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220 kV输电线路双分裂导线带电更换绝缘子工作没有合适作业工具,只能进行等电位带电作业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双分裂导线提线工具,作业人员在杆塔上可利用该工具完成更换直线绝缘子工作。该工具的应用使等电位带电作业成功转换为地电位带电作业,缩短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而且显著提高工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进入等电位极导线是开展±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关键环节,优化带电作业人员进出等电位的路径对确保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电位转移电流及其电弧能量的计算优化进出等电位路径,搭建了电弧能量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FEM)计算了3种进入导线方式下的人体电位、不同转移距离、悬浮电位人体-极导线的局部电容,分析了不同进出方式下与电位转移电流大小及电弧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下方进入导线时人体电位最低,此时进行电位转移时的电弧能量在3种进入方式中最大;从上方进入导线时人体电位最高,其电位转移电弧能量最小。该计算方法和结果可供±800 k 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进入路径选取和安全防护用具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由于导线排列密集,通常只能采用直升机吊索法进行带电作业,这对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的路径选择带来很大困难。以两种典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双三角形和六角形导线排列方式为研究对象,结合直升机和导线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提出了可行的直升机吊索法进入等电位的路径区域。采用场域分解的方法将三维无界场域分解成有界子区域,利用ANSYS软件计算了进电位过程不同位置的直升机机身场强,获得了直升机与导线之间的安全距离。在明确等电位作业人员组合间隙后,结合人体表面场强的计算,提出了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的最优路径。经500kV鼓峰甲、乙线直升机吊索法带电作业实操应用表明,直升机距离导线8 m,作业人员从距导线水平面斜上方0~15°区域进入等电位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进行±8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对带电作业人员电位转移特性的研究有助于制定合适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建立作业人员进行电位转移过程中基于流体动力学的棒-板间隙放电模型,仿真得到了人与导线间的空气间隙电场强度变化特性,计算了转移过程中的暂态能量,分析了转移距离为0.3~0.6 m时电位转移能量数值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不同转移距离下的转移能量均在1.0 J附近,随着转移距离的增大,转移能量有所增加,而转移能量高于1.0 J时,导电手套存在被烧蚀的风险,因此作业人员进行±8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电位转移宜使用电位转移棒进行电位转移,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5.
±8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向家坝-上海±800kV直流输电工程的实际,采用真型模拟塔对3种带电作业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计算分析了作业人员进出电场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最小安全间隙距离,同时校核了危险率。结果表明:作业人员乘绝缘斗从导线下方向上吊入高电位区进入等电位的方式相对比较安全,其次是从塔身位置水平摆人高电位区进入等电位的方式;乘绝缘斗从导线上方向下吊入高电位区进入等电位的方式需要间隙距离较大,因此不建议采取这种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中,三相导线之间的空间距离小,而且配电设施密集,作业空间窄小,在人体活动范围内很容易触及不同电位的电力设施。因此,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带电体的等电位作业方式在配电网的带电作业中不可采用。为了防止距离太小发生相间短路、相对地短路事故,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时必须采用主、辅绝缘相结合、多层后备绝缘防护的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7.
刘凯  吴田  刘庭  肖宾 《高电压技术》2013,(3):568-576
为了确保±800kV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线路和作业人员的安全,对带电作业进入等电位过程中的电位转移电流特性进行研究有助于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为此,采用光纤脉冲电流测量系统对进入±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过程中的电位转移电流进行了测量,进入直流等电位过程中的电位转移电流脉冲最大幅值为149.98A,脉冲宽度为几十μs,正极性和负极性脉冲都存在。根据进入交直流线路等电位的特点,采用电磁分析软件研究了进入等电位过程中作业人员与极导线间的电位分布,计算了作业人员与极导线和杆塔等接地构件间的电容,根据这些参数建立了交直流线路进入等电位过程中的电位转移电流的分析模型,对特高压交流(UHVAC)与特高压直流线路的电位转移电流进行了计算。计算与测量结果表明特高压直流线路的电位转移电流远小于特高压交流线路,可以为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单件带电作业工具的绝缘强度,通常取棒间隙的操作冲击耐压水平再加上10%的安全裕度。但是,在实际的带电作业过程中,往往包括复杂的带电作业工具、绝缘梯及带电作业人员等,在这种情况下要决定可能产生危险的间隙距离是较难的。为此,加拿大安大略水电局在其试验研究中心的户外高压试验场,对230和500千伏输电线路的几类常用带电作业工具和等电位作业方式,进行了操作波试验。试验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在各种输电线路铁塔模型(1:1)上悬挂无损绝缘子串,以测定带电作业工具的操作冲击耐压水平。第  相似文献   

9.
基于MD500直升机和国内1 000 k V三角形排布输电线路的实际参数,建立了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HLLWP)模型。在不同的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的侵入角度和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与导线的距离下,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和操作人员身体表面的电场强度。考虑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出了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靠近不同相导线时的侵入路径。  相似文献   

