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约旦并不算油页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本文反映了作为非常规资源的油页岩在世界能源短缺的情况下,正受到重视,重新回到一些国家和大石油公司的议事日程。据估计,全球油页岩资源地质储量达4090亿t,是最重要的油气替代能源之一,但由于环境、成本、技术进展等问题的制约,使其发展缓慢。中国对油页岩的开发,在技术、人力和经验上,均有一定基础。美国是拥有油页岩资源最多的国家,但目前对这一庞大后备资源还没有大的动静,各个州的政策也有差异,有的州及时利用了这一资源。  相似文献   

2.
油页岩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油页岩以丰富的资源、有利的特性和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而被列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油页岩全球蕴藏资源量约有100000亿t,比煤资源量多40%;页岩油资源量约为4750亿t,比传统石油多50%以上。油页岩开采和应用有近200年历史,开采技术日趋成熟,综合利用经验丰富,由直接开采方式发展到地下转化开采技术,从单纯的能源利用发展到综合利用,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世界能源的紧缺和国际油价的居高不下更是油页岩工业再度崛起的催化剂。中国油页岩探明资源量约315亿t,位居世界第四,资源潜力十分巨大,应加强地质研究,了解资源分布规律,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以达到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目的。图2表2参35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国内、外能源形势和页岩工业现状,展望了油页岩工业的前景;论述了发展我国油页岩工业的关键及页岩灰渣综合利用的意义,提出了必须坚持“油、电、材、化综合利用”的方针及如何调整我国油页岩工业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油页岩作为石油的接替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油页岩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展望油页岩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我国石油资源短缺日趋依赖进口的形势,以及如何发展利用天然气、煤炭、油页岩、油砂、生物质能等资源替代石油能源,结合我国替代石油资源的实际情况,建议应重点关注煤炭替代和补充石油能源。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油页岩利用及采收方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以及常规油气资源的日渐枯竭,作为一种储量极为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油页岩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国内在油页岩的沉积类型、分类方案以及开采技术方法上并无明确的标准。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当前国外的油页岩发展状况、油页岩的基本类型以及油页岩开采的主要技术方法,以便为我国油页岩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12日,大庆油田牡丹江页岩油中试先导基地建设项目开工。大庆油田牡丹江页岩油中试先导基地建设项目是集团公司批准的首个油页岩示范项目,利用当地储量丰富的油页岩资源,年产页岩油将达到3×10^4~5×10^4t。开发利用新能源是应对能源、环境挑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个项目对于进一步研究完善页岩油开采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生产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油砂、油页岩和煤层气等已经在部分国家实现了有效开发。为此,详细分析了世界油砂、油页岩和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简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油砂、油页岩和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指出了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存在的难题;最后提出了加快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油页岩进水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断油页岩是否进水的主要目的是为油田开发过程中评价套损情况提供信息。该文利用荧光、偏光显微图像直观可视的技术优势,对判断油页岩是否进水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判断油页岩是否进水的重点是评价油页岩的裂缝发育情况,以及裂缝内是否进水。主要包括裂缝的分类、裂缝的新老次序的确定、人为裂缝与自然裂缝的区别、裂缝内油水的发光特性等,通过对油页岩裂缝发育情况的综合评价,进而对油页岩是否进水作出评价,为荧光显微图像技术拓宽了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0.
芬兰Qutotec公司与Eesti Energia公司组建了一家合资企业,开发并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能源效率且经济可行的油页岩加工方法。Eesti Energia将持有新公司60%的股份,Qutotec持有剩余的40%股份,这家新公司的目标是:将Eesti Energia公司在油页岩采矿和加工方面的经验与Qutotec公司在循环流化床(CFB)技术方面的专门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的日益发展及美国页岩气价格的下调,国内外掀起了页岩油勘探的热潮,美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而我国同样也具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潜力。 通过对我国东部湖相沉积页岩大量地球化学数据统计分析,并与美国页岩油已成功开发区块的地质、地球化学参数进行对比,综合认为采用 OSI 指标,并结合碳酸盐矿物、脆性矿物含量及薄夹层存在与否,作为初步判断页岩油发育层段的标志。 结果表明,济阳坳陷沙三下亚段页岩 OSI 指标与 Monterey,Barnett 及 Eagle Ford页岩的 OSI 指标较为接近,具有一定的页岩油、致密油潜力,建议当前国内勘探应瞄准混合型页岩油。  相似文献   

12.
