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琦 《治淮》2007,(12):14-15
行蓄洪区运用补偿是一项政策性、实效性很强的工作。2007年淮河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的流域性大水,为了确保防洪重点地区的安全,按照国家防总、淮河防总的命令,安徽省防指先后启用了淮河干流洼、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荆山湖等9处行蓄洪区,同时命令临北段、香浮段、花园湖3处行洪区进行了撤退转移;河南省防指下令两次运用了洪汝河老王坡滞洪区;江苏省防指启用入海水道行洪。大水过后,根据国务院《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的规定和上级指示,流域各地抓紧完成了行蓄洪区运用补偿的氵蒙  相似文献   

2.
韩士标 《治淮》2005,(11):15-15
2003年汛期,安徽省境内持续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主要降雨带集中在沿淮淮北及江淮东部地区.淮河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干流正阳关水位最高达26.7m(85国家基准),超保证水位0.3m.淮河干流先后启用了濛洼、城东湖两处蓄洪区,以及邱家湖、唐垛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荆山湖等7处行洪区,并运用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分洪,以削减洪峰,辅助干流河道排洪,缓解干流洪水压力.  相似文献   

3.
刘玲  曾桂菊 《治淮》2011,(10):25-26
淮河干流现有行洪区17处,分布在淮河中游平原地区的安徽、江苏两省,总面积1295km2,耕地122万亩,区内人口57万,GDP总值26亿元。17处行洪区分别是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汤渔湖、荆山湖、方邱湖、临北段、花园湖、香浮段、潘村洼和鲍集圩。  相似文献   

4.
江苏:     
《中国水利》2005,(24):98-99
①防洪保安能力稳步推进。5年来,江苏全省完成防洪工程投资151.7亿元。苏州的防洪包围和外城河引水、无锡的防洪包围和五里湖治理、徐州的荆马河和废黄河治理、泰州的凤凰河整治、宿迁的中运河和古黄河整治均已基本完成。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基本建成.并在2003年淮河大水期间行洪33天,下泄洪水44亿m^3;淮河灾后重建正在扫尾,湖洼及支流治理、奎濉河治理、行蓄洪区安全建设等也在有序进行,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50年一遇工程已经开始实施。在太湖流域重点实施了望虞河、太浦河、环太湖大堤加固工程,杭嘉湖北排通道工程,武锡澄引排工程和湖西引排工程。属于流域防洪范畴的长江干流堤防达标基本完成,海堤达标中的加固工程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5.
蔡世祥 《治淮》2003,(9):20-21
一、概述 陈族湾、大港口圩区位于淮河干流右岸河南省固始县境内,与濛洼蓄洪区隔河相望,淮河河道环绕圩区三面,1300m宽的分洪道将圩区与岗地隔开,形成独立的封闭型圩区。圩内居住人口1.78万人,土地面积20.7km~2。两圩区堤防是群众在生产堤的基础上逐渐加高增厚形成的,堤防防洪标准低,堤身低矮单薄,质量差,险工差。河道弯曲、狭窄,洪水出路不畅,1996年7月淮河王家坝流量5750m~3/s,不足5年一遇,两圩区堤防就出现多处管涌、滑坡,险象环生,群众的生命财产无安全保障。圩区内农业生产落后,经济发  相似文献   

6.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淮河中游,降水量适中,但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仅建国后的50a里,就发生超警戒水位的较大洪水17次,约4年一遇。全市沿淮自上而下共设有董峰湖、上六坊、下六坊、石姚湾、洛河洼、汤渔湖6个国家级行洪区和瓦埠湖蓄洪区。行洪堤长98.85km,行洪区总面积164km^2,耕地面积1.33×104hm^2,区内人口7.14万人。淮河干流中游地势相对平坦,上游洪水向中、下游推进快,下游排水不畅等因素决定了淮南市行洪区频繁使用,除汤渔湖行洪区外,其它行洪区行洪机遇均不足5年一遇。  相似文献   

