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直径钻孔群桩在横向荷载作用下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三维有限元程序结合p-y曲线法研究大直径钻孔桩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得出荷载-挠度的双曲线关系,为确定桩在横向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提供了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钢管复合桩承载特性,以鱼山大桥桩基工程为背景,选取53#桩开展自平衡试验,并将试验结果转换为传统静载试验结果,利用数值建模软件ABAQUS进行实况建模,在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的基础上分析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钢管竖向应变沿深度的分布规律,并改变桩基钢管厚度参数,施加水平荷载,分析了钢管复合桩钢管厚度对桩基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平衡转化Q-s曲线平稳无突变,单桩极限承载力为71 293.75 kN;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钢管竖向应变随深度呈“盘底”形;钢管的存在能为核心混凝土提供约束作用,并提高桩基的抗弯刚度,且钢管厚度越厚、桩基的水平极限承载力越大;钢管弯矩沿桩身先变大后变小,最大值出现在31 m附近;桩身剪力从桩顶往下缓慢减小,在钢管底部位置开始桩身剪力大幅减小,再往下传递出现负值。 相似文献
3.
4.
5.
在实际工程中,很多桩基础的破坏是风、波浪或者地震等循环水平荷载的作用所致,且这些桩基础往往布置成群桩的形式。结合前人的试验模型和理论研究成果,探讨了循环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循环水平荷载对桩身刚度的影响,以及桩与桩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循环水平荷载对群桩荷载分配及群桩基础轴向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前言 沙角—江门500kV输变电线总长100公里,中间设立230个塔位。位于珠江口内狮子洋处的60~*、61~*、62~*3个塔横跨宽达2.5公里的江面(故称狮子洋大跨越)。其中主航道两座铁塔相距1.6公里;塔基平台以上高达235米。据悉是迄今世界上输变电线路最高的铁塔。 第一章 概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载荷传递因素,本文对大直径钢管桩承载力和单桩轴向刚度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为大直径钢管桩在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竖直荷载下群桩受力变形特性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桩作为桩基的一种主要形式,其受力变形特性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来进行的,本文用有限元进行近域土和桩的分析,对远域土采用无限单位,在桩土接触面引入Goodman接触面单元,从而用有限元-接触面单元-无限元的耦合方法将群桩和土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弹塑性分析,分析中用修正检桥模型进行近域土体的模拟,对桩土接触面及远域土体进行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分析与实测基本吻合,说明本文的耦合方法能对群桩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较好的模拟。 相似文献
9.
水平荷载下群桩前后土抗力分布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桩基础是土木工程中主要的基础形式之一,利用由竖直桩组成的群桩基础来承受水平荷载已经十分广泛,桩前桩后土抗力分布特性是水平荷载下群桩受力变形特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来进行的,本文用空间20节点有限元进行近域土和桩的分析,对远域土采用空间12点节无限单元,在桩土接融面引入空间16节点接触面单元,从而用有限元-接触面单元-无限元的耦和方法将群桩和土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弹塑性分析,分析中用修正剑桥模型进行近域土体的模拟,对桩土接触面及远域上体进行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分析能较好的揭示水平荷载下群桩桩前、桩后土抗力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群桩作为桩基的一种主要形式 ,其受力变形特性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来进行的。本文用有限元进行近域土和桩的分析 ,对远域土采用无限单元 ,在桩土接触面引入 Goodman接触面单元 ,从而用有限元——接触面单元——无限元的耦合方法将群桩和土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弹塑性分析。分析中用修正剑桥模型进行近域土体的模拟 ,对桩土接触面及远域土体进行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的分析与实测基本吻合 ,说明本文的耦合方法能对群桩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较好的模拟 相似文献
11.
结合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简单、沉降量小等特点,介绍了它的类型及适用范围,阐述了打桩施工的操作要点,并针对施工中常见问题提出了防治措施,从而更好的保证了桩基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模型嵌岩桩试验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由于嵌岩桩的极限承载力很高,在现场试验中很难将其加载至破坏和监测破坏时嵌岩段摩阻力的分布特征。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方法对桩1混凝土及桩1岩石界面的摩阻特性进行研究。试验中对两个嵌岩桩模型进行荷载试验,将其中一个加载至破坏。试验结果表明,破坏发生在桩/混凝土界面,而桩身及岩体内部均保持完好。另外,桩/岩石界面上的摩阻力分布是非均匀的;模型桩破坏时在嵌岩段上部产生的摩阻力远大于下部的值。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摩阻力的这种分布特性是因为桩周岩体变形所在界面所产生的法向压应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说明,对于建造在高强度岩体中的嵌岩桩,其承载力特性极大地取决于桩/岩石界面的摩阻特性,而摩阻力的分布又受到桩周岩体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某工程基础施工采用锤击管桩施工技术为例,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介绍了锤击管桩施工的工艺、控制要点,实践表明施工效果明显,达到预期目的,从而对该类工程遇到中间硬夹层、较硬持力层的施工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复合地基中的群桩在不同土体分层状况下受水平荷载作用的变形情况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层的材料特性、桩长、桩径下受水平荷载作用的最不利位置桩体轴向应变的性状,得到复合地基中桩体的断桩点随土体分层状况改变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锤击预应力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某工程锤击预应力管桩的试桩资料和垂直静载荷试验,分析了管桩的打桩机理,对于桩端持力层为硬塑~坚硬的风化残积土的淤泥地区,提出了利用动力触探的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来计算其单桩承载力,为正确使用预应力管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大水平力作用下群桩基础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大水平力作用下的钢管桩群桩基础的计算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主要对群桩基础进行荷载分析,对斜桩的受力特点以及计算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复杂受荷条件下PCC桩数值分析模型,并采用现场PCC桩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后期水平荷载作用下,桩顶和桩身水平位移均随先期竖向荷载的增大而减小;先期竖向荷载的存在有利于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的提高;不同的竖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桩身弯矩分布的变化规律不同,后期水平荷载不超过单桩水平承载力时,桩身弯矩随先期竖向荷载的增大而减小;后期水平荷载大于单桩水平承载力时,桩身弯矩随先期竖向荷载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不同位置处的桩侧土抗力受先期竖向荷载的影响不同,迎土侧土抗力有所增大,其他位置处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