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制6种新型聚苯硫醚/锦纶6交织粘扣带,并对粘扣带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力学性能最优的粘扣带的组织结构是,纬向钩排列密度为1钩∶4经纱,经向钩排列密度为1钩∶3纬纱;粘扣带的强度主要受钩密度和钩挂率的影响,钩的线密度与面密度越大,粘扣带的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对聚苯硫醚(PPS)/涤纶(PET)交织粘扣带进行阻燃整理和工艺优化,得到较优的浸渍整理工艺方案:磷酸酯类阻燃剂质量浓度为80g/L、助剂质量浓度为16g/L、浸渍温度为50℃、浸渍时间为2.0h;优化的涂层整理工艺方案:阻燃剂质量为阻燃胶质量的5%、焙烘温度为100℃、焙烘时间为2min。经此优化方案整理后,粘扣带的余焰时间、滴焰时间和燃烧长度3项测试指标均达标,且阻燃剂与助剂用量小,浸渍温度低、浸渍时间短、能耗少。由显著性检验结果可知,阻燃剂用量与助剂用量对粘扣带阻燃性能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普通涤/锦交织粘扣带的纬纱中添加锦纶热熔丝,开发出6种不同组织结构的涤/锦交织热熔粘扣带,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粘扣带纬向钩排列密度为1个钩∶4根经纱、经向钩排列密度为1个钩∶3根纬纱时,粘扣带的强度较大;粘扣带强度受钩密度与钩挂率的影响,钩密度和钩挂率越大,粘扣带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聚苯硫醚/锦纶6交织钩面粘扣带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切钩工艺的优化方法,结果显示:切钩前,将粘扣带放入干燥箱,于170℃下热烘10.0 min可最大程度消除聚苯硫醚纤维的内应力;然后,在切钩机上以160℃的温度预热10 s,再使用AE刀具进行切钩,可获得钩形规整、性能良好的聚苯硫醚/锦纶6交织钩面粘扣带。  相似文献   

5.
以压缩弹簧为基础,建立了聚苯硫醚/聚酯(PPS/PET)交织粘扣带的单钩强力力学模型,并进而建立了粘扣带剥离强度与剪切强度力学模型,再通过实际测试,修正模型中的参数,得到了粘扣带剥离强度与剪切强度的理论计算式。经试验检验可知,由理论计算式计算的粘扣带的理论强度与实测强度的偏差百分率小于2.5%,故该强度力学模型可在有限范围内用于PPS/PET交织粘扣带剥离强度与剪切强度的计算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利用浸渍-涂层复合整理方法对涤/锦交织粘扣带进行阻燃整理和工艺优化,结果显示:最优浸渍阻燃整理工艺——磷酸酯类阻燃剂用量220 g/L、异丙醇助剂用量25 g/L、浸渍温度80℃、浸渍时间2 h;最优涂层阻燃整理工艺——磷氮类阻燃剂质量分数30%、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2 min。采用最优浸渍-涂层复合工艺整理的涤/锦交织粘扣带的阻燃性能可达到美国航空防火标准,纺织品安全性提高,甲醛和重金属含量极低,符合纺织品生态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聚苯硫醚纤维和芳纶1313的优异性能,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聚苯硫醚/芳纶1313交织阻燃粘扣带。研究测试了6种不同组织结构参数的聚苯硫醚/芳纶交织阻燃粘扣带的性能指标,得出粘扣带力学性能最优的组织结构方案,即粘扣带纬向排列钩数∶经纱根数=1∶4,经向排列钩数∶纬纱根数=1∶3;粘扣带的最优加工工艺为织造过程中远红外加热片的功率250 W,远红外加热片距离布面高度2.5cm,织机车速650r/min;切钩过程中先将粘扣带在190℃下预烘10s,再用AE刀具切钩。阻燃涂层上胶最优工艺方案为阻燃剂质量分数0.6%,烘焙时间1.0min,烘焙温度105℃,经过阻燃整理后的粘扣带阻燃性能可达到美国航空防火标准。  相似文献   

