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细菌引起的腌制水产品中生物胺残留问题,胺以传统工艺腌制的咸鳓鱼为对象,利用组胺菌筛选培养基,从不同腌制时期的咸鳓鱼样品中对产组胺微生物进行了筛选,通过16S r DNA测序完成了分离菌株种属鉴定,采用PCR扩增检测了分离菌株组氨酸脱羧酶基因携带情况,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了分离菌株发酵液中组胺的含量。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共获得32株疑似产生物胺细菌,分布于3个属8个种。葡萄球菌属细菌是优势分离菌株,共计29株,以腐生葡萄球菌数量最多,共16株;24株分离菌株携带组氨酸脱羧酶基因; 23株分离菌株发酵液中测出不同浓度的组胺含量,产组胺菌发酵液组胺平均含量达38. 10μg/m L,其中,1株腐生葡萄球菌菌株发酵液中组胺质量浓度高达100. 21μg/m L,是分离菌株中组胺积累能力最强的菌株。咸鳓鱼生产中产组胺菌的研究,对评估咸鳓鱼的安全性,科学指导其发酵菌株筛选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上海市食品中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基因组特征及其耐药性。方法 本研究对上海市食品中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鉴定、药物敏感性实验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拼接组装,利用拼接数据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析,并与PubMLST数据库中的ST型进行比较;对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37株蜡样芽孢杆菌均可分型,其中7株为ST新型。37株蜡样芽孢杆菌分为34个ST型,其中3株菌为ST26型,其余ST型各占1株,呈高度多样性。37株蜡样芽孢杆菌均携带nheA、nheB、nheC基因,hblACD基因簇的携带率为37.8%,而完整ces呕吐基因簇的携带率只有16.2%,其中2株为分离自即食食品的ST26型。药敏实验显示37株蜡样芽孢杆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性较高,与其携带耐药基因种类并不完全一致。结论 上海市食品中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菌株分子分型呈现高度多样性,应加强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分子生物学监测,为预防控制由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红茶菌菌相结构及获取发酵菌株。方法: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对红茶菌菌相组成和优势菌株进行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显示红茶菌的细菌群落丰富度与多样性大于真菌。结论:细菌中驹形氏杆菌(Kohmagataeibacter)、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为优势菌株,真菌中德克酵母属(Dekkera)、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ormyces)为优势菌株。传统平板培养法分离得到7株醋酸菌、3株酵母菌和1株乳酸菌,其中食糖驹形氏杆菌(Komagataeibacter saccharivorans)1株、腐烂苹果醋酸杆菌(Acetobacter malorum)1株、木驹形氏菌(Komagataeibacter xylinus)4株、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1株、拜耳接合酵母 (Zygosaccharomyces bailii)2株、布鲁塞尔德克酒香酵母(Dekkera bruxellensis)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1株。  相似文献   

4.
贵州浓香型白酒窖池可培养细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贵州某名酒厂浓香型白酒窖泥和酒醅中分离到477 株细菌,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检测等传统方法鉴定,发现绝大多数为芽孢杆菌(446 株),占总细菌株数的93.50 %,将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一致的芽孢杆菌归类为XJ-1~XJ-20二十大类群.并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属菌株中,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为主,占总芽孢杆菌数的32.96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和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 badius)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还有一定数量的Bacillus niabensis和巴达维亚芽孢杆菌(Bacillus bataviensis)以及少量的球状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和不确定种芽孢杆菌(Bacillus sp.).除芽孢杆菌属菌株之外,还分离出极少量的短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的不确定种菌株,占已分离总芽孢杆菌数的1.57 %.表明贵州地区浓香型白酒窖池中微生物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且地衣芽孢杆菌为其明显的优势种群,这和四川境内酒厂中的微生物类群相似,但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腐败醋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乳酸链球菌素对其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腐败醋中分离出84 株不同微生物菌株,通过对其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16S rDNA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以及进一步测定16S~23S ITS,发现其由20 株解淀粉芽孢杆菌、12 株地衣芽孢杆菌、6 株芽孢杆菌属1NLA3E、12 株蜡样芽孢杆菌、4 株巨大芽孢杆菌、3 株短短芽孢杆菌、2 株短小芽孢杆菌、11 株凝结芽孢杆菌、12 株类芽孢杆菌、1 株耐酸乳酸菌、1 株产气荚膜梭菌组成。除耐酸乳酸菌外,均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通过管碟法和比浊法测定了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以上菌株的抑菌效价,显示Nisin对腐败醋中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株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成都市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所携带的毒力基因情况,本实验对市售食品共采样130份,通过菌落在MYP培养基上形态特征对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初步分离,再利用16Sr RNA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检测分离菌株携带的管家基因gyr B、rpo B、Vrr A、gro EL进一步确认,最后检测分离菌株携带毒力基因情况。结果表明130份样品中共检出23株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17.7%;23株分离菌株中,蜡样芽孢杆菌的4个管家基因gyr B、rpo B、Vrr A、gro EL检出率为100%,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nhe B和ent FM在16株分离菌株中检出,检出率为69.6%;nhe A和nhe C在14株分离菌株中检出,检出率为60.9%;hbl D在11株分离菌株中检出,检出率为47.8%;cyt K在10株分离菌株中检出,检出率为43.5%;bce T在9株分离菌株中检出,检出率为39.1%;hbl A和hbl C在8株分离菌株中检出,检出率为34.8%;cer和ces在2株分离菌株中检出,检出率为8.7%;未发现分离菌株携带hbl B和Hly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市售食品中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对食品安全具有潜在威胁,应当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7.
