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河油田从勘探转入开发,原有的三维地震解释方法已不能满足开发阶段布井的精度要求,需要进行地震资料的精细标定和精细构造解释。选择和应用了VSP和合成记录综合标定、三维可视化数据校正等诸多国内外分析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地震解释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的精度,形成了一套满足开发阶段精度要求的解释和成图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三维地震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是煤矿采区应用日趋成熟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阐述了采集、处理和解释这一系统工程在构造勘探和其他灾害地质预测中的成功应用,分析煤矿开采面临由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由浅部向深部、由单波向多波数据采集和处理诸多挑战,关注网络计算技术、全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是煤矿采区应用日趋成熟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阐述了采集、处理和解释这一系统工程在构造勘探和其他灾害地质预测中的成功应用,分析煤矿开采面临由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由浅部向深部、由单波向多波数据采集和处理诸多挑战,关注网络计算技术、全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7,(4):110-112
开滦矿区采区三维地震勘探面积已达93.61 km2,通过探采对比获得了常规地震勘探成果资料的准确率为40.8%。通过应用三维地震数据动态解释系统进行预测预报,得到了三维地震数据成果动态应用的准确率为56.8%,准确率提高了16%。分析讨论了小型断层构造、薄煤带、岩浆岩侵入体等实例的三维地震曲线显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可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全三维解释方法在地震解释和油藏描述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三维解释方法是一种能有效地将地质、钻井、测井、物探、计算机等知识综合应用于地震解释和油藏描述的综合解释方法,它可以使解释人员从不同属性的三维数据体中快速获取各种信息。详细介绍了在多个油田应用全三雏解释技术在构造解释、沉积相分析、砂体空间展布、地震反演、相干体断层解释、断层内层位追踪、波阻抗砂体追踪、三维可视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在指导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煤田地震勘探有更好的断层解释,结合山西宁武某矿应用实例,采用地震地质紧密结合的方法,参照区域地质构造,剖面与平面相结合,属性、面块与可视化整体控制等多种方法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断层解释。结果表明:利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解释技术,对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构造解释是可行的,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几种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小断层的应用方法,为了确保解释的精度,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正演模拟试验,为做好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物质基础.并结合一个具体实例,从多方位观测、方差切片、相干切片及地震属性提取等方面对小断层做了精细构造解释,结果表明:以上几种解释技术有机结合,能够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精度和准确性,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更可靠更丰富的勘探成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为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本文主要针对采区地表施工障碍物稠密、分布的范围广,施工困难巨大,煤层埋藏深、火成岩发育、第四系干扰等特点,阐述三维地震勘探工作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过程中主要技术措施及取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规三维地震二维化解释带来的解释效率低和解释精度低的问题,基于三维地震数据信息量大和空间归位准确的优势,以东周窑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区为例,提出三维可视化解释方法与流程,从三维视角对地震数据进行空间立体交互解释,通过对煤层层位自动追踪,利用地震属性信息融合进行断层和陷落柱快速识别,来提高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精度、解释效率和对构造的识别能力,三维地震解释探采对比结果表明,三维地震可视化解释方法是有效的,可以在大同矿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煤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田主要解决构造问题,因各地区地质情况的复杂程度不同,虽然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但构造解释的准确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石油物探方法的引进,煤田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高信噪比、高分辨率为精细解释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小波分析技术、方差体技术、图象处理等多种方法,结合已知采区的实例,对小断层做了精细构造解释,提高了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作为煤矿采区构造勘探的主要手段,已获得广泛应用。在收集、整理已有的地质、物探与采掘工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总体地质构造发育规律;以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及成果为基础,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探采对比分析,加入动态的时间维度带来的积极作用,打破一次性提交勘探成果无法充分利用地震数据的局限,将最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与煤矿生产过程中不断丰富的探采对比信息结合,动态应用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工作,最终有效提高采区构造解释精度,及时提供地质解释成果,对工作面设计、回采工作提供地质预报。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9,(10):58-60
为了解决越来越复杂的煤矿采区地质构造等问题,常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局部地区已不能满足煤矿开采勘探精度的要求,而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安微淮南、淮北,山西晋城,内蒙中部和陕北等地的矿区已逐步开始应用。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采用数字检波器,采用宽方位角、小面元、高覆盖次数的三维观测系统,加上针对性的处理与解释流程从而全方位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尤其在解决复杂构造和小构造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滩西六采区的实际三维地震资料进行高精度的解释,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相干体技术、方差体技术、曲率等多种属性技术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于断层、陷落柱等构造体解释的精确度及解释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铁法矿区大隆矿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例,阐述了地震方差体解释技术、道积分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及断层解释方法及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对煤矿采空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明显提高了地震地质的解释精度,丰富了地质资料的信息,为采矿工作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康德权 《资源与产业》2009,11(2):140-145
针对大庆外围东部地区葡萄花油藏为窄砂体、薄油层复杂岩性油藏的地质特点,本文简要回顾了通过引进并学习先进的地震解释软件,应用开发地震技术,精细识别小断层、小砂体及微幅度构造的“三小技术”,实现了钻井成功率逐年提高的开发效果。并针对油田开发难度逐年增大,储层条件和油水关系日趋复杂的情况,综合应用精细构造解释、波形畸变技术、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多井约束反演、储层正演技术、储层预测技术、地震相解释技术及三维可视化技术,提高了复杂岩性油藏的描述精度,并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技术,为大庆外围东部地区后继的钻井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宁东煤田积家井矿区银星二号煤矿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为例来说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对地震资料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进行综合解释,从而将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可靠程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东周窑井田在巷道掘进以及回采过程中遇到诸多地质问题,仅仅通过钻孔不能把握煤层赋存及构造发育情况。利用方差数据技术处理三维地震勘探获得的数据,能够快速识别整个地震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以及岩层的分布特征。由于方差体数据技术强调数据的不相干性,勘探数据的解释精度及速度得到提高。结合方差体属性的5 m×5 m精细解释,成功准确地预测了西部二盘区运输巷煤层赋存及构造发育情况,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煤矿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的现状,分析了地震勘探技术在矿井采掘过程中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动态使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思路。应用济宁三号煤矿的三维地震老资料作为实例,阐述了动态使用三维地震资料的方法,验证结果表明精细处理与解释技术能有效提高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9.
《煤矿开采》2016,(6):68-70
为了查明复杂地质条件下采区内断层以及主采煤层的断裂构造,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勘探区内断层地质构造及断层位置进行探测。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反射波效果较好,可以连续追踪,且能较好地反映出煤系地层的起伏形态;资料处理选用合理的处理模块,处理中坚持高信噪比、高保真和高分辨率的原则,尽量提高分辨率,资料解释使用全三维解释系统,对采区内的构造发育情况、主采煤层赋存状态以及小断层的展布规律做出了符合实际的解释,为煤矿的开采和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层位数据(或煤层反射时间)在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构造解释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充分挖掘地震勘探层位数据中蕴含的有用信息,更精确地解释断层等地质构造,以兴隆庄煤矿某采区三维地震数据体为依据,利用自编软件提取了其3号煤层的层位数据,并利用数值方法计算了其梯度,绘制了解释图件,并进行了构造的二次解释。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断层的延展更清楚,且大断层的解释不会遗漏,因而提高了断层解释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