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技术》2015,(11):251-253
论述了临涣选煤厂现行采用的煤泥重介工艺流程。通过对入选原煤-0.5 mm粒级筛分产率及灰分的分析,指出在对各粒级在分选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分析SMC350煤泥重介旋流器单机检测的数据,表明煤泥重介旋流器对0.5~0.075 mm粒级具有较好的分选效率,降低了-0.075 mm粒级在溢流中的灰分,减少了进入浮选系统的高灰细泥含量。但也对0.5~0.25 mm粒级物料进行了重复分选。且使一部分合格产品进入了中煤系统,未能进入浮选系统进行有效分选,降低了浮选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2.
在对某选煤厂煤泥浮选的尾煤进行筛分浮沉试验和矿物组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中有机质的最佳浮选条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了分级浮选,探讨了粒度、灰分与浮选的关系,研究了粒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煤泥中主要矿物为高岭石、方解石和石英等,-0.045 mm粒级含量达76.08%;在最佳浮选条件下,-0.125+0.075 mm粒级浮选效果最好,-0.045 mm粒级浮选效果最差;+0.045 mm的各粒级煤泥采用常规浮选工艺,可以得到较好的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贵州某煤泥中-0.074 mm粒级的产率为54.19%,灰分为40.55%,并含有大量的珍珠陶土、高岭石和二重高岭石等黏土矿物,极易泥化的高灰难选煤泥。采用分级浮选方式,分别确认了-0.5+0.25 mm、-0.25+0.074 mm、-0.074 mm粒级浮选的矿浆浓度、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叶轮转速及工艺流程等较优浮选条件并和-0.5 mm全粒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粒级的较优药剂用量和工艺参数均不同,在较优浮选条件下,分粒级的精煤产率高于全粒级,灰分低于全粒级;分粒级的尾煤产率低于全粒级,灰分高于全粒级,即分粒级浮选对该煤泥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细粒煤泥分级浮选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浮煤泥中细粒级含量高容易对分选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混合浮选工艺分选粒度范围宽,精煤产率低且灰分高。针对试验样品进行分级浮选探讨,提出+0.125 mm粒级的煤泥采用浮选机分选,-0.125 mm粒级的煤泥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分选的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柱机联合分级浮选方案较全粒级分选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煤泥的分选,采用先分级、再浮选的方法对新阳选煤厂不同粒级煤泥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粒级煤泥的浮选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且浮选入料的粒度越粗,浮选药剂用量就越大;0.5~0.25mm粒度级煤泥的可浮性最好;0.125mm粒度级的煤泥浮选精煤产率低,灰分高,可浮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针对上海庙中心型选煤厂3层煤泥高灰细泥含量高,浮选精煤灰分不达标的问题,探索脱泥浮选工艺与精煤精选工艺对高灰细泥含量大煤泥的适用性,将煤泥中-0.045mm粒级按不同占比与+0.045mm混合模拟脱泥浮选工艺,与精煤精选工艺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脱泥浮选工艺与精煤精选工艺均可降低浮选精煤灰分,但脱泥浮选工艺的实质是增加了较粗粒级煤泥的入浮占比,对较细粒级煤泥的浮选效果没有明显改善;而精煤精选工艺在保证了精煤灰分合格的情况下,提高了较细粒级煤泥的浮选效果,得到了较高的精煤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煤炭技术》2015,(7):318-320
为了研究+0.074 mm粒级煤泥粒度与含量对-0.074 mm粒级煤泥浮选的影响规律,提高-0.074 mm粒级煤泥的分选精度。分别将0.5~0.25、0.25~0.125、0.125~0.074 mm 3种粒级煤泥按不同比例添加入-0.074 mm粒级煤泥中,并进行了浮选试验、泡沫稳定性试验、精煤水回收率试验,研究了浮选入料组成对浮选泡沫稳定性、精煤水回收率及-0.074 mm粒级煤泥浮选指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七台河新兴选煤厂煤泥混合浮选出现的浮选精煤灰分高、尾煤灰分低的问题,以该厂煤泥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粒级的煤泥进行分级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兴选煤厂煤泥可采用分级浮选工艺分选,且应以0.125 mm分级,>0.125 mm粒级煤泥采用浮选机浮选,<0.125 mm粒级煤泥采用浮选柱浮选。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长焰煤浮选效果,提高低阶煤利用率,探究载体浮选对长焰煤浮选效果的提升机理。以陕西榆家梁选煤厂的长焰煤作为浮选入料,内蒙古上海庙选煤厂的-1.3 g/cm3无烟煤作为载体,进行了载体浮选试验研究。对长焰煤进行粒度分析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其细粒级含量多且灰分较高,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高岭土。细粒度煤泥及黏土矿物的存在,易产生细泥罩盖和机械夹带现象,导致浮选效果较差。首先探究了加入载体的粒级及比例对长焰煤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载体粒径的逐渐减小,其精煤产率逐渐降低,0.5~0.25 mm无烟煤作为载体时,与常规浮选相比,其精煤产率增加了3.89%,精煤灰分降低了0.17%。当载体添加质量比为10∶1时,精煤产率可达到71.93%,精煤灰分为11.48%。通过筛分可将0.5~0.25 mm进行筛分回收,浮选精煤中的载体回收率达到可98.48%,载体得到有效回收。其次探究了长焰煤煤泥粒级对载体浮选的影响,结果发现,0.5~0.25 mm的载体可以有效提高-0.045 mm长焰煤的浮选效果,与单独浮选-0.045 mm煤泥相比,精煤产率提高了9.31%。综上可知,载体浮选主要提...  相似文献   

10.
