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纯Fe在H_2SO_4中从活化态转变成钝化态的预钝化过程.建立并分析预钝化膜生长模型.发现在致钝初期,预钝化膜复盖处的周界曲线维数大于1,预钝化膜的生成以分形方式进行,其维数随钝化电位的提高而提高.这表明不同电位下生成的初期预钝化膜具有不同的结构,也说明了钝态具有耗散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张人佶  王望弟 《金属学报》1990,26(4):B281-B285
远离平衡生长的Cu/a-C∶H双层膜具有网络分形的结构。在本实验条件下,测量出它的分维数D_f≈1.83。在TEM中对该双层膜进行缓慢加热的原位动态观察,发现原有的网络结构在535℃时完全遭到破坏,同时随着Cu膜的退火缩聚,逐渐出现随机分布的缩聚区,此区的分维值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最后在850℃时变为D_f=1.63。利用金属原子的表面与界面扩散模型,可以解释这种结构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氧化钼单晶体的生长及分形结构SCI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济忠  李恒德 《金属学报》1990,26(4):135-138
本文报道了研究氧化钼结晶的一个新的实验方法及结果。把钼板在氧化性气氛中适当地加热到900℃后,获得了Mo_5O_(14)的单晶体。其中最大的单晶体尺寸为15×1.1mm,用Rutherford背散射技术(RBS)测定其厚度为310nm。在750℃加热后,观察到由许多氧化钼晶须所组成的分形结构。对氧化钼单晶的生长及分形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王周成  苏方腾 《腐蚀与防护》1994,15(2):98-100,103
1 引言 为阐明钢铁的钝化现象,早期有两种学说,一是成相膜学说,即认为钝化取决于表面产物的阻隔作用;二是吸附学说,即认为钝化是通过表面氧吸附层减缓钢铁腐蚀反应动力学。七十年代末,佐藤等发现钢铁钝化与腐蚀沉积膜的离子选择性有关。沉积膜朝向环境的外层和朝向金属的内层分别呈阳离子和阴离子选择性,这种双极膜阻止了外界Cl~-的侵入,并促进形成紧密的无水  相似文献   

5.
6.
铬铝复合钝化膜的XPS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Fe-Cr、Fe-Al、Fe-Cr-Al和Fe-Mn-Al-Cr合金的钝化膜进行了XPS分析研究,并在0.5mol/L H_2SO_4中测定了它们的阳极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在上述合金的钝化膜中,均出现Cr、Al的富集,但在Fe-Cr-Al合金的钝化膜中,Cr的富集受到抑制。经计算,铬在膜中富集因子ηCr在Fe-5Cr合金为3.7,而在Fe-5Cr-3Al合金的膜中为2.2,在Fe-26Mn-3Al-6Cr合金的钝化膜中,Cr的富集未受到抑制,ηCr,为3.53,与Fe-5Cr的相当。可见,Fe-Mn-Al-Cr合金Cr、Al复合钝化膜的钝性优于同等含Cr量的Fe-Cr合金,更加优于同等Cr、Al含量的Fe-Cr-Al合金。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载波钝化膜的生长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EIS)、电量测定并结合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304不锈钢载波钝化膜的生长过程.研究了在交变电场下钝化膜层中微孔的产生及其对膜层生长的作用;并运用钝化膜生长过程中的电量时间响应和原子力显微镜扫描分析对不锈钢载波钝化膜的生长机理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载波钝化膜具有很高的生长速度是由于交变电场对膜层的作用改变了膜层的生长方式,使之不同于直流钝化条件下钝化膜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氢对纯镍阳极极化和钝化膜形成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充氢会降低纯镍的自腐蚀电位,使其出现明显的活化区和临界钝化电流,缩短钝化区域;提高钝化电流密度和延长钝化膜的形成时间。固溶氢降低钝化膜的稳定性,增大膜的自活化能力;并导致钝化膜出现明显的孔蚀,膜的孔蚀电位随固溶氢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分形用于金属断裂研究的力学量选择问题SCIEI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维生  陈丙森 《金属学报》1994,30(6):269-273
本文给出了一个描述临界裂纹扩展力的分形模型.指出:断口的分形结构是裂纹扩展过程的产物,因此将分形用于金属断裂研究时,所选择的力学量应该能表征裂纹扩展过程所具有的耗散性;弹性断裂力学的KIc、JIc等裂纹起裂韧性与断口的分形维数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10.