10.
钻跨塔是为解决输电线路中出现的连续钻跨问题的一种新型杆塔,为保证钻跨塔上带电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文中对钻跨塔带电作业人员体表场强进行了研究。文中以220 kV同塔双回钻跨一体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体和输电线路的仿真模型。考虑钻跨一体杆塔的钻越导线、跨越导线、沿塔身的垂直导线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同时考虑不同典型带电作业位置处人体不同姿势对人体体表场强的影响,对典型带电作业位置处的人体体表场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等电位处作业时人体体表场强最大值为1270 kV/m;由于存在沿塔身的垂直布线,地电位处人体表面场强最大值也高达738 kV/m。等电位和地电位处的工作人员均需穿戴屏蔽效率为40 dB的屏蔽服。计算结果对带电作业人员的电场防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因塔型大、导线数量多等问题造成的带电作业难题,通过进行塔位参数、设备特点分析和安全距离验算,提出一种直升机“吊索法”等电位带电作业方法,并首次应用于高海拔地区±1 100 kV特高压直流吉泉线3 383号带电消缺工作中。结果表明,直升机吊索法带电作业技术有效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减轻劳动强度,降低运检成本,实现传统带电作业向智能、高效带电作业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10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为配合10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建设,提高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合华东淮南-上海1000 kV输变电工程塔型、导线布置、人在塔上的作业位置等实际情况,对其带电作业方式进行了研究。在1:1的模拟杆塔上进行了带电作业典型位置的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试验;同时,使用有限元方法对线路杆塔空间电场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在真型塔上对带电作业人员处于地电位和等电位时人体的体表场强进行了测量。根据试验及计算结果,得到了在各种典型作业位置进行带电作业时的最小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总结了电场的分布特点并制定了相应防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0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配电网带电作业是提高供电质量的重要手段。为解决传统地电位带电作业法绝缘隔离方式复杂、耗时长的问题,快速、有效地对带电导线进行防护,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绝缘隔离工具。该工具采用双体U形设计,实践证明该工具具有绝缘效果好、操作灵活快捷等优点,可缩短隔离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大幅提高地电位带电作业效率,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网的迅速发展,同塔双回或多回架空输电线路不断增加。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线路损失,在双回线路上需要开展带电作业。同塔双回线路由于导线是垂直排列,相距较小,在双回直路塔上更换中、下层导线的绝缘子难度较大,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距离得不到保证,按照常规的带电作业方法更换绝缘子串,作业人员的安全可靠性较差。为此,根据35~110 kV直路双回铁塔的结构特点,试验成功了安全杠杆滑道法更换绝缘子,此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提高了带电作业安全水平。1 更换直路双回塔绝缘子串的方法和工具 利用杠杆原理和滑轨移动更…  相似文献   

15.
紧凑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及安全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紧凑型线路塔头尺寸紧凑,相间和相对地距离较小,对带电作业间距、组合间隙及作业人员进出高电位路径带来了较大的限制。为确保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对影响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间距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试验提出了针对不同过电压水平的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绝缘工具最小有效长度和最小组合间隙;分析了保护间隙的原理及设计原则,提出了500 kV紧凑型线路加装保护间隙的作业方式及安全措施,并通过试验得出了相关技术参数。结合现场实际,提出对于进出等电位的带电作业,过电压幅值大于1.80 pu且作业人员从塔身进出等电位时,应采用加装保护间隙的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16.
输电线路直升机带电作业侵入路径的研究已经有所开展,但目前还没有考虑不同材料机翼对侵入路径的影响。为此,文中基于轻型复合材料以及金属材料两种不同材料所制机翼,根据1 000 kV三角形排布输电线路的实际参数,建立了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helicopter live-line work platform,HLLWP)靠近输电线路边相导线的模型。通过控制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与导线的不同侵入距离以及不同侵入角度,利用有限元法进行静电场计算,得出了直升机及作业人员的表面电场强度。基于计算结果总结得出了不同材料机翼下直升机最优侵入路径,并通过对两种材料机翼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对比,对不同材料机翼的选择提出了一定的参考意见,以期为直升机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直升机和几种不同导线排列500 kV输电线路的实际参数,建立了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HLLWP)靠近输电线路的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在不同的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的侵入角度和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与导线的距离下,操作人员屏蔽服和直升机作业平台表面的电场强度,基于计算结果给出了不同导线排布下,直升机带电作业平台靠近不同相导线时的最优侵入路径。  相似文献   

18.
带电作业用绝缘梯是操作人员进入高空强电场、进行等电位作业和中间电位作业的一种重要工具。它的机电性能和结构型式,对带电作业的安全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一、硬质绝缘梯制作材料及结构性能要求硬质绝缘梯主要用环氧玻璃钢材料制成。环氧(酚醛)玻璃钢常用的型材有三种:(1)环氧管(空心管和填泡沫管),用来做平梯或立梯。也可做硬式挂梯,较大的环氧管可用来做独脚立梯。(2)环氧(酚醛)板,可做平梯或立梯。(3)环氧蜂窝夹层板,这是一种新型结构复合材料,是用面板和蜂窝芯材组合粘结一体而成的,刚性好、重量轻(0.6—0.8g/mm~3)。虽然  相似文献   

19.
雷兴列  彭勇  肖宾  刘庭  刘凯  张准 《中国电力》2019,52(12):54-61
交流特高压复合横担结构与常规塔型存在较大差异,对带电作业安全距离、作业人员进出等电位方式以及电场防护要求造成较大影响,通过试验和仿真计算分析了交流特高压复合横担对带电作业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流特高压复合横担线路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最小组合间隙距离分别为6.3 m、6.5 m,比常规塔型要求分别高0.3 m、0.4 m;交流特高压复合横担线路可采用沿复合横担进入等电位的方式;沿交流特高压复合横担进出等电位时,作业人员体表电场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头部、肩膀区域,且比常规塔型线路情况高,带电作业过程中应对该区域加强防护。其研究成果可为交流特高压复合横担线路带电作业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如今越来越普遍的开展带电作业,然而对于特殊工况(带避雷器)输电线路上的安全进入等电位路径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鲜有报道。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带避雷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进入等电位的计算模型,以500 kV超高压带避雷器输电线路的常见ZB1型塔为例,对安全进入等电位路径进行分析,以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的可能路径为研究对象,对作业人员在不同位置时的体表电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作业人员从不同路径进入等电位中体表场强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人体头顶、胸口、手部、膝盖、脚部场强的对比分析,提出作业人员在两类工况下,沿导线斜上方路径安全进入等电位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