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利用SELF-SReM4模型解析了C-Cr-Fe-Ni四元系中各组元活度,在此基础上,对铁浴熔融还原冶炼不锈钢母液过程进行了理论预测。提出了在复吹条件下应考虑熔池中CO2对Cr和氧化作用,并计算了该选择氧化反应的转化温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亚正规溶液模型和准正规溶液模型组合得到改进的准正规溶液模型,将正规溶液模型的参数Ω表示为浓度和温度的函数,需要2个温度下组元活度的实验数据拟合出模型的3个参数.应用该模型计算了6个全浓度二元熔渣体系,平均相对误差在5%以下,与实验数据吻合;4个存在饱和浓度的二元熔渣体系,平均偏差较大,与实验数据吻合不好,但与正规溶液模型比较,计算结果较优. 相似文献
3.
对液态Si与液态MgO之间的还原反应进行理论分析,并对以煅烧白云石为主要原料的液态炉渣进行熔融还原实验。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系统压强从标准大气压下降到5 kPa时,液态MgO被液态Si还原所需的反应起始温度从2 160 K下降到1 723 K。实验结果表明:成分为53.35%煅烧白云石、33.95%Al2O3、9.70%SiO2和3.00%CaF2的液态炉渣与Si在真空下熔融还原反应1 h,还原温度为1 873 K,MgO还原率达到91.4%。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附碳矿粉流态化预还原和铁浴终还原二步熔融还原(ZKS法)的物料平衡、热量平衡计算以及能量分析,论证了该二步法炼铁工艺的可行性,为该法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具有一致性的水文径流系列是进行水资源评价、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基础,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水文观测系列的一致性遭到了破坏。针对传统径流还原工作量大、难以解决因下垫面变化引起的径流变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VIC模型的天然径流还原方法,并在漳河上游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基于VIC模型的天然径流还原方法在漳河上游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与传统径流还原方法的相对误差都在5%以内,两者拟合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均在0.80左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温度为298.15 K时NaCl?Na2SO4?H2O三元体系的盐类析出规律,采用Pitzer模型预测和计算了该体系的活度系数及溶解度,分析了Na+、Cl-和SO 离子活度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应的三元体系相图。结果表明,随着液相中Na2SO4质量分数的增加,Cl-和SO 的活度系数无明显变化,而Na+的活度系数呈先增大后下降趋势。当液相中Na2SO4质量分数小于6.8%时,Na+的活度系数上升的平均速率为4.4%;当液相中Na2SO4质量分数为6.8%~14.9%时,Na+的活度系数下降的平均速率为4.1%;当液相中Na2SO4质量分数大于14.9%时,Na+的活度系数下降速率最快,其平均值为8.0%;当液相中NaCl质量分数大于22.9%、Na2SO4质量分数小于6.8%时,随着水分的蒸发,NaCl先析出而Na2SO4后析出;当液相中NaCl质量分数为14.0%~22.9%、Na2SO4质量分数为6.8%~14.9%时,析出顺序相反。 相似文献
7.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1)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采用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对历史风速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云模型理论将由聚类产生的一系列定量数据集合转化为由3个云模型数字特征值表示的定性概念,建立风速云模型.将历史风速时间序列中的分钟级变化规律以及日变化规律应用到云模型规则发生器中,建立风速预测的组合云模型.误差概率统计发现,该模型24h风速预测绝对误差小于2m/s的概率为97.94%,预测曲线的均方根误差为0.98m/s.将云模型预测值的期望与RBF神经网络预测值对比,预测精度有所提高,预测曲线基本反映出了风速的变化规律,表明基于云模型的预测方法在风速预测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与模型化理论,应用GIS组件开发技术,建立了矿井水灾预测预报平台.利用突水系数与趋势、残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突水危险性分区、掘进及回采工作面突水预测;利用BP神经网络,综合考虑构造、水源、水压、隔水层厚度等因素对煤层底板突水的影响,实现了突水点预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专家思维方式,建立了掘进与回采工作面突水预测与治理专家系统,在平煤五矿进行了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多种原料附碳后的矿相结构研究,分析了附碳过程的特性,找出了附碳中综合最佳参数,并探讨了附碳机理. 相似文献
10.
流化炉尾气中矿粉的回收是实现二步熔融还原工艺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扩大式旋风集尘器冷模试验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量钢分析,并用计算机对试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处理,得到扩大式旋风集尘器的数学模型。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旋风集尘器冷模的集尘率可达94.9%,为扩大试验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赤铁精矿粉流态化预还原试验,探讨了矿粉附碳中与附碳后的还原综合动力学问题,并建立了相应的宏观速率方程和动力学模型,为流态化预还原工艺提供了重要的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用熔融炉尾气流态化预还原高炉炉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还原5~8分钟,其金属化率可达70%以上,满足了终还原的要求;对高炉炉尘进行附C处理,大大加速了还原速度,当C%=11~12时,达到70%的还原度只需8分钟,而未经析C处理的原料炉尘还原需25分钟,缩短了2倍;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索对高炉炉尘还原度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温度→附C量,系统压力→还原气线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在NaOH溶液-CO_2体系中模拟铜熔池熔炼的传质过程,测定了容量传质系数AK_L,考查了风量、喷咀高度、喷咀角度以及喷咀开通位置对传质过程的影响。采用计算机对试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建立了射流轨迹轴线的回归方程及传质方程。通过对容量传质系数的比较,确定有关的最佳工艺参数、依据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对铜熔池熔炼炉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高纳米复相NdFeB系永磁合金磁性能预测模型的精度和扩大适用范围,根据组合优化理论对均匀设计试验建立的纳米复相NdFeB系永磁合金磁性能的回归预测模型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组合优化,提出了一种融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融合预测模型的精度最高,神经网络模型次之,而回归模型精度最低。融合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2%,可以用于纳米复相NdFeB系永磁合金的成分优化设计。验证实验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变质及熔体处理对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Cu-14%P(质量分数)磷铜变质、Al-10% RE(质量分数)混合稀土变质以及熔体处理的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熔体处理未能使初晶硅细化,但出现了部分共晶组织被初晶硅晶粒包裹的现象;磷铜变质剂对初晶硅有良好的细化变质作用,组织弥散细小,尖锐的棱角变得圆滑.Al-10% RE(质量分数)混合稀土变质剂对初晶硅与共晶硅都有一定的细化作用,但对初晶硅的变质效果不如Cu-14% P(质量分数)变质剂,且变质不均匀,而对共晶硅的细化效果优于磷铜变质剂的细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锡反射炉熔炼热力学过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高温、多相、多相组分冶金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同时平衡计算法,对锡反射熔炼过程中易及其它主要元素分别在粗锡、炉渣、炉气中的分配行为进行了数学描述,建立了其热力学过程听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合金凝固过程的收缩会使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热裂、应力和冷裂等缺陷.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设计了测定合金凝固收缩率的实验装置,并研究了Al-25%Si合金凝固收缩率随熔体温度处理和合金化元素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发现:Al-25%Si合金凝固收缩率随过热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随降温后保温时间的延长,收缩率逐渐减小;当熔体在960℃保温30min后,又在770℃保温60min时,凝固收缩率达到最小值0.40%.单独加入Cu、Ni和Mn元素时,凝固收缩率分别从0.87%逐渐减小到0.77%、0.75%和0.52%.但是单独加入Mg元素时,凝固收缩率从0.87%逐渐增加到0.9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