7.
蔡敬荀 《治淮》1999,(4):10-11
淮河干流上行、蓄洪区是全国七大流域最多、使用最频繁的地区。这是淮河的自然地理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是淮于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整个河道过洪流量的20%~40%,洪水愈大,作用也愈大;同时也带来了淮河防汛的沉重负担,各级领导都为行。蓄洪区的使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疲于奔命。 总结历史教训,大约有以下几个过程:50、60年代,行、蓄洪区内相对地多人少,圈堤矮小,行、蓄洪阻力不大,矛盾不突出。70年代人口大增,圈堤加高,行蓄洪阻力加大。在洪水到来时,不得已曾请部队工兵用炸药炸开行洪口门行洪。80年代以来,在水利部的关怀与指导下,对口门行洪、漫堤行洪、口漫结合行洪进行了多种方案的研究,并作了大型水工  相似文献   

8.
潘邦祥 《治淮》2003,(12):45-45
一、概述淮北大堤堤线长640多km,是淮北平原的防洪屏障和淮河流域最重要的防洪工程之一,为一级堤防,保护着1000多万亩耕地、800多万人口、大型煤矿、电厂及京沪、京九铁路等能源交通基地。为保证淮北大堤安全,建国后已对其进行过多次加固处理,使淮河干流防洪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淮北大堤的防洪能力为约40年一遇,在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成后将达到抵御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自2000年对淮北大堤饶陆段、蚌郊段、五河城关段进行分段集中加固以来,在防堤加固工程中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水泥土截渗墙地质勘探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地图的扩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锋 《治淮》2001,(5):19-20
1999年以来,为满足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工作的需要,水利部淮委组织实施了淮河干流(息县至洪泽湖出口三河闸)河道及行、蓄洪区的航空摄影面积约7000km~2,完成了淮河干流(息县至洪泽湖入口段)河道及17个行洪区、漾洼蓄洪区1/5000地形图的成图工作,成图面积3361km~2,初步积累了较为系统、丰富的地形资料。随着水利部对淮河流域基础工作(主要河道、湖泊、行蓄洪区地形测量)的不断投入和治淮工程前期工作的开展,将逐步形成更系统、完善的河道、湖泊、行蓄洪区地形图。近年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王文龙  李玉强 《治淮》2007,(1):11-12
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进行全面治理的大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流域四省人民的不懈努力,目前淮河流域的防洪减灾体系已基本形成。在几十年的治淮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淮河治理的症结所在,即行蓄洪区问题。这些地方原本是淮河行蓄洪场所,因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成为群众赖以生存的基地,造成淮河干流排洪不畅,高水位顶托时间长,大小支流河口(湖口)地区和洼地积水难排,甚至洪水倒灌,形成“关门淹”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几代治淮人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艰苦奋斗,淮河的面貌现已大为改观,随着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扩大行洪通道、淮北大堤加固、怀…  相似文献   

11.
从调研成果看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社会经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琦  张淼 《治淮》2005,(11):20-21
为了更好地了解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社会经济状况,淮委防办和河海大学组成调研小组,于2004年3月对淮河干流中游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石姚段行洪区、淮河干流上的阜南县濛洼蓄洪区、淮河支流上的河南西平县老王坡滞洪区进行实地调研.调研采取县、乡镇、村三级访谈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次有效抽样调查共有106户,其中石姚段行洪区安成镇连岗、周庄两村12户居民,涉及家庭人口65人;濛洼蓄洪区王家坝镇金黄村、曹集镇杨台村、老观乡刘楼村、郜台乡刘店村57户居民,涉及家庭人口251人;老王坡滞洪区宋集乡赫朱村、五沟营镇袁村、环城乡李庄铺村37户居民,涉及家庭人口170人.  相似文献   

