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平原生态河道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原地区城市周边生态河道的建设实例,探讨了平原生态河道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河道工程应避免渠化、白化、硬化;维持河岸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是生态河岸的重要标志;植物措施是生态型河岸的重要内容;柔性复式河岸是河岸型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乡村小河道现状及治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针对小河道淤积、污染严重、生态功能减弱等现状,提出了水清岸绿、循环流畅、生态健康、人水和谐等的目标,以及河道疏浚、整理、疏通、开挖等工程措施,重点介绍小河道治理过程中的各种工程施工方案,以及各方案的优缺点,根据小河道的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确保小河道治理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典型山区河流石亭江双盛段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河段有多处涉河建筑物(包括人民渠穿江涵洞、成兰铁路石亭江大桥、成绵复线高速公路石亭江大桥等),在经历2009-2013年间多次洪水后引起桥梁桩基出露高达10m、涵洞处河床下切20.29m等影响涉河建筑物运行安全的情况,本文利用HEC-RAS的泥沙计算模块,研究在考虑床沙细化和清水冲刷的条件下,局部侵蚀基准面的改变(包括侵蚀基准面下降、涵洞固床工程和桥位处的硬化工程的存在与否)对石亭江双盛段河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下游侵蚀基准面的下降、涵洞固床工程的存在和桥位处的硬化工程均会不同程度的加剧该河段的局部河床变形幅度。其中,下游侵蚀基准面的下降会引起溯源冲刷、改变局部河段纵比降;涵洞固床工程与河床交界处易形成局部冲刷坑并加剧河床下切,由此建议将涵洞下移;桥位硬化工程会加剧冲刷和淤积,并在两桥之间产生淤积。针对清水冲刷下的研究成果可对山区河道内涉河建筑物对河床演变的影响进行预测,为河流的综合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可进一步研究该河段人工采砂等人类因素干扰下河床粗化表层的破坏对河床演变的影响,以对涉河建筑物的设计与防护提供参考;或结合震后河流水沙变化研究河道横向与纵向演变趋势,以对震后河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苕溪东山段废直返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苕溪东山段河道溯源冲刷严重,河道难以稳定,为保证安吉县城区的防洪安全,必须对本段河道的河势进行控制,通过废直返弯与堰坝控制等工程措施,较好的解决了本段河道的溯源冲刷与河势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典型山区河流石亭江双盛段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河段有多处涉河建筑物(包括人民渠穿江涵洞、成兰铁路石亭江大桥、成绵复线高速公路石亭江大桥等),在经历2009—2013年间多次洪水后引起桥梁桩基出露高达10 m、涵洞处河床下切20.29 m等影响涉河建筑物运行安全的情况,本文利用HEC-RAS的泥沙计算模块,研究在考虑床沙细化和清水冲刷的条件下,局部侵蚀基准面的改变(包括侵蚀基准面下降、涵洞固床工程和桥位处的硬化工程的存在与否)对石亭江双盛段河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下游侵蚀基准面的下降、涵洞固床工程的存在和桥位处的硬化工程均会不同程度地加剧该河段的局部河床变形幅度。其中,下游侵蚀基准面的下降会引起溯源冲刷、改变局部河段纵比降;涵洞固床工程与河床交界处易形成局部冲刷坑并加剧河床下切,由此建议将涵洞下移;桥位硬化工程会加剧冲刷和淤积,并在两桥之间产生淤积。针对清水冲刷下的研究成果可对山区河道内涉河建筑物对河床演变的影响进行预测,为河流的综合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可进一步研究该河段人工采砂等人类因素干扰下河床粗化表层的破坏对河床演变的影响,以对涉河建筑物的设计与防护提供参考;或结合震后河流水沙变化研究河道横向与纵向演变趋势,对震后河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黄河流域农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非法侵占河道现象严重,使河流丧失了它们的自然特征,同时人类的活动也造成了水污染、河道断流等,使与河流的自然演化息息相关的生物种类和生息繁衍的环境遭到破坏。从黄河下游河道生态系统开发与保护的角度阐述了人与河流和谐相处的自然发展理念,提出了预制管桩丁坝、堆沙筑堤、泥沙资源化、植树造林、滩区分区运用补偿政策等保护措施方案,恢复构建黄河下游生态景观河道。  相似文献   

7.
