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回填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采用强夯法处理。首先,通过建立强夯能级与击实试验击数及最优含水量的关系,进行不同击实功下的击实试验,从夯击能的角度对强夯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其次,采用理论推导、曲线拟合的方法建立夯沉量与击实度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在不同夯沉量时钻孔取样、测定试件的击实度,以验证夯沉量与击实度的关系式,进而提出以夯沉量检测击实度的方法,对强夯施工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击实试验击数对最优含水量的影响较大,击实试验的击数宜按现场单位体积夯击能与击实试验单位体积击实能基本相等的原则确定。利用夯后沉降量与夯后土体击实系数的关系式,通过夯沉量控制土层击实度,其值与现场实测击实度相差3.25%,误差较小,说明利用拟合关系式由夯沉量估算击实度是可行的。浅层平板荷载试验和瑞利波试验结果表明:夯后地基承载力、有效加固深度均满足设计要求,说明优化后的强夯参数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利用强夯试验的现场数据,建立了单点夯沉量与夯击次数的关系模型,揭示了单击夯沉量随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基于岩土体变形的结构耗散理论,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夯击能对系统的有效进化作用随夯击数的变化规律,并以此解释了夯沉量-夯击数的关系曲线规律,进一步阐明了强夯加固地基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杨智刚 《山西建筑》2008,34(15):279-280
结合室内模型试验、现场试验及工程实践,对采用强夯法处理路基时的加固机理和夯击功能在路基中的传递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强夯时夯击功能在路基中的影响范围,其研究成果对强夯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强夯夯击能与地基承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建筑技术》2016,(3):115-117
以某天然气净化厂强夯地基处理检测工程为例,通过平板载荷试验,研究了强夯处理后山区碎石填土的承载力和夯击能之间的关系,采用曲线拟合的方式,对夯击后地基的承载力作经验统计回归分析,确定最佳夯击能;通过对不同夯击方式和不同土质夯击效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重锤低落距的加固效果要明显的好于轻锤高落距的加固效果,强夯加固效果与土质情况亦有关系数  相似文献   

5.
击实试验在强夯加固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晖  刘曙光 《山西建筑》2009,35(8):105-107
根据强夯加固地基与室内击实试验的相似之处,用室内击实试验探讨了强夯加固地基中硬壳层的形成机理,得出为了使强夯中得到比较密实的“硬壳层”,夯击过程应该使用先轻锤后重锤的夯击方法,同时应该分多遍来夯击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武玉龙 《土工基础》2011,25(5):79-81
分析强夯最佳夯击能以及强夯间歇时间的确定方法,并讨论超孔隙水压力在大夯击能强夯中的变化情况.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强夯工程影响深度约为11.0 m,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为9.0m.  相似文献   

7.
《土工基础》2014,(5):91-95
某工程场地由一定膨胀性的粉质粘土和粘土回填形成,最大深度达8m以上,设计采用强夯法处理。为掌握深厚粘土强夯施工参数是否合理可行,依据不同的回填深度,选用不同强夯试夯参数,对试夯后回填土性状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从试夯结果分析可知,处理6~8m回填深度区域,夯击能3000kN·m、间距6m的夯击参数在处理效果上优于夯击能2000kN·m、间距5m,深厚回填粘土的强夯处理,参数选取上优先考虑处理深度,通过调整夯点间距、夯击点数达到施工各项参数的最优组合和处理效果。实践证明,开展试夯工作在强夯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周军 《福建建筑》2011,(1):68-69
结合实际工程现场试夯施工,提出了应用经验公式、技术规程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强夯各施工参数.通过现场选定3~5个夯击能进行试夯,以夯沉量数据及周围隆起量大小来确定最佳夯击能,以夯沉量趋于稳定来确定夯击次数、停锤标准;利用现场埋设孔隙水压力仪,以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定夯击遍数、夯遍之间的间歇时间.根据以上确定的施工...  相似文献   

