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灾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灾风险评价是进行御洪管理、防灾减灾的基础。针对国内外洪灾风险评价缺少系统规范体系现状.在洪灾生命损失评价、经济损失评价的基础上,构建起以洪灾损失为核心的动态实用性洪灾风险评价体系。给出耦合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的洪灾风险定义,探讨了基于洪水分析、易损性分析、损失分析的洪灾风险评价流程图。针对洪灾风险评价不确定性,从被动破坏损失、主动防御减灾角度提出系统量化的洪灾损失经济评价指标,结合研究体系应用实际,给出洪灾风险评价体系的选一步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洪灾风险的定量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洪灾风险表述方式的基础上,明确了洪灾风险的概念为不同强度洪水发生的几率及其可能造成的洪灾损失。洪灾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洪灾损失分布和基于历史灾情数据两种计算方法,以黄河下游滩区为例,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定量分析了洪灾风险,结果表明:滩区洪灾风险值为36.63亿元,受灾率为27.31%,该结果与当前黄河下游滩区的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黄河改道山东入海,使得山东地区洪灾频发.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洪灾数据资料,对晚清黄河下游山东段的洪灾进行等级划分,采用小波分析法进行时间分析,运用ArcGIS制图法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晚清共发生了226次洪灾,洪灾在1875—1911年严重.此外,晚期黄河下游山东段洪灾存在23、10、5 a的主要变化周期.洪...  相似文献   

4.
区域洪灾损失快速评估是洪灾发生时政府及时制订科学减灾决策的重要参考。本研究以太湖流域1991年和1999年为基准年,以1981、1986、1991、1996、2001、2004和2006年为洪灾重演情景分析水平年,分析研究“1991”型洪灾和“1999”型洪灾直接经济损失随经济发展及环境改变的变化规律,分别确定各类财产损失率的变化系数值、物价指数折算系数值及各类财产的增长率值。建立了“1991”型洪灾和“1999”型洪灾直接经济损失与地区财产增长之间的关系曲线,同时结合水文要素-洪灾受灾面积之问关系推求出受灾面积,从而实现太湖流域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快速评估,为太湖流域防洪减灾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由于洪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给居民生命安全、财产等造成重大损失,为了更好的预防洪灾及了解未来洪灾风险演变模式,利用自然灾害风险形成四因子理论,选取哈尔滨市区气象、水文、经济及社会等18个指标,构建哈尔滨市区洪灾风险评价模型,对哈尔滨市区2000年-2009年洪灾风险区划,并通过GIS技术对哈尔滨市区2000年-2009年洪灾风险区划分析,归类风险空间演变模式。结果为:哈尔滨市区洪灾风险空间转移升高模式包括边缘接触模式、摆动模式、内部突增模式、跨越模式4种;洪灾风险转移降低模式包括边缘退缩模式、片状降低模式、内部突降模式3种。研究结果可为减少洪灾对城市居民带来的损失及城市防洪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蓄滞洪区洪灾损失分散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蓄滞洪区洪灾损失补偿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洪灾损失分散的三种方法,以此为依据构建了蓄滞洪区洪灾损失的分散模型,兼顾公平和效率,为蓄滞洪区洪灾损失补偿方式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洪灾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述了洪灾风险分析涉及的洪水演进数学模型、洪灾风险分析和洪灾损失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防洪效益的计算就是要计算洪灾损失。洪灾损失的大小与洪水淹没的范围与程度、洪灾损失率、洪灾损失增长率、洪灾间接损失系数等问题直接有关。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上述几个关键问题,已成为防洪效益计算的主要课题。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对上述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14,(4):9-11
针对传统洪灾损失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综合改进BP算法的洪灾损失评估方法。首先,利用自适应学习率调整、附加冲量项和模拟退火算法对标准BP算法进行改进,并将它们相互融合;其次,将洪灾损失评估影响因素划分为洪灾致灾因子、防洪能力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和地形条件因子,并分别分析它们对洪灾损失评估的影响;然后,建立基于综合改进BP算法的洪灾损失评估模型;最后,应用此模型对鄱阳湖区某县进行了洪灾经济损失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与洪灾损失统计值相差不大,说明该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洪灾损失计算是防洪经济评价的重要环节,包括一次洪灾损失计算和多年平均洪灾损失计算。本文主要对洪灾损失分类及各类损失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一、洪灾损失分类目前,在洪灾损失计算中通常将损失分为农业、林业、面上工程设施、城乡企业财产、城乡事业单位财产、城乡居民家产和专项设施等几大类。这样分类过于粗略,使得计算成果可靠性较低。故建议先将洪灾损失分为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非经济  相似文献   

