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中国茶历史悠久,经过多年发展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染工艺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同时也融入自然生态环境意蕴。文章通过对茶染工艺的研究,将传统茶文化中的圣洁、高雅融入现代男士茶服的设计中。利用茶染工艺特点与服装面料、色彩、款式进行结合,完成一系列茶染男士茶服设计,由此弘扬中国底蕴深厚的茶饮文化,为茶染服饰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慧 《中国食品》2009,(5):50-51
人到中年,曾在报纸副刊主编《茶馆》,因而有机会学习茶知识、茶文化,阅读茶书、茶刊,结识茶人,参加茶界各种活动,迄今已近二十年了。期间,经常应邀行走于风格各异的茶店、茶馆、茶苑,品饮香茗,清净高雅,陶冶情操,修养身心。真乃今生之一大享受,给我平平淡淡的生活带来一种满足。  相似文献   

3.
茶,在中国被称为"国饮",茶文化是中国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承载着渊源深厚的历史.因此,在我国种茶、制茶、品茶、礼茶等茶文化研究之风由来已久.在中国有一大批茶业界人士为发展和弘扬中国的茶文化辛勤地忙碌着.为更好地了解茶界,宣传我国的茶文化,最近我们采访了在茶界赫赫有名的老茶人--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刘崇礼先生.  相似文献   

4.
巴蜀茶与饮茶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敏 《东方美食》2003,(4):99-109
茶是中国的“国粹”、“国饮”。巴蜀地区不仅是茶种植的发源地,也是全国茶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巴蜀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方面领先于全国,在我国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巴蜀茶与茶饮史,梳理其发展脉络,无疑对中国茶史源流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丛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一首诗,道尽了天下茶人之心。第一次知道"东方美人茶"是在一次与朋友的偶然邂逅,在那次的会面中我喝到了东方美人茶,也见到了这位多年来致力于推广两岸茶文化的台湾茶人黄明富先生。当时只是无意中的结缘,没有深入交谈,但他那幽默  相似文献   

6.
郑毅 《茶苑》2004,(4):27-27
“茶圣”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茶业、茶业工作者、学者无不皆受其惠。他把人类的饮茶从一种生理需要、生理现象,提高到了一种文化需要、文化现象,从而使茶文化成为光辉灿烂的大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后,茶著作者代有人出。如今徽州茶人胡武林先生撰写的《徽州茶经》一书,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我以为一是令人惊叹徽州茶文化渊源悠久;二是使人赞叹徽州茶类之多、品质之好;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美食之都,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尽享美味。然而,在上海,茶艺达人刘秋萍女士率先开创了第九菜系——茶菜。作为盛产茶叶的大国,茶文化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以茶入馔历来就有。最有名的当属龙井虾仁和樟茶鸭子。龙井虾仁是江南的一道名菜,在炒虾仁时用龙井茶作辅料,既解了腥味,又在吃过虾仁后留得满口茶香。樟茶鸭则是四川名菜,当年深得慈禧太后的喜爱,它用烟熏法将茶香附于鸭肉中,重在取茶的香味。此外,民间还有茶叶蛋、五香茶干等小吃,我国台湾地区也有茶月饼、茶汤圆等茶馔。然而,除了上面提到的几道叫得出名字的茶菜,老祖宗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茶菜遗产,茶菜也一直成不了大气候。究其缘由,主要还是因为茶性难以掌控,使得厨师们对烹饪茶菜兴趣不大。另外,茶在烹饪中的用量也难以把握,放多了会串味,放少了又吃不出茶香,因而,茶菜的品种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8.
茶情茶趣     
对茶情有独钟的中国人,在饮茶中极重情外,还讲究一个“趣”字。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茶情茶趣。 说到茶情,最突出的是以茶祭祖,以茶敬客,以茶为媒。 德昂族有“茶叶创世”之说,该族史诗称:人类是由茶叶变成的。该族十分崇敬茶树,每户每家盖房起屋时都要在房后的菜园边栽几棵茶树,居住的时间越长,茶树长的越高大,以此不忘创世的茶叶。藏族古谚说:“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回族谚语:“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  相似文献   

9.
茶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中国茶文化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中国最早的文学典籍《诗经》中就有多首与茶有关的诗歌。作为茶文化的载体——茶叶.在我国栽培和制作品种也非常多。茶叶中含有的诸多养身保健成分.如《神农本草》中称.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益.精行敛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与醍醐甘露抗衡也。现在.茶文化越来越被现代讲究生活质量的人们所重视.除饮茶外,茶肴也是其中一部分。茶肴是食文化和茶文化的结晶.中国茶肴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很长一段时间品种较少。近年.由于它的保健功能、原料来源丰富、适应人群广泛等优势.用茶叶开发的其他食品和菜肴越来越多。北京五福盛源餐饮公司行政总厨杜伟凭借多年烹饪经验.开发出多款茶肴.在初夏来临之即推荐给大家。  相似文献   

