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多尺度小波模极大值的猪体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复杂背景下准确地分割出猪体,文中提出基于多尺度小波模极大值的猪体图像分割算法。首先对猪图进行小波模极大值多尺度边缘检测得到猪体的准确边缘;然后利用基于梯度的边缘生长法,完成边缘封闭修复;最后通过二值数学形态学处理得到猪体区域。结果表明,在猪舍复杂背景下,文中算法能够较好地分割出光滑、完整的猪体,提高了分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胡艳 《无线互联科技》2012,(11):132-133,144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进行图像边缘检测的方法。对图像进行二维小波变换,其梯度模值反映了图像的边缘,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到图像所有边缘的细节,但同时也会检测到一些伪边缘和噪声点。本文采用图像分块方法确定阈值,并用该阈值来限定模值,与传统边缘检测方法相比,可以得到更好的边缘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尺度边缘检测的小波包去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一种将小波变换模极大值(WTMM)多尺度边缘检测与小波包去噪算法结合起来的图像去噪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对噪声的抑制能力强,而且可以很好地保留图像的边缘信息。  相似文献   

4.
针对遥感图像中路网信息的自动识别问题,该文将小波模极大值边缘检测方法和模糊连接度方法结合,提出一种改进的模糊连接度方法。采用小波模极大值边缘检测方法进行模糊连接度种子点的自动选择,解决传统模糊连接度理论中种子点难以自动选择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模糊相似度计算公式进行简化,在保证路网识别准确性的同时,大大减少了计算量。采用来自Quickbird高分辨商业遥感卫星的3组影像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文提出的路网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5.
边缘检测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传统边缘检测方法对噪声非常敏感,针对该问题在传统边缘检测算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二进小波变换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首先,对原图像进行二进小波分解,然后对低频子图像用直方图均衡化来进行增强,对增强后的低频子图像用二进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点方法进行边缘检测得到边缘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边缘检测方法明显优于对原图像直接使用传统边缘检测算子或二进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点的边缘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大鱼际掌纹图像边缘提取算法。介绍几种经典的边缘检测算子以及Hough变换方法,重点讨论了小波模极大值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构造了高斯多尺度边缘检测算子,根据噪声和图像边缘的小波变换模值跨尺度传递的不同特征,研究小波模极大值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对大鱼际掌纹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到的边缘细节丰富,定位较准确,有效降低了噪声,不足之处是连续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由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快速重构信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从多尺度分析的思想出发,提出一种由信号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快速重构信号的方法,在不同尺度上,以阶跃函数在该尺度上的小波变换作为基函数,利用模极大值拟合信号的小波变换,然后进行小波反演得到重构信号。这种快速算法具有明确而直观的物理意义,实现简单方便。文中还给出了对重构信号的误差修正方法,数值方法的结果表明,这种快速重构算法对不同类型的信号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图像融合的含噪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针对含噪声图像在边缘定位、噪声抑止、弱边缘保留及边缘细节的视觉感知等方面难以兼顾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融合的含噪图像边缘检测方法。首先,讨论了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图像边缘检测法;结合数学形态学基本运算与信息熵理论,提出了改进的灰值数学形态学图像边缘检测法,并分析了其基本原理。然后,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采用叠加运算进行图像融合最终检测到的图像边缘连续完整。最后,与传统边缘检测法、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改进的灰值数学形态学法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优质系数最大,所花时间最少。  相似文献   

9.
基于机器视觉的电磁线绕包质量检测的关键技术是提取绕包图像的边缘,传统的边缘检测算子存在着定位精度不高或对噪声敏感的问题。为满足不断提高的工业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电磁线绕包图像的边缘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函数求出图像的梯度模极大值,然后经过自适应阈值和非极大值抑制去除伪边缘点,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电磁线绕包边缘图像。与Canny算法比较,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噪声影响且边缘提取连续准确,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小波变换进行图像边缘检测的原理与方法。基于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原理,利用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后的不同方向获取图像的高频信息,并通过小波系数的模极值点与过零点,检测出图像在四个方向上的模极大值,得到该位置模的局部最大值。仿真测试表明,利用小波变换进行图像边缘检测可以较好的检测图像边缘的细节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详细论述了光纤传感器在海洋科学领域,包括海洋的温度、压力、盐度、pH值、溶解氧浓度和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的浓度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对传统测量方法和光纤传感技术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可以预见,光纤传感器对保护和监测海洋环境、开发海洋资源以及发展海洋养殖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下光谱成像技术在水下目标物识别、海洋生态监测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实际工程使用环境设计了基于液晶可调谐滤光片(LCTF)的水下光谱成像系统。该系统通过采用LCTF作为滤光结构以获得水下目标物的光谱信息。水下光谱成像系统在宽光谱LED光源的照明下,进行水池实验获得了目标物在波长400~700 nm之间的31个通道光谱图像。对水下具有相似颜色的不同物体的光谱信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有助于水下目标物识别和分类。在海试中对珊瑚进行了原位观测,成功获取了珊瑚礁的水下光谱图像。该系统有望应用于海洋遥感、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马泳  艾青  梁琨 《激光技术》2008,32(5):502-502
分析了1.06μm脉冲激光信号与海水中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别就海水中水分子、浮游植物、黄色物质、悬浮颗粒与1.06μm脉冲激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展开研究,最终构建了1.06μm脉冲激光在海水中的传输特性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采用1.06μm脉冲激光监测海洋环境参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全球海洋表面红外图像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利用计算传热学计算得到海洋表面温度,然后根据红外辐射成像理论,建立全球海洋表面红外辐射亮度模型,利用海洋表面红外辐射亮度模型的计算结果,采用OpenGL实现了全球海洋表面红外图像的三维实时显示。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红外图像较真实的反映了全球海洋表面的红外辐射特性,效果逼真,不仅可以用于海洋背景下的目标识别与跟踪,而且还可以用于各种海上红外制导武器的研制,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金秋  王宏艳  马方方 《电讯技术》2019,59(3):360-368
阐述了雷达辐射源识别研究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现有雷达辐射源基本分类识别方法,系统梳理了现有分类识别技术的优缺点,合理分析了多、大且杂的电磁环境下雷达辐射源识别研究趋势,提出将深度学习与雷达辐射源识别全面结合,实现雷达辐射源识别智能化。  相似文献   