城市内河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如建筑垃圾(废弃的砖石和泥浆)、牛活垃圾、工业垃圾等,也包括污水处理厂格栅渣和污泥等次生污染物,还包括来源于河道沿岸和河槽中的植物,如从河道沿岸进入到水体中的植物残体(枯枝、落叶、败絮)和河槽内大量滋生的水葫芦、水花生等。大量固体废物或漂浮于城市内河水面上或堆积于城市内河岸边及河槽中,不仅严重恶化河道景观,而且造成河道淤塞,还是城市内河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四河的治理多年来都是占据市民生活较重要位置的大事,由于污水排放,河道淤积,城市排污系统及设备严重超负荷等一系列问题,四河的彻底根治需要大量资金。本文从城市发展角度论述,以城市规划为主线,提出在拥挤的市中心将河道加盖,拓宽交通面积,开发商业使用面积,吸收资金,开发河道,利用河道,达到治理河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H油田沙二段水下分流河道储层隔夹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H油田沙二段储层内部非均质严重、剩余油分布不均等问题,对其水下分流河道储层中隔夹层进行了层次结构特征研究.将本区隔夹层划分为砂层组间隔层、小层间隔层、水下分流河道之间夹层及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夹层4类,利用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测试资料,划分了隔夹层物性和电性标准,结合该区沉积微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行了隔夹层展布分析.结果表明隔夹层分布与水下分流河道不同部位关系密切,隔层厚度从水下分流河道边缘到中心依次减薄,而夹层在水下分流河道分叉口部位和河道边缘部位发育程度较高,水下分流河道中心主流线部位夹层发育程度较低,进而影响了研究区的剩余油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特大地震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和不稳定斜坡等次生地质灾害,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造成震区江河严重破坏.地震灾区河道修复是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之一.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对震区的现场考察、结合灾区河道修复工程开展了相关的水沙动力学物理模型、数学模型与历史模型相结合的复合模型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作者结合国内外有关河道修复问题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河流修复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重要性、河道修复的一般原则与地震灾后河道修复特殊原则、地震灾区河道修复的稳定性问题、地震灾后河流修复研究方法与案例.通过总结两年来抢险救灾与灾后重建的河流修复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提出了灾后河道修复继续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为了提高河道治理效果,改善乐清水环境,根据自身多年河道治理工作实践,介绍了乐清市农村河道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以往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河道治理存在的规划滞后,实施重点不突出;治方式单一,生态性考虑不足;重建轻管,河道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指出河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整治工作必须处理好整体与重点、长远与当前、安全与景观、保护与生态的关系,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理念,提出了推进农村河道建设的四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利用测井、岩心、薄片及野外露头等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石盒子组分流河道砂体结构、沉积构造、岩相组合、砂地比、测井响应、河道垂向叠置样式和平面形态等特征,以及石盒子组基准面变化与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基准面处于低位阶段时,砂岩粒度最粗,分流河道广泛发育,以辫状河型为主,弯曲度较小;随着基准面逐渐上升,分流河道数量减少,以曲流河型为主,弯曲度逐渐增大;基准面处于高位阶段时,分流河道数量逐渐增加,以网状河型为主,弯曲度最大.随基准面变化,三角洲分流河道具有辫状河型—曲流河型—网状河型的演化特征,建立分流河道沉积演化模式.该研究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黄河河南段河道的特点及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实施科学化管理方面,提出了研究新课题、探索新模式,完善规章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科学技术手段、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形成良性互动的河道管理局面等河道有效治理策略;从强力推进依法治水方面,提出完善水法规体系、打实依法治水基础,增强全社会的水法律意识、提高民众遵纪守法自觉性,加强水行政执法、规范河道秩序等河道有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清代河道总督,也称总河、河督,于顺治元年(1644年)初设,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裁撤,是专门负责河务的最高军政长官。清代河道总督的主要职责:一是对运河的管理;二是对黄、淮等自然河道的治理。同时,河道总督也监管地方治安、赈济灾民等,这些职责在清朝初期立足未稳和晚期内忧外患之际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各断块地层单元划分不一致,沉积相认识存在分歧等问题,依据旋回级次?旋回性质等,将馆陶组三段划分出2个四级旋回?4个五级旋回、16个六级旋回;并以岩芯及室内分析资料、测井资料等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岩石类型、粒度及结构特征、垂向粒序变化、层理构造类型及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等。结果表明: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馆陶组三段主要发育冲积扇及辫状河;冲积扇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漫流席状砂、远端砂丘等微相;辫状河主要发育心滩,辫状河道充填,天然堤、漫滩和道间洼地沉积,泛滥平原沉积,废弃河道等微相;2个四级旋回的沉积相类型及空间展布特征相似;第Ⅰ五级旋回在研究区中偏西部属冲积扇沉积,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微相,在东部属扇前平原沉积;第Ⅱ五级旋回早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河道规模较大,仅在第Ⅱ1六级旋回的东北部位见冲积扇的辫流砂岛及辫流沟道微相;第Ⅱ五级旋回中期属辫状河沉积,河道规模减小,2个河道群自NW向SE方向流动;第Ⅱ五级旋回晚期河道规模更小,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过渡。  相似文献   

16.
