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C-Si-Mn系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单道次热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下热轧双相钢热变形行为.研究发现,变形温度越高,再结晶越容易;变形温度降低,铁素体晶粒小,热变形流变应力随之下降,并且双相钢中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形貌均有退化趋势.通过对不同变形温度下双相钢热变形行为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热轧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穆海玲  李清燕  裴新华  赵骧 《轧钢》2012,29(3):17-19
借助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热轧温度、卷取温度对IF钢织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IF钢带钢厚度方向表层、1/4厚度处、1/2厚度处的主织构均为{001}<110>。该织构平均密度随F0机架入口带钢温度升高而明显降低,在850℃出现略微升高现象;随F6机架出口带钢温度升高而降低,在834℃出现明显升高后又降低的现象;随卷取温度的升高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热轧DP双相钢的TMCP(Thermo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工艺,分析工艺参数、变形量、冷却速度和缓冷时间对含Nb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大变形量和延长缓冷时间,铁素体含量增加,可获得细小铁素体组织;轧后冷却速度越大,马氏体总含量越多,铁素体晶粒尺寸越细小。大的终轧变形量和轧后适当延长缓冷时间是获得工业生产理想双相钢的工艺保证。  相似文献   

4.
董毅  孙浩  宋振官  许云波  吴迪 《轧钢》2009,26(6):1-4
通过单道次压缩及冷却试验,研究了低温区变形温度对具有超细原始奥氏体晶粒的含Nb钢组织的 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试验钢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出现峰值,且峰值应力随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组织中铁素体晶粒得到细化;在低于Ar3温度下变形时,铁素体晶粒尺寸差异增大,铁素体硬度值分布较分散。  相似文献   

5.
应用扫描电镜背电子散射研究了加热温度对铜时效硬化钢HSLA-100表面氧化层结构和成分的影响。研究发现,随加热温度升高,氧化层厚度增加且结构发生变化,氧化层可根据其组成分为3个部分:氧化铁层、富Cu相层和过渡层;氧化层中的Cu以富Cu-Ni相的形式存在,加热温度对富Cu-Ni相的成分具有明显影;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过渡层的结构和相组成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刘欣 《上海金属》2022,44(2):51-55
采用氢渗透试验对钢板的储氢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拉伸变形量下330 MPa级热轧搪瓷钢的显微组织和储氢性能;并对不同变形量的拉伸试样进行搪烧,研究了搪烧前后钢的储氢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晶粒细小、均匀,基体中弥散分布着第二相粒子TiN,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随着拉伸变形量的增加,试验钢...  相似文献   

7.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金相组织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及热轧变形量对热轧钼板显微硬度和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提高退火温度及延长退火时间均有助于再结晶的进行,当总变形量为66%时,其最合适的退火工艺为l200oC下加热1~2h;随着热轧总变形量的增加,钼板的再结晶晶粒尺寸逐渐变小,其显微硬度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研究了热轧工艺对7050铝合金慢速率淬火过程的组织演变规律,并结合电导率及力学性能结果分析了热轧变形参数对合金淬火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程度越大合金表现出更差的淬火敏感性,这是因为轧制工艺不同将导致合金再结晶百分数差异,进而对合金淬火敏感性产生影响,根本原因是再结晶晶粒中的Al3Zr粒子作为平衡η相的形核位置将加快合金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导致合金后续时效强化效果降低,合金性能损失;合金热处理过程中在保证力学性能的前提下,适当控制轧制变形量可减小再结晶分数,改善合金淬火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道次压缩及连续冷却实验,研究了变形温度(810-720℃)对具有超细原始奥氏体晶粒的含Nb双相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最终组织为铁索体加马氏体的双相组织.压缩过程中,实验钢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峰值,且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铁索体的含量先增大再减小,但增减幅度不大,在最低变形温度(720℃)时,铁素体品粒尺寸降低到2.8 μm,弥散分布于铁素体晶界上的马氏体含量达到22.7%;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铁索体晶粒硬度减小,最低可降至230 GPa;EBSD取向分析显示,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组织中小角度晶界增多.  相似文献   

10.
固溶温度和时效工艺对06NiCuCrMoNb钢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幼庆 《热处理》2002,17(2):25-28
本文研究了铜在06NiCuCrMoNb钢中的时效硬化行为,结果表明:06NiCuCrMoNb钢在时效过程中发生ε-Cu的析出硬化和淬火组织软化两个过程,时效硬化峰值温度为450-500℃,时效时间为2小时,较佳固溶温度为850℃。  相似文献   

11.
《铸造技术》2016,(11):2467-2471
对汽车用合金钢进行了三道次和五道次热连轧处理,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量对三道次和五道次轧后双相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得出了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轧制工艺下得到的组织为铁素体+岛状的马氏体双相组织;随着轧制温度的降低和总变形量的增加,铁素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得到细化,且在总变形量一定的条件下,采用道次变形量递减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加细小的显微组织。当变形温度为900℃-850℃-800℃,变形量为60%-40%-30%时,铁素体的平均晶粒尺寸最为细小,约为1.52μm。  相似文献   

