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歌  陈建龙 《黄金》2016,(11):51-54
对某含银多金属矿石的工艺性质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矿物组成、嵌存状态、粒度分布等。同时,对超出显微镜分辨能力的次显微银采用扫描电镜进行系统研究。测定结果表明:矿石中银矿物主要为含银黝铜矿、辉铜银矿、硫锑铜银矿、银黝铜矿、辉银矿、碲银矿、角银矿、自然银等;银矿物与黝铜矿嵌存关系密切,而黝铜矿主要嵌存在方铅矿中,黝铜矿、方铅矿为银矿物的主要载体矿物。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为选矿工艺流程和条件试验的确定提供可靠数据,使选矿试验获得理想的回收指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铜山前山南矿段的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石结构构造、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以及金的赋存状态。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少量自然金,主要包裹于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中,形态不规则,微细粒。  相似文献   

3.
青海抗得弄舍金多金属矿床金银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彩莲  董增产  李英  牛芳银 《黄金》2013,34(3):27-30
通过显微镜及电子探针分析手段对青海抗得弄舍金多金属矿床金矿石中金、银的赋存状态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其次为自然金,嵌布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其次为包裹金和裂隙金;银矿物以银金矿为主,其次为自然银,部分以类质同像形式赋存于黝铜矿中;主要载金、银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黝铜矿、黄铁矿、褐铁矿、重晶石、石英等。对金银赋存状态的研究为选矿工艺设计及探讨矿床成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祁玉海  王艳  高歌 《黄金》2012,(9):47-50
长山壕金矿是低品位、高吨位的特大型金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的重点是查明金矿物在矿石中赋存状态、嵌布特征等工艺特性;同时,对矿石物质组成及超出显微镜分辨能力的次显微金,采用扫描电镜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氰化浸渣中金流失状态的确定,将金的流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为选矿试验工艺流程和条件的选择确定提供了依据。选矿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指标,金的氰化浸出率达93.62%。  相似文献   

5.
哈西哇金多金属矿床属于构造蚀变岩型矿床。通过对矿石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主要矿石的粒度、形态及嵌布关系等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指出该矿床的矿物组成较为复杂。结果表明,矿石中金是最主要的回收矿物,辉银矿、铅矾、白铅矿、方铅矿及闪锌矿是其次可回收矿物,载金矿物以黄铁矿和毒砂为主,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角粒状包裹金是金的主要赋存状态。这一研究结果为有益元素的充分利用及制定经济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提供了可靠的工艺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金》2015,(8)
通过显微镜及能谱分析手段对青海某金银多金属矿石中金、银的赋存状态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全为显微金,嵌布状态以硫化物包裹金为主,粒间金较少;银矿物以银金矿、辉银矿为主,其次部分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银黝铜矿中,主要载金、银矿物有黄铁矿、毒砂、方铅矿、白铅矿等。对金、银赋存状态的研究为选矿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蹄沟金矿床为一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能谱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该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金主要为自然金,部分为银金矿,成色变化大(650.9~894.7);嵌布状态以硫化物包裹金为主,裂隙金、粒间金较少;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石英、毒砂;金矿物粒度多为显微金,个别为细粒金。对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为探讨矿床成因及选矿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肃冶金》2015,(4):13-17
该矿为多金属铅银矿,为典型的高氧化率多金属矿氧化矿。通过对矿石的工艺矿物研究查明矿物的结构、构造及矿物的相嵌关系和金、银赋存状态,针对该矿石主金属矿物铅氧化率较高、金银矿物嵌布粒度较细、矿物之间共生关系复杂等性质特点,进行选矿试验研究,确定适合该矿石特点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取得较好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对大水金矿床金矿物的特征研究表明,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含铁砷黝铜矿、赤铁矿、褐铁矿、孔雀石、磁黄铁矿和自然金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玉髓状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长石和绢云母等.矿石中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是银金矿,自然金颗粒形态较复杂,呈不规则状、长角粒状、板片状、八面体...  相似文献   

