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程巨强 《金属热处理》2006,31(12):40-42
研究了18CrMn2SiMo齿轮用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及渗碳性能。结果表明,18CrMn2SiMo钢渗碳后空冷低温回火,渗层的组织为高碳马氏体和奥氏体,非渗碳区为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用18CrMn2SiMo钢制造的齿轮具有优异的渗碳性能,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介绍了18CrMn2SiMo钢在重载齿轮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栾菊  董建萍 《铸造技术》2014,(7):1456-1458
以20Cr2Ni4A和钒微合金化的齿轮钢为对象,研究了其在不同淬火方式下的变形行为,并分析了渗碳热处理过程中渗碳深度与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方式从空冷到水冷再到油冷,齿轮用钢的平均变形率逐渐上升。油淬热处理后齿轮钢的有效硬化层深度大于空淬热处理。经过油淬处理后,齿轮钢组织中含有细小的马氏体组织,使得其显微硬度高于具有贝氏体+马氏体组织的空淬处理齿轮钢。  相似文献   

3.
硅对准贝氏体渗碳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硅对准贝氏体渗碳钢渗碳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硅降低渗层碳浓度、使渗碳层碳含量的分布平缓,阻碍渗层碳化物析出,渗碳后空冷渗层最外层组织为高碳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硅能显著提高渗碳钢的回火抗力。  相似文献   

4.
渗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为缩短渗碳时间,节省渗剂并精确控制其反应过程,以达到化学热处理高效、节能、高质量的目的。本文通过基础理论分析以及大量实验,确定了一种甲醇+丙烷+空气的渗碳体系。该渗碳介质具有可控性和稳定性,并且具有碳沉积速率快等特点。通过经典的扩散原理和理论计算,得出一种新的快速渗碳技术-循环变温渗碳技术。并通过20钢常规渗碳880℃×9 h与低温880℃×1 h和高温930℃×0.5 h交替循环变温渗碳9 h对比,结果表明,渗碳时间相同,循环变温渗碳工艺相比于常规渗碳,具有更高的渗速,从而确定了循环变温渗碳工艺的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准贝氏体钢的渗碳特性及渗碳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比研究了Si-Mn-Mo系准贝氏体钢和18Cr2Ni4WA钢的渗碳特性和渗碳工艺,结果表明:准贝氏体钢具有较好的渗碳特性,尤其是优越性的空冷淬硬性,并确定了准贝氏体钢的渗碳工艺。  相似文献   

6.
18Cr2Ni4WA钢真空渗碳后热处理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了两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研究18Cr2Ni4WA钢真空渗碳后回火、淬火和深冷工艺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8Cr2Ni4WA钢渗碳后,经高温回火、淬火、深冷和低温回火处理后,渗碳层深度几乎不受影响,表面残留奥氏体含量显著降低。经680 ℃×5 h两次高温回火+860 ℃淬火+-115.3 ℃深冷+160 ℃低温回火工艺处理后,试样表面硬度为64.2 HRC,渗碳层深度为0.86 mm;并得到由针状回火马氏体、少量残留奥氏体和弥散分布的点状碳化物组成的渗碳层组织和由低碳板条状回火马氏体组成的心部组织,不仅使得表面获得高硬度,同时保证了心部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7.
渗碳20CrMnMoAl钢表面硬贝氏体的制备及其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渗碳20CrMnMoAl钢表面通过热处理获得了硬贝氏体组织,对其组织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自行设计的滴注式可控气氛全自动渗碳炉,在930℃对20CrMnMoAl钢渗碳处理8 h,使钢表面的C含量达到0.81%(质量分数).将经过渗碳处理的试样在930℃保温20 min进行奥氏体化处理,然后淬入温度分别为220,250和300℃的盐浴中,并分别保温0.5—50 h后空冷.利用OM,TEM,XRD及显微硬度计对热处理后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钢经过220和250℃保温一定时间后,试样表层为超细硬贝氏体,由平均尺寸为70—100 nm的贝氏体层片和分布于片间平均厚度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残余奥氏体膜组成,试样表面硬度达到630HV;试样心部是低碳板条马氏体;过渡层是硬贝氏体和低碳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压真空脉冲渗碳设备对机器人用RV减速器摆线轮用国产新材料ZK001进行不同工艺的渗碳处理,随后利用光学显微镜、洛氏硬度计、显微维氏硬度计、激光三坐标仪器及Geomagic Qualify软件等研究了ZK001钢渗碳后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渗层深度及变形量。结果表明:采用880℃加热、1∶5渗扩比、保压25 s、渗碳55 min、1500 Pa渗碳压力及780℃淬火的真空渗碳热处理后,摆线轮的晶粒度等级为1级,表面洛氏硬度为61.0 HRC,渗层深度为1.1 mm,变形量为0.05 mm,符合高精度摆线轮服役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型微变形齿轮钢渗碳特性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种新型微变形齿轮钢的渗碳特性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渗碳空冷,渗层碳浓度梯度平缓,表层硬度为61~63HRC,心部硬度达到35~42HRC。表层组织为细小分散马氏体 少量残留奥氏体,过渡层为针状贝氏体 板条马氏体,心部主要为束状贝氏体。渗层耐磨性好,基体力学性能优良,能很好地满足齿轮的服役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新型空冷贝氏体渗碳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减少齿轮渗碳淬火后的变形和开裂 ,研制了一种新型空冷贝氏体钢 ,其成分为 (质量分数 ,% ) :0 2C ,0 7Si,一定量的Cr、Mn ,测定了其CCT曲线。用空冷贝氏体渗碳钢制作的齿轮 ,经渗碳后空冷 ,齿表面硬度在 6 1HRC以上 ,齿心部硬度在40HRC左右 ,冲击韧度为 82J·cm 2 ,较好地满足了齿轮的硬度和强韧性要求。齿尖渗碳层的显微组织是下贝氏体 高碳马氏体 ,齿的心部是贝氏体 低碳马氏体复相组织。这种组织保证了齿轮既具有较高的抗接触疲劳性能又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用该钢制造的齿轮变形小 ,精密度高 ,可极大地降低运行时的噪音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机车用重载齿轮的热处理工艺要求,对18CrNiMo7-6钢进行920~1050 ℃的伪渗碳工艺处理,横向对比研究了试验钢经常规渗碳以及不同温度高温渗碳处理后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合Aichelin计算机辅助模拟设计软件工艺模拟结果,制定高温渗碳工艺流程,对18CrNiMo7-6钢制齿轮进行高温渗碳处理,并与常规渗碳齿轮进行了组织及性能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热处理前相比,经不同温度和时间的伪渗碳处理后,18CrNiMo7-6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均有所下降,但通过控制渗碳后的冷却过程,可以显著提高其最终热处理后综合力学性能;增加渗碳温度和碳势,可以大幅提高渗碳效率;对18CrNiMo7-6钢制齿轮进行最高温度1050 ℃高温渗碳,渗碳效率提高约65%,经高温渗碳后,齿轮组织、综合力学性能以及单齿弯曲疲劳强度相比于常规渗碳齿轮均未降低。  相似文献   

