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国大城市发展进入以更新为主的时代背景下,存量工业用地成为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再生资源”之一。本文从产权理论的视角对苏州工业园区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针对目前更新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土地产权重构”为切入点,以提高更新过程中土地资源要素流动和再利用效率为目标,从存量工业用地交易费用和产权效用两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期望为相关规划编制和更新项目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海沧区工业用地整合规划为例,探讨用地精细治理背景下存量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评价和空间挖掘的方法,并尝试从用地与建筑物基本使用属性变更的角度解析存量工业用地"预设选项式"的简化更新机制.结合城市宏观功能承载分区与企业用地空间灵活更新的角度,研究存量工业用地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朱韵涵 《城市住宅》2021,28(5):185-186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触及建设用地的天花板,增量滞涨与存量博弈成为现阶段我国大城市发展的两难状态,大规模、低密度建设的存量工业用地成为开发困境中的最大主体.通过分析不同视角下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需求及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困境,并以杭州市的存量工业用地为例,解析相关政策与地方实践,总结创新用地分类、编制专项规划、配套读地云...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提升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已迫在眉睫。基于高质量发展与东北地区需求,将空间实践举证法、AHP层次分析法及空间句法等研究方法相结合,从经济效益、空间效益、环境影响、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及用地适宜六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识别并划分工业用地类型,并以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工业用地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董晗 《城市建筑》2023,(18):110-112
“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成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的一环。当前,用地较为分散的布局制约着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发展。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下,亟须通过对乡村工业用地的治理,释放发展新空间。鉴于此,在对乡村工业用地分散性典型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其形成机理,并针对其治理困境提出治理策略。研究以璜泾镇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指标对乡村工业用地现状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其呈现出沿路布局、离散分布的特征,在内部经济、社会、文化因素催生与外部政策、制度、管理因素推动下产生;在治理困境的基础上,从产权、利益分配、政策制度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7.
曾鹏  李晋轩 《城市规划》2020,(4):43-52,105
存量空间更新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用地供给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应对存量空间中土地产权与交易成本的固有复杂性,相关城市政策需起到必要的导控作用。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探讨了存量工业用地的空间更新与政策演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首先,通过全途径调研构建空间更新数据库,对1995年以来存量工业用地的时空演变历程进行量化描述;其次,梳理1979年以来的相关城市政策,并对政策变迁的规律进行测度指标评价与分析;最后,通过比较研究,证实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进程受到政策演进的阶段性影响,而政策产生影响的反馈速度则受制于政策自身“引导型”或“规制型”的内在特性。  相似文献   

8.
陈珊珊  王健 《室内设计》2023,38(3):80-86
我国过去的城镇发展主要着眼于增量空间,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土地资源紧约束的要求下,对城镇存量空间规划和治理的系统性研究是新时期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改革的关键所在和紧迫需要。本文从土地规划管理、城市建设两方面系统回顾了我国城镇存量空间规划和治理工作的历程,在总结存量空间规划和治理相关的研究成果、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存量空间规划应以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管理为导向,聚焦“三闲四低”等城镇中亟需提质增效的区域,系统建构从利用调查—评价识别—划定重点单元—优化利用—配套制度的全流程技术体系。在调查评价和单元划定环节,应抓好评价标准构建、利用调查、图斑核查三大流程,在此基础上划定存量空间提升的重点单元;在优化利用环节,应以实施为导向建构针对不同类型存量空间综合提升方法;在配套制度环节,应将 “存量”思维嵌入国土空间规划和治理全流程,重点在调查监测、规划编制、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监督检查等五大环节加强存量空间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最后结合内江市典型城市案例对技术方法予以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9.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存量用地挖潜成为县市级政府获取建设空间的重要来源。工业用地在增量时代扩张较为迅速、粗放,也为更新转型带来挑战。目前,存量工业用地存在评价体系单一、更新规划过程静态化、退出机制缺乏等问题,文章从发展动力和土地绩效双维度,构建存量工业用地评价体系;以动态更新式思维,提供分类型、分时序的引导策略,构建存量工业用地动态开发“一张图”;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解题范式,提供存量更新的倒逼机制、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金连生  陈晨 《工业建筑》2021,51(4):81-86,80
当下城市发展遵循"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强调多规合一及三线管理,进一步将城市存量用地利用提升到新高度.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由于环境负面影响、工业条件不便、土地效益低下等原因,成为存量更新首选目标.基于遗存型工业用地现状梳理,提出"定性+定量"的方法评估确定保留遗产物,协调推进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进而提出"转变工业...  相似文献   