8.
芳砜纶( PSA) 纤维和聚苯硫醚(PPS) 纤维是两种具有优异的耐热、耐燃、耐腐蚀和较强力学性能的高性能纤维。对PPS/PSA不同混纺比的非织造过滤材料的耐高温及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热熔锦纶粘扣带,设计粘扣带的组织结构,在温度为120℃的热辊上对粘扣带热熔5 min,经过测试,粘扣带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在纬纱中加入热熔丝,粘扣带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增大。纬纱中加入热熔丝时,随着经纱中加入热熔丝的增加,粘扣带的钩挂率、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减小;纬纱中无热熔丝时,随着经纱中加入热熔丝的增加,粘扣带的钩挂率、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减小。  相似文献   

10.
研究钩面与毛面粘扣带对粘扣带组合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次数的耐疲劳试验后,抓毛毛面粘扣带组合中钩面粘扣带对粘扣带组合强度的影响程度大于毛面粘扣带,不抓毛毛面粘扣带组合中毛面粘扣带对粘扣带组合强度的影响程度大于钩面粘扣带;随着耐疲劳测试次数的增加,粘扣带组合的钩挂率先增大后减小,经100次耐疲劳测试后,抓毛毛面粘扣带组合的钩挂率达到最大值,经500次耐疲劳测试后,不抓毛毛面粘扣带组合的钩挂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阻燃纤维聚苯硫醚(PPS)纤维织造新型耐热阻燃织物,并对PPS织物的综合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PPS织物透湿、阻燃、耐热、机械性能及色牢度优良,达到了消防阻燃防护服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The improvement in flame retardancy of high loft polyester nonwovens was studied based on two different strategies (1) role of synergistic study of carbon micro/nano particles and flame retardant (FR) finishing agent and (2) role inherent flame retardant fibers in blend. The samples coated with FR chemical finish alone showed maximum resistance for flame propagation, however with more smoke formation. When the samples were coated with carbon micro/nano particles alone, the appearance of distinct flame was found with less amount of smoke formation. The synergistically coated samples revealed intermediate behavior with respect to those samples coated with carbon micro/nano particles alone and FR chemical finish alone. When inherent flame retardant polyester fibers (i.e. Toray Esfron, Trevira CS, Huvis FR) were blended with regular high loft polyester, the formation of flame was found negligible without smoke. However, the samples exhibited higher tendency of melt dripping without formation of char.  相似文献   

13.
阻燃聚酯纤维织物的碱减量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荣  潘璞 《印染助剂》2005,22(11):15-17
探讨了阻燃聚酯织物碱减量处理的影响因素,并与普通聚酯织物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碱用量、处理时间、促进剂的用量对阻燃聚酯织物减量率的影响较普通聚酯织物大得多,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为了获得稳定的产品质量,不宜采用普通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促进剂,必须更为严格地控制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通过共缩聚的方法制备无机阻燃聚酯切片的方法,研究相适应的纺丝和牵伸工艺制取无机纳米复合阻燃聚酯纤维的生产工艺。研究选择了氢氧化镁等无机材料作为阻燃剂,行选用气流粉碎、纳米材料表面修饰、原位复合等技术将其精加工成高分散、高稳定的成纤用无机纳米复合阻燃材料,实现了对聚酯的阻燃改性。  相似文献   

15.
将芳纶1313与阻燃涤纶按照5种比例进行混纺制得混纺纱线,对混纺纱线进行阻燃抗熔滴性能的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试研究混纺纱线燃烧难易程度.利用垂直燃烧实验测试其损毁长度、续燃次数、熔滴数目来评价混纺纱线阻燃抗熔滴性能,同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混纺纱线燃烧所形成的熔滴形态进行微观观察,研究分析成炭效果与成炭形态.结果表明:将芳纶1313与阻燃涤纶混纺在增强混纺纱线阻燃性能的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熔滴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拉伸弹簧为基础,建立了涤/锦交织热熔粘扣带的单钩强力力学模型,并推导出整条粘扣带的强度力学模型。通过修正和简化模型中的参数,分别得到粘扣带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与钩密度的关系式,进而得到粘扣带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的理论计算式。经试验检验,通过理论计算式计算得的粘扣带的理论强度相对于实测强度的偏差百分率小于5%,故该强度力学模型可在有限范围内用于涤/锦交织热熔粘扣带剥离强度与剪切强度的计算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