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介绍了一种基于压缩传感理论的THz 成像方式,该理论突破了传统奈奎斯特采样定律的限制,可以以远小于图像总像素数的少量测量值来恢复出原始图像,从而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成像时间、提高了内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对该理论的分析可知,变换基、测量矩阵和重构算法是该理论的三个重要因素,通过一系列仿真试验,分别对不同的变换基、测量矩阵和重构算法作了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得到了最适合于文中被成像物体的变换基、测量矩阵以及重构算法。最后,利用离轴抛面镜代替聚乙烯透镜搭建了成像系统,得到了初步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如何降低宽带模拟信号数字化过程中的采样率,以及如何有效的对大量数据进行压缩存储一直是学者们关心的问题。该文综述了最近出现的一种新型信号处理方法压缩采样(Compressive Sampling, CS),也称压缩传感(Compressive Sensing)。该方法通过对稀疏信号进行观测而非采样,只需少量观测点就能精确的重构原始信号。结果表明新方法的观测频率可以远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频率。该文除介绍其基本原理和主要实现方法外,同时列举了多种应用,并指出若干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传统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规定采样率必须是频率带宽两倍,浪费大量采样资源.如果信号可以稀疏表示,那么可以采用压缩传感技术重构原始信号,压缩传感能在采样的同时对数据进行适当压缩,节省系统资源.现存的压缩传感重构算法对图像边缘和纹理的重构效果都不太理想,提出一种基于全变差的图像重构算法,该算法能稳定有效地重构图像的边缘和纹理.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传感理论的光子计数成像系统。该系统以单光子计数器作为探测元件,以期在面元探测技术不甚成熟的现状下用点探测器进行极弱光探测。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验证了压缩传感理论结合单光子计数器应用于极弱光成像的可行性,讨论了单光子计数器的暗计数率、量子效率和测量噪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介绍了压缩传感理论,为了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和更快的计算速度,提出了SpaRSA-DWT稀疏重建算法,并与传统的IWT算法进行对比。给出了两种算法下,迭代次数、测量数、噪声功率分别与获得图像信噪比的关系曲线,证明了SpaRSA-DWT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8.
滤波反投影算法已被广泛应用到CT图像重建领域,但由于算法需要大量的投影数据,会延长扫描时间和累积高剂量的辐射。为了降低辐射的剂量,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压缩传感和联合代数重建方法 (SART)的迭代算法,将图像的梯度稀疏性与SART图像重建相结合,减小梯度图像的l1范数直至算法迭代结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能利用少量的投影数据准确地重建出图像,减少了由于投影数据不充分而造成的条状伪影。 相似文献
9.
10.
文中对放大方式下同轴全息图压缩传感重建开展了实验研究,目的是实现分层物体放大方式下的同轴全息图的层析重建。首先,对同轴全息图压缩传感重建进行了理论介绍,并给出了实现步骤,包括全息图频域减采样模式、两步迭代算法流程等;其次,建立了点源放大同轴全息图记录实验系统和显微物镜放大同轴全息图记录实验系统,以双层样本为例开展了实验工作,所记录的同轴全息图基于压缩传感理论进行了层析重建,同时基于传统的卷积算法也进行了反衍射重建。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放大方式下获得的全息图,通过压缩传感层析重建技术能够实现物体的层析重建,并且比传统卷积反衍射重建具有更好的结果,显示了压缩传感层析重建的能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传统方法压缩感知算法截取训练序列最后未被数据干扰固定部分作为观测矩阵,该方法为了抵抗最差的信道而浪费了大量的可用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算法,首先对训练序列进行自适应检测,得到整个未受干扰的观测矩阵,再用压缩感知算法计算信道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基于自适应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算法大幅提高了信道估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14.
自适应滤波框架中,滤波器的抽头系数可以利用特定的自适应算法达到近似维纳解,从而使滤波器的输出误差达到最小.将这个框架应用到压缩感知重构信号中,信号的稀疏系数等效为滤波器系数权值向量,从而可获得最佳的稀疏系数,以高概率重构信号.本文介绍了已有学者研究出的一种L0最小均方算法(L0-LMS),该算法中引入零引力项加快了权矢量向稀疏解收敛的速度,保证解的稀疏性.通过仿真可知,基于自适应滤波算法重构稀疏信号的性能较好,甚至优于压缩感知中常用的OMP算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遗传算法的零范数压缩感知图像重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Donoho和Candes等人提出的压缩感知图像处理有效地解决了图像高速采样与压缩重构之间的瓶颈问题,使得采样与压缩同时进行,并有效利用采样所得到的数据,用于后期的图像重构中。目前文献中使用的重构算法很多,如最优l1范数法、匹配追踪等贪婪算法、迭代阈值法等,但这些方法都是次优化算法,没有从压缩感知最初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在此给出的算法是从压缩感知重构的最初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寻找一种能够解决最优l0范数的多峰优化问题的算法。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阐述了在噪声条件下,将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丢失数据重建技术应用于说话人识别系统的系统前端.首先使用Mel滤波器组将带噪语音信号转换成Mel频谱,然后利用带噪MeI谱中可靠数据重建不可靠数据,最后从重建的Mel频谱中提取Mel倒谱特征参数用于说话人识别.稳健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在噪声环境下说话人系统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