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针对当前煤炭产业发展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交织导致单一的、静态的煤炭产业发展应对策略难以奏效的现状,提出国内煤炭产业在新形势下要具备打赢“遭遇战”的能力,包括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协同的产业政策、充足的煤炭储备以及敏捷的供应能力;并从探索建立新型治理体制、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提升煤炭敏捷供应能力、加强煤炭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大煤矿绿色高效开发、理顺煤炭价格体系、加大煤炭产业金融支持等8个方面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闫红 《山东煤炭科技》2006,(Z1):152-153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是国有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文结合国有煤炭企业实际分析了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与成因,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闫红 《山东煤炭科技》2006,(B06):152-153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是国有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文结合国有煤炭企业实际分析了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与成因,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技能型人才是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是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资本.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面临的人才形势,提出了煤炭企业应优化使用技能型人才的环境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留人、用人机制,才能激发技能型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鉴于当前中国煤炭产业面临的困境,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中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动因,基于互联网思维和视角,提出了推动中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结合产业组织理论,从当前河南国有煤炭企业战略重组的现象出发,对国有煤炭企业重组引发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升级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维护和保障河南煤炭产业安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浅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从关键要素、发展历程、架构模型、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神东煤炭分公司信息化建设情况,并对主要项目做了简要分析,说明了信息建设对神东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效.然后重点从提高认识、战备制定、模式选择、建设范围、人才队伍建设,以及行业应该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阐述了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得出信息化是提升煤炭产业技术等级、促进安全生产、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董佳璇 《煤》2020,29(8)
首先从非煤能源比例、煤炭综合利用水平、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和政策支持四个方面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了简要分析,然后依据2008—2017年山西省煤炭产业相关数据,采用Kaya恒等式结合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法)将山西煤炭产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发展效应及人口效应四项,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山西煤炭产业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最后本文依据山西省煤炭产业高碳排放的成因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谈煤炭产业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陶树人 《中国矿业》2005,14(4):17-20
本文分析并得出我国煤炭产业整体运行不平稳、缺乏安全性.产业内竞争缺乏有效性、可持续性。认为迫切需要从根本改变当前我国煤炭产业的不安全运行态势.建立煤炭产业的长期安全运行的有效机制,实现产业平稳运行。提出煤炭产业安全的内涵及安全运行状态的描述性标准、市场结构标准和市场效果标准.煤炭产业安全的特征,构造煤炭产业安全运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煤炭作为中国的基础性能源,产量大、储量多、消费高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地位,并且在长时间内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做出部署,这必然对煤炭清洁利用及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对路径与模式重新审视。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煤炭清洁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传统与新型煤化工、煤电产业以及煤炭作为燃料/原料的使用进行污染物排放与资源利用方面的对比与分析,提出了目前我国煤炭在清洁利用上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为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地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内容包括人才、装备、资金投入、机制体制、创新平台等。本文为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地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对地勘行业的科技创新投入、人才水平、专利情况和管理创新等优势进行了阐述,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汇总分析了地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地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少坤 《陕西煤炭》2020,39(1):217-219
地质勘探行业单位多、分布多、勘探现场分布广,给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各级党组织是地质勘探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地质勘探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各勘探现场的中层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工作,高效开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并注重高精尖人才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新课题,切实做好地质勘探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是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大势所趋,但目前煤炭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对员工进行管理非常低效,而人才正是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文章阐述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适合煤炭企业的人事管理系统,使煤炭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不断地发展,提高人才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近年来山西焦化行业的不景气现象和目前面临的用人问题,针对这种现状,从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不利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能源生产与消费大省——河南省——为例,首先阐述能源互联网的内涵,分析河南省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状况,以及能源互联网为河南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探讨当前河南省可再生能源产业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以期为推动各区域融入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参考。针对当前地方政府缺乏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科学规划、宏观调控和资源整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引导和监管不力,相关技术能力有待突破,政府扶持政策力度不足,可再生能源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建议地方政府基于能源互联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的管控,加强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和税收优惠政策,突破技术瓶颈,加大可再生能源人才培养和科研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6.
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齐全、典型,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独特,基础建设扎实,区位条件优越。本文阐述了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城市旅游资源网络体系建设,对资源整合程度作了定量评价,初步分析了地质公园建成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本溪市旅游业现存的管理机构、引资渠道、宣传力度、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及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建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分阶段制定多方引资规划,加大地学特色资源的宣传力度,建立旅游产业体系,引进并培养地质旅游专业人才,协调保护与开发策略。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向旅游型城市的转型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及尝试。  相似文献   

17.
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齐全、典型,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独特,基础建设扎实,区位条件优越。本文阐述了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城市旅游资源网络体系建设,对资源整合程度作了定量评价,初步分析了地质公园建成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本溪市旅游业现存的管理机构、引资渠道、宣传力度、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及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建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分阶段制定多方引资规划,加大地学特色资源的宣传力度,建立旅游产业体系,引进并培养地质旅游专业人才,协调保护与开发策略。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向旅游型城市的转型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及尝试。  相似文献   

18.
伦关臣 《煤炭技术》2012,31(12):212-214
煤炭企业历来以生产任务为导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重人才使用、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这就意味着,企业人才在岗位技能上能够做到"一专",却难以满足"多能"的要求。从煤炭企业人才现状中,可知人才建设面临的问题:缺乏跨界人才培养机制、缺少学习型人才培养机制、企业人才建设目标模糊、企业人才建设手段单一,这就为对策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下,地勘单位经济步入新的行业低谷期,地勘单位面临着外部环境艰难、内部问题纷杂的不利局面。本文以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为例,剖析了新常态下,地勘单位面临的外部、内部的问题与困境,阐述了地勘单位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新产业、新机遇,以及发展的新动力。深入探讨了地勘单位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问题,建议传统地勘单位只有主动深化自我改革,做好地质找矿主业、非矿地质技术服务等产业,优化队伍、资质结构,提升人才建设和资金管理水平,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竞争实力,以科技为引领做好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品牌效应,才可能使地矿事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从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完善顶层设计及其企业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标准机制等方面阐述了目前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初步成效,剖析了在基础理论、技术标准、核心装备、煤矿智能化匹配高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保障能力、科技攻关、工程建设等方面介绍了中煤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实践和进展,并提出全面推进生产智能化、加快建设“数字中煤”、持续强化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下一步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