梗阳选煤厂采用煤泥二次浮选、精煤泥两段回收工艺流程,潘一选煤厂采用煤泥全部精选工艺流程,结合生产检查数据,对0.045 mm和0.045 mm两个粒级的分选效果进行分析。数据分析表明:前者适用于0.045 mm粒级灰分较低的浮选物料分选,后者仅适用于高灰细泥产率高的浮选物料分选。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细粒级含量高的高灰难选煤泥,为考察0.074mm粒级微细粒的浮选选择性情况,对细粒煤泥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分步释放试验分析及浮选速度分析,并对不同细泥含量的煤泥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细泥在浮选过程中对精煤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细泥含量越大,其可燃体回收率越低,且精煤灰分越高,分析认为细粒煤质量小、尺寸小、捕收剂分散性差是造成细泥选择性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TBS干扰床分选机分选太原选煤厂粗煤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太原选煤厂粗煤泥分选效果,在对<3 mm粒级粗煤泥煤质分析的基础上,对粒度下限为0.5 mm和0.25 mm的7个不同粒级粗煤泥进行分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入料粒度组成是决定TBS干扰床分选机分选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入料粒度为1.5~0.25 mm和3~0.5 mm时,其分选效果最理想;在合适的上升流流速下,可得到灰分为8.50%~8.70%的精煤产品,精煤产率在84.9%以上,可燃体回收率超过91%;增加上升流流速,精煤产率可继续增大,但精煤质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石焕 《中国煤炭》2012,38(3):77-79,83
介绍了陶二矿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现状,通过对煤泥性质分析,确定了浮选工艺设备和流程,生产实践表明,增设浮选后,浮选精煤灰分达到了设计要求。通过药剂用量调整可控制在15%以下;浮选机工业生产效果整体上优于实验室小浮选试验结果,相近精煤灰分时,浮精产率和尾煤灰分高于小浮选试验;浮选机浮选效率大于80%,取得了良好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4.
景涛  王守强  梁霄 《选煤技术》2021,(1):168-174
为探索煤炭精细分级分选,优化生产系统,淮北选煤厂对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及粗煤泥振动弧形筛进行了优化,通过采用大直径煤泥重介质旋流器,改变弧形筛工艺参数,增加筛面喷水,稳定斜管浓缩机溢流等措施,加强重介分选环节对>0.25 mm粒级煤炭的精选,降低了重介系统分选下限,有效控制了粗精煤灰分、水分;降低了浮选入浮量、粒度、灰分,...  相似文献   

15.
李毅红 《中州煤炭》2020,(10):125-128
黄陵一号选煤厂煤泥重介旋流器粗煤泥分选系统精煤灰分偏高。试验研究发现,精煤和尾煤中存在中间密度级物料较多现象,使得尾煤灰分较低,而精煤灰分则较高。通过探索试验和评价试验得出,运用干扰床分选机分选粗煤泥,可得到符合要求的精煤和尾煤。入料、精煤和尾煤的小筛分和小浮沉试验表明,干扰床分选机分选的数量效率为98.59%,可能偏差为0.11,错配物总量为5.7%,对粗煤泥具有良好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郑精煤公司选煤厂TBS干扰床分选机粗煤泥分选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生产实践表明,粗煤泥分选系统优化后TBS干扰床分选机分选效果得到很大改善,入料中<0.25 mm粒级粗煤泥产率减少35.99个百分点,精煤灰分降低4.78个百分点,底流灰分提高6.5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裕源矿选煤厂的煤质特点,对50~0 mm粒级原煤的选煤方法和原煤入洗方式以及-0.5 mm粒级煤泥的选煤方法进行了分析确定,得出结论:裕源矿选煤厂50~0 mm粒级原煤采用选前不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0.5 mm粒级粗煤泥采用煤泥重介分选,细煤泥采用浮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河北唐山地区选煤厂浮选尾煤中煤系高岭土含量高,采用φ150 mm、φ75 mm、φ50 mm、φ10 mm的小锥角水力旋流器组提纯煤泥伴生高岭土,φ10 mm溢流产品中Al2O3含量富集到36.91%。通过磁选、化学漂白、煅烧等工艺对煤泥伴生高岭土进行增白试验,结果表明选用提纯-弱磁-高梯度磁选-化学漂白-煅烧工艺流程,产品煅烧后白度可达到92.87%,满足造纸工业用煅烧高岭土白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摘要:通过对梁北选煤厂TBS的各产品分级浮沉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TBS对-0.25mm级高灰细泥基本上不具有分选效果,且高灰细泥主要的去向是TBS溢流,进而得出高灰细泥对分选过的TBS精煤造成污染的结论,如何减少和脱除粗精煤中高灰细泥是保障粗精煤质量的关键。进而梁北选煤厂利用TBS对粗煤泥入料进行选前二次分级,和德瑞克筛对粗精煤进行选后脱泥,使最终的精煤灰分小于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