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电梯曳引机的特性要求,介绍了分数槽绕组应用在功率20~80kW曳引机中的优势和特点。阐述了分数槽绕组槽极数Z0/p0组合的约束条件和分数槽集中绕组Z0/p0的组合条件。以三相永磁同步曳引机为例,研究其绕组的结构特点和运行原理。通过对分数槽绕组电动势矢量的讨论和分析,总结出选择分数槽集中绕组槽极数组合的初步规律和绕组排列及连接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三相无刷直流电动机星形和三角形两种绕组接法进行分析,给出了两种接法的转换关系,并通过几个集中绕组分数槽高速无刷直流电机实例说明,q=1/2或1/4的分数槽电机,或采取设计措施使相绕组反电势三次谐波含量较低时,两种绕组接法下的性能是相近的.绕组也可以选择三角形接法.同时也解释了小功率三槽式永磁有刷直流电动机采用三角形接法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制造引起电机定子和转子相对偏心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研究不同极槽组合下偏心对转矩波动影响,对极槽组合设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分析了分数槽集中绕组式无刷力矩电机不同极槽组合下静、动态偏心对转矩波动影响,并进行了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宜优选绕组线圈分成多组对称均布且极槽数最小公倍数大的偶数槽组合。  相似文献   

4.
分数槽集中绕组无刷直流电动机绕组结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槽8极无刷直流电动机为例,介绍了分数槽集中绕组电机绕组结构包括单层结构和双层结构,通过Ansoft设计软件计算和样机测试对比,得出两者之间由于电感差异引起的机械特性的变化,为正确合理地应用单层绕组结构和双层绕组结构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分数槽绕组与永磁无刷电动机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莫会成 《微电机》2007,40(11):39-42,81
从分数槽绕组的基本概念出发,简述了分数槽绕组的基本特征和对称条件,介绍了它在永磁无刷电动机和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中的应用;重点对中小型永磁无刷电动机中广泛使用的y=1的分数槽绕组进行分析,给出了常用的槽极配合和绕组设计计算参数,阐明了分数槽绕组对齿谐波电势和齿槽转矩削弱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组合定子铁心集中绕组无刷直流电动机反电动势的分析方法,推导出了计算公式,得出了计算波形,并讨论了相数和每极每相槽数对反电动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无刷直流电动机设计中,关于相数、极数、槽数及绕组连接方式的选择方法和应遵从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应用于步进扫描投影光刻机中长行程直线电机的高推力密度、低推力波动等要求,研究叠放和非叠放两种分数槽集中绕组的无铁心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推力特性,在建立空载气隙磁场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叠放和非叠放两种绕组形式的电机空载感应电动势、电磁推力和推力密度的解析式,分析永磁体和初级绕组的结构尺寸对电磁推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实例分析,比较推力的解析法计算结果、有限元法仿真结果和实验测试值,证明解析法的合理性。同时,分析比较不同极槽比组合的叠放和非叠放分数槽集中绕组的电机电磁推力和推力密度的大小。结果表明:少极多槽极槽比的叠放分数槽集中绕组形式电机产生的电磁推力与推力密度更大。  相似文献   

9.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设计(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金虎 《微特电机》2005,33(4):44-45
4分数槽电枢绕组近年来,无刷直流电动机被广泛地用于视听设备、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情报信息机械等领域。在这些领域内,无刷直流电动机大多采取多极薄饼式外转子结构,其电枢绕组大多采用分数槽型式的绕组。多极薄饼式结构能使电动机的结构紧凑、性能提高,满足用户的高精度要求。采用分数槽绕组的主要优点在于:(1)电枢冲片的齿槽数减少,便于电枢冲片和铁心的制作;(2)一般情况下,电枢绕组的第一节距y=1,即每个齿上绕制一个集中线圈,从而可采用自动绕线机绕制,可以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电动机的制造成本;(3)能显著地缩短电枢线圈的端部长度,…  相似文献   

