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遥测系统采用LVDS、RS422、1553B总线等组成混合架构网络,介绍了混合网络架构下主从设备数据调度关系,介绍了传统遥测系统设备互联特性、时间同步特点,介绍了基于混合架构网络的遥测系统应用存在的缺点。时间触发以太网(Time-triggered Ethernet,TTE)具有高精度时间同步、时间触发、高速传输、冗余传输等特点,基于时间触发以太网的遥测通信技术实现了总线技术与遥测通信技术的融合,统一了设备互联的接口形式和接口协议,遥测系统获得了千兆网络传输速率,具有双冗余热备份数据传输能力,使遥测系统实现了升级换代。结合时间触发以太网时间同步特点,基于时间触发以太网的遥测通信采用“两级数据综合技术”解决了遥测系统应用TTE总线技术的难题,与传统遥测系统相比,带宽利用率可达99%,与传统遥测系统相当。进行了TTE总线多节点设计和测试验证,实现了高精度时间同步、时间触发、多节点、双冗余通信和基于时间触发以太网的遥测通信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陈伟 《兵工自动化》2006,25(12):55-55,58
CAN总线硬/软件的同步机制包括全软同步、硬同步 软同步、硬同步 硬同步、全硬同步、TTCAN.全软同步方式在仿真中比较有效,但用于实时控制则有较大的处理延时.硬同步 软同步、硬同步 硬同步在实时控制中比较有效,硬同步 软同步体现有效和较低成本,而硬同步 硬同步体现高效.TTCAN是正在兴起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某火炮对中等密度土壤目标为例,研究了机械触发引信装定成瞬发、短延期和长延期条件下对目标的侵彻深度,对弹丸杀伤效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瞬发作用时(300μs),弹丸侵入目标的深度小于弹丸的头弧部长度,对弹丸的杀伤效果影响可忽略不计;短延期作用时(5-10ms),弹丸能够到达最有利起爆深度;具有侵彻体的引信对钢筋混凝土的实弹射击试验结果表明,自调延期机构能够自动识别目标的性质和厚度,对目标有更好的毁伤效能,完全可以取代固定长延期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于镝  王亚洁  赵博  刘琼 《兵工学报》2023,(5):1403-1413
针对受扰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事件触发机制的固定时间积分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与相对状态信息相关的新型积分滑模面且提出分布式控制协议,基于测量误差和滑模面构造动态变量和动态事件触发函数。采用固定时间稳定性原理证明,若选取适当的控制参数则可使多智能体系统在固定时间内实现动态事件触发机制下的跟踪控制,且避免Zeno现象。该控制方案能够有效抑制系统扰动的影响,减少多智能体系统通信和计算资源的消耗,且避免收敛时间对系统初始状态的依赖。仿真结果表明,新提出的动态事件触发控制器使得多智能体系统在固定时间内实现跟踪控制,降低触发频率而节省资源,更适用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周章添 《制导与引信》2003,24(1):6-8,36
为了适应新型导弹发展对触发引信提出的要求,介绍了一种机电组合式触发引信,它采用复合式触发器、机、电、光一体化安全系统和微电子时间控制装置,大大提高了触发引信性能。  相似文献   

6.
多条TTCAN,总线通过TTCAN耦合可组成冗余网络.其网络同步层通过对相位差的调整获得相位同步,并采用对TUR(Time Unit Ratio)的调整获得速率同步.该TTCAN冗余网络的实现包括循环时间、全局时间的相位同步、速率同步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CAN和TTCAN仿真系统更加直观,且利于扩展,选择了Stateflow这一图形化设计工具.Stateflow是在MATLAB/Simulink基础上完成动态逻辑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可视化开发平台.利用它构建CAN和TTCAN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可见CAN和TTCAN系统中队列延迟特性与总线协议中的相应的传输特性是一致的,从而证明了Stateflow对总线协议进行建模仿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多自主水下航行器(multi-AUVs)协同导航系统中,领航AUVs配备高精度导航定位设备,跟随AUVs配备低精度导航设备,领航、跟随AUVs均配备水声通信设备,跟随AUVs利用领航AUVs的广播信息获得其与领航者间的距离。本文针对领航AUVs与跟随AUVs问的时钟不同步问题,给出了AUV时钟相对偏移与相对漂移模型,并将跟随AUVs的时钟偏差作为未知量,提出了一种考虑时钟同步问题的multi-AUVs协同定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跟随AUVs的协同定位精度,而且能够随时对跟随AUVs时钟误差进行估计,有效地提高了multi-AUVs协同导航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适用于弹药触发点火的电子开关,该开关由电路构成,电路中有高压源,一个与高压源相连的,密封的双电极火花隙,一个与密封隙串联的微隙,一个与微隙相连的爆炸箔起爆器,和一个桥接在高压源和密封隙引线之间的储能电容。触发电路连接在高压源和发火脉冲发生器之间,并且伸出一根引线联接到上述电路中的密封隙和微隙之间。储能电容器被电压源充电至电压V,它实际上是施加在密封隙上的,发火电路发生器的脉冲激励触发电路产生高电势Vt,加上密封隙导通后叠加过来的电压V,击穿微隙,使电流通过。到达爆炸箔起爆器。  相似文献   

