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快速充电基本原理,对锂离子电池的传统充电方法——五阶恒流充电方法和快速充电方法——五阶恒流快速充电方法进行了分析.按照连续正交技术确定了五阶恒流充电的最优充电模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五阶恒流快速充电的充电模式,并对两种充电方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两种充电方法都能够完成对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加入放电脉冲可以增大充电电流的大小,增长大电流持续时间,从而实现了快速充电.  相似文献   

2.
小型VRLA电池分段恒流充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静瑾 《蓄电池》2004,41(2):74-76
通过对电动自行车用小型阀控铅酸蓄电池(后称VRLA电池)特性的分析,研究了一种新的充电方式———分段恒流充电方式。通过对首段充电电流及充电电流段数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首段0 5C电流充电,四段或五段恒流充电,可使充电时间缩短到小于150min,同时电池的循环寿命达到大于250次,与"恒流—恒压—浮充"及"恒流—恒流—恒压"充电方式比较,分段恒流充电方式不仅充电时间短、循环寿命长、而且电池温升低、失水少。对电池性能衰减机理的研究表明:采用分段恒流充电能抑制VRLA电池正极板活性物质的软化和负极板活性物质的硫酸盐化。  相似文献   

3.
郭佩  何鹏林  耿振峰  王晓冬 《电池》2017,(5):292-294
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中的过流充电保护功能,由于测试设备达到恒压时的工步自动跳转或者电池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的干扰,实验室采用传统检测手段容易出现误判。给出了3种可行的过流充电保护功能的测试方法,实验室可使用大容量电池辅助检测,也可借助示波器抓取波形进行分析,还可使用模拟电池电路验证保护板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4.
王瑜  王金玉 《蓄电池》2013,50(1):12-14,22
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VRLA)的充电制度作了简单介绍,指出在不同的充电制度下,电池的循环寿命相差甚大.本文采用恒压限流和分阶段恒流充电方式对电池进行80%DOD容量循环寿命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阶段恒流充电方式的蓄电池循环寿命较长.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无线电能传输(WPT)电池充电系统的开关器件和无源元件数量,简化控制的复杂度,此处基于串/串(S/S)补偿的拓扑,提出通过切换两个固定工作频率实现电池的恒流恒压(CC-CV)充电,当运行于其中一个固定频率时,实现与负载无关的CC输出,运行于另一个固定频率时,实现与负载无关的CV输出,并给出了具体的参数设计方法来提...  相似文献   

6.
由于电池工作特性的非线性特征,要想获得不同电流充满电的充电时间,需要建立电池的统一充电模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了0.2 C和1 C的充电实验,将不同电流的充电时间进行标准化,去除欧姆内阻影响后,两条充电电压-时间曲线表现了很高的相似度;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锂离子电池充电曲线进行拟合,获得恒温条件下,不同倍率的充电曲线模型。用该模型分别对0.4 C、0.5 C、0.6 C、0.8 C、1 C和1.2 C的充电曲线进行预测,充电至截止电压的时间与试验实际值的误差分别为0.4、0.63、0.8、1.24、1.22、1.13 min。实验表明,充电模型可用来预测不同充电电流的充电时间,为充电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吴铁洲  王越洋  石肖 《电测与仪表》2018,55(15):147-152
极化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效率的主要因素。基于传统的RC电路模型模拟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过程,对充电电流、初始SOC、初始极化状态、循环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极化电压与SOC的关系模型,因此可以估算锂离子电池的极化电压。在此研究基础之上,利用模糊控制算法控制充电极化电压来优化电池的快速充电,使充电电流能随时适应锂离子电池的SOC可接受的充电电流。通过实验对比表明,提出的恒定极化充电方法与传统的恒流恒压方法相比,能明显缩短充电时间约20%,进而提高充电效率,并且没有明显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充电方法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各自的优缺点,总结了充电方法的评价指标,包括充电效率、充电时间和电池循环寿命等,对平均电流相同时的脉冲充电和恒流充电进行了实验对比,为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充电方法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各自的优缺点,总结了充电方法的评价指标,包括充电效率、充电时间和电池循环寿命等,对平均电流相同时的脉冲充电和恒流充电进行了实验对比,为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均衡充电的设计方法。其主要特点是考虑问题周全,方案完整;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同时可靠性高;方案扩展性好,应用更加广泛;使用过程中可以用PC机进行实时监控,更加人性化等。通过实际测量分析,达到了预期要求,在很多场合中的实际应用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宝龙工业有限公司在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生产过程中出现恒压充电时间过长 ,并且随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增多 ,变得越来越长的问题 ,通过实验对这一现象做了初步的探讨。发现 :在该种电池的电解液中不同价态钴离子的溶解量远远高于正常电池 ,并使电池内部电极和电解液呈红色。分析Co2 + 和Co3 + 的d轨道电子分布状况 ,得知它们d轨道中的一个电子可以互相转移 ,所以这种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存在电子导电 ,在充电过程中出现漏电。这一结论为顺利解决电池恒压充电时间过长的技术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采用锌 氧化银电池做UPS电源 ,在恒压充电电压与放电电压极其接近的情况下 ,能否保证足够的充电效率 ,能否提供足够的充电容量。并对充电电流的变化做了一些粗略的分析 ,计算出恒压充电的容量 ,将其与正常的恒流充电比较 ,解决了某工程用锌 氧化银电池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充电拓扑存在开关工作频率范围过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蓄电池充电的IPOS双LLC谐振变换器,并针对其恒压恒流输出特性展开了研究。所提变换器包含两组LLC谐振腔,通过辅助开关管S的开闭改变其中一组谐振电容参数,从而实现变换器的恒压和恒流输出转换。恒压恒流模式下所提变换器均定频工作:在恒压模式(S闭合),两组谐振腔工作在LC串联谐振点处;在恒流模式(S断开),一组谐振腔工作在LLC谐振点处实现恒流输出而另一组仍恒压输出。所提变换器实现软开关的同时实现了原边开关管和副边整流二极管的复用,并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电压电流增益、设计方法和控制方案。最后,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与充电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俄收  吴文民 《电源技术》2004,28(5):328-330
分析了铅酸蓄电池定电压充电、定电流充电及脉冲快速充电的原理及特点;详细阐述了初充电、补充充电、去硫充电、预防硫化过充电、锻炼循环充电和均衡充电的工艺过程及注意事项。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蓄电池的不同状态选用不同的充电方法。汽车发电机对蓄电池的充电及部分工程抢修车上的充电设备采用的是定电压充电;充电工作间的初次充电、补充充电、去硫充电、预防硫化过充电、锻炼循环充电和均衡充电则采用定电流和脉冲快速充电。  相似文献   