10.
永磁无刷轮毂电机分数槽绕组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磁电机由于齿槽效应产生的定位转矩和转矩脉动,在转速较低的轮毂电机中尤为显著.无刷直流电机常用的整数槽绕组节距较大,且绕组相互重叠,使得绕组端部很大.该文对于极对数不同的整数槽绕组电机模型和分数槽绕组电机模型的绕组和定位转矩进行对比研究.理论分析表明分数槽绕组能够有效减小电机定位转矩与转矩脉动,减小绕组端部长度.最后使用有限元仿真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谭建成 《微电机》2008,41(2):74-79,88
在文献[1]基础上,继续展开对分数槽集中绕组槽极数组合的讨论,分析影响槽极数组合选择的若干制约因素,如奇数槽或偶数槽、单层绕组或双层绕组、绕组磁势谐波与转子涡流损耗、组合的最小公倍数和齿槽转矩、绕组排列与径向不平衡磁拉力、纹波转矩等.结论可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谐波起动电动机广泛采用的定子绕组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控制更加方便的定子绕组,该定子绕组线圈的匝数、线规都相同,解决了谐波起动电动机定子绕组不等匝引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困难的问题.对该绕组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以8极72槽定子绕组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分数槽集中绕组感应电机非主导极次谐波含量较高的问题,提出了通过设置分数槽集中绕组结构的补偿绕组抑制非主导极次谐波的方法。首先分析了不同槽极配合下分数槽集中绕组各数次谐波磁动势分布规律。然后根据主导极次谐波和谐波含量较高的非主导极次谐波在轴线位置处的不同分布情况,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补偿绕组排布方式。最后,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谐波含量较高的非主导极次谐波,并且保留了集中绕组齿间独立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因潜油电机工作空间狭小,使得设计六极潜油电机十分困难,特别是确定定转子槽数及绕组的形式。通过运用电机绕组设计理论,确定定子槽数,并绘出定子穿线图,进而确定合理的定转子槽数配合,并在文中对分数槽绕组在六极潜油电机上的应用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绕组类型与极槽配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单双层绕组及不同的极槽配合对分数槽绕组永磁同步电动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建立8极18槽、16极18槽、20极18槽的单、双层绕组分布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二维模型,得到绕组分布图.分别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各模型的磁力线分布图、电磁转矩波形、转矩脉动波形、齿槽转矩波形和空载反电动势波形,通过对这些波形的分析得出不同绕组类型与极槽配合对电机性能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以外转子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绕组设计、槽极数合理选择和磁钢优化等。并应用Maxwell2D软件,对轮毂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进行设计分析,给出了气隙磁密、反电势波形及电磁转矩图。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不仅验证了电机设计的合理性,还为电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秦虹 《电机技术》2009,(4):10-13,18
抑制齿槽转矩一直是永磁电机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综述了削弱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齿槽转矩的主要方法,包括改变磁极参数、电枢结构、电枢槽数和极数的合理组合等3大类和极弧系数选择等11种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由于力矩电机多作为驱动电机使用,且电机对低速平稳性要求很高,所以选用了一种特殊的极槽配合方式。12极39槽的选择使得电机齿槽转矩较小的同时导致电机三相绕组不对称。降低绕组不对称对电机低速平稳性的影响,对提高绕组的对称性的方法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一台采用12极39槽的力矩电机为例,提出了一种绕组不对称性的改进方法,通过改变绕组的排列方式提高了绕组的对称性,且保证了电机的低速平稳性。最终通过理论研究与仿真分析验证了不对称性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车用轮毂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轮毂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拓扑结构和运行原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分数槽电机选取极数和槽数配合减小自定位转矩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电机内部空间利用率和电机效率,提出了一种双层短距的绕组连接方式。其次,对二维场路耦合时步有限元法理论进行了阐述,并使用该方法对样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计算仿真结果。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对样机的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basic design method for the surface‐mount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SPMSM) for both distributed and concentrated windings.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air‐gap magnetic flux density distribution focusing on the image magnetic pole. The calculus equation of the air‐gap magnetic flux density distribution is analytically derived by supposing the magnetic pole is located on the magnet surface and image planes. In this study, a three‐phase and double‐layer stator winding SPMSM that has a linear demagnetizing characteristic magnet, such as a ferrite or rare‐earth magnet is considered. From the required specifications and design conditions, the design target values of the parameters that appear in the voltages equations of the d–q axis coordinate system are calculated. Then, the relational equations for the torque constant, d‐axis inductance, copper loss, and the maximum current density are presented as a function of three design parameters under id = 0 control. They are the stator stack length, the number of coil turns in series in a phase, and the slot bottom length. Hence, this approach reduces the SPMSM basic design to the problem with these design parameters has to be solved. The proposed method makes it possible to address the concentrated winding as a special case of the distributed winding. The FEA results confirm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basic design method for both distributed and concentrated wi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