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化学灌浆是处理水工混凝土裂缝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大化水电站的化学灌浆实践,总结了施工经验,介绍了各种化学灌浆材料的配方及性能,各类型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和工艺,采用环氧树脂浆液、亲水环氧树脂浆液、甲凝浆液等配方都有较好的效果。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LW型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由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共聚的WPE水溶性聚醚和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而得,并加以增韧剂和稀释剂,遇水即可发泡和固结。一般作为水工建筑,大坝,输水建筑物,隧道和地下工程的堵漏防渗材料,用于解决裂缝,伸缩缝,沉降缝,接缝等工艺问题,并且施工工艺简单,浆液配制方便,有时为了提高浆液在地层中的渗透半径,在配制浆液中加入少量乙酰氯作缓凝剂来延长浆液胶凝时间。为了保证LW化学灌浆质量,在灌浆施工之前通过试验来确定合理的灌浆浆液配比以满足灌浆施工过程中对各种胶凝时间的要求,同时要求浆液形成的胶凝体达到设计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对浆液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反映了乙酰氯对LW水溶性聚氨酯浆液除了具有缓凝作用外,并对浆材的力学性能,粘结性能,膨胀性能,延伸性能及耐水性能均产生一定影响。通过调整其掺量可以达到调整改变浆液性能的目的,这对LW化学灌浆应用方面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上沟水利枢纽工程帷幕灌浆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灌浆施工是钻孔垂直于施钻面,个别有钻孔倾向迎水面,钻孔角度与地层构造没有关系。浆液采用由稀到浓的多级配比浆液。而近年来发展的灌浆新方法是通过对地层构造特征的数据采集、分析,计算出钻孔的矢量;通过室内浆液配比再进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合理的浆液配比和灌浆参数。与常规的灌浆方法相比,新的灌浆方法充分考虑了钻孔与地层构造特性的关系,以及浆液在灌浆过程中的性质,更切合实际的地层构造特性,有利于发挥浆液的功能和效力。文中以上沟水利枢纽工程帷幕灌浆为例对斜孔帷幕灌浆施工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氰凝)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氰凝的结构和反应原理。氰凝被灌到地下或含水的混凝土中时,迅速与水反应,形成不溶于水、不透水体型结构的凝胶体,并且体积膨胀6~9倍,形成二次渗透,达到堵水、补强的作用。通过试验,分析了氰凝浆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能,为浆液配制提供了依据。工程实例表明,采用氰凝灌浆处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灌浆是改善建筑物及其地基力学性质或防渗能力的一种方法。如何提高化学灌浆材料注入有水裂缝的效果,文章从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学灌浆材料入手,进行研究,提出在憎水型的浆材中,添加适合的亲水性的共聚单体,以浆排水;在亲水型的浆材中,适当提高浆液的浓度。可以显著提高化学灌浆材料灌注有水缝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观音阁碾压混凝土坝导流底孔基础项道顶拱出现裂缝、蜂窝及横缝渗漏,敌对其进行灌浆加固,灌浆材料为水溶性聚氨脂.灌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部位及裂缝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灌浆方案,对于特大漏水量裂缝的化学灌浆,采用不凿槽、控制出浆深度及以催化剂配制速凝浆液灌浆的措施.实践证明,灌浆效果良好,且经受了60m水头的运行考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拟对防渗帷幕中的灌浆简历、灌浆效用、防渗标准、幕体厚度与深度、灌浆压力、浆液材料、灌浆方法、灌浆与排水问题等,提出粗浅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8.
拟对防渗帷幕中的灌浆简历、灌浆效用、防渗标准、幕体厚度与深度、灌浆压力、浆液材料、灌浆方法、灌浆与排水问题等,提出粗浅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省自1974年以来,先后对四个中、大型水库的大坝坝基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帷幕化学灌浆,浆液选用丙凝及铬木素或铬渣木质素。四个坝基地层分别为风化岩、含泥砂砾石、基岩,均取得了满意的灌浆效果。在此实践基础上试写此文,供今后帷幕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三峡工程坝基为裂隙岩体的特点,坝基渗控采用帷幕灌浆与基岩排水相结合的基本方案,其中帷幕灌浆采用“小口径钻孔、孔口封闭、高压灌浆”工艺,并采用湿磨细水泥灌注。施工中,针对坝基出露的主要构造断层带、河床弱风化透水深槽、坝肩全强风化岩体、河床坝段及左岸电站厂房帷幕灌浆钻孔涌水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采用了高压灌浆、加密灌注、待凝、化灌等多种工程处理措施。大坝上下游基坑进水后的渗流和渗压监测资料表明:坝基渗流、渗压值均较小,帷幕灌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宝珠寺水电站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由于施工期坝基存在严重渗透岩体,在基础处理灌浆孔中多数出现涌水现象。坝基灌浆处理后排水孔内仍有地下水流出,并有析出物生成。文章结合勘测和施工期所搜集到的地质资料,并利用地下水监测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试验成果,对坝基地下水成因、析出物及坝基灌浆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了本工程坝基地下水的研究方法、危害性评价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峡工程基础化学灌浆加固的需要,比较了几种典型的环氧树脂浆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着重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和土层预渗改性对浆液渗透性能的影响,并根据化灌浆液渗入土层的机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灌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柏叶口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期间,坝体内的水位可能会高于坝上游水位,从而会形成通过坝上游边坡垫层的反向渗流,破坏垫层及挤压边墙,甚至造成趾板,固结灌浆及惟幕灌浆等工程的施工困难,因此加强施工期坝体排水十分重要。文中论述了坝体排水的布置及主要施工方法,反向排水施工期的保护及其排水管的后期封墙。  相似文献   

14.