15.
陈雷  李来水  高东林  马力 《电源技术》2002,26(2):98-99,118
介绍了一种采用数字比例积分 (PI)调节算法来实现恒流 恒压充电功能的锂离子蓄电池性能测试设备。该设备可以对单体及组合锂离子蓄电池的性能进行全面分析测试 ,并按检测出的电池容量及特性曲线对电池进行分选。数字PI调节算法在该设备中的成功运用不仅加快了充电电流调节速度 ,提高了测试精度 ,减少了硬件控制环节 ,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而且节约了设备开发制造成本。实际测试结果表明 ,该算法精确度高 ,可使恒压误差控制在± 2 0mV以内  相似文献   

16.
MH/Ni动力电池的恒压充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晖  简旭宇  朱磊  成艳 《电池》2008,38(2):96-98
在不同温度及荷电状态条件下,对12 V和96 V 80 Ah MH/Ni动力电池组的恒压充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制定出适合于MH/Ni动力电池系统恒压充电的电压范围.结果表明,采取14.1~14.3 V对12 V/80 Ah MH/Ni动力电池系统进行恒压充电,充放电效率为95%左右,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蓄电池初始充电电流与充电接受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电接受率是蓄电池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能,充电接受率的提高是快速充电的关键.本文研究了蓄电池在恒流一恒压充电模式中,不同充电接受率下电流衰减指数的变化,以及初始电流和初始电解液密度对电流衰减指数的影响,推论出在此充电模式下,电流衰减指数的大小表征了充电接受能力的高低,电流衰减指数大表明充电接受率高;电流衰减指数小表明充电接受率低.当初始充电电流与初始电解液密度之间保持"最佳配比关系"时,可获得最大电流衰减指数,即达到单体电池最大充电接受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电流衰减指数的铅蓄电池快速充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流衰减指数(充电接受率)对快速充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采用分段充电、恒流放电工作制度,深入研究了在不同初始工作条件下单体铅蓄电池,电流衰减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指出:电流衰减指数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呈阶段性变化,在t0-tmid区间保持恒定。循环次数、初始电解液比重、充电电流等均对电流衰减指数产生影响。在初始充电电流与电解液比重(荷电状态)的“最佳”配比关系下,可获得最大电流衰减指数。在保证不受温度与循环次数影响条件下,通过实验找到电流衰减指数与充放电其它因素的关系,并从二次电池等效数学模型出发,解释了这些关系的形成。从而提出“初始充电电流随电池的初始荷电状态而确定”的智能快速充电方案。  相似文献   

19.
MCMB粒度及分布对锂离子蓄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间相碳球微珠(MCMB)是一种常用的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文中就其粒度及其分布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加以研究讨论。将MCMB按粒度与分布分成五组,按相同工艺制成ICR18650 电池,测试电池初容量效率和循环寿命,结果表明:粒度及分布由小到大,初放效率由86% 升高到91% ;合理的粒度分布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颗粒度D50 在20 μm ,且分布呈偏心正态分布,电池有较好的初放容量及较长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