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凡 《大众用电》2006,(5):25-2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和电子产品广泛应用到建筑物内的各个系统中,尤其是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办公系统、网络系统、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等弱电系统已成为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使众多的设备、系统在同一电磁环境下同时正常工作,这就需要一种兼容。智能建筑要求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都要把抗电磁干扰技术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李微 《电气制造》2008,(12):21-23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和电子设备或系统的数量及种类不断增加,使得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各种设备或系统能否正常工作,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对电磁兼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电子设备电磁干扰的机理,以及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途径,讨论了开关电源电磁兼容的特点和设计中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如接地、滤波和屏蔽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电子与电气设备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因此在应用环境中存在电磁干扰等问题已不可忽视,为了保证产品可靠性,要求电气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所谓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 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装置能在规定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而且不对环境或其他设备造成不允许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电磁兼容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也就是说,各种用电设备(包括家用电器)在其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超过规定限值的干扰,同时也应具有抵御一定强度电磁干扰的能力。电磁兼容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有三、四十年的发展历史,对电磁兼容性的研究几乎涉及电子学的全部内容以及系统控制和其他相关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电工、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电磁兼容问题已从最初的涉及国防、通信、科学研究等领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的今…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飞速发展,电磁兼容技术及其应用已渗透到武器装备建设及应用的各个方面。目前,电磁兼容技术在以下方面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电磁兼容性预测仿真技术。积极主动地预防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是现阶段电磁兼容研  相似文献   

6.
邢哲 《电气应用》2002,(10):58-59
简述了电磁兼容性的含义及其对电子产品的影响 ,分析了产生电磁干扰的原因及其传输途径 ,介绍了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设计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磁兼容是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内容。介绍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和综合布线系统中常用的抗电磁干扰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采取屏蔽、接地、滤波等措施,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抑制电磁干扰在建筑电气综合布线系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电磁兼容设计实际上就是针对电子产品中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优化设计,使之成为符合各国或地区电磁兼容性EMC标准的产品。电磁干扰一般分为两种,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相似文献   

9.
电磁兼容技术及其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以来,随着通信、广播等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电磁干扰现象日渐突出,为解决干扰问题,上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电磁兼容的概念,开始了较为系统的电磁兼容的研究。上世纪70年代,随着高速和大容量计算机的出现,开始了电磁兼容预测技术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电子技术向高频、高速、高灵敏度、高安装密度、高集成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渗透到了整个社会的每个角落,发达国家在电磁兼容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形成了电磁兼容热。随着电子设备数量的逐渐增加,功能不断增强以及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恶劣的电磁环境使得电子设备及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从而使得电磁兼容技术出现并不断迅速发展。主要介绍了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背景、电磁兼容设计的三种方法以及电磁兼容技术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压电器》2017,(4):220-226
为满足智能化、数字化电网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投入到电网中,从而导致电子式互感器所处的电磁环境变得日益恶劣。为提高电子式互感器挂网运行可靠性及稳定性,文中针对当前其电磁兼容性能(EMC)的研究进行剖析,首先介绍了其研究背景,重点分析了电子式互感器的电磁干扰机理以及电磁干扰对互感器的影响,提出了电磁干扰的抑制措施,并详细阐述了屏蔽、滤波2种抗干扰措施的技术效果。总结了目前电子式互感器电磁兼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宏观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关永晋 《电气时代》2007,(11):92-93,95
电磁兼容设计的目的是在网络结构符合最大失配的原则下,尽可能合理选择元器件参数,使EMI信号衰减最大.随着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日益受到重视,抑制开关电源的EMI,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使之符合有关EMC标准或规范,已成为电子产品设计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用建筑中的电磁兼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钟芳  陈世和 《电世界》1999,40(7):15-16
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电磁兼容是一个存在已久的课题,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电磁兼容设计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建筑物中各种强,弱电用电设备的增多,电磁兼容问题日趋突出。本文介绍民用建筑电磁骚扰的来源和现状,最后指出民用建筑电磁兼容抑制措施和建议:保证在设计时选用的每一个设备对环境的电磁骚扰水平限制在相应电磁兼容标准的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主要阐述工业及民用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常遇到的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设计问题,其中涉及电磁兼容设计标准、容许限值、防护间距和防护率的计算以及防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电动汽车用DC/DC变换器的电磁干扰分析和电磁兼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偏软,难以直接与电动机驱动器匹配,故必须采用DC/DC变换器改善其输出特性,该变换器所处的电磁环境十分复杂,产生电磁干扰的因素多,良好的电磁兼容设计是装配和可靠运行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由降压型主电路构成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DC/DC变换器所处的电磁环境和电磁干扰因素,讨论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DC/DC变换器在电磁兼容设计中所采用的主要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电子镇流器中的传导电磁干扰(EM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电子镇流器的应用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电磁干扰(EMI),但目前照明行业对电磁兼容(EMC)问题缺乏全面认识,特别是在如何解决电子镇流器电磁兼容性问题上,尚无成熟可靠的技术措施。本文谨就电子镇流器中的传导电磁干扰(conducted EMI)进行分析,以供照明科研设计人员探讨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电磁兼容与电磁防护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内涵和外延上看,电磁兼容与电磁防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研究重点都是电磁环境对设备或系统的作用机理、能量耦合途径等,目的都是为了保障设备或系统在预定电磁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运行能力。围绕电磁干扰源、电磁能量耦合途径和敏感对象这3个基本要素,重点从仿真建模、实验测试、防护措施等角度对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概述和分析,指出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高度集成的电子设备及系统对电磁兼容与电磁防护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发展快速、准确、智能化的电磁干扰溯源技术,建立更大规模、更复杂系统在宽带范围内的电磁兼容预测模型,研究电磁能量主要耦合途径的分析确定方法和电磁环境效应的多物理场联合建模技术,推进电磁防护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等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电磁兼容法规在海内外的普遍实施,电磁兼容问题在电力电子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最近几年对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电磁干扰问题的研究进展,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功率变流器的电磁干扰建模及抑制技术、电机传动的电磁干扰建模及抑制技术、EMI滤波器的寄生效应、PCB优化布局以及EMI的电磁计算技术等.最后讨论了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电磁继电器的电磁干扰现象与抑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电磁继电器的电磁干扰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论述了抑制电磁干扰的技术措施以及电磁继电器抗扰度测试的内容、测试方法,对于研制和开发具有电磁兼容性的高可靠性继电器及使用继电器的电子、电气设备,提高电子、电气设备和系统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锋 《上海电力》2001,14(6):27-29
电磁兼容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包括信息、电工、电子、通信、材料、结构等学科的边缘科学。随着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兼容又逐渐变成当今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门技术学科。尤其是在继电保护方面,随着大量微机保护装置的普及和应用,人们日益重视由于电磁兼容不良所造成的危害。电磁兼容性已成为考核保护装置、系统设备性能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中国电子工程师在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能力,以及缺乏相应的电磁兼容测试仪器作出评估,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简要介绍各种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特别是先进的系统法,并提出其核心是对电磁干扰的预测和分析。进而分析国内外电磁兼容预测仪器在电磁干扰和电磁抗扰度方面的发展概况及其基本的测试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