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胺消毒法对自来水中三氯甲烷形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民强 《水处理技术》1997,23(6):341-344
本文对同一原水分别经单氯和氯胺消毒两种工艺制成的自来水中产生的三氯甲烷含量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当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氨时,氯消毒所产生的副产物三氯甲烷的含量显著减少,其生成量与氨的投加量呈一定的反比例关系。因此,氯胺消毒法对降低自来水中三氯甲烷含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黄旦光 《广东化工》2012,39(16):129-130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灭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水厂中主要被使用的消毒剂有氯、氯胺、臭氧、二氧化氯和紫外线。综合分析其消毒效巢和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多种组合消毒方式,以及分析其在水厂消毒中改善消毒效果和控制消毒副产物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农业和化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尤其是有机化合物进入到地表水中,使得氯消毒副产物大量生成,危害人体健康。本文通过生产实践,采取用预臭氧代替预加氯、投加活性炭吸附前体物质、优化消毒工艺等措施大大降低了出厂水中三卤甲烷的生成量,确保了饮用健康。  相似文献   

4.
稳定型含氯消毒剂对饮用水消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稳定型含氯消毒剂的消毒特性及其在水中的稳定性。发现所用稳定型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比次氯酸钠弱,但消毒作用持续时间长,在水中的半衰期长达9d,而次氯酸钠只有2h,经有效氯为2mg/L的稳定型含氯消毒剂消毒后的水,可在开放条件下抑菌时间长达12d,而次氯酸钠不到2d。稳定型含氯消毒剂可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消毒可有效去除水中病原微生物,但氯消毒剂可与水中的有机物、溴碘离子反应,在水处理厂和输水管网系统中持续生成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消毒副产物(DBPs).家庭水处理方法是饮用水进入人体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可减少水中DBPs的含量及其对人体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进一步确保饮水安全.文中对家庭常用的饮用水处理方法(烹煮操...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氯和氯可以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亚氯酸盐(CIO^-2)和三卤甲烷(THMs)和三卤乙酸(HAAs)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副产物。本研究采用二氧化氯和氯分步联合投加消毒武汉汉江水源水,结果表明,分步投加二氧化氯和氯的间隔时间约为30min,水样的pH为6时,联合消毒后水中CIO^-2的含量随着加氯量的增加逐渐减少,CIO^-2反应生成CIO^-2的转化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7.
高藻水的预氯化技术优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预氯化过程中的投氯量、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当原水中藻类数量、酚类物质含量特别高时,预氯化、粉末活性炭的联用等作了论述。认为如果能很好地控制预氯化的反应时间、投氯量,预氯化不会明显增加水厂出水中三致物质的量;预氯化与粉末活性炭联用时,两工艺之间应间隔适当的时间,以减轻氯对粉末活性炭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上海市自来水市南公司以青草沙水源和黄浦江水源的水厂制水工艺和氯胺消毒工艺,列出了出厂水及管网水中余氯、氨氮以及消毒副产品的测定数据及消毒效果,分析了氯胺及氨氮在管网中的衰减情况,讨论了pH对氯胺在水中存在形式的影响及氨氮导致管网水中铅及锌的浓度增加。提出了为提高管网水质,在生产过程中需在适当工艺位置补加在线测氨仪及测氯胺仪,并选择合适的C12:NH2-N,严格控制出厂氨氮的量,以抑制氨氧化细菌的营养来源。建议将氨氮、亚硝酸盐纳入管网水控制的日常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去除饮用水中含氮类消毒副产物卤乙腈(HANs)避免它危害人体健康,研究了水中存在的六种氨基酸在氯胺消毒过程中生成HANs的潜能及Br-的存在、浓度变化对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六种氨基酸经氯胺消毒后均有HANs类物质生成,其中酪氨酸的生成HANs的潜能最大为0.002 1 mmol/L。Br-的存在对氨基酸在氯胺化过程中生成HANs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溴代HANs的总量有明显增加,其中酪氨酸生成的二溴乙腈(DBAN)和溴氯乙腈(BCAN)增加量最多是1.15μmol/L,谷氨酸生成的DBAN和BCAN增加量最少是0.28μmol/L。随着Br-浓度增加酪氨酸生成HANs总量先增加后减少至平缓,溴代HANs占HANs总量的比例明显增大。在Br-浓度为10 mg/L时,0.2 mmol/L的酪氨酸生成HANs总量最大为0.003 mmol/L。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氯化消毒及其副产物的控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饮用水中氯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及危害,介绍了目前对氯消毒副产物控制措施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不同原水的氯化消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炜  陈国光 《净水技术》2003,22(6):17-19
对上海市两个水源的原消毒工艺进行了化合氯和游离氯两种工艺的实验室和生产性试验,根据消毒副产物的测定数据,认为对黄浦江原水应采用化合氯消毒,而以长江为原水时,可采用游离氯消毒,要改变一次性加氯方式,减少预加氯量,增加滤后水加氯量。  相似文献   