10.
反鱼雷鱼雷(ATT)战斗部触发灵敏度仿真是ATT利用触发引信引爆战斗部的关键技术.本文以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建立了来袭鱼雷和ATT有限元模型,并对ATT以不同速度、不同角度撞击来袭鱼雷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ATT的触发动态响应特性.该研究可为反鱼雷武器战斗部触发敏感装置的触发灵敏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GPS精确校时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精确校时和时间统一的要求,提出了3种利用GPS授时功能对总线式系统进行校时的方案.以GPSDEC授时型接收机为例,其校时可通过RS-232接口端ASCII码信息和DCF77信号、及输出端自定义脉冲信号实现.开放性要求高的大中型总线网络及通用的智能设备,当总线系统中的通讯协议具有时钟功能时,可采用广播式校时法对设备逐个校时.顺序式校时主要针对下层智能设备种类较多的大型总线系统内的前置通讯,并按通讯机的先后依次校时.对时间精度要求较高且下层智能仪表具有时钟同步信号接口的小型总线系统,宜采用单点式校时.  相似文献   

12.
脉冲电源系统性能基本取决于放电开关的特性,真空触发开关因其具有工作电压范围宽、承载电荷量高、介质恢复迅速、结构紧凑等优点,可用于脉冲电源的主开关。采用RVU-43型真空触发开关研制了一套总储能2 MJ、额定工作电压13 kV的脉冲电源。电源系统由17个118 kJ电容储能模块并联组成,单个模块短路放电最大电流达52 kA,系统包含了充电、控制、测量子系统。电源在模拟负载上进行了单模块、系统同步与时序控制放电性能测试,并在电热化学发射装置上进行了发射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输出的电流幅值较高且波形灵活可调,可靠性高,可满足电热化学发射试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EPON的网络接入,通过E1电路仿真实现信号传输.其E1数据包到EPON总线的传输,通过HDB3线路编码到NRZ数字信号的转换,系统及网络时钟设定,EPON数据帧的组织,E1仿真电路同步时钟的产生等步骤实现.时钟同步的同步剩余时标法、自适应时钟恢复法和线路时钟恢复法,应根据组网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某机械式常闭型触发开关广泛应用于空空导弹引战系统中,该触发开关储能电路由电阻器与电容器组成。在实际应用中,电容器并非一个纯电容,还存在串联等效电阻,用损耗角正切值表示。本文通过建立电容损耗角等效模型,运用MATLAB仿真,对触发开关储能电路进行建模,分析损耗角变化对电路影响。  相似文献   

15.
鱼雷制导系统CAN应用层协议的制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昕  路亚娟 《兵工自动化》2006,25(11):1-2,5
CAN总线应用层协议针对鱼雷制导实验室原理样机制定.该协议将总线通信信息分为专有和局部/全局广播信息2类,以标识符区别.并以CAN 2.0A帧结构为基础,其帧报文格式由11位ID、1位RTR、4位DLC和数据域组成.标识符的分配采用预定义方式.11位ID则包括优先级、源节点、帧类型及应答要求4个功能段.  相似文献   

16.
在机载通信系统中,将各个通信设备视为独立节点,通过CAN总线进行信息交换,有利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与实时性,减少电气连线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CAN2.0B的应用层协议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协议中报文格式的分配、大数据量的分段传输以及节点间的通信方式.通过仿真测试,验证了应用层协议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CAN总线系统信号传输延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分析CAN总线对传输信号的延时要求,明确CAN总线系统中信号传输环节的相关延时时间,为总线信号的最大延时提供了设计依据,也为总线线缆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复杂地形条件下弹丸飞行时间测试问题,分析了采用有线传输方式测量弹丸飞行时间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卫星授时为基础的弹丸飞行时间测试方法,介绍了测试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主要功能模块的功能和设计要点。经实际验证,该方法正确、可靠,实用性强,工作效率高,从根本上克服了使用有线传输信号方式测试弹丸飞行时间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斗卫星的双基地雷达时间和频率同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和频率同步是双基地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时间和频率同步方案,即接收北斗卫星转发的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采用同步系统功能模块实现两基地的时间和频率同步,该方案克服了传统同步装置需要较长时间来校正频率误差的缺陷,提高了两基地的时间和频率同步精度,同时也提高了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