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探讨了3种不同HLB值的乳化剂聚甘油-10硬脂酸酯、聚甘油-6二硬脂酸酯、聚甘油-10二棕榈酸酯的乳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3种乳化剂配制的乳液在常温及50℃情况下,一个月均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聚甘油-10二棕榈酸酯制备的乳液保湿性能优于其他两个乳化剂;聚甘油-6二硬脂酸酯制备的乳液在显微镜观察下,分散性较好,乳液粒径分布较小。  相似文献   

2.
根据保湿机理,甘油葡糖苷、聚甘油-10和木糖醇葡糖苷保湿剂复配,通过体外称重法对复配保湿剂的吸湿和保湿性能进行评价,优选复配保湿剂的较佳配比。在此基础上将较优配比的复配保湿剂应用在乳液配方中,采用皮肤水分含量和经表皮水分流失人体测试综合评估其保湿性能。由实验结果可知,甘油葡糖苷、聚甘油-10和木糖醇葡糖苷保湿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显著提高皮肤水分含量,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保湿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3.
对实验室自制的含铁皮石斛提取液的乳液进行临床功效测试,评价其强化皮肤屏障的效果。选取15名有效受试者,选取手臂屈侧部位用胶带撕拉至TEWL增加50%以上后,观察第1、2、3、7天的经皮水分散失情况,以及选取40名有效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在面部使用含石斛提取液的样品乳液以及基质,观察0、4和6周的经皮水分散失以及角质层含水量,并借助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含石斛提取液乳液对受损皮肤以及健康皮肤均对经皮水分流失下降有显著作用,并能显著提高角质层水分含量,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增强皮肤屏障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用聚甘油单硬脂酸酯复配乳化1 Pa.s的二甲基硅油,考察复配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乳液体积平均粒径、乳液黏度、乳液离心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液的耐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HLB值对乳液体积平均粒径、黏度、离心稳定性的影响显著,选择高聚合度的亲水型乳化剂和高聚合度的亲油型乳化剂进行复配乳化,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硅油乳液。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二聚甘油单硬酯和八聚甘油单硬脂酸酯,HLB=10.5)、硅油和水的质量比为7∶23∶70。在最佳乳化条件下制得的乳液体积平均粒径为8.06μm,黏度为387 mPa.s,固相质量分数差为2.91%。乳液高温稳定性良好,在110℃保持5 h,乳液体积平均粒径增大至11.63μm,固相质量分数差增大至6.12%。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透明质酸、维他命原B5和甘油3种保湿剂对皮肤水分含量、经表皮失水率(TEWL)、弹性和皱纹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在涂抹6 h内对皮肤水分含量有明显改善作用,而透明质酸在长期使用(30 d)过程中会改变皮肤自身的水分含量;甘油在涂抹6 h内对TEWL降低效果明显,透明质酸长期使用则能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有效降低皮肤TEWL;维他命原B5由于对细胞的生长代谢起到促进作用,长期使用对皮肤弹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甘油和透明质酸长期使用对细纹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原料介绍     
《北京日化》2006,(3):38-38
咖啡提取物,厚朴树皮提取物,香橙果实提取物,羧基硬脂酸植物甾醇酯,油橄榄、橄榄酰水解小解蛋白,橄榄酰水解小麦蛋白,橄榄酰谷氨酸钠盐,水、甘油、摩洛哥雅根树叶提取物,水、棉籽提取物、石榴/十八醇聚葡糖,羧基硬脂酸/硬脂酸/二十酸二烯算十聚甘油酯、麦芽糖糊精棕榈酸脂.[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以聚甘油-2-二油酸酯、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分别替代Span-80、Tween-80作为W/O、O/W乳化剂,以液体石蜡作为油相制备W/O/W多重乳液;以乳液的分层率作为乳液稳定程度的标准,探讨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质量分数及油水体积比对W/O/W多重乳状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借用旋转流变仪对乳液流变性能进行测定,探讨脂肪醇(C_(m )H_(2m+1)OH,m=12,14,16,18和20)、高聚物(黄原胶、羟乙基纤维素、小核菌胶)对W/O/W多重乳液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的W/O/W多重乳液较优组成,初级乳液(W/O):聚甘油-2-二油酸酯质量分数为10%,V(液体石蜡)∶V(水)=?2∶1;W/O/W多重乳液: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质量分数为6%,V(初级乳液)∶V(水)=9∶10,脂肪醇(十六醇)质量分数为2%,高聚物(黄原胶)质量分数为0.15%。  相似文献   

