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负压度对消失模铸造的铸型强度、金属液充填能力、铸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的负压度会提高干砂铸型的强度和金属液的充填能力,在高负压度条件下,涂料高的透气性会导致铸件产生结疤缺陷。  相似文献   

2.
王仲珏  傅宏江  刘冠岳 《铸造》2012,61(9):1019-1021
针对消失模铸造工艺特点和中大型耐磨铸钢件的合金特性、具体结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要求,分析了该类铸件常见缺陷成因.介绍了耐磨铸钢件消失模工艺设计方法和特点,阐述工艺设计内容和要点,为制定出合理的消失模铸造工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消失模铸造泡沫模样消失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是消失模铸造的特有缺陷,为了使泡沫模样不留痕迹地消失,防止铸钢件缺陷发生,须遵循如下原则:①创造高温无氧条件,使模样以气化的方式消失,而不是以燃烧的方式消失,这是防止局部增碳的基本原则。②平衡钢液的给进速度和泡沫模样的气化速度,提高钢液温度,降低表面张力,是防止发生皮下气孔的基本原则。③负压场有方向性和缺陷导向作用,砂箱内全部负压丧失时,会发生塌箱;局部丧失时,会发生砂块位移和型腔内进砂。防止白色缺陷发生的措施是“箱外组合硬连接”。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铸钢件消失模铸造中增碳、气孔、夹渣和反喷等缺陷的形态及其产生原因,总结了浇注系统设计、模样材料选择、涂料性能及施涂工艺、负压参数确定和熔炼浇注工艺等方面的针对性措施,从而防止铸件缺陷的产生,生产出合格的铸钢件产品。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铸钢件消失模铸造浇注截面比对铸件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其适宜的截面比为:∑F直 :∑F内-(1.25-1.5):1。  相似文献   

6.
在消失模铸造条件下,通过向铁液中加入硫铁增硫的方法改变铸铁的含硫量,研究了含硫量的变化(0.0270%~0.143%)对灰铸铁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硫量小于0.121%时,薄壁灰铸铁中过冷石墨的数量随着硫量的增加而减少,当含硫量增至0.143%时,过冷石墨基本消除;在试验成分范围内,随着含硫量的增加,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及硬度先提高后降低,当硫含量在0.078%~0.121%范围时,灰铸铁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消失模重力铸造镁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消失模重力铸造及随后热处理条件下AZ91合金组织、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消失模铸态下的合金除主要由初生α-Mg枝晶及离异共晶沉淀相β—Mg17Al12组成外,还存在其他工艺条件下未曾发现的新相Al32Mn25(线尺寸为5~50μm);消失模铸态下的AZ91合金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高于树脂砂型铸态的各对应值,这可以归因于消失模铸造充型过程中存在的泡沫模冷却作用及缓冲作用;经过热处理后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均匀化过程中各元素扩散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8.
负压消失模铸造原料磨衬板的浇注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负压消失模铸造与普通砂型铸造浇注状态的不同,对原料磨高锰钢衬板进行了成功的少注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9.
《铸造技术》2015,(4):1060-1062
选用STMMA(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泡沫珠粒模样,降低铸钢件表面增碳量,成型珠粒预发密度控制在(18±0.5)g/L,预发泡温度96~105℃,预发泡筒内压力控制在3.8×104~4.2×104Pa,预发泡时间70~75 s;使用淋涂泵淋涂改进后的涂料,分两次淋涂,并改进烘烤工艺;埋箱造型震实参数选取预加砂高度为250 mm;采用水平和垂直方向震实力,总震实时间不超过130 s;利用带轨道电动行走火焰切割机切割浇冒口等工艺,生产出品质合格的装载机拉杆头铸钢件。  相似文献   

10.
分析消失模铸造铸钢件生产中易出现的铸造缺陷产生的原因,结合实践经验,总结缺陷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陈建华  张晶  钱哲  李冰 《现代铸铁》2011,31(3):46-48
介绍了炼铁高炉立柱、卷扬机滚筒、多管除尘器旋风子等铸件的消失模铸造工艺和生产过程。对铸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获得了合格的铸件。  相似文献   

12.
消失模铸钢件表面合金化铸渗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纪朝辉 《铸造》2000,49(3):130-133
利用干砂消失模工艺对铸钢件表面铸渗进行了研究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铸渗过程中钢液的传输进行了理论分析 ,对合金颗粒形成的孔道半径与铸渗量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 ,给出了铸渗量与孔道半径的关系式 ;用正交试验对合金粉末的粒度和加入量、合金涂层厚度等因素进行了考证 ,给出了最佳工艺配方 ,所获得的合金化层厚度可达 10mm以上。  相似文献   

