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调查问卷结合实际测试,研究了大连地区过渡季节民用住宅室内热湿环境状况,分析了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蓄热性、住宅形式、位置和朝向等因素对室内温湿度以及居住者热湿感觉的影响,为了解目前北方地区现有住宅过渡季节室内热湿环境状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徐伟 《住宅科技》1996,(11):5-9
为了改善我国长江流域居民的居住条件,对被动利用太阳能改善非采暖住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研究,开发了住宅室内热环境预测和评价软件,对各种被动利用太阳能的建筑热工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研完了各种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长江流域冬暖夏凉节能住宅优化设计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西安市过渡季(春季)居住建筑室内人体热舒适情况,在3月中下旬对西安市某住宅进行跟踪式测试研究。现场研究以室内外环境实测与热舒适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续实测22 d,共回收有效问卷240份。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该地区过渡季期间有80%的受访者认为室内环境较为舒适,但有15%受访者认为室内环境热。壁面温度在低风速状况下对人体热感觉有一定影响,并且随着壁面温度的升高,壁面温度与人体热感觉之间的相关性增强。该地区实测热中性温度为20.76℃,预测热中性温度为22.18℃,二者相差1.42℃。  相似文献   

4.
西安住宅环境现状调查及空调设备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怡  刘加平 《暖通空调》2005,35(12):44-46
通过对西安市100户居民住宅的测试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空调设备的使用情况、人们对住宅热环境的主观感觉、自然通风房间与空调房间的舒适性及住宅的声、光环境.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夏季室内热环境是住宅综合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住宅围护结构节能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西安市气候及居住环境特征基础上,对西安市住宅围护结构(外墙和屋面)几种常用构造做法的热工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目前住宅的节能情况不容乐观,建议加强住宅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我国长江流域居民的居住条件,作者对被动利用太阳能改善非采暖住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开发了住宅室内热环境预测和评价软件,提出了长江流域冬暖夏凉节能住宅优化设计方法和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建造了一栋节能示范住宅。实测结果表明,夏季南向房间日平均室温比普通住宅低2.5℃,冬季南向房间平均室温达11~13℃,造价仅增加11.4%,达到了预定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7.
住宅设计是确保住宅建筑符合人类居住需求的重要途径,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进行住宅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作为主要内容,为居民营造健康、和谐的居住氛围,使居民能够得到轻松、愉悦的居住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鉴于此,本文就针对住宅设计与人居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住宅设计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面积、设备、居住质量———关于居住水平与居住质量的议论●吕振瀛近年来,人们对居住水平和居住质量的问题谈论较多,议题涉及到面积标准、住宅设备、居住环境、物业管理服务等。对居住环境的看法,无论是居民或专业人员,观点比较趋同,认为在同等住宅面积的条件下,居...  相似文献   

9.
温湿度数据实测是居室热环境研究的基本手段,但现有研究存在布点密度低、表达不直观等不足.文章选择上海市安亭新镇多层住宅为实验基地,选择典型户型采用较高密度的布点实测,基于过渡季节的实测数据进行热环境评价和可视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过渡季节自然通风条件下,住宅室内温湿度处于较稳定的热舒适范围;室内南北空间的温湿度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村镇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现状与能耗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河南省村镇既有居住建筑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和改善村镇住宅室内热环境和居民热舒适水平提供基础数据,并针对村镇建筑的围护结构和能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带天井的高层住宅建筑的热环境现状以及更好地利用天井的自然通风来改善建筑内的热环境,采用实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沙市的一栋带天井的高层住宅建筑进行了热性能试验和分析。在不同的夏日天气状况下,该建筑物居住区房间的平均温度和走廊的平均温度都比室外平均温度低,天井的自然通风在夏季对其周围空间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2.
深圳居住建筑夏季自然通风降温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深圳市六种布局不同、楼层不同的居住建筑为对象,调查了夏季室内热环境,测试了不同通风工况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以及室内外温湿度,分析了居住建筑在夏季采用自然通风降温的可行性,比较了持续自然通风与间歇自然通风的优劣以及不同遮阳方式的遮阳效果,提出了采用自然通风降温方式的条件及建筑设计中应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night ventilation technique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ot-humid climate of Malaysia. This paper firstl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n usage patterns of windows and air-conditioners in typical Malaysian residential areas. Secondl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atural ventilation strategies on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for Malaysian terraced houses a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full-scale field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occupants tend to apply not night ventilation but daytime ventilation in Malaysian residential areas.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field experiment that night ventilation would provide better thermal comfort for occupants in Malaysian terraced house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ventilation strategies in terms of operative temperature. However, when the evaporative heat loss of occupants is taken into account by using SET*, the night ventilation would not be the superior technique to the others in providing daytime thermal comfort mainly due to the high humidity conditions. Therefore, the indoor humidity control during the daytime such as by dehumidification would be needed when the night ventilation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Malaysian terraced houses. Otherwise, full-day ventilation would be a better option compared with night ventilation.  相似文献   