10.
饮茶不仅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身心的愉悦,还带来了精神与文化的冲击,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多年的饮茶文化史,为中国茶饮事业的发展创造了精神的动力。饮茶事业的发展轨迹也是中国古代茶文学诞生、壮大、繁荣和衰败的演绎历程。先秦茶饮文学的滥觞,两晋茶文学作品的壮大,唐代茶文学的鼎盛繁荣,宋代茶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明清茶文学的逐渐衰落,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茶文学的源流变化,形成了中国茶文化中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茶叶的发展与宗教密切相联系。南岳佛、道两教的兴盛 ,推动了南岳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1 宗教的传入与南岳茶的兴起南岳衡山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宗教胜地。晋代以前道教就已盛行 ,唐玄宗年间 (712~ 756年 )佛教也开始进入兴盛期。无论是道教或佛教 ,其枯燥孤寂的修炼活动均有赖于茶。“客来敬茶 ,富贵休夸” ,道教称茶为“仙茗”。僧人坐禅 ,以茶驱眠提神 ,将茶与坐禅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了“茶禅一味”说 ,而且佛教还有“以茶敬佛”的习俗 ,不论大小佛像都要供茶、盐、米或谷 ,故佛教称茶为“佛茶”。由于僧人夜间坐禅既不能睡也不能食…  相似文献   

12.
茵茵茶香,飘飞了几千年的浮沉。小小嫩叶,荡涤了无数人的心旌。茶人茶事茶史.一段又一段不枯的活字.印刷了中国文化的演进史。品啜它,就想起地球上有个地方叫中国:回味它,就有了和谐大家的感动。茶文化,很中国的文化.让我们深深地注目它。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进一步丰富退休老茶人的文化生活,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茶人精神和茶文化。4月8日,由浙江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博物馆、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联合主办的2018春·老茶缘钱塘茶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成功举行。来自浙江省农业厅、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学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集团等在杭的退休老专家、老茶人及中茶博的年轻茶人近60人参加。  相似文献   

14.
孔润常 《餐饮世界》2009,(12):65-65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华民族在茶的发现、栽培、加工、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传播与发展方面,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书写了灿烂的篇章。在日常生活里,茶以其自身的魅力和难以抗拒的亲和力,渗透到各民族、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形成了相关的种种习俗和审美情趣。茶俗,在中国民间更是无处不在,种茶、制茶、烹茶、品茶、用茶、赏茶,茶在民间用于婚俗、丧俗、节俗等场合,无一不融注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有其较深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悠久的中华茶文化中,茶不仅是健康理想的饮料,而且可以用茶入馔,配合其他食品原料制作成为菜肴、面点、粥品、汤羹之类,统称之谓茶膳。茶膳也由此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不仅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茶膳最为发达的地方,丰富多彩的茶菜肴茶面点,以及各种充满茶之芬芳的粥品汤羹与小吃等,既丰富了国人的餐桌,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精湛的烹饪技艺。更由于茶有很多益于人体健康的因子与功效,诸如健胃消食、提神醒脑、降脂清毒等等,所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出于对健康的需求,茶膳在近几年来又成为炙手可热的保健食品,在餐饮市场上大行其道,而且大有方兴未艾的势头。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第十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农业展览馆举行。本届茶博会由商务部外贸事务发展局、中粮集团、中华茶人联谊会等联合主办,吸引了近400家茶企带着好茶进京参展。本次博览会设有茶叶擂台赛、产业论坛、市民品鉴会、纪念茶饼制作、茶艺茶服表演、茶具主题展等活动。  相似文献   

17.
浙江茶谚     
茶谚,是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派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所谓“谚语”,用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谚:传言也”,即是指群众中交口相传的一种易讲、易记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话。茶谚是谚语中的一个分支,就其内容或性质来分,大致可分为茶叶生产和茶叶饮用两类,所以,茶谚既是我国茶叶生产的经验总结,又是我国茶文化的艺术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式茶服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中不断更新形成了极具中国元素的传统服饰。现对现代茶服的设计进行概括论述,提出创新设计思路,保留传统元素,在符合现代时尚界的审美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传承与发扬这一传统服饰。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百度发布了《2017茶行业大数据》。数据显示,在中国,4.7亿人有喝茶习惯,然而其中真正能说出门道、叫上品牌的人并不多。互联网时代,茶行业面临着爱茶人越来越多,但懂茶人少、茶品牌亟待建设的问题,大数据的介入或成为茶文化传播与茶品牌建设的突破口。乌龙茶、黑茶成为新宠百度大数据显示,与茶相关的搜索请求每天多达15万次,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相似文献   

20.
茶是中国最古老的饮品,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内涵深厚的文化载体,并由此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象征。当茶文化传向世界之后,中国茶文化的民族特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当今中国茶界应如何打造全新的茶品牌。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中国有没有一种规范性的茶道来彰显茶文化?这是本文将要认真分析并逐一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