16.
SAR的海洋遥感探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SAR的海洋遥感探测重要性和基本特点出发,概述了SAR系统的海洋遥感探测技术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海洋环境要素分布的随机性和时变性,研究了海面微波散射特性和SAR的海面成像机理,给出了研究结果;分析了SAR系统主要特点,提出研究包括系统的宽测绘带特性和雷达的弱信号获取、海面精确成像算法和时空相关性等方面;同时探讨了海洋目标检测的技术途径,以满足SAR系统海洋观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何赛灵  陈祥  李硕  姚辛励  徐展鹏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2):0203001-0203001
海洋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但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容易对其造成严重破坏,如油气开采过程造成的大面积溢油、污染和赤潮爆发等。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同时获取图像信息与高分辨光谱信息,在海洋原位探测上具有重大应用。文中综述了小型高光谱图谱仪与激光雷达及其在海洋应用上的部分近期工作。小型高光谱图谱仪结合荧光技术,实现了溢油种类的分类和油膜厚度的估计。多模式高光谱海洋原位探测系统可以工作于普通反射或透射成像、望远成像、显微成像三种模式,实现了海洋不同藻类及鱼类传染病载体孢囊的高光谱探测。高光谱技术结合激光雷达技术在溢油、赤潮等海洋污染物监测方面具有很大潜力。非弹性高光谱沙姆激光雷达系统通过油品的荧光光谱实现了海洋溢油油品的遥测鉴别。形貌沙姆激光雷达系统基于二维沙姆成像原理,通过空气-水界面折射矫正,成功的对人体、贝壳、珊瑚等进行了三维形貌重构,近处恢复精度可达毫米级,表面纹路清晰可见,为海洋监测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Spectrum, IEEE》2008,45(1):37-38
Foster City-based Planktos's main goal is to spread iron dust over great swaths of the ocean, where it will feed vast blooms of surface phytoplankton that will suck carbon dioxide out of the seawater, which would later be replaced by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atmosphere. The idea behind the iron-dust scheme is that the element is the pivotal ingredient that determines how much phytoplankton can grow on some regions of the ocean's surface. Phytoplankton are the microscopic plants on which most of the marine food chain is based. As phytoplankton grow, they pull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atmosphere and convert it into organic carbon, and it's this part of the process that interests environmental engineers. The tiny plants feed marine animals, and those creatures' fecal matter sinks and gets conveniently tucked away in the depths of the ocean. Where cold fusion would have heralded an era of plentiful, free energy, now carbon extracted from the atmosphere through iron fertilization holds the promise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climate change. However, Planktos's ploy to combat global warming by sequestering carbon in the oceans holds no water. The paper explains why.  相似文献   

19.
海面掠入射散射特性对海洋遥感等问题有着重要应用,海面对雷达波束的镜面反射对海上超低空目标与海面的耦合场有着重要影响,利用海面的布儒斯特效应将有效削弱镜面反射。以西太平洋和东南沿海盐度场与温度场的卫星数据为基础,根据双Debye方程建立修正海水介电模型计算不同海域介电常数;基于Elfouhaily海谱模型,采用修正双尺度模型并考虑不同风速及频率下的截断波数,仿真分析了风速、频率、海水温度与盐度等因素对海面掠入射散射特性及布儒斯特效应的影响,总结归纳了海面布儒斯特效应产生机理和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风速、频率及海水温度均会对海面布儒斯特效应产生影响。该研究为海洋环境的遥感探测及海上超低空目标的监测与跟踪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细胞膜受体蛋白在细胞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以及感知相邻细胞信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细胞膜受体蛋白受到配体刺激之后,依赖不同的胞吞机制,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胞吞途径: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和不依赖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通过不同胞吞途径进入细胞的细胞膜受体蛋白,会在不同内涵体间转运,从而引发不同的内涵体信号,然后一部分膜受体蛋白重新循环到细胞膜,另一部分则转运到溶酶体或液泡进行降解,最终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等过程.由于膜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和内涵体信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文对细胞膜受体介导的胞吞机制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系统开展其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