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具热处理时,淬火变形与开裂是最常见的缺陷,特别是淬火开裂,多半难以挽救。一、模具淬火变形的分析模具在淬火时,一方面要求有足够的冷却速度,以获得马氏体组织,保证所需要的机械性能;另一方面又要求尽量降低冷却速度,避免产生因内应力过大而造成的变形和开裂。这就是热处理淬火时所面临的基本矛盾。 1.热处理变形的形式淬火变形按其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淬火变形和时效变形两类,在淬火时发生的变形称为淬  相似文献   

2.
朱晓红  方政 《热处理》2011,26(6):79-81
H13钢挤压模淬火后出现开裂.对开裂模具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检验,以揭示模具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该模具的含铬量超标,且存在化学成分偏析和显微孔隙等缺陷,从而导致模具淬火开裂.  相似文献   

3.
在制造热挤压模具的过程中,所用的模具钢RM-2在淬火过程中发生了淬火开裂.采用光学显微镜、成分分析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淬裂的模具钢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对该模具钢的开裂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热处理不当造成的模具表层产生粗大铁素体和低碳马氏体是导致其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碳化物及氧化物夹杂的存在为裂纹扩展提供了有效路径.因此,RM-2模具钢在工业炉中进行淬火时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4.
通过硬度测试、金相显微分析等手段,分析模具变形开裂失效的原因.结果发现:工件不完全淬火、材料碳化物偏析及热处理工艺不当是模具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热处理工艺改进,实施加工措施,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Cr12MoV环形模具在回火出炉时,发现坯料存在周向裂纹.采用金相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等手段对模具开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具热处理裂纹属于淬火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坯料淬火过程中油淬时间过长,零件完全淬透,在较大的淬火应力作用下,造成开裂;其次,坯料外缘周向环槽尖角处R角较小,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6.
李建民 《金属热处理》2005,30(10):79-79
图1为T12A钢冷作模具,生产中发现经淬火、回火后1个月内,图1a所示的两件模具在线切割加工时开裂,图1b所示的两件模具在线切割完工前开裂。技术要求硬度为60HRC~63HRC,无裂纹。该模具工艺路线:下料-锻造-机加工-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磨削-线切割-装配,热处理工艺见图2a。  相似文献   

7.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断口检查以及光学显微镜组织分析,对ASSAB718模具钢磨削后开裂原因进行检查。结果表明:模具在锻造加工过程中工艺不规范,存在粗大的变形网状组织,显著增加零件的淬火变形。热处理淬火变形后,模具表面经过了超高温的二次加热校正,加热温度甚至超过模具材料的熔融温度,致使模具表层出现铸态枝晶组织,次表层出现过烧组织,使材料强度急剧降低,脆性显著增大。最终在模具表面磨削加工时,产生严重的磨削裂纹。  相似文献   

8.
5CrMnMo热锻模淬火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及金相检验手段,对5CrMnMo热锻模具在淬火过程中出现的淬火开裂及淬火后延迟开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淬火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导致组织粗大;同时淬火冷却终冷温度过低以及未及时回火,导致过高的淬火应力,使锻模表面出现淬火开裂.建议改进热处理工艺,控制热处理过程以减小淬火应力.  相似文献   

9.
陈建礼  张晓琨 《锻压技术》2019,44(12):109-113
采用Leica光学显微镜、438VP/KEVEX扫描电镜/能谱仪、AMH43自动显微硬度计分别对热锻模裂纹处的非金属夹杂物、显微组织、化学组成和显微硬度等项目进行了检测分析。同时,结合模具的锻造方法、坯料加热、锻造温度、锻后冷却、退火等热加工过程和模具的淬火、回火、表面氮化热处理,以及模具的工作环境、使用过程等,对热锻模开裂失效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13钢热锻模的钢质纯净度较高,显微组织较为均匀,热锻模的开裂非原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热锻模的裂纹处无脱碳现象,但存在氮化层,说明开裂发生在热锻模淬火后、渗氮前;热锻模淬火后,由于回火不充分或未及时回火造成组织应力及残余应力较大而产生开裂。  相似文献   

10.
大同特殊钢和大同精炼加工两社共同开发了新的特殊热处理“HIT”法,下面以热作模具为主作一些简要介绍。 1.“HIT”法所谓“HIT”法(High ImpactValue Treatment Process),是在模具淬火操作时以特殊方式控制冷却,防止淬火开裂、最大限度地减少变形、获得适宜的淬火组织以提高韧性的热处理技术。为了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