12.
刘勇 《治淮》1995,(10):34-35
行蓄洪区是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运用在淮河防洪中起着重要作用。 蓄洪区进洪机遇要少些,一般要在10年一遇以上洪水进洪,蓄洪区进出口有控制设施,比较易于管理。而行洪区使用频率较高,一般在出现3~5年一遇洪水时就要进洪。行洪区行洪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口门行洪,即在行洪区堤防上预设口门宽度,需要行洪时人工扒开口子,或用炸药炸口,洪水过后再进行复堤;另一种是漫堤行洪,即规定行洪区堤防顶高程,当洪水位超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工程治理堤防总长194.70 km,堤身加固是淮河干流工程治理的主要内容,采用锥探灌浆对堤身进行加固是堤身加固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在灌浆过程中对堤身进行精准的测量放样,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和合理的灌浆参数,确保了对锥探灌浆的质量控制。同时在灌浆过程中加入灭治白蚁药物,对堤身防治白蚁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徐雷诺  新华 《治淮》2013,(10):27-28
一、码头及货物堆场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淮河干流作为淮河防洪的重要行洪通道,是淮河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经多年治理,但总体防洪标准距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仍有差距,防洪任务依然繁重。由于淮河中游比降小,约万分之零点四,河道行洪能力约占全断面过流能力的30%以上,淮河干流两岸众多的码头及砂堆场对河道行洪的影响不容忽视,如能较好解决码头、砂堆场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对河道行洪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测算,淮河干流砂堆场平均每个占地约2000~10000 km2,汛期虽三令五申,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设计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昌虎  周琴  严浩  吴勇 《人民长江》2017,48(21):84-86
湖北省荆南四河(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是长江洪水分入洞庭湖区的重要行洪通道,上受长江洪水的压力,下受洞庭湖区水位顶托,洪涝灾害多发。为确保荆南四河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98"大水后开始全面加固,包括堤身加高培厚、堤身隐患处理、护坡护岸、堤基渗流控制、穿堤建筑物加固等工程措施,重点介绍了拼装式防洪墙、生态护坡等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工程实践表明,加固后的堤防近年险情明显减少,全面提升了荆南四河堤防防洪能力。  相似文献   

16.
偃师市位于黄河一级支流伊洛河的下游,境内伊洛河共长58.8 km,近年来河床逐年淤高,河道阻水建筑物增多,河床行洪断面缩小,直接威胁和制约着偃师市的经济发展.为了缓解河道行洪压力,通过分析该河段现状,对堰师段河道治理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堤防防洪标准应由原来的不足20 a一遇提高至洛河北堤50 a一遇,洛河南堤、伊河北堤、伊河南堤20 a一遇,以确保偃师市区、陇海铁路等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渭河马尾河至潘溪河段堤防工程加固中的防洪标准、堤线的确定、堤岸的防护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详细的加固设计方案,达到了行洪流畅,防洪墙安全,经济,美观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朱玉龙  高福生 《治淮》1997,(3):30-32
1991年淮河大水中,设计行洪12000立方米每秒的入江水道,最大行洪8900立方米每秒时,沿线穿堤涵闸大多漏水严重,闸门明显薄弱,防洪大堤也发生多处窨潮和渗漏,在外洪内涝夹击下,给入江水道度汛造成极大困难。经沿线广大干群奋力拼搏,采取打土坝堵闭穿堤涵闸、在渗漏堤段帮后戗或圈堤蓄水等方法,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安全度过了汛期。淮  相似文献   

19.
西河右堤加固工程中,地方政府要求工程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同时不影响河流景观效果。为此,工程建设中采用了预制钢筋混凝土插板式防洪墙,有效解决了该问题。主要介绍西河右堤加固工程中插板式防洪墙的具体方案,为类似堤防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行蓄洪区运用风险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行洪危险性、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承灾能力4个方面17个指标的行蓄洪区运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将改进的ISODATA聚类分析方法应用到行蓄洪区运用风险快速评价中。选择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进行实证分析,将淮河干流21个行蓄洪区按运用风险高低分为5个等级。分析结果表明:淮河干流蓄洪区运用风险普遍偏高,17处行洪区中6处运用风险等级处于"高"和"较高"水平;行洪区中鲍集圩、寿西湖等运用风险最高,上六坊和洛河洼运用风险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