11.
以洪灾频发的营口市为例,从承载体易损性和洪灾危险性的角度上选择年均降水量、GDP密度、人口密度、河网分布、坡度、绝对高程等指标建立多因子风险评价体系,采用Arc?GIS的空间叠加与分析功能生成营口市洪灾风险区划。结果表明:从南到北营口市洪灾风险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地带性;盖州市中南部和鲅鱼圈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洪灾高风险区,大石桥市属于低风险区,其它地区均属于洪灾中风险区。  相似文献   

12.
以黄庄洼蓄滞洪区为例,根据洪灾风险理论,结合实际情况选取了洪灾风险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洪灾风险评价模型,对50年一遇设计洪水黄庄洼蓄滞洪区的洪灾风险进行了评价,并绘制了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13.
针对洪灾评估缺乏评判标准及Elman神经网络(ENN)初始权值、阈值难以确定的不足,利用洪灾各影响因子序列均值及标准差构建洪灾评估标准,并基于该标准采用随机内插和随机选取的方法构造样本对ENN网络进行训练及检验。利用蚁狮优化(ALO)算法对ENN网络权值、阈值进行全局寻优,提出基于ALO-ENN算法的洪灾评估模型,并构建PSO-ENN、ENN评估模型作对比,以我国1950—2013年洪灾评估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1ALO算法寻优能力优于PSO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精度、稳健性能和全局寻优能力,利用ALO算法寻优ENN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可有效提高ENN模型的评估精度及泛化能力;2ALO-ENN模型对全国64年的洪灾评估结果为特大洪灾10次,重大洪灾4次,较大洪灾25次,洪灾12次和一般洪灾13次,洪灾随时间呈增加趋势,且增加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阿坝州洪灾类型分布规律,成因及发展趋势,危害特征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洪灾经济分区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针对阿坝州洪灾的特性,提出了洪灾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27日晚9时至28日早7时左右,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灾,全县12万余人受灾,千余间房屋倒塌,但却无一人因洪灾死亡,无一座水库因洪灾溃坝,成功抗击了此次特大暴雨洪灾。  相似文献   

16.
王恩 《吉林水利》2016,(9):49-52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洪灾损失地理评估方法,对洪水淹没区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信息、洪水淹没特征等数据进行空间展布,结合不同淹没条件的洪灾损失率,计算洪灾经济损失。以辽宁省法库县辽河某段堤防溃堤为例,进行洪灾损失评估计算,得出超标准洪水条件下的洪灾经济损失。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用可靠,为科学、有效的指导防洪减灾工作及工程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洪灾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基础性工作。采用经验分析法进行浑河左岸渍堤条件下的洪灾生命损失数评估,采用洪灾损失率方法进行区域不同量级洪水条件下的洪灾经济损失计算。研究表明,进行洪水实时预报,加强洪泛区洪水风险管理是减少生命伤亡及经济损失的重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四川历年洪灾资料为基础,分析选择了体现洪灾损失特性的指标数据,将投影寻踪法第一次引用于四川省洪灾程度评估中,建立了评估模型,对洪灾灾害度进行了分级研究。初步探讨了洪灾级别在时序系列上的变化特点,得出了四川是洪灾较为严重的省份,近30年来每10年期受灾程度分布类似,以及洪水量级排序和灾害级别大小并不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对于洪灾评估工作来说,制定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洪灾等级评估标准是很重要的,而目前缺少一个被公开认可的标准制定方案。在模糊聚类迭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不受时空分布影响的洪灾评估标准计算方法。在求解目标函数时,采用混沌文化进化算法进行了优化。以四川省1976-2006年洪灾样本为例,计算出了四川省洪灾的标准化等级评估标准,并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该标准是合理有效并符合洪灾分布特点的,可以作为其它模型的评估标准。采用相对值标准,不受时空分布不同的影响,可以用于所有具有同一范围级别和较完备历史灾情数据的洪灾评估标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洪灾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洪灾预警系统将天气预报转换为汛情信息. 洪灾预警系统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降雨量和河段流量监测、河流水位和洪水淹没范围预报、洪灾对风险区的危害、综合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高风险地区的应急响应、总结经验教训及提高防汛抗灾的能力,澳大利亚洪灾预警系统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