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述了目前膜法脱除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技术发展现状。首先对比了天然气脱除二氧化碳多种工艺技术特点及应用场合情况,膜分离法相比于其他分离方法,具有投资较少、占地小、耗能少等优势。介绍了膜法分离原理、膜材料、膜组件发展现状和膜法脱除天然气中二氧化碳工艺技术单元情况。而工艺技术单元又分为预处理单元和膜分离单元:预处理单元根据采出原料气成分选择不同脱除方法进行组合;原料气经预处理单元后进入膜分离单元,根据实际工况,综合考虑烃类回收率、占地、能耗、投资等因素合理地设计膜法脱碳分离工艺。然后又对国内外膜法脱除天然气中二氧化碳应用案例进行介绍,目前国外膜法脱除天然气中二氧化碳应用案例较多,而国内应用案例较少,因此需加大国内膜法脱除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的工业应用。最后对天然气膜法脱除二氧化碳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在实际复杂工况条件下能保持高性能、长周期稳定性的膜材料是未来膜分离技术发展的重点,同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脱除二氧化碳技术相结合的耦合集成组合工艺,如膜法分离+化学吸收法、膜法分离+变温吸附法等,这种耦合集成组合工艺为未来脱碳工艺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气体净化》2003,3(1):22-22
  相似文献   

3.
朱振玉  刘恩举  杨杰  宋峰 《广州化工》2011,39(5):51-53,125
介绍了脱除空气和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工艺。根据二氧化碳的脱除原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了二氧化碳的脱除方法和相关工艺,并对各种技术最新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以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或作为反应介质,用CO2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进展。离子液体是固定CO2产生环状碳酸酯的适宜催化剂和溶剂,离子液体的话性可以通过添加本身并无活性或低活性的Lewis酸性金属卤化物或金属配合物得到改善。使用离子液体使得合成过程变得更加绿色和简单,因为产品易分离,催化剂可以循环利用,而且不必使用挥发性有害的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5.
刘欣 《山东化工》2022,(23):134-135+139
双碳背景下,加快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向低碳转型,打破技术壁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石油化工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石化行业高物耗、高能耗,同时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低的现状,总结国内外可行的工艺技术,以提高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从源头、过程到末端控制进行减碳路径,为化工行业提质增效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王祥云 《化工进展》2011,30(1):52-57
介绍了反应循环气脱碳技术研究开发进展及各种最新应用。由于反应后的气体组成复杂,选择脱碳技术也有特殊要求,不仅要求有用气体损耗少、同时溶液不会因与气体成分接触发生降解,而且溶液再生热耗应尽可能降低。南化集团研究院研究开发的循环气脱碳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其具有“有机组分损失低”、“溶液稳定性好”的优点,溶液再生热耗比常规的碳酸钾脱碳工艺降低30%以上。  相似文献   

7.
《氮肥技术》2006,27(6):33-33
2.42.1 技术持有者 华东理工大学 2.42.2 开发过程 华东理工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研究碳化氨水的性质,1986年发现碳化母液中二氧化碳平衡分压很高,在加热至50℃以上时,即有二氧化碳选择性的放出,然后将此现象与高效氨回收和高效热回收相结合,组合成为从碳化母液中部分解吸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装置。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魏伟  孙予罕  闻霞  孙楠楠 《化工进展》2011,30(1):216-224
随着现代社会对石化资源的日益依赖,不断增加的CO2排放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已经上升到了国际关系和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通过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将CO2转化成为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产品,无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减排方式。本文基于作者课题组在CO2催化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对目前CO2化学利用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9.
《川化》1992,(1):36-39
本专利是关于确定氮和二氧化碳水溶液组分含量的工艺技术,水溶液冷却至饱和温度以下时,甲铵和碳铵从中结晶析出。测定溶液的比重稀饱和温度,由于已知水溶液组分,根据比重和饱和温度便可确定溶液中氨、二氧化碳和水的具体含量,从而实现对各组分含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而二氧化碳则是重要的一环,为此我国政府以及相关工作部门加强了对甲烷和二氧化碳催化重整制合成气的研究力度。在甲烷和二氧化碳催化重整的相关技术取得阶段成果的同时,在反应时涉及的难点部分: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载体的研究以及助剂的研究取得了突破,这体现出对工业发展质量和速度的高度肯定,但重整过程中仍然存在催化剂积碳失活等问题。主要对重整过程进行了综述,对重整过程需要的催化剂活性组分、载体以及催化剂积碳行为进行了介绍,并对制备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CO_2)是一种来源丰富、价廉易得的C1资源,将二氧化碳化学固定为环碳酸酯是最具工业应用前景的CO_2资源化利用途径之一。相比于环氧化物与CO_2反应制备环碳酸酯,以毒性小、价格低廉的烯烃为原料,通过环氧化、CO_2环加成反应一步制备环碳酸酯,由于反应路线简洁、原子经济性高,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在此回顾了近年来烯烃与CO_2直接合成环碳酸酯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催化剂,主要包括离子液体、金属氧化物或盐、金属有机配合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催化剂,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碱催化二氧化碳和丙三醇合成丙三醇碳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的无机碱和有机碱作为催化剂,乙腈为溶剂,研究了二氧化碳和丙三醇合成丙三醇碳酸酯的反应.结果发现碱性增强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在所选用的无机碱或有机碱中,Cs2C03)和TBD分别显示了最高的催化活性.乙腈在反应过程中不仅作为溶剂同时还起到了脱水剂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丙三醇的转化率和丙三醇碳酸酯的收率.  相似文献   