13.
试验用HQ钢控轧及轧后的加速冷却试验表明,典型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冷却速度和终冷温度等冷却工艺参数对钢材的组织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各参数的合理组合,在提高强度的同时又提高韧性。  相似文献   

14.
李承义 《铸造》2007,56(6):605-607
采用真空消失模铸造技术生产了7.63m焦炉的配套设备,针对铸件体积大、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等特点,相应采取了多种工艺措施,如调整涂料配比,改进涂覆工艺,采用特制夹卡装置控制模样在造型过程中的尺寸变化,浇道中安放过滤片,强化全面质量管理等,使产品全面达到德国帝森公司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WC_p/Fe-C再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废旧复合材料的重熔和离心铸造,获得了由外表面厚度达10~15 mm的再生复合材料层和芯部Fe-C基体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厚壁环试样。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厚壁环外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HRC 55.8~63.3),芯部Fe-C基体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5.7~6.9 J/cm)2和较高的抗压强度(2 460~2 680 MPa),适用于高速热轧领域的工作环境;随着离心机转速(780~920 r/min)的提高,试样整体的硬度在增加,基体的抗压强度也在增加,而试样整体的冲击韧性在减小。微观组织分析表明,再生复合材料组织内未溶碳化钨颗粒(WC)P排列紧密,分布均匀,其体积分数高达54%~70%;随着离心机转速的提高,再生复合材料组织内未溶WCP的体积分数升高;在重熔再生过程中,WCP的表面被高温Fe-C合金熔体局部溶解使基体被高度合金化,在随后的冷却成形中,试样芯部基体组织内原位析出了碳化钨结晶体,以及含有Fe、W等元素的细粒状和网状的碳化物相。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浇注温度下制备了消失模铸造球墨铸铁Y型试块,对比分析了球墨铸铁的石墨形态、基体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区别.结果表明:当浇注温度较高时(约1 510℃),由于碳、硅烧损严重,在球墨铸铁的基体组织中生成大量的碳化物;浇注温度较低时(约1 410℃)不利于球墨铸铁的球化,降低了球墨铸铁的球化率及球化级别,由于球墨铸铁的球化效果不良,导致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及伸长率降低;而1 460℃的浇注温度对于消失模铸造球墨铸铁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铸造压力对ADC12Z压铸件孔洞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焉服  熊守美  柳百成  Mei Li  John Allison 《铸造》2007,56(11):1171-1174
测定了不同铸造压力下ADC12Z压铸件密度、孔洞面积百分比、孔洞平均直径及力学性能,研究了铸造压力对ADC12Z压铸件孔洞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铸造压力增大,压铸件孔洞面积百分比和平均粒径逐渐减小,密度逐渐增大;同时,铸造压力增大可以细化α-Al和黑色针片状共晶Si,使压铸件力学性能明显改善。但当铸造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压力的增加对密度、孔洞及性能影响幅度变小。  相似文献   

18.
郝启堂  杨光昱  介万奇 《铸造》2006,55(3):230-234
研究了砂型铸造ZA53(Mg-5%Zn-3%Al-0.2%Mn)合金的显微组织后发现,其主要相组成为δ-Mg基体相和τ(Mg32(Al,Zn)49)化合物相,τ相以半连续网状骨骼形态沿δ相的晶界分布。试验合金中加入少量Sr,Ti,B元素后,合金组织细化,τ相形态转变为断续的短条状或粒状,且分布更加均匀。当炉前Ti的加入量为0.06%、B的加入量为0.012%、Sr的加入量为0.1%时,ZA53合金的组织形态得到极大改善,合金铸态室温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Gd对Mg9AlZnY镁合金消失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g9AlZnY合金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Gd元素,采用消失模铸造成形,研究其组织性能变化。结果发现,随着Gd含量的增加,Mg9AlZnY合金中的β-Mg17Al12相形成数量显著减少,并由连续网状结构转变为断续状和颗粒状结构。含Gd的Mg9AlZnY合金组织主要由α-Mg固溶体、β-Mg17Al12相和分布在α-Mg晶界的少量棒状Al2Y相和块状Al2Gd相组成。Al2Y和Al2Gd相热稳定性好,在高温下对晶界具有钉扎作用,防止晶界滑移,提高了晶界的高温强度。当Gd含量在0.9%(质量分数)左右时,经T6热处理后室温的抗拉强度为235MPa,200℃高温抗拉强度为156MPa,分别比Mg9AlZnY合金提高了11.9%和2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