14.
赵羽  袁东立  谢飞 《暖通空调》2012,42(4):21-25
为获得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舒适评价方法,利用Fluent软件,根据杭州市典型室外气象参数确定边界条件,模拟居住建筑室外绕流场、室内通风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运用基于风速补偿的热适应性评价模型分析室内热舒适状况,并将此法与PMV模型结果对比,表明前者定义舒适的阈值较小,且正向偏离较大,后者则能较好反映自然通风房间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乌鲁木齐市某典型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Sketch Up建立建筑模型,并用Energy Plus模拟计算在不同通风模式下典型日的室内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表明充分利用夜间通风,可不同程度降低房间温度。其中,顶层房间夜间通风效果最好,较无通风模式日间室内空气温度约降低3.8℃,辐射温度约降低3.8℃,改善室内热环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重庆地区农村住宅的实地调研和对农村典型住宅室内外温度的连续监测,获得农村住宅的主要围护结构类型及典型农村住宅供暖季与空调季的室内、外热环境状况,利用重庆地区自然通风适应性热舒适性评价模型进行分析。在现有农村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条件下,供暖季室内温度达到舒适范围的有0 d,空调季有73 d;室内热环境状况差,冬季保温要求比夏季隔热要求更高。在供暖空调设备典型运行模式下,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借助DeST-h软件对农村典型住宅供暖空调能耗进行模拟,获得了农村住宅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空调设备耗电量。  相似文献   

17.
住宅非空调工况下的自然通风对室内热湿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结合重庆地区近五年夏季逐时气象参数和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分析重庆地区居住建筑夏季自然通风的可利用率。并以该地区某一住宅为对象,测试夏季自然通风情况下的不同天气过程的室内外热湿环境参数,采用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和预计适应性不满意者的百分数(APPD),在分析门窗开关和房间朝向对热舒适影响基础上,提出重庆地区住宅夏季自然通风运行策略。研究结论可为该地区居住建筑的设计和室内热环境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住宅小区风热环境可以加快室外热量的消散和污染物排放,保证居民的健康和舒适。影响小区风热环境的因素主要有小区布局、建筑形态及下垫面形式等。以青岛市一个实际小区为案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小区冬夏季行人高度的风场及温度场分布,评估设计的合理性,找出小区内风热环境不满足要求的区域。通过调整小区内建筑的布局和改变下垫面形式等方法改进小区的设计,并对改进后的方案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模拟结果的对比发现:1合理布局建筑位置,在小区内形成风道可有效改善风环境;2改变下垫面热物性,提高地面材料的反射率,能够降低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和体感温度,改善小区热环境。  相似文献   

19.
The impacts of various ventilation strategies and facade designs on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for naturally ventilated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ingapore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rmal comfort index. Four ventilation strategies, nighttime-only ventilation, daytime-only ventilation, full-day ventilation and no ventilation were evaluated for hot-humid climate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thermal discomfort hours in the whole typical year on the basis of a series of TAS simulations. Parametric studies of facade designs on orientations, window to wall ratios and shading devices were performed for two typical weeks by coupled simulations between building simulation ESP-r and CFD (FLU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ull-day ventilation for indoor thermal comfort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 three ventilation strategies. With various facade design studies, it was found that north- and south-facing facades can provide much comfortable indoor environment than east- and west-facing facades in Singapo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optimum window to wall ratio 0.24 can improve indoor thermal comfort for full-day ventilation and 600 mm horizontal shading devices are needed for each orient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rmal comfort in further.  相似文献   

20.
城市河流对住区热环境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以深圳气候条件为参考,探讨河流与建筑布局对滨河住区热环境的影响,对改进滨河住区布局,提高住区热环境舒适性有重要作用。研究运用CFD模拟技术方法,分析在不同建筑布局模式下,基于河流影响的住区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变化情况;以标准有效温度SET*为评价标准,探讨滨河住区建筑布局与热舒适的关系;基于河流产生的良好微环境气候效应,对住区建筑布局提出优化方法,为营造生态、舒适的滨河住区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减小建筑面向盛行风的垂直投影面积、创造利于河流风向的通风降温廊道、以及营造相应的住区开敞空间等,是改善滨河住区热环境舒适性的主要建筑布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