13.
以CO2与环氧乙(丙)烷合成碳酸乙(丙)烯酯的反应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应用于环氧烷和CO2反应制备环状碳酸酯的催化剂进行比较,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均相催化剂,特别是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用于CO2和环氧烷合成环状碳酸酯反应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通常比较高,但均相催化剂与产物分离困难.与均相催化剂相比,多相催化剂易于和产物分离.但普通的多相催化剂,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碱金属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差,反应条件苛刻.将均相催化剂固载化形成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多相催化剂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碱金属(铵)卤化物为催化剂,考察了其在二氧化碳与甘油合成甘油碳酸酯反应中的活性。采用环氧丙烷为溶剂及耦合剂,极大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实验结果发现碘化物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以碘化铯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反应物摩尔比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环氧丙烷0.3 mol,甘油0.1 mol,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1.5 h,反应压力3.0 MPa,催化剂用量0.15 g),甘油的转化率为86.5%,甘油碳酸酯的产率为81.6%。  相似文献   

15.
以含有环氧基团和双键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用于制取新型环保材料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中间体环碳酸酯(DOMA),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压力、以及时间等反应条件对产物DOMA收率的影响,并对原料和产物通过TGA、红外进行分析,对产物通过碳谱、氢谱进行结构表征,表明在溶剂存在下,以四丁基溴化铵与碘化锌为共催化剂,在温度为110℃、压力为1.2MPa下反应4 h,产物DOMA收率可达75.6%。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研究开展综述,重点介绍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以二氧化碳为氧化剂制合成气和二氧化碳环加成的反应过程和相关机理;对比了二氧化碳转化技术特点和研究方向;指出了拓宽二氧化碳制品类型、最佳反应路径选择、高效催化剂的筛选或设计、催化机理是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工程应用发展稍有落后,需要依托大力发展碳捕集、绿电、绿氢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天然气制氢尾气提取二氧化碳的方案选择、工艺论述,说明本工艺在实际生产运行当中是可行的,既节约了能源,又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常见的用于光催化还原CO_2的单一TiO_2体系,以及近几年来人们为解决单一TiO_2体系还原CO_2的不足而改进TiO_2光催化还原CO_2体系的研究进展,主要通过负载金属氧化物对TiO_2的结构进行改进。并对它们的机理进行了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合成尿素CO2原料气脱除杂质H2的需求,大连凯特利催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适用于CO2原料气氢氧复合脱H2催化剂H-845.考察床层高径比、空速和压力等因素对脱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500 h催化剂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该催化剂可以有效脱除CO2中的H2,满足尿素合成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环状化台物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重要精细化学品和化工原料,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赢接合成环状化合物是一种绿色合成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印来利用此方法合成环碳酸酯、环氨基甲酸酯以及环脲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二氧化碳和不同原料制备这些环状化合物的优缺点,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