12.
臭氧、一氯胺顺序消毒过程中pH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宁酸替代饮用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对臭氧、氛胺顺序消毒过程中臭氧和氯胺的衰减以及消毒副产物生成与pH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消毒阶段臭氧投加量由0.5mg·L-1增加到5mg·L-1,24h后溶液的pH从5.9下降到4.3;相应地,随着臭氧投加量的逐渐增加,氯胺消毒阶段一氛胺的衰减速率逐渐变慢,减少了氧化天然有机物所消耗的一氯胺.在pH为8.3,一氯胺的稳定性最好,但与pH对消毒效果的影响不一致,将pH控制在7.0左右可能更理想;二氛乙酸在pH为6.8时生成最多,三氛甲烷和三氯乙酸也基本在pH为7.0-7.5时达到最大.臭氧氯胺顺序消毒过程中,pH对一氯胺的衰减和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较大,应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中典型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由氯及氯胺消毒技术产生的典型卤代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生成机理与模型进行了综述,并同时对其它消毒副产物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H)-呋喃酮(MX)以及二甲基亚硝胺(NDMA)的生成速率和影响因素做了详细介绍。探索消毒副产物的产生与常规水质指标间的关系,建立与之对应的生成模型,可有效指导水厂工艺的运行,从而有效降低消毒副产物在出厂水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浦江原水化合氯消毒过程生成的消毒副产物进行监测,并采用均匀试验研究黄浦江原水中氯消毒过程中DBPs生成模型。试验表明,黄浦江原水经过化合氯消毒生成的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最高浓度主要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测得三卤甲烷、卤乙酸的最低值和最高值,三氯甲烷、二氯乙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的最高值;UV254与三卤甲烷生成量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在0.7以上,卤乙酸与有机物参数线性相关性较低,相关系数R2均在0.2以下;常规工艺对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平均去除率在20%左右;最后建立了黄浦江原水消毒过程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生成模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污水厂出水排放标准日益提高,对排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现场电解制次氯酸钠发生系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环境友好型氯消毒技术,能够有效杀灭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粪大肠杆菌。因原水水质不同,次氯酸钠的杀菌效果会有差异。次氯酸钠对原水中的氨氮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是有可能氧化原水中残留的有机氮,从而使得氨氮含量重新升高。现场连续投加试验中,反应池次氯酸钠浓度为1.2mg/L,出水中的粪大肠菌群始终稳定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且其他水质指标(如氨氮、COD等)良好。  相似文献   

16.
文中重点考察含碘水折点加氯过程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特性,包括常规含碳类DBPs(C-DBPs)和新型含氮类DBPs(N-DBPs)。旨在通过探索不同碘离子浓度(I^-)、溴碘摩尔比(Br^-/I^-)、天然有机物(NOM)浓度以及pH条件下C-DBPs和N-DBPs的生成趋势,寻求一种最佳的氯投加方式,从而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中只存在I^-时,沿折点加氯曲线生成的C-DBPs和N-DBPs主要是三氯甲烷(TCM)和二氯乙腈(DCAN),且随着加氯量的增加,TCM和DCAN生成浓度均逐渐增加,折点以后浓度增加更明显。当加氯量一定时,随着I^-浓度的升高,TCM和DCAN生成量反而略有下降。而当水中同时含有Br^-、I^-时,折点加氯过程中会额外产生多种具有更高细胞毒性的溴代C-DBPs[二溴一氯甲烷(DBCM)、一氯二溴甲烷(CDBM)和三溴甲烷(TBM)]和溴代N-DBPs[一溴一氯乙腈(BCAN)和二溴乙腈(DBAN)]。随着Br^-/I^-增加,TBM和DBAN浓度逐渐升高并成为主要DBPs。随着NOM浓度升高,TCM和DCAN生成量增大并逐渐饱和。pH不仅会影响折点加氯过程中氯形态变化,还会影响DBPs的生成,其中pH值=6.0时TCM生成量最少,pH值=8.0时DCAN生成量最少。  相似文献   

17.
张宁  曲翔滨  李亚峰 《辽宁化工》2002,31(12):541-543
城市污水经一级或二级处理后 ,水中仍含有大量细菌。液氯作为消毒剂可用于对处理后的城市污水进行消毒。本文介绍了真空加氯的工作原理 ,污水的加氯量 ,介绍了污水处理厂中加氯间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从系统构成、工艺设计、运行特性等方面对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高标准处理与工业利用工程进行了系统分析.该工程采用微滤-反渗透(双膜)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生产纯水供给开发区内工业企业.为了控制进水中微生物导致的反渗透膜生物污堵,再生水厂采用氯消毒作为预处理以杀灭进水中的微生物.运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氯消毒预处理虽然能够有效灭活进水中的微生物,但却不能有效控制反渗透膜生物污堵.将预处理工艺改造为氯-紫外线组合消毒预处理后,反渗透膜污堵得到有效控制.反渗透系统平均进水压力由改造前的1.0 MPa降低至0.9 MPa,运行最高压力由超过1.4 MPa降低至1.2 MPa以下;化学清洗间隔由1~2个月增加至2~3个月,工艺效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吨水电耗、药耗降低约22%.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氯的产生、氧化和消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前言长期以来 ,自来水的消毒是采用氯和漂白粉作为消毒剂 ,其消毒效用是人们所公认的 ,但同时它对人类所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1974年荷兰 (ROOK)及美国(Beller)在自来水中检出了氯仿为主的三卤甲烷。到目前为止 ,人们已在水源中检测出2 2 2 1种有害人类健康的有机物 ,而饮用水中有 76 5种 ,其中致癌物有 2 0种 ,可疑致癌物2 3种 ,促癌物有 18种 ,致突变物有 5 6种 ,这些物质除致癌外 ,还会引起人们的肝中毒、神经中毒、代谢紊乱等危害 (见表 1)。表 1 水中氯化副产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试剂种类副产物毒理作用三卤甲烷氯仿…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比较了新开发的顺序氯化消毒剂工艺与传统氯消毒工艺在常规工艺、常规+深度处理工艺、预氧化+常规+深度处理工艺中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特性。与传统的氯消毒相比,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可以有效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THMs减少35.8%~77.0%,HAAs减少36.6%-54.8%:而且消毒进水水质越差,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消毒工艺就越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