大坝基岩帷幕宾汉姆浆液灌浆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灌浆工程的掩蔽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如何准确地确定复杂地质条件下浆液的扩散规律是灌浆数值模拟分析的关键及难点。目前,在水利工程中灌浆数值模拟的相关研究未考虑宾汉姆浆液扩散过程中两相流特征和大坝基岩的复杂地质条件;且主要以单一裂隙或单个灌浆孔为研究对象,均未进一步涉及浆液锋面的模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立包含不同地层、不良地质体和帷幕孔的三维精细地质信息统一模型,在CFD商用软件STAR-CCM+中采用耦合VOF法的三维非稳态宾汉姆浆液气液两相流灌浆模型,实现了宾汉姆水泥浆液在大坝基岩中的多孔分序灌浆精细模拟,并分析了浆液的扩散规律和灌后帷幕搭接情况。运用该模型模拟某水电站的基岩帷幕灌浆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浆液扩散半径随灌注时间而增加,但其变化率呈递减趋势;各序孔灌注完成后,浆液锋面搭接良好;将灌浆量和灌浆时间的模拟值与现场实测值相比,平均误差分别为9.08%和6.32%,模拟值与现场实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徐年丰  周和清 《人民长江》1997,28(10):18-20
根据三峡大坝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试验分析成果,系统地介绍了大坝基础处理设计,包括选定利用微风化岩体,部分利用弱风化下部岩体的基岩利用原则,提出封闭抽排的基本渗控方案及湿磨细水泥灌浆,高压化学灌浆,预应力锚索加固,开挖回填,排水降压等基础加固处理措施与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杨房沟水电站作为国内首个采用EPC模式建设的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工程,坝基三角区帷幕灌浆在大坝混凝土浇筑封顶后,帷幕灌浆具备施工条件时在坝顶进行施工.为确保提前发电的目标实现,坝基三角区帷幕灌浆采用"无盖重+有盖重衔接"施工技术,使帷幕灌浆施工技术更有效、有序,更科学、快速地推进,既保证施工质量,又使工期提前3~5个月,...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灌浆概况及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三峡工程中帷幕灌浆、固结灌浆、接缝灌浆和混凝土补强灌浆的概况,对水泥灌浆及化学灌浆情况作了初步分析,并指出了今后工作中应着重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房沟水电站f27断层蚀变带具有透水率小、声波测速值低的特点,不满足拱坝基础及防渗要求,采用水泥灌浆注入率非常低,必须进行化学灌浆处理。笔者围绕化学灌浆材料选择、灌浆工艺、施工技术展开研究,通过试验表明,化学灌浆对蚀变带的防渗及声波均有明显改善,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磊  唐力 《人民长江》2015,46(10):1-3
三峡大坝接缝灌浆累计完成2 034个灌区,其中13个灌区因张开度达不到灌浆要求被保留观察。三峡枢纽竣工验收前,对这些灌区进行了专项检查和分析,对6个确认未张开的灌区决定不作灌浆,对7个细缝灌区疏通后进行了化学灌浆,是国内坝体细缝灌区直接采用化学灌浆的首个案例。详细介绍了细缝化学灌浆处理的灌浆方式、灌浆材料性能、灌浆效果以及处理标准。实践表明,灌浆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问题的处理具有借鉴价值。   相似文献   

20.
Conclusions Clays are the main component of grouts for creating grout curtains in alluvial soils. Clays of the montmorillonite group, which are exceptionally scarce materials, have found wide use in grouting works.The developed compositions of grouts have expanded the assortment of types of clays used for grouting works; they have made it possible to use in large amount certain local clays of the kaolinite group and also gypsified clays for preparing clay-chemical grouts.The experience of the wide introduction by Gidrospetsstroi of the developed composition of grou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out curtains showed their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ffectiveness.Translated from Gidrotekhnicheskoe Stroitel'stvo, No. 2, pp. 22–24, February, 19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