震后崩塌体与滑坡体泥沙起动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具有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灾害,主要为滚石、崩塌、滑坡、堰塞湖和泥石流.大多数次生山地灾害均会产生大量的泥沙进入河道,譬如强烈的主震和余震作用下进入河道的泥沙,堰塞坝开挖泄洪通道岸坡泥沙以及降雨、山洪等因素作用下可能进入河道的崩塌体与滑坡体泥沙等.研究泥沙输移规律对于灾后重建中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河道整治与防洪、预防工程诱发灾害以及堰塞湖后续处理与资源利用具有指导作用.根据边坡上泥沙的起动特点,结合已有泥沙起动研究基础,充分考虑相对暴露度、相对粗糙度、形状系数等影响因素对泥沙起动的影响,对震后崩塌体与滑坡体泥沙的再起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震后崩塌体与滑坡体泥沙起动条件.  相似文献   

17.
悬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河是指河床明显高于河流堤防背河侧地面的河 ,其水位常年高于两岸地面 .黄河最迟于西汉时期已形成悬河 ;当代黄河不决口 ,淤积程度加快 ,悬河日甚 ,在河道宽阔的部分河段已形成二级悬河 .悬河具有区别于一般平原河道的特点 ,使其常年存在决口的危险 ,且决口后灾害严重 ,需要不断进行防洪工程建设 .悬河的治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在悬河上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和修建水库来降低洪峰、减少来沙 ,加高加固堤防 ,进行河道整治 ,从长远考虑还要淤筑相对地下河 .  相似文献   

18.
组件式GIS技术在河道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单纯二次开发、跨平台集成开发和组件式GIS开发等三种应用型GIS开发方法;说明了河道信息系统的数据组织和主要功能;并以基于MapX自行开发的河道信息系统(RAIS2.0)为例,具体讲述了MapX的数据组织和图形变换、图形编辑、数据查询、数据绑定等操作机制.结果表明,组件式GIS开发方法集中了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与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的优点,为快速定制独特的应用型GIS提供了便捷的手段,将在河道信息管理中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硬化层的特征通常由它的硬度、深度来表征。硬化层材料的微观结构又取决硬化过程。由于硬化层与基体的微观结构不同,也就为超声波测量硬化层的深度提供了条件。本文用超声波的3种波形测量硬化层的深度,并将测量结果与标准试块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给出了相关的参数和研究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用横波法、等体积波法测量硬化层的深度均是可行的;而用表面波法测量,目前尚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西湖凹陷N构造区花港组及浅部龙井组地层发育多种类型河道砂体,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快,准确识别目的层河道展布是该地区储层预测的关键。本次研究综合应用分频CMY(C-cyan,青色;M-magenta,洋红色;Y-yellow,黄色;三种颜色的简写)融合与地震沉积学技术,对地震数据进行全频段扫描,通过分频得到单频地震数据体,在此基础上选取有利频段地震数据进行CMY体融合,结合地震沉积学方法制作融合数据体目的层地层切片,通过调节切片上不同颜色所占比例及亮度显示强度,横向上凸显不同规模河道展布特征,纵向上分析不同期次河道演化特征。基于此,最终在N构造区花港组H2层刻画6或7条辫状河河道,在H3层刻画5条河道;在浅部龙井组刻画7条不同规模河道。该方法较常规地震属性刻画河道边界清晰,对河道沉积物厚度、粒度等信息都有响应,可为该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