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9)
<正>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正所谓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体验的环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数学世界"融入到"生活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3)
"生活教育"即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生活背景、认知水平,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并将之应用到课堂教学、练习作业中。让学生在生活案例中学习知识,在生活之中巩固所学知识,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进而发现数学乐趣,学会用数学思维来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品味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文章首先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涵,并在分析小学数学"伪生活教育"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生活教育"理念的落实对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2)
数学教育生活化是当前幼教研究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结合幼儿生活环境和经验,重视创设生活情景的创设,并指出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5)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归宿,这是现代小学数学教材研究问题的根本所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生活经验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明确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懂得生活和数学的转化关系。近年来,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自身的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己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主要教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应走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从而发现数学,实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36)
<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数学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一、数学课堂教学"简单生活化"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0)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不应该处于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的过程,因此,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带领学生做中学,玩中学,干中学,将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此,认为小学数学老师应当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将生活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发挥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作用来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2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并且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措施,希望为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
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自身的经验和数学认知结构,数学活动正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而开展的。它具有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价值。要实现这些教育价值,需要充分了解数学活动的特征。同时要想使数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进行活动设计时,必须要做到:围绕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特点,渗透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6)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