10.
某含金原生矿石的金品位为5.36×10-6,金是主要的目标回收矿物。为了查明影响选冶工艺指标的主要因素,对该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矿物自动分析仪,对矿石的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金的赋存状态、含金矿物的粒度和含金矿物解离度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目标矿物的工艺矿物学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主要金矿物是自然金和银金矿;矿石中金的粒度以细粒和微细粒为主,分别占49.43%和50.57%;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裸露金为主,占72.71%,包裹金占27.29%。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提高磨矿细度,使包裹金裸露出来,同时,在浸出之前,采取相应措施对毒砂进行氧化预处理,去除毒砂在浸金过程中的不利影响,有助于提高金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1.
分金(银)渣氰化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守明  左永伟  郑伸友 《黄金》2003,24(4):40-41
根据对分金(银)渣中金、银物相组成的分析结果,对分金(银)渣氰化工艺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消除了铅对金氰化浸出的不利影响,并延长了银的浸出时间,从而显提高了金、银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12.
薛光  于永江 《黄金》2005,26(2):43-44
提出了一个湿法从氰化金泥中提取金、银、铜、铅的新工艺。该工艺采用WC混合除杂剂,将氰化金泥中的Cu、Pb、Zn、Ag除去,使产品金的含量达到95%以上,然后利用电解精炼制备出99.99%的高纯金,银的品位可达99%以上,且可以回收Cu、Pb。其适于在中小黄金矿山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薛光  于永江 《黄金》2005,26(5):34-37
提出了一种提高含砷铜金精矿焙烧-氰化工艺金、银、铜回收率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将金精矿加入硫化钠后进行焙烧预处理,可有效地提高金、银、铜的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金、银、铜的浸出率分别提高8.22%,57.43%,7.82%,且不影响制酸和电解铜工艺。  相似文献   

14.
谢建宏  王森  宛鹤 《黄金》2008,29(11)
对安徽某铜铅锌复杂多金属矿石中的金、银综合回收进行了研究。在不加石灰低碱度条件下,及不影响铜、铅、锌品位和产率的同时,将金、银富集在铜、铅、锌精矿中,金、银的总回收率分别可达80.77%和83.00%,使铜、铅、锌、金、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5.
火试金法测定黑铜中金和银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试样不进行基体分离,按铜的质量分数进行配料,高温熔融,融态的金属铅捕集试料中的贵金属形成铅扣,试样中的其他物质与熔剂生成易熔性熔渣。将铅扣灰吹,得金银合粒,清除合粒表面黏附杂质,经硝酸分金,用滴定法测定银量,重量法测定金量。  相似文献   

16.
薛光 《黄金》2002,23(12):32-35
提出了一个含铜金精矿加氯化钠焙烧(酸浸铜)-氰化浸出的工艺方法。对其工艺方法的条件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加氯化钠焙烧可有效地提高金、银、铜的回收率。经不同类型矿样验证,银的浸出率提高30%以上,金和铜的浸出率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林英玲 《冶金分析》2017,37(12):59-64
采用铅试金重量法测定铜精矿中的金和银时,因铜精矿中的铜含量较高,在高温熔融时,部分铜会与金和银一起保留在铅扣中,造成灰吹时铜会形成氧化铜渣从而使铅扣产生冻结现象进而影响测定。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消除了试样中铜对测定的影响,最终实现了铅试金重量法对铜精矿中金和银的测定。探讨了铅试金时铅扣中铜量对灰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铅扣中铜质量小于1g时,铜对金和银的测定结果无影响。对铅试金重量法测定铜精矿中金和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通过选择试样量为15g,配料中氧化铅量为135g、硅酸度为0.5,可有效的将铅扣中的铜量控制在1g以下,据此消除了试样中铜对测定的影响。考察了灰吹温度对金和银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灰吹温度为860℃。方法应用于铜精矿实际样品分析,分析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 GB/T 3884.1—2012吻合。按实验方法分别对2个铜精矿样品平行测定7次,金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8.
提高金、银、铜回收率的焙烧-氰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光 《黄金》2002,23(5):26-28
提出了一个在金精矿焙烧-氰化工艺中提高金、银、铜浸出率的焙烧方法。该法基于在金精矿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进行焙烧,可有效地提高金、银、铜的浸出率。经含硐、砷不同类型金精矿验证,银的回收率可提高30%以上,金、铜的回收率也有所提高。新焙烧方法具有不增加设备、成本低、简单易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从高铜、高铅金精矿中氰化提取金、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梁晓春  薛光 《黄金》2006,27(8):36-38
对用氰化法从高铜、高铅金精矿中提取金、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氰化浸出时,采用CaO+NH4HCO3作为pH调整剂,同时加入SD助浸剂,可有效地提高金、银的氰化浸出率。与常规氰化法相比,金、银的氰化浸出率分别提高15.85%和30.44%。氰化尾渣用浮选法选铅,焙烧-酸浸法回收硫和铜,酸浸渣作为制备水泥原料,实现了金精矿所有组分的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0.
赵亚峰 《黄金》2008,29(5):41-44
针对焙烧—氰化法银回收率偏低的问题,在金精矿焙烧时加入钠盐,可有效提高焙烧—氰化银的浸出率。该方法应用于不同类型金精矿的生产实践表明,氰化银的浸出率可提高30%以上,且不影响制酸和金、铜的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