分析采后库车小白杏果实内生细菌多样性,挖掘潜在的微生物资源及功能。利用高通量测序法对采后库车小白杏内生细菌结构组成进行分析,同时,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对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并对所获得的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鉴定,进而对相关菌株的产酶特性进行分析。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采后库车小白杏内生细菌共包括406个操作分类单元,涉及9个门,94个属。其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和未分类菌群等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通过分离筛选共获得99株菌,分别归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个菌门的28个属。同时,获得7个未在高通量测序结果中检出的属类群,发现潜在新种5个。实验获得了一批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产生菌。本研究的开展为深度挖掘库车小白杏果实中的潜在微生物资源及相关酶制剂的筛选和研制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也为从微生物角度揭示小白杏腐败变质等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鸭皮作为肉制品中常用的添加原料,其在不同热杀菌处理状态下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非常重要。将鸭皮分别在60、70、80、90、100、110、120℃条件下热处理后25℃恒温放置1周,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鸭皮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60℃热处理的鸭皮中主要菌属为假单胞菌属(33.52%)和不动杆菌属(18.55%),70℃热处理的鸭皮中主要菌属为不动杆菌属(18.46%)、狭义厌氧梭菌属18(12.41%)、变形杆菌属(11.04%)、假单胞菌属(10.17%)、狭义厌氧梭菌属7(8.62%),80、90℃热处理的鸭皮中优势菌属为狭义厌氧梭菌属18,相对丰度分别为63.04%和84.11%,100℃热处理组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49.50%)、狭义厌氧梭菌属18(29.19%)和厌氧杆菌属(17.20%),110℃热处理组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99.23%),120℃热处理组优势菌属为狭义厌氧梭菌属18(52.41%)、芽孢杆菌属(33.07%)和狭义厌氧梭菌属7(12.23%);样品聚类和β-多样性分析表明,温度对鸭皮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差异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9):144-150
探究谢村黄酒酒曲微生物多样性,筛选产功能性成分菌株,为谢村黄酒的品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分离培养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酒曲微生物多样性;通过薄层层析法定性筛选、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筛选,得到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菌株。结果表明:酒曲中细菌可划分为48个属,优势属为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真菌可划分为18个属,主要为耐干霉菌属(Xeromyces)、横梗霉属(Lichtheimia)、根毛霉属(Rhizomucor)等。分离培养出细菌及真菌共27株,其中6株具有产GABA的能力,占总菌数22%。其中优势菌芽孢杆菌属菌株N1产GABA的能力最高,产量达0. 78 g/L。研究探明了谢村黄酒酒曲中优势微生物及其产GABA的能力,为通过调控微生物来改善黄酒品质,开发功能性黄酒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流通环节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米粉中的蜡样芽胞杆菌流行情况、抗生素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等分子特征。方法 采用GB 4789.14—201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对样品中的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检测与生化鉴定。进一步通过抗生素敏感实验和全基因组测序对11株代表性分离株进行研究,获得耐药表型及耐药、毒力基因等分子特征信息。结果 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米粉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1.97%(56/468)和20.74%(28/135)。11株代表性蜡样芽胞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11株分离株共携带8个耐药基因和14个毒力基因,其中主要携带磷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以及肠毒素基因(hbl和nhe),另发现1株携带ces基因簇蜡样芽胞杆菌菌株。11株分离株具有遗传多样性,11株分离株分属10个ST型。结论 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幼儿米粉中的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较低,但代表菌株的耐药谱和遗传特征具有多样性,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以保障相关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