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丽江红太阳广场文化商业中心创作中,如何既延续丽江古城肌理脉络,又满足现代商业功能所需是本次设计重点考虑的问题。本项目因地制宜地结合纳西传统街巷空间韵味,并契合现代的城市空间体系,创造与古城风貌协调的新商业形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典型山地水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相关历史文献、历史地图的整理,以及对丽江古城的土地利用、建筑群落、景观环境等实地调查获得相关城市空间和水系图纸的分析上,分别从古城选址、规划、空间格局和视觉美、防洪技术等方面探索了丽江古城建设与水文环境的关系。丽江古城“逐水而居”选址和“理水而兴”规划,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态和场所:景观元素与聚落的特定场景联系在一起,形成“水城相融”的视觉美;护水、循环用水、防洪等与自然相适应的水利技术贯彻城市基础工程。这些蕴含了丰富的城市形态适应水文环境的生态智慧,表现在城市选址充分利用了水系资源,城市与水系实现了空间布局、功能过程的协同发展、城市工程方面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发挥水文环境的长处,规避短处。值得当今城市规划建设所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任洁 《四川建筑》1999,19(2):35-47
丽江古城是我国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同其它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古城老化和衰退也日趋严重。近几年,丽江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城市新区与古城间的协调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本文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丽江城市建设中的古城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丽江古城独特的生活氛围吸引着每一个参观古城的人。无疑,丽江的发展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对于改造我们的城市现状,创造新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模式,可以给予重要的启发。将从两方面具体分析丽江古城独特人居环境的形成:首先分析丽江古城自然而生态的城市环境,并提出对现代城市居住环境设计的建议;其次分析了丽江开放而自由的古城空间,其中还分析了这两方面对于营造丽江生活氛围所起到的作用。丽江古城独特的生活氛围正是我们现代城市建设中所缺乏的,是人们所渴望得到的。但刻意去模仿或者照搬丽江的模式,是绝对不会产生相同效果的。只有深层次地理解了古城空间与建筑所体现的精神本质,才能真正理解丽江古城的魅力,也才能从中真正获得对我们的现代城市建设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2002年末,笔者应云南省社会科学学会之邀,参加第三届西部大开发暨特色经济学术研讨会,期间考察了丽江古城。走进丽江古城,笔者立刻被眼前的景致所震憾!古朴典雅的民居建筑、怡然清新的水系、优美的环境以及别具风情的民俗民风,无不令人心驰神往,不禁连声惊叹!“真不愧是一座世界文化名城”。恍惚间自己犹如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做为城建工作者,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不禁思绪万千…… 随想之一:丽江古城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今天的城市建设仍然具有学习借鉴的意义。 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坝…  相似文献   

6.
云南丽江旅游的发展与大研古镇的发展方向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发展过程与现状 (一)古城和雪山完美地结合,特点突出,古镇拉动效应明显 丽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独特的东巴文化、古城、雪山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丽江旅游产品也形成几个比较突出的亮点,如古城-雪山产品,古城如此完整,雪山的风貌如此突出,而且古城和雪山在不大的地理范围内集中到一起,这在国内是很难得的。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还形成了一个显著的市场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7.
段松廷 《城乡建设》2002,(12):32-33
在中国现有的 2 8处世界遗产地中 ,云南丽江古城和山西平遥古城是古城 (古建筑群 )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凡到过丽江和平遥的人们 ,无不赞叹古城的古朴、完整、真实和鲜活。作为中国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丽江古城和平遥古城于1986年 12月 8日一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7年 12月 4日 ,又双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清单” ,成为中国 10 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排头兵 ,令世人瞩目之地。辉煌的背后隐藏着艰辛。丽江和平遥能被完整保存下来 ,曾经历了一个…  相似文献   

