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原位接触反应法制取TiC颗粒增强Al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原位接触反应法成功地制取了TiC颗粒增强Al复合材料.TiC颗粒尺寸为微米至纳米级,基本上无点阵缺陷.颗粒与基体α-Al之间界面干净,无界面反应层.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邢占平  郭建亭  于立国  胡壮麒 《金属学报》1996,32(10):1116-1120
研究了HPES法制备的NiAl-TiC内生复合材料的高温拉伸行为及NiAl/TiC的界面特点,结果表明,内生TiC颗粒可大幅度提高NiAl的高温拉伸强度,在NiAl与TiC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交错的界面,它对提高复合材料的高温拉伸强度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HPES法制备的NiAl-TiC内生复合材料的高温拉伸行为及NiAl/TiC的界面特点.结果表明,内生TiC颗粒可大幅度提高NiAl的高温拉伸强度.在NiAl与TiC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交错的界面,它对提高复合材料的高温拉伸强度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原位TiC粒子增强Al-Si合金的组织及性能SCIEI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自东  李春玉 《金属学报》1994,30(1):B039-B044
采用新工艺方法──熔铸直接接触反应法制取原位TiC粒子增强铸造Al基复合材料.该方法是将Al-5.6wt-%Si合金升温至750℃,再把Al-40wt-%Ti-10wt-%C粉末压制块压入,使Ti和C在Al-Si合金液中直接反应生成直径为0.1-1.0μmTiC颗粒,并均匀地分布在α-Al基体中,晶界上无明显颗粒聚集,制成品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工艺方法──熔铸直接接触反应法制取原位TiC粒子增强铸造Al基复合材料.该方法是将Al-5.6wt-%Si合金升温至750℃,再把Al-40wt-%Ti-10wt-%C粉末压制块压入,使Ti和C在Al-Si合金液中直接反应生成直径为0.1-1.0μmTiC颗粒,并均匀地分布在α-Al基体中,晶界上无明显颗粒聚集,制成品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6.
原位TiC颗粒增强Al-Cu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Ti,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接触反应法制备原位TiC颗粒增强的铸造AlCu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探讨了TiC颗粒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副产物TiAl3和Al4C3生成的可能性减小;当反应温度为900℃时,反应副产物全部转变为TiC,且原位反应生成0.5~1.5μm的TiC颗粒均布于αAl基体中;TiC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基体的强度,特别是高温强度,但使其延伸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原位TiC颗粒增强Al—Cu复合材料的组织及组织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Ti,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接触反应法制备原位TiC颗粒增强的铸造Al-Cu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探讨了TiC颗粒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温气相应合成金红石型纳米TiO2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利毅  李春忠 《金属学报》2000,36(3):295-299
在高温气相反应中,利用掺AlCl3的TiCl4氧化的反应制备金红型纳米TiO2颗凿研究了氧气预测温度、反应器尾部氮气流量、反应温度、保留时间等对TiO2颗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氧气预热温度和加大反应器尾部氮气 量对控制产物粒径有利。TiO2粒径随反应或高和停留时间逄长而增大,当反应温度为1373K、AlCl3TiCl4摩尔比为0.25,停留时间为1.73s时,纯金红石相纳米TiO2颗粒粒径分  相似文献   

9.
高温反应烧结制备Al2O3-TiC/Al原位复合材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AlTiO2反应体系为基础,添加适量石墨粉,压制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烧结,从而确定了获得反应完全的Al2O3TiC/Al铝基复合材料的烧结工艺参数,并对该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及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碳的加入可完全抑制条状和大块状Al3Ti相的形成;AlTiO2C体系在1200℃反应烧结后,可制得硬度较高的Al2O3TiC/Al原位复合材料,其显微组织中Al2O3和TiC颗粒尺寸小于2μm。  相似文献   

10.
Al-Ti-C系中TiC形成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作贵  刘相法  边秀房 《金属学报》2000,36(10):1025-1029
研究了在用熔体反应法制备Al-Ti-C中间合金过程中TiC形成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850℃的Al熔体中,石墨颗粒周围的K2TiF6与Al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在熔体中形成大量的局部高温微区。在这些高温微区内,熔体中的Ti或TiAl3达到了与C形成TiC的热力学条件,从而在石墨颗粒周围生成大量TiC粒子,根据熔体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条件,提出了850℃下在Al-Ti-C中间合金中  相似文献   

11.
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Cp/Al复合材料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ZL104合金表面原位合成了TiCp/Al复合材料层。实验结果表明,经20h混制的Al-Ti-C粉末,在激光熔过程中可以充分反应合成TiCp;在所形成的TiCp/Al复合材料层中,TiC颗粒尺寸细小,约800nm;经激光熔覆后的TiCp/Al复合材料层中TiC分布均匀,仅表层在约200μm的TiC颗粒富集区和邻近基底部分有20μm的稀释区。  相似文献   

