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高速水流泄水建筑物掺气设施体型优化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成熟的理论方法,此研究拟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取得掺气减蚀设施的体型优化成果。结合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洞式溢洪道的大比尺水工模型试验,根据规范,采取3道掺气设施,并对掺气设施挑坎坡度、高度和跌槽深度对比选优,对高水头溢洪道掺气减蚀设施进行优化研究。试验表明,通过改善掺气设施型式,可以有效减免反弧段空化和气蚀。成果可供设计高水头、大流量洞式溢洪道掺气设施体型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利枢纽溢洪道掺气坎槽体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糯扎渡水利枢纽溢洪道掺气减蚀模型试验研究,根据试验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拟合出关系曲线,建立了坎高与水深、流速、溢洪道底坡、挑坎挑角关系的经验公式,并通过已建成的工程实例来验证公式的实用性.该公式对掺气坎槽选型提供了依据,可供设计与模型试验阶段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掺气减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国内外大量的工程实例,对掺气减蚀作用、掺气减蚀风险、“龙抬头”式泄洪洞反弧的掺气减蚀问题,掺气槽的数量及掺气槽的布置方法进行了广阔的讨论,得到了几个实用性结论,供有关设计、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乐昌峡水电站溢流坝属高水头、大流量泄水建筑物。通过水力模型试验研究,对乐昌峡水电站溢流坝溢流堰面曲线、掺气坎等进行了优化,改善了其运行水力特性和掺气减蚀效果。  相似文献   

6.
掺气减蚀设施不仅能有效地减缓空蚀和磨蚀的发生,而且具有一定的消能作用.结合某水电站溢洪道的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溢洪道掺气减蚀工程措施的消能效果,并首次定量地计算了消能率.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在高水头、大单宽流量溢洪道中每道掺气挑坎的消能水头为2~5 m,随着级数的增加消能水头逐渐增加.试验还表明,在满足掺气要求和水流流态平稳的条件下,尽可能多设置掺气设施不仅不会增加工程量,还可以降低泄槽因高速水流冲刷破坏的风险,而且有利于下游消能防冲设计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夏鹏飞 《陕西水利》2017,(4):103-105
对拟建的LZP水库溢洪道进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方案中掺气槽的设计位置不佳,致使水流无法进行充分调整、掺气保护长度不能被充分利用;原设计挑坎体型欠妥,由于溢洪道出口位置河道狭窄且溢洪道轴线与河道夹角过大,出射水舌对河道右岸有严重冲刷现象。针对以上工程问题,提出上移掺气槽与底板镂空异形挑坎两个方案,并分别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底板镂空异形挑坎方案对出射水舌的纵向拉伸效果较好,避开了右岸边坡且水流流态也更趋稳定;调整后的掺气槽布置位置合适,空腔形成良好,能够充分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8.
V型掺气坎在龙抬头式泄洪洞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王海云  戴光清  杨庆  刘超 《水利学报》2005,36(11):1371-1374,1378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从掺气坎后空腔区的三维形态考虑,提出了一种新型V型槽式掺气坎(简称V型坎),其主要特点是:坎后射流水舌的流速、挑角和高程沿中心向两侧保持连续变化,其水舌落水点范围即空腔长度成为一连续变化的曲线,且沿曲线水流流速亦呈连续变化,很好地减弱或消除了龙抬头式泄洪洞掺气坎后水流落水处产生的回水.在V型坎出口断面处,水流的三维扩散充分,水舌与空腔的接触面明显增大,对底空腔长度、通气量等掺气特性指标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王久晟  潘俊青 《治淮》2007,(12):28-29
在高水头泄洪建筑物设计中,由于过流建筑物体形不合理、表面不平整或脉动压力影响,水流可能产生空化,对建筑物造成空蚀破坏。如何避免空蚀破坏是难点之一。本文介绍了通过大比尺模型进行白莲崖水库泄洪隧洞掺气坎布置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提供了掺气坎设计方案的试验成果,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最大水头113m,溢流坝最高流速达35m/s,对泄流面平整度要求很高,施工很难作到。为方便施工和溢流面不发生空蚀,研究采用掺气槽。结合国内外已建工程,尤其是乌江渡工程的经验,三峡工程表孔选用组合式掺气槽,其面积取6.8m^2,槽深1.2m,挑坎高0.8m,通气孔直径1.3m,槽内负压值667mm水柱,通气孔布置在两侧闸墩上。深孔掺气槽参考龙羊峡水电站的突跌形式,弧门下游跌差2.0m,通气孔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掺气设施体型并对其水力特性进行研究,在已有理论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基础上,从水流掺气减蚀机理、掺气水流运动特性及掺气设施体型及布置三方面评述了水流掺气减蚀技术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掺气减蚀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认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多泡情况下空化泡-空气泡-边壁微观作用机制,近壁(底板、侧壁)水体掺气浓度、气泡特征的沿程演变规律,复杂条件下掺气设施体型优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泄洪洞反弧末端掺气减蚀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对高水头、大单宽流量、低佛氏数、小底坡长明流泄洪洞,在反弧段末端采用常规的掺气坎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掺气效果,同时,反弧段下游边墙易出现空蚀破坏。本文在大比尺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竖向、纵向及横向三维均连续变化的新型掺气坎,并对比分析了掺气坎三维体型的变化对掺气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空间三维连续变动的V型坎能使挑射水流形成连续变化的空腔长度,较二维掺气坎在上述特点的泄洪洞中能形成稳定的空腔形态、减小空腔回水并提高挟气量。试验同时表明,泄洪洞反弧末端掺气坎后空腔段水流动水压强小、水流空化数低,容易出现空化;同时,反弧段下游水流表面自掺气尚不够充分,底部强迫掺气尚未充分扩散,致使反弧段下游附近边墙存在较大范围的掺气盲区,从而容易导致反弧段下游边墙的空蚀破坏。  相似文献   

