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为探明市售熏鸡的主要食用品质特征,对国内市场主流品牌的熏鸡产品进行综合评价。调研采集6种地方特色熏鸡,测定其胸肉和腿肉的化学组成、质地特性和色泽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筛选熏鸡品质评价指标,并通过聚类分析对熏鸡样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6种熏鸡各品质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主成分分析将熏鸡胸肉筛选出2个主成分因子,PC1(69. 66%)为质地因子,PC2(15. 91%)为外观色泽因子;将熏鸡腿肉筛选出2个主成分,PC1(58. 66%)为外观色泽因子,PC2(28. 87%)为质地因子,确定质地和色泽是评价熏鸡品质的主要指标。聚类分析将6种熏鸡分为两类,两类熏鸡样品品质差异显著,此分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淡水鱼品种对速冻青稞鱼面品质的影响,选择7个品种的淡水鱼,通过主成分、因子和聚类分析对淡水鱼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得到9个核心品质指标的最佳取值范围,鱼糜胶凝强度1783.35~2295.63 g.mm,持水性0.95%~1.36%,表观状态>7.80,食味>7.60,口感>18.74,色泽>8.00,弹性0.30~0.51 mm,咀嚼性0.07~0.15 mJ,硬度0.72~0.90 mJ。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对优质淡水鱼品种进行有效的筛选,为速冻青稞鱼面工业化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探讨牦牛不同部位肉的品质差异,测定了牦牛17个部位肉的L*值、a*值、b*值、失水率、蒸煮损失和剪切力6项品质指标,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牦牛部位肉6项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因子PC1(35.11%)、PC2(25.13%)、PC3(16.63%),可明显区分里脊、辣椒条、前腱、牛蹍、眼肉与其它肉块;聚类分析将17个部位肉分为前部胴体和后部胴体2大类,各类别间的差异与牦牛部位肉的持水能力和剪切力密切相关。由此得出,牦牛不同部位肉品质差异显著,且牦牛后部胴体肉在品质上优于前部胴体。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茯砖茶加工过程中10个时间阶段的样品,分析测定了18个品质成分,对所得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构建样品与品质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GCG、GCG、ECG、茶多酚、可溶性糖、没食子酸和水浸出物是茯砖茶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物质。提取的三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6.45%、26.29%和8.46%。结合聚类分析可得茯砖茶加工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毛茶期,包括毛茶和发花第0 d;第二阶段为发花前期,包括渥堆、发花第3 d和发花第6 d;第三阶段为发花后期,包括发花第9 d、发花第12 d、发花第15 d;第四阶段为茯砖茶干燥期,包括发花第18 d、发花第22 d。本研究为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建立了评价体系,确定了加工过程各时间段的分界限。 相似文献
8.
9.
10.
为探讨不同品种贵州禾酿酒适宜性,并建立其评价体系。本试验选取88个不同品种的贵州禾原料酿造白酒,并对其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不同品种贵州禾酿造白酒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二维排序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贵州禾酿酒适宜性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建立贵州禾酿酒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贵州禾酿造白酒各项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差异性(P<0.05),且品质指标间变异系数各不相同,说明不同品种贵州禾酿造的白酒品质性状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品种贵州禾酿酒适宜性品质评价指标可用3个主成分表示,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6.349%。同时,结合二维排序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知,pH、总酸、总酯、总醛、出酒率和酒精度这6个品质指标可作为综合评价贵州禾酿酒适宜性的关键性指标;此外,可将88个不同品种贵州禾分为4类,第Ⅰ类贵州禾品种(16个)酿酒品质相对较佳,第Ⅱ类贵州禾品种(23个)适宜作为低度酒的酿造,第Ⅲ类贵州禾品种(48个)酿酒品质相对较差,‘牛芒禾’单独聚为第Ⅳ类,其酿酒品质最差,不适合作为白酒酿造的原料。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品种贵州禾酿酒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并为...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探讨桃果实品种和成熟度对出汁率和桃汁品质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制汁品种,对15?个中、早熟桃品种3?个成熟度(I、II、III)果实的出汁率以及桃汁的糖、酸组分及质量浓度、总酚质量浓度、褐变度等15?个指标进行测定,运用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桃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成熟度桃果实制备的桃汁品质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一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反映了原变量80.333%的信息。第一、第二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糖、酸质量浓度的信息;第三、第四主成分主要综合了出汁率和色泽的信息;第五主成分主要综合了总酚质量浓度和褐变度的信息。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得分图上,综合得分排名较高和较低的品种可以明显区分;通过第一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得分图可以将3?个成熟度很好地区分。聚类分析将45?个样品聚为6?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所有样品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的是‘中油桃12号’-III,排名最后的是‘中桃1号’-I。