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08ViRE钢的双相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在(α+γ)两相区不同温度的加热淬火处理获得了不同F+M比例的双相钢钢板,其性能可调整双相处理工艺来调节。08VTiRE双相钢的力学性能可随双相处理工艺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铌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冷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采用临界区淬火和双重淬火两种制度,可在830 ℃到960 ℃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获得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组织, 纤维状双相组织或铁素体边界马氏体双相组织同样具有理想的强韧性配合.经300 ℃充分回火,可消除时效对性能的影响.其钢丝的拉拔率达90%以上,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及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3.
张继诚  符仁钰  张梅  陈洁  李麟 《热处理》2005,20(4):17-20
研究了焊接及焊后热处理对双相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时的高温作用使焊缝和周围的组织发生了变化,分析了几组焊接试样的金相组织。对试样进行显微硬度测量发现,焊缝处的显微硬度值最高,热影响区的硬度有一个最低值。随着临界区淬火温度的上升,硬度值有相应的升高,焊接后的回火热处理使显微硬度值下降,回火温度越高,硬度值下降越多。拉伸试验结果表明,与双相处理相比试样焊接后的Rm、Rpo、2以及A值明显下降,焊后回火热处理使Rm和Rpo.2值下降,而γ,n,A值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热膨胀法研究了含V双相钢和普通双相钢在连续冷却转变时的相变规律,并结合金相、硬度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了组织和性能的分析与比较,从而得到了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V的加入使钢的CCT曲线明显右移,对珠光体及贝氏体的转变产生了抑制作用;扩大了产生马氏体的冷速范围,降低了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临界速度,从而...  相似文献   

5.
6.
7.
研究了铬合金化的C—Mn双相钢和普通C-Mn双相钢经不同工艺退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讨论了合金元素Cr对双相钢的淬透性及双相组织中马氏体体积分数和马氏体形貌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经相同工艺退火的C—Mn双相钢相比,Cr的加入可以提高其空冷条件下钢中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并改变马氏体的形态,从而提高了在高强度水平下双相钢的塑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低碳硅-铌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形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米用双重淬火和临界区淬火,可在830~960℃获得铁素体+纤维状或岛状马氏体双相组织;马氏体中的亚结构为位错型和孪晶型共存.纤维状双相组织由于两相界面较宽,具有更为理想的强塑性配合,可直接冷拔成钢丝.临界区淬火的双相钢冷拔成钢丝后,经300℃充分回火,在保持一定强度的同时,塑性得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耐候钢热处理双相化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铁路机车车辆用的两种热轧耐候钢经热处理双相化的的金相组织及各种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耐候钢双相化后的显微组织由多边形等轴铁素体晶粒和不规则岛状马氏体组成,且原始组织对其有很大影响;两种热轧耐候钢双相化热处理前后的显微镜组织和力学性能均无明显的各向异性,研究发现,双相化加热温度对马氏体含量,铁素体晶粒大小,屈服现象,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屈强比、伸长率及加工硬化指数(n值)等双相化钢的组织和性能均有显著影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的耐候钢最佳热处理双相比工艺为780℃加热,10%NaCl水溶液淬火,本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采用控制轧制法进行耐候双相钢的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冷却参数对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冷却参数对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系(北京100083)王四根黄漫花礼先王绪清华大学材料系耿志挺双相钢具有屈服点低、初始加工硬化速度高、强度和延性匹配好等特点,采用形变强化,可使制件获得高的强度与精度,并可简化生产工艺,可节材、节能、降...  相似文献   

11.
高婕 《铸造技术》2014,(11):2576-2578
以Cr、Mo和V微合金化模具钢为对象,研究了淬火和回火温度对模具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为1 080℃时模具钢具有较好的硬度与冲击韧度。在1 080℃淬火580℃回火条件下,模具钢基体中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V(C,N)、Cr23C6和Mo2C析出物,起到了有效的弥散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明  肖冬玲 《铸造技术》2015,(1):102-104
以22Cr Mo H和20Mn Cr5钢为对象,通过金相观察和硬度测试研究锻后连续冷却、普通正火、等温正火和锻造后余热正火等工艺对渗碳齿轮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等温温度的降低,组织中贝氏体数量增加,齿轮钢的硬度逐渐增大。在同一等温温度下,22Cr Mo H钢的硬度高于20Mn Cr5钢。  相似文献   