14.
文章总结了糯扎渡水电站左岸开敞式溢洪道模型试验的成果,并介绍了溢洪道坎槽式掺气减蚀工程措施的选择和设计,对类似的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掺气减蚀是高速水流泄水建筑物减免空蚀破坏的重要措施。为了有效地实现掺气减蚀,必须使通过掺气设施后的强迫掺气水流达到一定浓度的掺气量。利用本文提出的掺气坎射流轨迹的微分方程计算出了掺气空腔长度,并通过掺气坎供气系统的供气量与水流掺气量的平衡,给出了一种通过计算掺气坎射流空腔负压来确定水流掺气量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利用该方法,可对通风系统和掺气坎的设计体型进行初步验算,以判别掺气设施能否满足掺气减蚀要求。  相似文献   

16.
岸边溢洪道掺气减蚀设施设计研究与实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岸边式溢洪道设计研究技术,阐述了掺气减蚀原因,探讨了掺气减蚀设施的体型和水力设计原则,研究了水力特性及通气孔的布置,介绍了国内外工程典型实例及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进展情况,并总结了掺气减蚀技术、原型运行及应用于岸边溢洪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掺气空腔长度是衡量掺气减蚀效果的核心水力指标。针对关于侧掺气空腔长度计算方法的研究成果偏少的现状,通过模型试验和量纲分析,对陡槽上不同坎高和坡度侧掺气坎的空腔特性和射流扩散特性开展了研究,分析侧掺气坎体型参数及来流水力学参数对侧空腔长度的影响,推导出侧空腔长度计算公式,并采用多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能较准确地估算侧掺气空腔长度。  相似文献   

18.
水工建筑物掺气减蚀设施近况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米兰河山口工程泄水建筑物由导流兼泄洪洞、台阶式溢洪道组成,依次布置于左岸河床。导流兼泄洪洞采用有压短管进水口,孔口尺寸为3.5m ×3.5m,出口采用底流消能,消力池长70m、宽15m。根据单体水工模型试验成果,采取挑坎与通气槽组合型式的掺气体型,能较好地解决水流空蚀问题。  相似文献   

20.
掺气减蚀研究的新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针式掺气流速仪测量掺气浓度场、流速场,气泡尺寸及其概率分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型水流韦伯数高,形成微小气泡的能力比模型强,气泡上浮慢,接近底部的小尺寸气泡概率及掺气浓度比模型大,0.2mm或0.5mm以下的微小气泡可能在掺气减蚀中起着主要作用,完善掺气检测仪器,加强掺气水流中气泡尺寸及其概率分布的观测,比较不同气泡尺寸的掺气减蚀作用,建立多级气泡尺寸的掺气水流数学模型,是今后掺气减蚀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