9.
基于强夯法处理后的实测地基承载力的成果,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夯法地基承载力的预测公式.结果表明,点夯夯击次数大于单击夯击能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可以表示成单夯击能和点夯击数的函数;以作回归分析,得到了强夯法地基承载力的预测公式.工程实例计算表明,该公式不仅形式简单,便于应用,而且估算的地基承载力较准确,对强夯法的初步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黄泛区软弱夹层地层条件下强夯加固效果,采用4种不同的夯击能在鲁西黄泛平原区进行现场试验,研究了强夯过程中软弱夹层的夯沉量、超孔隙水压力以及强夯前后地基承载力、土质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速率非常快,24 h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90%;强夯加固效果显著,地基承载力最大可提高80%;选择单夯1 800 kN·m夯击能加固经济合理,夯后土体物理性质明显提高;对于黄泛区含有软弱夹层地层结构,可用超孔隙水压力为自重应力10%估算强夯有效加固深度,有效加固深度约为7 m;对比不同夯击能下Menard加固深度公式,在一般夯击能条件下,实际加固深度与Menard加固深度较为接近,在较大夯击能下,Menard公式并不适用;所得结论对该区域地基加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变孔隙比弹性骨架单元体数学模型.并将其用于青海察尔汗盐湖地区天然地基强夯试验变形场中,通过对比变形能统计参数与变形场等值线的关系,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得出了最佳的夯击次数。  相似文献   

12.
强夯法处理吹填砂地基机理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民  吴恒  周东 《施工技术》2012,(Z1):58-61
结合钦州湾吹砂填海工程,对强夯法的处理吹填砂地基的加固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强夯施工技术参数确定方法,包括有效加固深度、夯点布置和夯点间距、锤重、落距与夯击能、夯击遍数和夯击击数、夯击间隔时间等。  相似文献   

13.
王会媛 《山西建筑》2003,29(3):37-37
分析了强夯法的作用机理和特点 ,探讨了强夯加固地基中落距和夯击面高程、夯点的夯击次数以及质量检验等技术问题。实践证明 ,加强这几个关键环节的技术工作 ,可以提高强夯加固地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强夯处理地基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采用分层高夯击能强夯处理高填土地基并建成石化生产装置尚属首次。多种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工程及设计要求,并可节省40%-60%费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应用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黄土地基强夯地面变形和夯后地基性状的量纲方程.利用有关工程实测资料,建立了强夯地面变形及夯后地基性状估算的最佳拟合方程,包括:强夯时夯坑深度及场地平均夯沉量与土质参数和施工工艺参数之间、强夯后部分土性指标与施工参数和夯前土质条件之间、夯后部分土性指标与夯击时地面变形和夯前土质条件之间的方程.最后,用若干实例对所建立的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吻合.方程的建立为夯前定量预估黄土地基强夯时的地面变形和夯后土性提供了一种实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场实例,介绍了重锤夯击在高填方路基工程中的应用方法,阐述了重锤夯击的施工工艺,并在试验段收集数据,指出重锤夯击能减少路基填料的空隙率,使路基更密实,可在高填方路段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为在工程实践中更好的掌握和设计强夯施工参数,现场选定代表性区域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及夯沉量等参数的监测、分析,合理确定了工程可行的强夯施工参数,包括夯击数、夯击间歇时间,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 夯坑基础的施工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夯出基坑,第二阶段是基础施工。夯出基坑的设备和工艺与强夯法的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夯锤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另外,夯出基坑的夯锤需要设置导向柱或导向架,而强夯则不需要。  相似文献   

19.
强夯法中几个问题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强夯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夯锤质量、夯锤底面积与加固效果之间的关系,得出在夯击能相同条件下,锤越重其加固效果越好等一系列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深圳某拟建加工厂场区原地形高差大,需平整场地。根据场平填土厚度大的特点,对回填土采用强夯处理,夯击能为4000kN·m,试夯累计夯沉量达到1.45~1.88m。在对夯击数与累计夯沉量的同归、夯击能消耗、夯沉量估算的夯锤底接触应力及压强传递进行分析后得出,夯击数与累计夯沉量呈三次方函数关系;前几夯夯沉量大,以冲切密实浅层土为主,土体压缩消耗能量比例大,后几夯,夯沉量小,能量以增加超孔隙压力和振动波的形式加同深层土体和消散;夯锤与土体作用时间仅为0.06~0.01s,接触应力可达4~20MPa,大部分接触应力为超孔隙压力所承担和传递,因而未破坏土体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