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卓峰 《华中建筑》2006,24(3):59-61
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它具有经济性和文化性双重属性;由于其服务对象需求的特殊性,因此建筑功能和形象的创造上要满足服务对象多方需求,并赋予旅游区一种地域特征,易于游客辨识、记忆和传播。该文以黄山新徽天地娱乐城的规划设计为例,从建筑布局、街巷空间、建筑形象三方面探讨地域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钱才云  周扬 《规划师》2006,22(5):53-55
合肥汽车综合服务中心规划运用系统论,从城市层面和区段层面考虑,构建人车共存与人车分流相结合的交通系统,设置贯穿南北的生态水系和南北中心广场,加强整体的联系;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复合式廊道概念,强调"细胞生长"概念,力图营造"生态化、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3.
张雷 《四川建筑》2015,(2):40-42
文章通过在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理念下对现代医院建筑的设计,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在设计中的各个方面,以郫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为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建筑设计中的地域化探索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延续地域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体现建筑自身的时代特性和内涵,重视建筑与特定时空场域之间的协调和契合.文章以随州世界华人宗祠建筑设计为蓝本,在炎帝故里风景区现有的历史人文环境下,从地域特色的提炼、院落的组合变化、祭祀空间的塑造等方面着手,试图阐释纪念性建筑空间的一种营造策略,展示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建筑创作思考.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精神卫生医疗建筑在理论层面上的分析,结合深圳市健宁医院规划设计,从总体布局、流线组织、生态景观营造以及各建筑单体的设计等多方面简要叙述了当代精神卫生医疗建筑在设计上的新突破,从而希望对未来此类建筑类型的设计创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高强度城市中心区的城市设计中,高层聚集往往是共同的形态结果。本文以广州国际金融城城市设计的投标方案为例,从宏观生态格局、空间形态秩序、公共空间体系等方面入手,探讨在大尺度、高强度的城市中心区中实现传承地域文化、凸显地方特色的设计方法,力求对岭南地区的城市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市形态学中城市肌理的概念,以2015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获奖方案为例,分析青海地区庄窠民居肌理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将地域特色与绿色建筑技术相结合,同时,使用相关软件模拟分析室外空间风环境并指导规划设计,探究新型农村生态社区的设计方法。在满足居民使用功能并提升其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延续传统村庄肌理,使新建社区在空间形态、建筑形制、文化、生态等方面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做到文脉传承与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环境舒适性并行。  相似文献   

9.
赵强 《重庆建筑》2015,(2):22-25
该文回顾了中国近现代广场的发展脉络,介绍了四川省开江县"孝"文化广场的创作构思理念。通过对当地节孝文化的解读演绎与诠释,把当地特色节孝文化运用到现代广场设计当中,并通过传统街巷线性空间、宇宙观、四时季节等传统元素的景观化表达,塑造了具有孝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开江县标志性市民广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响应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望山见水记乡愁指导思想,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接续文脉、保护并彰显地域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岳西县市民广场规划设计的实际案例,探讨了在地域文化语境下的小城镇本土化设计策略。具体途径包括抽象模拟山水格局,营造山地城镇空间特色,复原场地传统肌理与遗迹,运用乡土材料与技艺,精炼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等,将地域文化抽象物化为文化元素并融于规划设计之中等。  相似文献   

11.
谢宏杰 《华中建筑》2008,26(9):122-125
该文对地域性建筑的设计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以作者设计的湖北省国税局九宫山培训中心的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在设计中运用丰富的地域建筑文化语汇,将生态、地域、文化等观念与实际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人本主义 城市文脉与城市公共空间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公共空间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为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特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笔者的创作体会,本文探讨了“人本主义”及“城市文脉”对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的指导意义,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构思、立意、功能,空间、环境和设备等方面详尽介绍了绍兴大剧院的设计.重点阐明了在建筑创作中设计者们对地域文脉特色的追求和生态环保理念的贯彻.  相似文献   

14.
徐升 《中外建筑》2014,(7):110-113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下文将以江苏省海门市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项目为例,阐述休闲观光农业的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景观设计学的源头来自于我们祖先积累和传承下来的生存的艺术.面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我们需要重拾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的本源.本文以福建武夷山市为例,探讨了在"反规划"思想指导下的山区城市防洪模式.通过保障土地生命系统完整性和地域特色的生态基础设施,来建立城市防洪的安全格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防洪、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等多功能的协调和统一,从而实现了用以解决当代中国城市问题的"生存的艺术"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苏南模式"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村镇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以相对分散布局为特征的村镇工业发展和特定背景下的产业选择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在日益显现.笔者以江阴市华士镇、周庄镇、新桥镇组成的澄东片区为例,剖析了目前这类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区域发展背景和趋势,提出协同区域、三镇协调、产业升级、人口集聚等再发展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李健 《城市建筑》2014,(27):247-247
文章对当前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在信息时代电力企业的人才开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根据电力企业人才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当前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在信息时代电力企业的人才开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根据电力企业人才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Today integr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becomes a national agenda of China. The Demonstration Zone of Green and Integrate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Delta faces a task of exploring a more effective and localize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oss-administrative-area synergic projects under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regim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cross-administrative-area synergic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mmarizes corresponding mechanisms and key issues; then by focusing on the case of the Yuandang Lake Synergic Eco-Development Pilot Project that sits on the junction of Shanghai City and Jiangsu Province, this article sorts out the key issues and the solutions at each project stage, and proposes the “3P3S” coordination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oss-administrative-area synergic projects. As an exploration of spontaneous bottom-up approach—instead of administrative orders—the “3P3S” coordination framework can efficiently promot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under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regime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ynergic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r cross-administration-area projects.  相似文献   

20.
冷热电三联供(CCHP)系统是一种建立在能量梯级利用概念基础上,将供热(采暖和供热水)、制冷及发电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总能系统。本文按照数据中心的用能特点,探讨了三联供系统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