13.
考察3Cr2Mo型塑料模具钢经200~600℃回火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和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回火处理后,该钢粒状贝氏体组织出现大量针状碳化物和稳定化的不连续条形岛状组成物,发现其有利于提高3Cr2Mo钢的冲击韧度和屈服强度.当在350℃同火处理3 h,可使该钢的屈服强度提高40%,冲击韧度提高60%.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轧后钢板采用传统的两段式(层流冷却+快速冷却)和连续式(快速冷却)两种不同方式的冷却,探究冷却路径对600MPa级热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两段式层流冷却能够促进多边形铁素体的生成,铁素体基体纯净度较高,岛状马氏体细小弥散分布,试样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连续式快速冷却能够细化组织,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马氏体束增多且呈细小狭长的片状混乱分布.采用连续式冷却需将终轧温度精确控制在两相区,控制难度相对较大,但能显著提高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镶铸高速钢-碳钢双金属耐磨材料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组织性能变化的研究,探讨了镶铸高速钢-碳钢双金属耐磨镶块的回火稳定性。针对在不同工作温度下高速钢镶块碳化物形态变化的情况安排适当的热处理工艺,以达到改善高速钢镶块碳化物形态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升高,网状碳化物聚集长大,增加耐磨件的脆性,在使用过程中,如有冲击载荷的作用,易产生裂纹。采用热处理工艺为870℃退火+1 270℃淬火+560℃回火,满足镶铸件在高温粘着磨损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6.
王桂林  曹环军 《铸造技术》2014,(10):2282-2284
研究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和不同等温温度对中碳超高强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变得粗大,钢的强度上升,塑韧性下降。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钢的抗拉强度呈平缓下降趋势。中碳超高强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80℃奥氏体化保温25 min后,330℃等温保温1.5 min油冷,抗拉强度Rm≥2 060 MPa,断面收缩率ψ≥25.6%。  相似文献   

17.
《铸造技术》2016,(6):1123-1125
对冷作模具钢进行了完全退火、淬火和回火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冷作模具钢组织与硬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冷作模具钢的铸态组织为马氏体+索氏体组织;在完全退火态下的碳化物粒子和高碳化合物都发生了聚集球化现象,分布较为均匀;当淬火温度为940℃,回火温度分别为250℃和500℃时,冷作模具钢分别得到了回火马氏体和回火索氏体组织,硬度分别为61.7 HRC和52.6 HRC。  相似文献   

18.
杨慧慧 《铸造技术》2014,(7):1453-1455
以熔模铸造模具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具钢适宜的热处理制度为800℃预热+1 020℃淬火+480℃回火,热处理后钢的微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网络状共晶化合物、残余奥氏体和颗粒状碳化物。  相似文献   

19.
张晓光 《铸造技术》2014,(10):2246-2248
以SDC 99模具钢为对象,研究了淬火与回火工艺对其微观组织、硬度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 040℃淬火和210℃或520℃回火后,SDC 99模具钢的冲击性能和洛氏硬度与进口模具钢相当,且都高于国产Cr12MoV模具钢。  相似文献   

20.
采用几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超高碳钢进行球化处理,并对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试样进行了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探讨了热处理对超高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化物球化率的提高,钢的塑性得到明显改善。经840℃×20min淬火+650℃×3h高温回火处理样品因能获得圆整度高的球状碳化物,而拥有σs=576MPa、σb=835MPa的高强度和δ5=18·4%的良好塑性。经1200℃×4h高温正火+800℃×2h球化退火处理的超高碳钢由于获得的球状碳化物颗粒细小且分布均匀,基体在变形时受到的阻碍作用较弱,故强度较高(σs=622MPa,σb=927MPa),但塑性稍有下降(δ5=16·0%)。经720℃×3·5h退火处理和840℃×20min空冷+720℃×2·5h退火处理的超高碳钢尽管含有一定量的片状碳化物,也能获得高的强度(σs>590MPa,σb>870MPa)和较好的塑性(δ>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