12.
Ti—C—Al体系热爆合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晓冬  梅炳初  袁润章  廖国胜 《金属学报》1996,32(10):1102-1106
采用整体加热燃烧合成法(即热爆合成)制备了TiC-Al复合体系,利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Ti-C-Al体系中升温速度及Al含量对TiC反应合成过程的影响,分析了Al基体对TiC粒子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TiC反应合成过程中,首先是Ti与Al反应形成Ti与Al的化合物,放出热量,随后促使Ti与C的放热反应发生,合成TiC时放热产生的高温使Ti与Al的化合物分解,从而制得TiC-Al复合体系;升温速度及Al含量只有超过一定值时,该体系才能在较低温度发生热爆反应;当Al的质量分数从10%升至50%时,TiC的粒度从5.0μm阵至0.5μm.  相似文献   

13.
熔体反应内生Al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凝固组织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子勇  陈玉勇 《金属学报》1999,35(8):874-878
采用一种新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熔体反应法,制备了二种内生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一种为Al/TiAl3,另一种为分明采用混合盐体系和氧化物体系制备的Al-4.5Cu/TiB2,Al/TiAl3复合材料中的TiAl3随熔体反应时间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由细小的颗粒长成粗大的短棒状组织。  相似文献   

14.
X射线管中95Al2O3和Kovar合金的活性钎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善平  史冬云 《焊接》1997,(10):2-5
通过润湿性实验,钎焊接头性能实验,系统地研究了95Al2O3和Kovar合金在不同形态Ag-Cu-Ti活性钎料作用下的润湿钎焊机制,实验发现钎焊合金与陶瓷发生了界面反应,生成了Ti3Al,TiAl等相,采用Ag-Cu-5Ti非晶钎料时,接头四点弯曲强度可达270MPa。  相似文献   

15.
SiC/TiAl扩散连接接头的界面结构及连接强度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常压烧结的SiC陶瓷与TiAl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真空扩散连接。采用扫描电镜、电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确定了反应产物的种类和接头的界面结构,并用拉剪试验评价了接头的连接强度。研究结果表明:SiC与TiAl扩散连接中生成了TiAl2、TiC和T5Si3Cx三种上,接头的界面结构为SiC/TiC/(TiC+Ti5Si3Cx)/TiAl。在1573K和1.8ks的连接条件下,接头室温剪强度达到240MPa  相似文献   

16.
Ti-C-Al体系热爆合成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整体加热燃烧合成法(即热爆合成)制备了TiC-Al复合体系,利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Ti-C-Al体系中升温速度及Al含量对TiC反应合成过程的影响,分析了Al基体对TiC粒子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TiC反应合成过程中,首先是Ti与Al反应形成Ti与Al的化合物,放出热量,随后促使Ti与C的放热反应发生,合成TiC时放热产生的高温使Ti与Al的化合物分解,从而制得TiC-Al复合体系;升温速度及Al含量只有超过一定值时,该体系才能在较低温度发生热爆反应;当Al的质量分数从10%升至50%时,TiC的粒度从5.0μm阵至0.5μm.  相似文献   

17.
高温气相反应合成金红石型纳米TiO2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温气相反应器中,利用掺 AlCl3的 TiCl4氧化反应制备金红石型纳米 TiO2颗粒研究了氧气预热温度、反应器尾部氮气流量、反应温度、停留时间等对 TiO2颗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氧气预热温度和加大反应器尾部氮气流量对控制产物粒径有利, TiO2粒径随反应温度升高和停留时间延长而增大当反应温度为1373K, AICl3与TiCl4摩尔比为 0.25、停留时间为1.73s时,纯金红石相纳米TiO2颗粒的粒径分布为 30-50nm.  相似文献   

18.
Al/TiC复合材料铸态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二林  曾松岩 《金属学报》1995,31(10):B460-B464
利用反应合成法制备了TiC,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反应合成TiC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反应合成的TiC具有亚微米尺寸,在Al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另外,研究了不同TiC含量的Al/TiC复合材料的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Al/TiC复合材料随着TiC含量的增加,铸态组织变得愈来愈细小,TiC分布愈来愈均匀,而且材料的力学性能较纯Al基体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NiAl/TiC纳米材料机械合金化合成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兰章  郭建亭  全明秀 《金属学报》1997,33(11):1222-1226
四种元素粉末的混合物在室温下球磨,当球磨时间达到107min时,原位热分析监测到一个放热化学反应的发生,分析表明大量的NiAl和TiC化合物反应生成,其反应合成机理属于燃烧合成反应机制,包含着两个独立的化学反应,即Ni+Al→NiAl,Ti+C→TiC燃烧反应后,还存在少量的元素粉末进一步球磨导致NiAl和TiC的逐渐生成,终产物中TiC的晶粒尺寸约为NiAl晶粒尺寸的2.5倍,与传统观点相反,归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反应合成法制备了TiC,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反应合成TiC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反应合成的TiC具有亚微米尺寸,在Al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另外,研究了不同TiC含量的Al/TiC复合材料的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Al/TiC复合材料随着TiC含量的增加,铸态组织变得愈来愈细小,TiC分布愈来愈均匀,而且材料的力学性能较纯Al基体有很大的提高。SEM观察表明材料为韧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