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莉 《山西建筑》2010,36(13):61-63
介绍了预弯组合梁的构成,分别从设计、受力性能、施工工艺等方面总结了预弯组合梁的研究进展,具体阐述了预弯组合梁设计常采用的几种方法,对各类型预弯组合梁的受力性能,施工工艺等的研究,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毛学明  万臻  赵人达 《四川建筑》2002,22(3):54-55,57
本文介绍预弯组合梁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的同时,较详细地阐述了预弯组合梁的工作原理及制作工序,并针对当前预弯组合梁桥的设计主要采用人工计算的弊端,提出了PFSAS计算软件,实际应用证明:软件设计合理,是解决预弯组合梁设计计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合预弯组合梁的特点和施工实践,介绍了预弯组合梁的工作原理,针对预弯组合梁施工难点,对40 m大跨度预弯梁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指出预弯组合梁在城市桥梁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刘虎祥 《山西建筑》2007,33(2):89-91
介绍了预弯组合梁的基本概念,对预弯组合梁的制作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从刚度、建筑高度、结构承载力、抗裂性能、结构耐久性等方面对预弯组合梁的结构特性进行了论述,事实说明,预弯组合梁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熊刚 《山西建筑》2007,33(14):67-68
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详细地阐述了预弯预应力组合梁的设计方法,分析了预弯预应力组合梁的优点和适用范围,以促进预弯预应力组合梁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汪功伟 《建筑施工》2007,29(1):55-58
我国目前尚无预弯组合梁式桥的设计和施工规范。通过桥梁荷载试验研究大跨度预弯组合梁式桥这种新结构的技术状态,以对其投入运营后的受力性能作出估价。试验成果表明,工程实例所示预弯组合梁式桥的承载力、挠度、动力特征等满足设计荷载等级的要求,为今后对预弯组合梁式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浅析预弯组合梁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永琴 《山西建筑》2006,32(13):50-51
介绍了预弯组合梁的非线性分析、全程时效分析、极限状态等三种设计方法,对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分析方法做了阐述,提出了预弯组合梁的设计特点,表明其有关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刘子彤  胡夏闽 《钢结构》2002,17(5):41-44
介绍了预弯预应力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 ,并对预弯预应力组合梁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可供工程界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大力  宋进青 《市政技术》2003,21(6):354-356
预弯组合梁是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一种新型施工技术。预弯组合梁是利用工字钢梁的预弯回弹力对混凝土施加 预应力。此项技术在北京及城市跨河桥中均属首次使用。  相似文献   

10.
预弯预应力梁是利用钢梁自身的变形,对下翼缘施加预应力的一种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预弯预应力梁的结构原理、结构受力性能及其施工要点,分析了预弯组合梁在桥梁上的应用。对预弯组合梁的设计及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钢骨预弯预应力组合梁自重轻、刚度大,并降低了梁高。本文主要介绍了莘奉金高速公路(北段)工程中春申路立交桥、金都路立交桥2座跨线立交桥所采用的大跨度预弯组合梁的结构特点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2.
在钢-混组合梁桥中应用预弯技术已经成为组合梁桥中的新型研究方向。基于预弯钢-混组合梁桥相关理论,自行推导出预压弯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的应力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并建立有限元模型。首先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将预压弯钢-混组合简支梁桥与传统钢-混组合简支梁桥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自行推导出的应力计算公式较为准确;与传统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相比,预压弯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的控制应力值较小,承载力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再生粗骨料掺入量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的影响并提出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设计方法,基于ABAQUS软件建立组合梁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采用15组钢-再生(普通)混凝土组合梁足尺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参数分析,量化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组合梁受弯性能(包括受弯承载力与抗弯刚度)的影响。根据参数分析结果对现有的组合梁设计方法进行评估,进而提出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混凝土强度相同的组合梁,与采用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和100%时,组合梁受弯承载力分别降低0.8%~2.2%和1.5%~3.5%,抗弯刚度分别降低1.2%~5.4%和4.2%~7.3%;对于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组合梁受弯性能(包括受弯承载力与抗弯刚度),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中的设计方法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比值的分布规律相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是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的最主要影响参数;考虑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影响的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与钢-普通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计算精度相近,且具有更高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4.