12.
Surface hot shortness is of concern in scrap-based electric arc furnace (EAF) steelmaking. The excessive amount of residual copper (Cu) in the steel scrap enriches during the oxidation of the solid steel, and as a result a Cu-rich layer could form which causes inter-granular grain boundary cracking. Other residuals can also influence hot-shortness. Ni is known to improve the resistance to hot shortness whereas Sn is known to worsen it.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nickel (Ni) counters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tin (Sn) on surface hot shortness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A series of Fe?C0.3 wt%Cu-x wt%Ni?C0.03 wt%Sn alloys with x content ranging from 0.03 to 0.45 wt% was oxidized in air at 1,423 K (1,150 °C) for 60, 300 and 600 seconds using thermogravimety (TG). The microstructure investigation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grain boundary cracking was suppressed by eliminating the highly embrittling Sn containing Cu-rich liquid, through increasing Cu solubility and/or solidifying the liquid phase by the presence of sufficient amount of Ni. Occlusion and decreased oxidation kinetics caused by Ni were shown not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A previous proposed diffusion numerical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Fe?CCu?CNi?CSn system to quantitatively support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provide insight to the enrichment kinetics at the oxide/metal interface.  相似文献   

13.
采用NZ2锆合金为研究对象,在相同加工率的条件下,选取不同的热轧温度800,700,650,610 ℃,制得厚度为1.4 mm的板材样品。通过金相,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合金中第二相的分布、种类,并进一步使用软件统计了第二相的大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多数第二相位于晶粒内部,少数位于晶界处。第二相粒子主要为球形及棒状。选择较低的热轧温度(650 ℃)可以得到均匀、细小,弥散分布的第二相  相似文献   

14.
H13是国内外应用广泛的空冷硬化热作模具钢种。在热模拟实验机上对H13模具钢进行单道次压缩实验,变形速率设定为1.0 s?1,在950~1150 ℃范围内,讨论变形温度及变形量对H13钢变形抗力的影响规律。通过研究H13钢高温变形过程行为机制,制定合理的轧制温度和轧制规程,促进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的发生,从而降低变形抗力,顺利实现H13钢锭一火轧制产材。  相似文献   

15.
杨澄 《铸造技术》2012,33(8):927-929
探讨了热轧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温度对武钢热轧Q345E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期能对该钢种的生产过程有指导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钢的强度提高;随着终轧温度、卷取温度的提高,钢的强度降低而伸长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院结合加速轧制时精轧机组的速度制度,针对热带精轧升速轧制时加速度对终轧温度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了热带精轧机组加速度对轧件的轧制变形温升、摩擦温升、接触温降以及终轧温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加速轧制时终轧温度明显升高。研究结果对优化终轧温度控制策略、提高热带终轧温度控制精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终轧温度对高强热轧双相钢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分析以及拉伸实验可以发现.终轧温度对显微组织细化、马氏体体积分数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同时双相钢具有细化晶粒、晶界强化、第二相弥散强化、亚晶结构等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终轧温度的降低,使过冷度加大,铁素体的形核驱动力加大.形核率增加,使晶粒明显细化。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控制终轧温度,可以使热轧双相钢的屈服强度达到500MPa、抗拉强度在850MPa以上,并且伸长率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终轧温度对高强热轧双相钢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分析以及拉伸实验可以发现,终轧温度对显微组织细化、马氏体体积分数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同时双相钢具有细化晶粒、晶界强化、第二相弥散强化、亚晶结构等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终轧温度的降低,使过冷度加大,铁素体的形核驱动力加大,形核率增加,使晶粒明显细化。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控制终轧温度,可以使热轧双相钢的屈服强度达到500MPa、抗拉强度在850MPa以上,并且伸长率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利用Gleeble1500热/力学模拟实验机,对40CrNiMo钢进行双道次热模拟单向压缩试验。分析了40CrNiMo钢在变形温度为950、760℃,变形速率为0.5~30s-1,变形量为0.05~0.4,热变形后的奥氏体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在950℃时,奥氏体组织能发生动态再结晶,最终奥氏体晶粒形状取决于变形速率和变形量;40CrNiMo钢在760℃时奥氏体组织发生动态回复,最终奥氏体晶粒呈扁平的"薄饼"状,奥氏体晶粒的变形程度取决于变形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终轧变形对09CuPTiRE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金相、电子探针观察和单向拉伸试验,对不同终轧压下量的09CuPTiRE钢板的金相组织、夹杂物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终轧压下量的增大,钢板组织的晶粒状态变化不大,夹杂物总体平均尺寸减小,低温横向冲击韧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