8.
9乳液类皮肤清洁剂在一篇汉高公司的专利中报道了许多乳液状的水溶性皮肤清洁剂 ,一个明显的例子包含油和烷基或链烯基低聚葡糖苷甘油醚。据报道 ,该产品对皮肤温和无刺激性 ,一般用于眼部和敏感皮肤的清洁 ,其参考配方如下。温和皮肤清洁剂w(组分)/ %甘油基十六烷基葡糖苷5 00聚甘油酯 -3 -二异硬脂酸酯4 00甘油油酸酯2 00蜂蜡3 00乙醚二辛酯5 00辛基十二烷醇8 00椰油三辛酸/癸酸酯5 00甘油5 00硫酸镁1 00水加至10010喱类清洁剂Th.Goldschmidt描述了用温和的酰胺丙基甜菜碱表面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皮肤水分含量、经表皮水流失率(TEWL)和皮脂三个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选取39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使用无创测试探头进行相关试验。用吸油纸吸取额头表面油脂膜和涂抹凡士林的条件下,探索皮肤油脂膜对Corneometer?CM 825测试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去除皮肤表面油脂膜的条件下测试时,皮肤水分含量与皮脂具有显著的负相关(r=-0.713);皮肤水分含量与TEWL不相关(r=0.065);皮脂与TEWL弱相关(r=0.286)。当皮肤表面的油脂膜被吸取后,水分含量显著升高,皮肤水分含量与皮脂含量成弱相关(r=-0.308)。进一步研究表明,在额头、脸颊处涂抹凡士林会显著降低Corneometer?CM 825测试的皮肤水分含量,证明皮肤表面的油脂膜及产品的残留膜会对Corneometer?CM 825的测试产生影响,降低Corneometer?CM 825的测试水分值。所以,没有发现健康女性额头部位皮肤水分含量、TEWL值和皮脂这三个参数之间存在强的相关性,当使用Corneometer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酯-偏二氯乙烯/三氧化二锑复合乳液,探讨了三氧化二锑含量对复合乳液粒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三氧化二锑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乳液的粒径逐渐增大,复合膜的拉伸强度逐渐提高,而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三氧化二锑的加入,提高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含氢聚硅氧烷/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复合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一次加料法制备了含氢聚硅氧烷(PHMS)/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酰胺(AM)复合聚合物乳液,考察了PHMS、AM、引发剂用量及温度对聚合反应动力学及乳液粒径大小的影响,发现该聚合反应Rp∞[PHMS]^-1。228[AM]^0.820,Ea=164.20kJ/mol;PHMS用量增加,乳液粒径增大;AM用量其影响较小;引发剂用量增加、温度升高使乳液粒径变小。  相似文献   

12.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聚丙烯酸丁酯为种子乳液,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与丙烯酸酯进行乳液共聚,制成了聚合稳定性良好,性能稳定的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详细讨论了VTES用量对聚合过程稳定性和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采用动态光散射法跟踪了聚合过程的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TEM表征了粒子形态;同时研究了乳液的粘度及乳胶膜的耐水性能,结果表明:乳胶粒的平均粒径随聚合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乳胶粒呈球形,具有核壳结构,随着VTES用量的增加,乳液聚合的稳定性变差,乳胶粒的平均粒均增大,乳液的粘度增加,乳胶膜的吸水率减小。  相似文献   

13.
水性环氧乳液制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反转法制备了水性环氧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共溶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对水性环氧乳液粒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用量10%,乳化温度65℃,乳化时间1.25 h,共溶剂用量4%时,乳液的综合性能良好,乳液平均粒径770 nm,涂膜硬度3H,附着力1级。  相似文献   