11.
灰色用地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忠伟  臧慧怡 《规划师》2009,25(5):21-24,38
灰色用地是城市发展的弹性用地,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用地形式,当土地利用形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时,可以将弹性用地转换为其他类型用地.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将灰色用地定义为"退二进三"的工业用地,通过两次规划(整治性规划和功能置换规划),实现以最低的成本置换土地功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朱佳华 《园林》2007,(7):22-24
滨水景观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占有非常独特的重要位置,如何更好地把握、处理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人与水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创造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景观,是景观设计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兵 《福建建筑》2011,(4):10-14
本文简要概述了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由来以及在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并以苏州工业园区城市综合体为例,对城市综合体这种特殊的城市形态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城市综合体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白塘植物公园以丰富的植物品种和多样生动的展示为主线,突出生态休闲旅游与植物科普教育为内容,以"人造与天成之间、山与水之间、大园与小园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这四个设计要点为原则,模拟形式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由西向东形成平地-岛屿-丘陵-山峦逐层次的梯度变化,并做到山环水、水绕山、水穿田等富有灵动的空间形态:利用不同尺度,创造出动与静相融合的景观空间,将东、西方造园手法结合起来,形成了在不同空间形态下不一样的视觉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15.
苏州工业园区白塘植物公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旭 《中国园林》2008,24(4):16-20
苏州工业园区白塘植物公园是以植物为主题的公园,在研究同类型的植物专类园、园艺博览园等以展示植物为题材的公园基础上,在设计上更强调植物造景的艺术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在植物布置上,既运用中国传统园林以山水为构架的自然形式,又采用西方传统园林规则式的园艺栽培形式,尽可能展示植物多样的配置方式。在植物的科普教育上,更突出体验感和生动性。在现代城市公园越来越强调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下,积极探索了植物素材的运用和造景手法。  相似文献   

16.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独墅湖高教区东方大道北侧、星塘街西侧,占地面积约202 000 m^2,建筑面积约230 000 m^2。总体布局分为南北两大区域,主入口在北侧的若水路,北侧布置基础教学、实训教学、图书馆、报告厅及行政办公,南侧布置学生宿舍、国际公寓、食堂、风雨球场及运动场,由一条宽9 m的通道在一层或三层的高度上连接南、北两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以"公交都市"建设为目标导向,探索了交通发展转型期常规公交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公交线网的关联优化方法、换乘节点的线网组织方法、场站落地控制方法等多项方法与技术,可为面临同样问题的其他城市或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筑》2011,(10):95-99
自20世纪70年代起,医药产业在我国逐渐起步,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如今医药产业正逐步向集生产、研发、物流、销售、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方向发展,拥有广阔的前景。与此同时,医药产业园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9.
苏州工业园区钟园路公园商业中心是一个远离城市中心的商业项目,典型的商业功能却产生非典型的商业形式,其形式的特殊性来自于对总图原则和基本商业规律的策略性回应。  相似文献   

20.
叶迎君  陈泳 《建筑学报》2005,(10):62-65
"青年公社"是伴随高新园区的发展,为解决大量外资企业的外地员工住宿问题而开发的生活配套项目;文章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青年公社"项目的策划定位、规划理念和建筑设计等三个方面的介绍,探讨营造新型居住形态和生活社区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