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亮  陈明  郑炳旭  卢文波  宋锦泉 《爆破》2013,30(1):45-49
爆破可视化是爆破设计结果三维可视化显示和爆破施工过程的仿真模拟.基于爆破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关键技术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和特点,针对该技术存在的获取资料难、建模周期长、精度差等问题,引入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分析了近景摄影测量建模高效、操作简单的优势,介绍了利用该技术获取地形地质资料的步骤,讨论了其在爆破可视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测量重复性是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精度测评的重要指标.本文按照GB/T 34890-2017《数字摄影三坐标测量系统的验收检验和复检检验》的规定,评定了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的测量重复性,并与JJF 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评定方法、计算值进行了比较.通过评定发现:GB/T 34890-2017规定...  相似文献   

3.
三维控制场是影响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现场应用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可用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三维控制场实现方法;研制了一套可应用于地下工程围岩变形监测的便携式精密三维控制场系统装置,系统可根据被测目标实际情况动态配置控制场各控制点物方坐标,从而实现控制场网型结构优化,具有小型化、便携化、快速化以及原位化等优点;对控制场精度影响因素及对应抑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基于该装置构建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并进行了相关应用性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三维控制场完全满足地下工程围岩变形监测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郭琼琳 《硅谷》2014,(8):44-45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首先对数字近景工业测量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单像机三坐标测量的新方法、像机的自标定算法,其次分析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关键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以普通数码相机作为影像信息的获取手段,对控制点的数量、分布、精度、影像获取及其量测方法、数据处理解算方法、解算精度、获取的摄影信息通过PhotomodelerScanner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测试》2015,(7):16-20
为验证环形闪光灯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使用中的效能,直接采用闪光灯光强调节测试法,通过使用多个品牌型号的环形闪光灯分别在被测物不同距离处,调节不同光强输出,对获得的系列数字影像进行成像像素灰度值与测量准确度分析。结果表明:数字近景摄影成像像素灰度值和测量准确度均与摄影距离及闪光灯光强输出大小有密切关系,而且适度调节环形闪光灯光强大小能够使得成像质量与测量准确度达到最优,可以满足大尺寸工业测量的要求,从而为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过程中环形闪光灯及光强大小的选择提供数据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中相机内参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相机成像模型和镜头畸变模型,使用基于平面标定物的方法对内参数进行了校准。根据数字近景摄影系统的特点和用途,设计和制作了具有多种特征的标定板,给出了相机内参数校准的步骤。对角点检测函数做了算法上的分析,编写了适合标定板的角点检测函数。用该方法对数字近景摄影相机的内参数进行了校准试验,角点检测的平均误差<0.02 pixel。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基坑工程不断地增加,而由于基坑开挖引发的事故也逐渐增加。因此,在此过程当中必须要加强对于基坑变形的监测,从而避免基坑变形给整个社会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的损失。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基坑变形的测量当中逐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基坑变形测量提出了新的方法,该文重点分析了在基坑变形监测中如何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从而为基坑及变形的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多站点近景摄影测量系统,即通过使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多个站点观测目标,可提高测量精度.该系统构建了一种简易控制场,采用基于共线方程式的解析处理方法,通过空间后方交会算法对系统进行标定,并通过多片空间前方交会算法解算目标的空间坐标.试验结果表明,在长宽高各3m的范围内,该系统的多个目标距离测量的平均中误差为0.07mm.  相似文献   

10.
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 NT是一个全软件化设计、功能齐全、高度智能化的摄影测量解决方案,提供从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到测绘地形图的整体作业流程。本文论述了利用VirtuoZoNT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利用VirtuoZoNT系统测绘的输水线路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能够满足引水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摄影测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经过模拟摄影两个初步的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数字摄影测量阶段,该阶段的摄影测量比以往的摄影测量具有更多的优势,它把传统的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相结合,该技术的发展源于摄影测量自动化的实践,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发展,摄影测量已经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摄影测量与数字化城市的特点与联系,对摄影测量在数字化城市中的应用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利用传统针孔相机进行摄影测量时,会存在视场较窄的限制。全景相机可以解决传统针孔相机视场有限的问题,使用全景影像进行摄影测量可以提高制图的效率。该文选用GoPro Hero4相机进行摄影测量,首先,对图像进行拼接,形成全景影像。其次,建立全景影像的共同投影中心、物点共线方程。再次,采用光束法平差,解算全景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物方空间坐标。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的精度,在有良好控制点的条件下,该方法的测量精度高于6 cm。  相似文献   

13.
起重机械的尺寸测量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对经纬仪测量技术、全站仪测量技术、近景数字摄影视觉测量技术、室内GPS测量技术以及激光跟踪测量技术等5种工业应用比较成熟的大尺度测量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纬仪测量技术应用最广泛,但是存在诸多缺点;全站仪测量技术得到了一些应用,但价格比较高,应用不是很普遍。近景数字摄影视觉测量技术得到了研究机构的研究,但还没有应用到实际检验中;室内GPS测量技术和激光跟踪测量技术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但还没有得到起重机械领域的技术人员关注。  相似文献   

14.
数字摄影测量软件VirtuoZo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现代航天技术和屯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摄影测量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强大功能为我们摄影测量工作带来了深远的意义,本文则简要介绍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数字摄影测量软件VirtuoZo的特点、目前主要的应用范围、VirtuoZo的工作流程、以及YirtuoZo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测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工程中的使用也是越来越普遍。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提高了建筑工程测量的效率、降低测量工作的强度,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立足于数字测量技术的重要性,对其应用现状和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数字测量技术的展望,希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码城市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建模是数码城市的重要内容与基础。本文介绍一种给予摄影测量进行几何建模的方法,包括如何充分利用不同的数据,例如地图数据、航空、卫星影像、地面影像、实景照片,实现房屋几何建模与地形建模。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我国工程测量工作的精准度要求大幅度提升,且测量项目所处的测量环境日趋复杂,测量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测量技术人员为了全面应对这一形势,提高工程测量的质量,纷纷加大了对数字技术的研发以及应用。本文便是以工程测量工作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例,通过分析当前时期的数字测量技术的类型与应用优势,着重探讨了数字化测量的内容以及数字技术的具体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8.
对大口径抛物面天线而言,自重较大,型面精度会随天线俯仰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可以量出天线任意姿态下型面精度,计算天线反射体重力变形数值,根据测量数据进行精度及重力预变形调整。66米口径天线实际应用中,型面调整精度0.25mm。测试结果表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可用于天线重力变形测试和形面精度在位测量、调整。  相似文献   

19.
航空摄影测量是测绘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摄影测量技术能够将几百张乃至上千张航拍的照片高效、无缝地拼接在一起,生成正射影像图,提供整个灾区完整的信息.然而传统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无法处理应急响应中的非常规航空摄影数据,并且其基于单机的串行数据处理流程和作业模式已极大地束缚了航空摄影测量的生产效率,难以满足海量航空遥感影像快速处理和应急响应的需求.结合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igital plaotogrammetry grid, DPGrid)系统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介绍了数字摄影测量网格分布式计算技术及其对非常规航空摄影数据快速处理所采用的特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无人机为载体的航空摄影技术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几何精度、操作灵活、低成本的特点,已成为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有效补充和延伸。该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与传统测量技术相比的优势,分析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操作原理以及应用,并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