14.
设计、制备O/W乳剂型粉底液,并测定其相关性能。采用搅拌、高速分散均质制备粉底液,以高速离心、低温、高温加速破坏试验考查配方稳定性,以人体皮肤水分含量表征其保湿效果,采用原子吸收测定其重金属(汞、砷、铅)含量。制备了稳定性、保湿作用良好的O/W乳剂型粉底液,重金属砷、铅、汞符合GB/T 7916—1987。说明该配方设计的合理性,和制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乙二胺基己磺酸钠(N60)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60用量的磺酸盐型水性聚氨酯(WPU)乳液。研究了N60用量对WPU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FT-IR、TEM、TGA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磺酸盐型WPU乳液的贮存、冻融、高温稳定性均较好。随N60用量的增加,磺酸盐型WPU乳液粒径先减小后增大,粒径分布变窄,胶膜的拉伸强度、吸水率呈上升趋势、断裂伸长率下降。TEM图显示微粒分散性好,呈球形;相对于羧酸型WPU,磺酸盐型WPU胶膜的拉伸强度提高,热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丙二醇(N210)、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主要原料合成具有支化结构的水性聚氨酯羟基组分。探讨了工艺条件对羟基组分中—NCO含量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亚微观可视化反应装置测试了乳液粒径;用Stokes自由沉降速率方程求出了乳液的沉降速率。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h;乳液的稳定性与DMPA和TMP的含量密切相关,随DMPA含量的增加乳液稳定性增加;当TMP的质量分数为0~4.7%时,其沉降速率为(0.041×10-13)~(2.124×10-13)m/s,乳液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袁腾  杨卓鸿  周显宏  胡剑青  王锋  涂伟萍 《化工学报》2015,66(10):4258-4267
在以丙酮法合成固含量约为50%的磺酸盐WPU乳液胶黏剂的研究基础上,以羧酸盐改性磺酸盐WPU乳液胶黏剂制备复合型胶黏剂,研究了羧酸盐改性对磺酸盐型WPU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MPA用量1.6%,A95用量1.8%,聚酯多元醇中n(PBA2000)/n(PBA3000)为4/6,多异氰酸酯中n(HDI)/n(IPDI)为4/6时,WPU乳液黏度适中,分散稳定,耐水性良好,力学性能及粘接性能优异。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了复合型WPU;DSC分析表明复合型WPU熔融温度约为48.03 ℃,磺酸盐WPU熔融温度为45.52 ℃,复合型WPU成峰面积更大,结晶性能更优;TEM分析显示,两种WPU乳液粒子均呈球形,均匀分散,粒径分布分析显示复合型WPU乳液粒径分布较磺酸盐WPU乳液更宽;GPC分析表明两种WPU分子量接近,改性对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不大;TGA分析表明550 ℃时到达热分解终点,磺酸盐WPU耐热性能稍占优势;综合性能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胶黏剂都显示出良好的耐热性,力学性能及粘接性能方面,复合型WPU乳液胶黏剂明显有较大提高,同时其性能相比传统方法合成的羧酸/磺酸盐WPU也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羟基磷酸酯共聚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其防腐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倩  姚煌  余林  许振阳  张红  许奕祥  李俊 《精细化工》2011,28(8):822-825,832
低温条件下,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浓磷酸制备一种羟基磷酸酯功能单体,将其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制备一种功能性苯丙防锈乳液,对该改性苯丙乳液及其涂膜进行了性能测试,并采用IR、SEM、Tafel和粒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乳液反应体系稳定,乳液粒径约为100 nm,粒径分布均匀并具有窄分布的特点;当羟基磷酸酯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时,其漆膜的耐水性及耐盐雾性能达到最佳,无闪蚀现象,腐蚀电流较小,为1.376×10-8A,说明涂层的耐腐蚀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
蓖麻油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蓖麻油水性聚氨酯乳液共聚反应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研究了蓖麻油水性聚氨酯性能、MMA添加量、引发剂种类和聚合温度对PUA复合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定反应产物的结构.研究发现,用外观半透明或微透明的PU-M分散液制备的PUA乳液及涂膜性能优良.油溶性引发剂(AIBN)比水溶性引发剂(K2S2O8)更适合本体系的乳液聚合.随着MMA含量增大,PUA复合乳液胶粒粒径增大,黏度减小,涂膜光泽度下降,机械性能变好,耐水性增加.合适的MMA含量为体系总固含量的20%~30%.提出了PUA复合乳液胶粒形成及粒径长大机理.  相似文献   

20.
以苯乙烯(St)、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共聚单体,制备了无皂苯丙乳液;然后以AA含量、中和度、引发剂含量和软/硬单体配比等为试验因素,以乳液稳定性和粒径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制备无皂苯丙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w(引发剂)=1.2%和w(AA)=4.5%(均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中和度为0.8、m(BA)∶m(St+MMA)=4∶6和反应温度为78℃时,可制得粒径为纳米级的高固含量稳定乳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