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与航空     
“神舟”三号发射成功(本刊讯)3月25日晚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载人航天发射场观看了飞船发射,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  相似文献   

2.
航天与航空     
“神舟”四号发射成功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神舟”四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中国科学院、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的有关单位,研制了用于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研究的船载仪器和…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零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2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的“神舟”2号飞船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一致。飞船装有试验仪器设备60余件,飞行期间,进行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的实验。  发射“神舟”2号飞船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是我国为载人航天工程而研制的新型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为适应载人航天的需求。“长征”2号F火箭除对箭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我国航天事业进入新世纪后,将迎来更加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仅“十五”期间,预计将发射30余颗各类卫星和多艘飞船。  “十五”期间我国将要发射的30余颗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资源遥感卫星、空间探测卫星等15类。自1970年4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我国共发射了74颗卫星,其中,我国自行研制的卫星47颗,国外卫星27颗。  载人航天工程“十五”期间要实现新的突破。1999年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从2001年起,还将发射多艘无人飞船,在此基础上,实施载人航天飞行,把中国的宇…  相似文献   

5.
10月15日9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托举着,从中华大地腾飞,直刺苍穹,第一位中国航天员驾驶飞船遨游太空。中华大地一片欢腾,世界各国为之瞩目赞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个具备载人太空飞行能力的国家,是中国科技发展和世界航天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将永远载入历史史册!“神舟”五号飞船重7790千克,拥有航天员系统、有效载荷系统、电源系统等13个分系统。飞船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其中13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飞船研制虽然起步晚,…  相似文献   

6.
神舟AVIDM系统助力“神六”研制由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神舟AVIDM,是航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Web的企业级协同产品研制管理系统,面向国防和军工领域复杂产品研制、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对企业产品研制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该系统作为航天型号数字化研制和管理平台运用于“神舟六号”飞船,全面运行在“神六”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管理等环节上,为顺利完成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基础保障,成为保障载人航天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航天体系IT应用的一个亮点。该系统源于十多年前航天设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  相似文献   

7.
据透露,2008年我国航天计划发射15枚火箭,17颗卫星和1艘飞船。 2007年,我国除了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之外,还成功完成了“长征”运载火箭百次发射、在轨交付“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新建海南航天发射场等多项任务。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更标志着中国航天已迈入深空探测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喜获成功,江苏中电公司研制生产的变压器产品,在“神舟”系列飞船的制造、发射、监控等关键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变压器是卫星发射基地配电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航空航天领域的变压器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中电公司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致力于变压器的技术改良和创新,先后成功研制开发出SG10型干式变压器、β液浸变压器等一系列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多项空白的变压器产品,在我国航天航空重大工程的国际性招标中脱颖而出,相继被国家卫星发射基地、卫星测控中心等制造、发射、监控等重要系…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探月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由我院光电装备系承担研制的“光纤中继RF转发系统”作为发射场的重要设施,圆满完成卫星测转发任务,为“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做出了重要贡献。任务中,系统的稳定性好,转发的卫星信号质量高,得到嫦娥探月卫星总指挥等相关专家的肯定,赢得航天科工集团、卫星发射中心用户的信赖。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课题组人员认真负责的精神得到总装备部首长和发射中心首长的赞扬。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这次发射任务中,我院航天装备系飞行器测试与控制教研室研制的“CZ-XX系列运载火箭多路测试信息采集处理系统”作为CZ-XX系列运载火箭“三化”配套的地面设备产品,圆满完成了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发射场综合测试任务,保障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为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卫星制造厂采用“嫦娥三号”热控系统技术制造的“神舟北极”高效集成冷冻站及其节能信息化服务平台产品在北京地铁9号线等线路上成功应用,实现了该厂产品在轨道交通领域的软着陆,也成为航天高科技服务百姓生活的又一范例。  相似文献   

12.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据悉,围绕此次发射多人、多天飞行试验的技术要求,卫星测控中心在测控通信和着陆场两大系统进行科技攻关.不仅任务准备时间缩短了一半,而且具备了对飞船返回舱降落进行全程实况记录的能力。经过改进的两大系统已经完全满足“神舟”六号飞船飞行试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航天与航空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北京时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三名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在太空预定轨  相似文献   

14.
航天与航空     
航天科技集团2010年成绩斐然据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神舟八号飞船、嫦娥三号月球着陆器、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制任务目前正按计划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任务八战八捷,8发长征运载火箭,将10颗中国自行研制的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2005年中国航天发射将迎来新的挑战.其中亚太六号卫星的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发射已排上日程。  相似文献   

16.
结合200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对卫星或飞船的跟踪测控进行了分析和设计。通过对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六、七号飞船所用的测控通信系统的分析,分别建立了圆形轨道模型、圆锥测控模型,计算得出理论上的测控站点的数目为12,并与神舟五、六、七号飞船的测控站点进行对比,证明我们所建立的模型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是我国最大的运载火箭试制、生产、总装企业,中国机械500强企业之一。自1958年承担航天产品研制任务以来,试制、生产、总装了名扬世界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生产总装的长征二号F新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6艘“神舟”号飞船,将3名  相似文献   

18.
航天与航空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0月12日9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继2003年10月我国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后,又一次进行的载人航天飞行。神舟六号飞船高8米、直径2.8米、重8079千克,此次航天员将直接操作或监视空间试验的实施。发射神舟六号的运载火箭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起飞重量为480吨,可将8.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这是我国目前可靠性最高的运载火箭,经过两年的改进,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比发射神舟五号时可靠性又有所提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首次进行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保华在第二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上说.2008年是中国有史以来航天器发射的高峰年.将进行“神舟”七号飞船、环境一号卫星A星和B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委内瑞拉通信卫星等航天器的飞行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三名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在太空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了46圈。飞行期间,航天员飞行乘组在地面组织指挥和测控系统的协同配合下,顺利完成了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