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针对一次模锻成形双轮缘行车轮的弊端,基于成熟的"模锻+轧制复合成形"火车轮专用生产线,对双轮缘行车轮的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双轮缘行车轮的结构特点,对现有轧机设备进行了改造。首先提出采用轧制直踏面行车轮的工艺方案进行加工,其中双轮缘部位由机加工完成,工艺试制后合格率为93.1%,毛坯质量基本趋于稳定。之后提出了双轮缘轧制工艺方案,并设计和改进了模具结构,工艺试制后合格率达到96.4%,毛坯尺寸及外观质量理想。最后使用该锻轧成形工艺对其他双轮缘行车轮进行了批量生产验证,合格率较高,进一步提高了成材率。另外,根据多种行车轮结构尺寸设计了通用化模具,缩短了制造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汽车用镁合金车轮的液态模锻成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汽车用Az91D镁合金车轮液态模锻成形新技术.重点分析了成形工艺要点,介绍了其液态模锻模具结构及工作过程.并提出了液锻件热处理工艺措施,以达到车轮使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5爪曲柄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液态模锻工艺生产该部件,介绍了液态模锻特点,同时,对液态模锻各工艺参数及其选择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液态模锻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参数,并介绍了液态模锻的凹模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论述了在大型车轮热模锻水压机上,采用电液伺服控制技术成功地对水压机主阀分配器和活动横梁的行程进行位置闭环控制。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新颖、运行稳定、响应快速准确,操纵水压机运行累计已达350,000次,完全满足了铁路车辆用车轮模锻成形的工艺要求,实现了水压机各种行程位置闭环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5.
全模锻火车车轮的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铁路运输朝着高速重载方向发展出发,分析和提出了火车车轮制造采用全模锻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小型车轮模锻一次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小型车轮结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轮类锻件模锻一次成形工艺;确定了模锻一次成形工艺方案,设计了成形、冲孔模具;并分析了影响金属流动充填模腔的有关因素,提出了改进措施.实践表明,采用该工艺成形的轮坯具有良好的内外在质量,这是一种适合多种结构轮型零件的成形工艺.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半固态模锻ZL101铝合金车轮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车轮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对车轮拉伸力学性能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时效时间,其次为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最不明显的因素是时效温度。车轮的最优热处理工艺为535℃固溶6 h、180℃时效6 h。车轮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27.6 MPa、228.3 MPa和7.8%。  相似文献   

8.
国内连杆模锻加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杆是在车辆上应用十分广泛的传力零件,其传力效果和质量、寿命等直接影响到动力机车的性能和质量,因此,对其强度、韧性、疲劳强度和重量有很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连杆的要求,出现了如模铸工艺、模锻工艺、粉末冶金等不同的加工工艺。由于模锻加工技术具有其他工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目前连杆生产中,占据主导的地位。本文从基础研究、精锻技术、数值模拟和裂解加工等方面对连杆模锻加工技术的国内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给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流线缺陷是制约模锻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解决汽车零部件模锻过程中的流线缺陷问题已刻不容缓。基于塑性加工理论和热力耦合工艺,利用有限元DEFORM-3D软件建立了全流程模锻成形过程,对汽车制动器推力杠杆模锻成形过程中的流线缺陷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根据汽车制动器推力杠杆结构特征设计了两种模锻成形工艺方案JT和HJT,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案的锻件成形过程、加载方式、锻件成形质量、锻件温度分布、锻件流线分布情况和受力分布等。研究表明:HJT方案可以改善模锻过程中的流线分布和受力分布,提高了锻件的抗拉强度和材料利用率,为解决流线缺陷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低过热度浇注法制备半固态ZL101铝合金圆棒坯料,在200 T立式油压机上模锻成形铝合金车轮,研究了铝合金车轮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低过热度浇注法制备ZL101铝合金圆棒坯的合理浇注温度为635 ~655 ℃,棒坯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等轴和球形α-Al晶粒,棒坯合适的二次加热工艺为600 ℃等温加热60 ~80 min.半固态模锻ZL101铝合金车轮组织由球形α-Al晶粒和α+Si共晶组织组成,经T6热处理后,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11.9 MPa、318.1MPa和5.9%,表明半固态模锻铝合金车轮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车轮轧制是采用压轧工艺生产整体车轮的一个重要工步。目前,车轮成形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成形及辐板弯曲等工步,对于轧制工艺研究相对较少。该文结合车轮卧式轧制原理及特点,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建立了车轮七辊卧式轧制的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探讨了车轮轧制过程中,轮坯表面金属流动规律,轮坯应力、应变及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以及轧制力能参数的大小及变化。研究结果为车轮卧式轧制的有限元模拟分析和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用ZA27合金采用半固态模锻工艺生产齿轮的实验研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选择,分析了半固态工艺模锻圆柱齿轮成形性能,并对不同工艺生产的齿轮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半固态模锻工艺生产的齿轮不仅形状精度高,而且力学性能明显高于其它两种工艺的制件。  相似文献   

13.
车轮锻模脱模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爱兵 《模具工业》2010,36(12):66-68
在车轮锻模的组合上模中增加脱模装置,改变了原有的自重脱模方式,解决了轮坯脱模时的粘模问题。  相似文献   

14.
Formation of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n aluminum alloy is considered on an example of wheel forging with the use of the Zener-Hollomon parameter. Parts of a forging most dangerou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coarsening of the structure are considered, namely, the web, the thread,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rims. A predicting technique is suggested and implemented for the case of die forging of a car wheel from aluminum alloy of grade AB in a split die.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Metallovedenie i Termicheskaya Obrabotka Metallov, No. 7, pp. 49–52, July, 2006.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火车轮在模锻成形过程中内部金属流动及淬火加热、踏面淬火中的换热系数和温度变化,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模锻成形及热处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黄金分割优化法对综合换热系数进行了反传热计算。结果表明:模锻过程中,辐板与上模接触区域的等效应变最大,轮辋外侧变形相对较小,踏面附近区域变形较均匀;在淬火加热过程中,换热系数随工件表面温度升高而增加,当温度在500℃以下时,换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快速增加,500℃以后,增速缓慢,800℃时,换热系数达0.15 kW·(m^2·℃)^-1;踏面淬火时,在700℃以下,随温度下降,换热系数迅速增大,300℃时达到峰值3.1 kW·(m2·℃)^-1,在250℃以下,换热系数稍有下降,100℃时换热系数为2.5 kW·(m2·℃)^-1。  相似文献   

16.
铁路货车MT-2型缓冲器中心楔块模锻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铁路货车MT-2型缓冲器中心楔块的模锻工艺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在分析模锻件的基础上,确定了工艺方案,进行了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通过工艺试验及试验件锻造缺陷分析,改进了锻模飞边槽结构,解决了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锻造折叠.经过批量生产验证,模锻工艺合理可行,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达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锻造钩舌是一种常用的铁路车辆车钩牵引部件,该产品截面变化大、形状复杂、成形困难,存在不容易锻造的薄筋。根据产品的尺寸和形状特点制定了自由锻制坯、两次模锻和两次切边的锻造工艺。以刚塑性有限元法为基础,利用Deform-3D软件对锻造钩舌制坯和模锻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揭示了锻造钩舌在模锻变形过程中金属的流动规律,分析了在两次模锻成形过程中产品的变形受力情况和变形过程中产生的缺陷情况。为优化锻造工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并通过改进锻造工艺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汽车铝合金整体车轮的重力铸造原理、模具结构及模具各部分设计参数 ,并举例说明了模具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