整体而言,黄肉品种桃汁的综合品质较好,中熟品种优于早熟品种,成熟度高的原料制得的桃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同一地域不同品种速冻菜用大豆籽粒的品质,本文选取13种菜用大豆为试验材料,测定硬度、色泽、叶绿素、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影响速冻菜用大豆籽粒品质的10项主要理化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33%,其中第1、2主成分对速冻菜用大豆籽粒品质的贡献率相近,分别为28.13%、26.55%,可溶性蛋白、色泽、叶绿素、硬度等为影响速冻菜用大豆籽粒品质的主要因子。筛选出的新大粒1号在可溶性蛋白、色泽、叶绿素、硬度等理化指标综合表现出较优品质,其次为通豆6号、徐豆17号和通豆5号,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与感官评价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这为速冻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与品质评价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采自5 个主产区冬枣的18 个品质指标,基于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对不同产地冬枣品质进行评价并筛选特征指标。继而根据不同地域冬枣的特征指标,探讨其对冬枣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结果表明新疆和田和山东沾化是冬枣的优势产区;结合聚类分析将18 项品质指标简化为可溶性固形物、钾、锰、单果质量、硬度、乙醇、色泽和含水量8 项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指标;Fisher判别分析显示8 个特征指标可作为5 个冬枣主产区产地溯源的品质指标,且对冬枣产地整体正确判别率为100.0%,交叉检验正确判别率为97.2%。本研究为不同产地冬枣品质评价和核心品质指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在冬枣的产地溯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蓝莓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蓝莓的综合品质特性。方法: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仪器,测定四川地区6个品种蓝莓的感官形态、营养功能、游离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等20个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评价其综合品质。结果:不同品种蓝莓各项指标间存在差异,布里吉塔的单果重(2.06 g)最重,横径(14.39 mm)最大,但胶粘性(151.96 N)和总酚含量(1.64 mg/g)最低;密斯梯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453.72 mg/100 g),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占比较大;绿宝石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122.93 mg/100 g)且种类最少;园蓝的硬度适中,糖酸比(28.23)、花青素(2.09 mg/g)、总酚(5.78 mg/g)及挥发性风味物质(14.60 μg/g)含量最高。结论: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最优品种为园蓝;根据聚类分析将蓝莓分为三类,适宜鲜食品种为园蓝和莱格西;加工鲜食皆宜品种为绿宝石、布里吉塔和密斯梯,蓝雨品种加工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海南本土驯化主栽榴莲品种中热1号与其他主栽商业品种之间果实品质的差异,本试验利用差异显著性分析对11份榴莲品种的10个外观品质、5个营养品质和8个矿物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显示,果肉重和果实纵径是与榴莲内在品质关联最多的果实外观品质指标。通过对测定的23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成分,其中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贡献率分别为33.344%和19.889%,主成分1中“果实大小”(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重)、K含量和Zn含量以及主成分2中Mg含量和Ca含量为榴莲品种评价中的主要指标。榴莲品种品质指标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中热1号、苏丹王、康瑶金、江海、葫芦王、猫山王、黑刺、托曼尼、朱雀、D101、火凤凰。综上所述,中热1号和康瑶金的果实外观品质和K、Zn元素含量高,江海和苏丹王Mg、Ca元素含量高,黑刺和D101营养品质优良,均可作为优良榴莲种质资源进行引种。“果实大小”及Mg和Ca矿质元素含量是评价榴莲综合品质的关键性指标,为榴莲品种的品质筛选及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海沃德猕猴桃品质指标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准确评价猕猴桃品质,选取陕西省眉县的157 个海沃德猕猴桃,对果实的单果质量、长轴、短轴、厚度、体积、果皮颜色和糖度、酸度、硬度9 个分级指标进行了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综合得分数学模型,对综合得分进一步做K-means聚类分析,最后利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对样品重新进行聚类以验证K-means聚类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除体积与单果质量间差异不明显外,其余各分级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按综合得分将样品聚为3 类:优为0.10~1.39,中为-0.44~0.09,差为-1.27~-0.46;判别分析对聚类结果的正确率达到98.72%,所以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以皖南丘陵地区主栽的8个品种蓝莓为原料,通过测定各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和分布,分析其差异显著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蓝莓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蓝莓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单果质量、体积、果汁p H值、糖酸比与果实籽、总酸、果胶、总酚、黄酮和花色苷含量变异系数大于10%,品种间差异显著;硬度、果形指数、出汁率与水分、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VC和单宁含量变异系数小于10%,品种间变异较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2.261%。根据蓝莓主要品质指标,对8个蓝莓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得出,圆蓝和粉蓝两个蓝莓品种综合品质高,可作为蓝莓育种、品种改良和加工利用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