8.
张瞳  宋晓霞  蒋超 《山西建筑》2007,33(10):69-70
以云南丽江大研古城为例,通过对大研古城文化传统、地理环境、自然遗存的研究,以城市意象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视角分析探讨了大研古城空间格局的特点及风貌特色,从而有助于塑造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文明都已经被时间洗涤殆尽的时候,现代都市的映衬下,保留完整的古代城市已经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无论是平遥古城、或是丽江古城,它们各具特色的风貌,带给现代人们的不仅仅是另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一个地方时代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04,20(10):22-22
规划认为丽江古城的保护应遵循继承、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1)注意新区与古城的协调发展,保护古城外部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城市形态,使古城不被不断发展的新区所包围。(2)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重点保护及恢复古城的传统环境和风貌,包括原有的城市空间形态、水体水系、建筑群体环境、地方历史建筑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少数民族风俗风情。(3)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是保护古城的主要途径,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也只有合理的利用,才能充分展示其固有价值,并“使它们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从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自组织占主导地位的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提倡变换城市规划角色,从他组织(城市规划)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发展模式转换为自组织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发展模式。他组织需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对自组织进行调控,以此充分发挥城市系统内部机制的协调作用,以遵循自然规律的方式来解决各种存在的或即将产生的城市病。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新疆喀什老城改造与更新策略的回顾,发现在改造和更新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现状环境和人文变迁,要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保留和重构城市整体风貌,使老城区在新的城市秩序中再生。针对喀什老城区,提出"微循环、渐进式、多元化"的改造与更新思路,并在实践中采用"原址回迁和原址加固"的方法,在原址上保留城市风貌;采用"毗邻旧址和另辟新址"的方法,在新址上重构城市风貌——使城市特色得以传承,城市风貌得以重塑。  相似文献   

13.
白霜  ;苑剑英 《建筑知识》2014,(5):177-177
建筑风貌对城市来说非常重要,它是构成城市总体印象的关键部分,是影响和决定城市特色的最基本要素。滨海新城的建设中,城市建筑风貌应该具甬怎样的特色?本文针对滨海新城进行研究,以东戴河为倒,阐述了建筑风貌的塑造要点,以形成具有滨海地域特色的完整的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14.
浅谈城市设计中的城市风貌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发展中城市风貌特色消失的现状,从城市传统风貌、城市生成和发展历史、建筑风格等方面论述了城市设计如何把握风貌特色,指出城市建设要注重地方传统、特点与现代技术、时代精神的结合,从而丰富、发展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使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振华 《山西建筑》2010,36(11):31-32
介绍了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发展的灵魂,城市文化孕育着建筑文化,建筑师不仅要研究建筑的科学性、技术性并在建筑形式上创新,而且还要努力去实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通过从城市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促进建筑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谈田园城市到组团间隙式的城市空间拓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快速城市化时期我国大城市空间"摊大饼式"拓展的主要弊端,提出源于"田园城市"理论的"组团间隙式"城市空间拓展设想,并以青岛为例探讨了其实施的可行性,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都市建筑风格之多样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宣 《山西建筑》2008,34(12):61-63
针对当代都市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从健全建筑制度、态度上宽容接纳新事物、建筑要具有适应性和创新性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指出对于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和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建筑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炜 《山西建筑》2009,35(23):27-28
借用儒家中庸之道,以建筑发展为出发点,就新时代建筑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建筑单体与都市的关系,即突出的单一建筑物与都市风格应在多样与统一之间寻求平衡点,成为和谐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沈斌 《规划师》2004,20(10):39-40
建水城市建设集中于古城,致使古城保护出现了建筑风貌混乱、人居环境差等问题。为了较好的保护历史街区,应倡导一种积极保护的原则,使名城保护成为一种大众性行为,应针对不同的街巷、片区确定保护对象,提出不同的保护方案,应从资金、政策、法规等方面解决城市更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萧喻 《山西建筑》2011,37(35):2-3
通过对黄冈市密集型住宅建筑表皮风格的现状调查,论述了中式传统装饰纹样在建筑表皮上的传承与发展,结合当地发展机遇有效地利用这种文化资源优势,将对黄冈的各方发展有着长期的促进作用,使黄冈市密集型住宅建筑表皮与自身文化元素相融合,使其具有独特的地区性住宅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