12.
18CrNiMo7-6渗碳钢采用常规等温正火处理,极易产生粒状贝氏体组织,很难有效改善二次带状。对18CrNiMo7-6渗碳钢等温正火新工艺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工艺为40 mm的试棒保温结束后,直接浸入正火液冷却至700~750 ℃出液,迅速转移到等温炉650 ℃等温5~7 h。结果表明,采用等温正火新工艺,获得了铁素体+片状珠光体的平衡态组织,消除了粒状贝氏体,晶粒大小均匀,无明显混晶,有利于降低热处理畸变;硬度达到170~185 HBW,有利于后续机加工。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贝氏体等温工艺对高硅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SDH3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选择的热处理工艺为固溶+贝氏体等温+回火,结果表明:贝氏体等温处理后SDH3钢的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且经320℃贝氏体等温处理试样的强韧性要比380℃等温处理的好.  相似文献   

14.
李俊  黄健  贾涛 《金属热处理》2020,45(6):157-162
研究了20CrMnTi钢球化退火过程中的渗碳体析出行为及其与铁素体回复和再结晶的相互作用,着重分析了热轧态、淬火态和球化态3种初始组织在伪渗碳过程中的奥氏体化相变与晶粒长大行为。结果表明,热轧态和淬火态试样分别具有均匀粗大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和均匀细化的马氏体板条组织;在球化态试样中,由于球化时碳化物析出与马氏体基体回复、再结晶的相互作用,基体组织与碳化物均存在微观非均匀现象。经伪渗碳后,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按热轧态、淬火态和球化态次序依次减小,但不均匀性因子按该次序依次增大;与初始组织相关的奥氏体形核密度与形核均匀性是控制渗碳过程中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铸钢的合金化设计,研究了铸造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钢热处理的组织和性能.铸造无碳化物耐磨钢正火低温回火热处理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组成,属于非典型贝氏体或无碳化物贝氏体或奥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淬火低温回火热处理组织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属于马氏体-奥氏体复相组织.结果表明:铸造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钢正火或淬火后低温回火,材料具有高的强度、高的韧性和高的耐磨性,低碳铸造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并介绍了铸造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钢在矿山机械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20CrMnTiH钢同步器齿毂经真空低压渗碳热处理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并与气氛渗碳热处理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真空渗碳热处理后齿面位置处几乎无晶间氧化和非马氏体组织,在晶间氧化的控制上较大幅度优于气氛渗碳热处理工艺;高压气淬在齿毂类零件的热处理畸变控制方面优于油液淬火。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研究了12CrNi3钢在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获得不同数量的粒状贝氏体,并测定其力学性能,得到粒状贝氏体含量与力学性能关系曲线,同时观察了其断口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在12CrNi3钢中,当粒状贝氏体含量占混合组织(马氏体 粒状贝氏体)含量30%以下时,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单一板条马氏体的力学性能相比差别不大;合金中粒状贝氏体数量越多,其强度降低、塑性增加、冲击韧度增加;由断口分析知,不论是马氏体组织还是粒状贝氏体,或者是二者的混合组织,其断裂都表现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8.
耐磨合金钢奥-贝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一种高韧性的耐磨合金钢。通过特殊的热处理工艺,使合金钢具有较高的耐磨性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韧性。贝氏体+奥氏体的显微组织结构及贝氏体中铁素体与奥氏体的分布特点,是其具有高耐磨性和良好韧性匹配的主要原因。高韧性耐磨钢是一种新型的耐磨合金钢,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高强度结构钢复相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了40CrNiMoA钢的等温淬火和亚温淬火复相热处理工艺。通过调整工艺参数,获得孙同组织体积比的M-B和M-F复相组织。结果表明,具有2.05%F-97.95%M亚温淬火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