氢致塑性损失的分形研究SCIE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韧性断口分形理论出发,导出了延伸率公式δ=krsBl-1ρ-1/2(W/d)2DF-2其中DF是分形维数,k是常数,rs是表面能,l,W和B是试样尺寸,d是晶粒尺寸,ρ是夹杂面密度.310不锈钢充氢后δ和DF均下降,且氢量愈高,δ和DF均愈小.实验表明,δ随DF的降低而指数下降.上式指出,δ随d和ρ的减小而增大,随长度l降低及宽度W和厚度B的增大而增大,这些均和一般的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Fe—Mn—Al合金的腐蚀性能与钝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阳极极化及AES/XPS技术,研究了Fe-30.8Mn-8.2Al奥氏体合金在pH值为-0.8至15.3的水溶液中的腐蚀性能,并与Fe-30Mn合金,低碳钢,9%Ni低温钢及1Cr13不锈钢进行对比。在所测试的水溶液中,该合金的腐蚀抗力优于低碳钢的Fe-30Mn合金,与9%Ni钢相当,但不及1Cr13不锈钢。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304不锈钢载波钝化膜在硼酸/硼砂溶液中的光电化学性质.通过测量钝化膜的光电流与入射光光子能量的关系和光电流与测量电位的关系,结合半导体理论.对载波钝化膜的半导体特性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载波钝化膜是一高度无序的非晶态半导体膜且具有P型半导体特性.膜层的光电流对测量电位的响应在一定范围内符合Poole-Frenkel效应,但在其它范围内则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SUS36不锈钢阳极钝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恒电位极化、电位衰退、充电曲线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结合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SUS36不锈钢在H_2SO_4介质中在不同电位下形成的钝化膜的组成及其与耐蚀性的关系。在过钝化区形成的钝化膜,其耐蚀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14.
镀锌低铬军绿色钝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镀锌低铬军绿钝化膜的工艺与性能,系统地比较了不同含铬的镀锌层钝化膜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用椭圆偏振法研究了镍在硼酸盐缓冲溶液中,于初始钝化处(-0.5V,SCE)、稳定钝化处(0.4V)和钝化/过钝化交界处(0.8V)恒电位阳极极化时所生成的钝化膜。分析了钝化膜的厚度、生长动力学规律、成份和生长机理。结果表明:钝化膜的厚度、成份和生长机理都与外加电位有关;在所研究的电位下,钝化膜都具有双层结构;膜生长都先生成外层膜,随后在其下面再生成一层内层膜;内层膜的生长都服从线性规律,外层膜的生长规律分别为线性规律、抛物线规律和对数规律。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中钢筋钝化膜的Mott-Schottky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运用Mott-Schottky图可分析混凝土中钢筋钝化膜的半导体特性.对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和混凝土中钢筋钝化膜的测定表明,在-0.8 V~0.3 V范围,混凝土中钢筋钝化膜的C-2SC-E呈Mott-Schottky线性关系,且斜率为正,即钢筋钝化膜为n-型半导体,施主密度为10.26m-3数量级.在本实验条件下,在模拟孔隙液中添加氯离子,钝化膜破坏严重;而硫酸根离子对钢筋钝化膜无明显影响;亚硝酸根离子能缓解和修补氯 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改性不锈钢钝化膜的耐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铜在不同阳极钝化电位下形成的钝化膜的半导体性能。方法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获取黄铜在硼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维钝电位区间,并选取3个钝化电位值对黄铜进行钝化处理,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和Mott-Schottky半导体理论研究阳极钝化电位对钝化膜半导体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PDM模型进行点缺陷扩散系数的计算。结果黄铜在硼酸盐缓冲溶液中有明显的钝化区间,不同钝化电位对应的Mott-Schottky直线斜率均为负值,且点缺陷扩散系数均为10-14数量级。随着阳极钝化电位的正移,钝化膜的阻抗值不断增加,受主密度降低,平带电位变小,空间电荷层厚度增加。结论黄铜在不同钝化电位下形成的钝化膜均表现出p型半导体的特性,膜中载流子以空穴为主,随着阳极钝化电位的正移,钝化膜的导电性能变差,耐蚀性能增强,对基体的保护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恒电位-恒电流(P-G)瞬态响应技术研究了2205和316L不锈钢在2.5mol/LH2SO4溶液中钝化膜的结构.研究结果证实这两种体系的钝化膜均具有多层结构.利用由P-G响应曲线计算得到的各特征参数随极化电位和极化时间的变化关系,有效地分析了两种体系钝化膜的稳定性及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20.
采用恒电位-恒电流(P-G)瞬态响应技术研究了具有多层结构钝化膜的体系.分析了这类体系在钝化过程不同阶段的P-G瞬态响应特征.提出了判断钝化膜多层结构的方法以及表征钝化膜不同层稳定性的特征参数,并建立了描述复杂钝化体系P-G响应曲线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证实所建立的模型能很好地反映体系的P-G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