对目前计算预弯组合梁极限抗弯强度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对比较准确的考虑弹塑性影响的极限抗弯强度的计算方法。本文计算公式物理概念明确,使用方便,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桥梁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组合梁,在连续梁体系中存在负弯矩区混凝土受拉开裂的受力不利状况,采用预应力技术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介绍采用预弯预应力和体外预应力这两种预应力施加方式及这两种预应力组合梁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 3根不同扭弯比的开口截面组合梁弯扭进行试验分析得出组合梁的弯型和扭型两种破坏形态。将组合梁划分成三维 8结点实体单元 ,用有限元方法对组合梁在弯扭作用下的工作性能进行了弹性理论分析 ,建立了弯扭强度M -T相关公式。通过编制组合梁截面的弯矩 -曲率全过程计算程序 ,得出了混凝土翼板受力与截面弯矩之间的关系 ,从而阐明了弯扭共同作用下组合梁的受力机理 ,建立了极限状态的弯扭强度M -T相关公式 ,并分析了组合梁截面参数对相关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箱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复合弯扭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少伟  聂建国 《建筑结构》2006,36(8):54-59,53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弯扭性能,完成了6根箱形组合梁的纯扭和弯扭试验,详述了在不同扭弯比下箱形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态,对裂缝发展和应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箱形组合梁在弯扭复合作用下,极限扭矩和极限弯矩会相应提高的机理。对组合梁扭型破坏和弯型破坏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根据传统的弯剪扭相关方程而得到的相关公式的不合理性,并给出了在复合弯扭和弯剪扭下的相关公式,得到的结论能为组合梁计算和分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在正弯矩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考察钢梁腹部钢筋混凝土对组合梁承载力及刚度的影响,对4根简支梁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包括1根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试件和3根钢梁腹板与腹部混凝土界面采用不同连接方式的部分外包组合梁试件。试验结果表明:钢梁腹板与腹部混凝土界面采用不同连接方式对部分外包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和刚度没有显著的影响;与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相比,由于钢梁腹部钢筋混凝土的贡献,部分外包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均有较大的提高;承载力极限状态时部分外包组合梁中钢梁与腹部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滑移值较小,其滑移效应对组合梁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推导了部分外包组合梁塑性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简化塑性理论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该类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初始几何缺陷对钢梁内嵌式预应力组合梁抗火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钢梁内嵌式预应力简支组合梁在高温下非线性升温过程受力行为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考察梁的破坏形式、跨中挠度、侧向位移、拉索张力以及梁的曲率等关键参数的变化,得到初始几何缺陷对该预应力组合梁抗火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内嵌钢梁的预应力简支组合梁,初始几何缺陷形式可分为跨中弯扭屈曲和腹板局部屈曲两种,其中跨中弯扭屈曲对该预应力组合梁的抗火性能有一定影响。初始几何缺陷越大,该预应力组合梁跨中挠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速率越大,临界温度更低。由于预应力拉索会随着组合梁变形协调,因此初始几何缺陷越大,同一温度下拉索应力与塑性应变也将更大。在高温破坏时,梁加载点处曲率最大,其次是跨中区段。初始几何缺陷形式影响了梁沿纵向的曲率分布,在第一阶弯扭屈曲形式的初始几何缺陷影响下,梁跨中曲率增大,但整体曲率所有下降;在第四阶弯扭屈曲影响下,梁跨中曲率减小,但整体曲率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冷弯薄壁型钢-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组合梁的受弯性能,对未设置抗剪件、设置钢丝网以及设置Z形抗剪件的3个组合梁足尺模型进行了施工阶段、正常使用阶段和荷载极限阶段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考察了冷弯薄壁型钢-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组合梁在不同受力阶段的工作原理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设置的两种抗剪件对组合梁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的抗弯刚度影响均较小;组合梁的最终破坏模式为C形冷弯薄壁型钢梁腹板发生严重的剪切变形并伴随扭转屈曲,设置抗剪件可提高组合梁的极限荷载。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将组合梁简化为T形截面,引入考虑组合翼板与C形梁之间相对滑动的滑移模量,提出了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的抗弯刚度计算方法,用于计算组合梁的跨中挠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