质量浓度(0.2%、0.5%、1%、2%、4%)辣木叶多糖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增殖作用及在模拟人体胃肠道逆环境中的耐受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辣木叶多糖可显著促进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生长。随着辣木叶多糖含量的增加,益生菌液浓度先增加后降低,在多糖质量浓度为2%时菌液浓度达到最大,表明辣木叶多糖添加量为2%时最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长。辣木叶多糖可显著提高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对酸和胆汁盐的耐受性(P0.05),可显著增强保加利亚乳杆菌对胃肠液的耐受性(P0.05),但对植物乳杆菌肠液的耐受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3株乳酸菌在不同碳源诱导下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并评价了其益生特性。研究发现,3株乳酸菌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同时具有水解烷基糖苷和芳香基糖苷的能力,纤维二糖诱导能显著提高β-葡萄糖苷酶活力。坚强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GW18275在纤维二糖为碳源时有最大β-葡萄糖苷酶活力(16.02 U/mL)。模拟胃肠液耐受试验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活菌数保持在106 CFU/mL以上。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5在3 g/L胆盐培养3 h有最大存活率(83.70±6.21)%,对二甲苯和乙酸乙酯的表面疏水性最佳。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1有最高的自聚集率(80.72±1.58)%。此外,3株菌均无溶血性,对头孢菌素类、β-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不同的药敏性,对四环素均敏感。3株乳酸菌具有较高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作为功能性益生菌候选物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可为日后开发高产β-葡萄糖苷酶益生制剂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鱼源益生菌,作者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实验材料,进行肠道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抑菌活性、耐酸性、耐胆盐、人工胃肠液耐受、溶血活性和抗生素敏感性等体外益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从罗非鱼肠道中共分离得到109株菌,其中包括79株乳酸菌和30株芽孢杆菌,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最终筛选出3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3株菌均无溶血活性,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对强酸、胆盐和人工胃肠液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对水产病原菌具有不同的抑菌活性。筛选得到的3株菌丰富了鱼源益生菌资源,它们均可作为优良的鱼源益生菌候选菌株。其中,菌株R1对强酸和人工胃肠液耐受性最强,菌株R29耐胆盐能力最强,可进行进一步的益生特性研究,挖掘其作为食品源益生菌的益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获得具有降甘油三酯功能的乳酸菌菌株。方法:从母乳及顺产的健康婴儿粪便中筛选分离乳酸菌菌株,采用单试剂法乳酸菌(GPO-PAP法)测定其甘油三酯去除能力。从中选择甘油三酯去除能力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并测定其耐受酸、胆盐和胃肠液的能力。结果:筛选分离出一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命名为HCS17-040(CGMCC No 19747),其甘油三酯下降率达(42.80±1.79)%;该株菌在pH 3.0和pH 2.0的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89.39%和87.18%;在3 g/L和5 g/L的胆盐浓度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94.75%,92.97%;在人工胃液中作用3 h,存活率为93.93%;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 h,存活率高达99.06%。结论:副干酪乳杆菌HCS17-040对甘油三酯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且具有良好的耐酸、胆盐及人工胃肠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具有高胆盐水解酶活性的乳酸菌,以生鲜牛奶为样品,利用传统分离技术分离乳酸菌,并通过牛津杯法选出具有高胆盐水解酶活性的乳酸菌,进而采用16S r DNA测序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同时,研究p H、紫外照射时间、温度、培养基盐浓度和培养基糖浓度对所筛选菌株胆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分离出2株具有高胆盐水解酶活性的植物乳杆菌,为菌株N1和N12,胆盐水解酶高活性的最适p H为7、最适温度为59℃。菌株N1最适糖质量分数与最适盐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7%,菌株N12最适糖质量分数与最适盐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4%。植物乳杆菌N1和N12具有高胆盐水解酶活性,具有降解人体血清胆固醇的潜力,可应用于降胆固醇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