北美页岩油气的成功勘探带给全世界新的油气勘探思路。中国陆相盆地的页岩油资源非常丰富,但中国陆相盆地特殊复杂的地质与工程条件也给中国的勘探家们带来了诸多难题。近年来页岩油的概念内涵饱受争议,中国陆相页岩油的形成条件、赋存形式、成藏机理、资源潜力与有利发育区等内容成为研究热点,中国陆相湖盆发育淡水、咸水环境2类优质烃源岩,经研究表明,淡水、咸水环境均可发育高TOC页岩。微米-纳米级孔隙是页岩油重要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晶间孔、有机质孔、层理缝、微裂缝等,纹层状岩相是页岩油勘探的有利岩相已成为共识,页岩油丰富的资源量引起了国内各大石油企业的关注,页岩油相关的勘探开发工作也先后开展,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仍存在众多问题,页岩油概念混乱、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手段有限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总体来看,页岩油革命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页岩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美国、中国、阿根廷和利比亚等国家,中国的页岩油可采资源量全球第三,美国和加拿大为全球页岩油产量的大国,美国由于页岩油开发核心技术的进步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辅助作用,继页岩气革命后,又掀起了页岩油的开发热潮,"井工厂"开发模式实现了页岩油气藏的安全、经济、高效开发,推进页岩油的快速发展;中国页岩油开发需要在科技创新和财税政策上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美国页岩油资源的系统统计分析和主要页岩油盆地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揭示美国页岩油资源的分布规律与富集主控因素,为我国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借鉴。美国页岩油总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 507.94×108 bbl,其中累计探明可采储量365.40×108 bbl,探明率24.2%。页岩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高度富集于二叠盆地,其次是海湾盆地和威利斯顿盆地。页岩油资源的富集主要受优质烃源岩规模、页岩层系顶底板和储集岩“甜点”规模等成藏要素的控制,前两者控制了页岩油的资源规模,后者控制了页岩油的产量规模。中国页岩油的勘探应特别关注大型沉积盆地内的选区和选层,发现新“甜点”和扩大已知“甜点”的规模是实现页岩油勘探新突破和页岩油增储上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有别于北美海相页岩油气,中国湖相页岩油地质特征十分复杂,湖相页岩油是否具备形成的条件、如何寻找富集层段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探究湖相页岩油形成的有利条件与富集特征,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为例,综合利用G108-8井、GD12井和GD14井3口取心井的635.8 m取心资料、12 000余块次分析化验资料及20口井的试油、试采资料,从页岩油形成的烃源岩、沉积组构及热演化等方面,对湖相页岩油成藏机理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广泛分布多类型高丰度有机质、高脆性矿物组成、高密度纹层结构及中等热演化阶段是页岩油形成富集的主要条件;湖相页岩层系可划分为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纹层状混积质页岩、薄层状含灰白云质页岩及厚层状含灰白云质页岩4类组构相,处于中等热演化成熟阶段的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纹层状混积质页岩组构相为最优组构相类型;S1*/TOC值(以单位有机碳的含油量表示)平均大于135 mg/g、滞留烃含量大于阈值100 mg/g的超越效应明显,揭示了"优势组构相-滞留烃超越效应"的页岩油富集特征。采用这一新认识有效指导了页岩油勘探,研究区GD1702H井最高产油量达61 m3/d,自喷生产已超416 d,产量基本稳定在17 m3/d,GD1701H井、GD1702H井两口水平井累积产油量超1.4×104t,证实了中国东部湖相页岩油具备工业性开发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6.
页岩油评价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及研究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页岩储层的致密性限制了石油在其中的可动性、可动量,这是制约其勘探开发成效的瓶颈因素。而页岩油的可动性、可动量首先与页岩孔隙、喉道、裂缝及矿物组成密切相关,同时还与油-岩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前者事关页岩成储的可能性和机理,后者则事关石油在页岩中的赋存机理。因此,页岩的成储机理、石油在页岩中的赋存机理和石油在页岩中的可动性是页岩油研究中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页岩油的富集性与其有机非均质性有关,页岩油的可采性/可压裂改造性与其无机非均质性有关,这是筛选页岩油“甜点”面临的2个关键技术问题。认识这3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和2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并建立定量的表征/评价技术是提高页岩油勘探开发成效的关键基础。结合近期的研究和国内外的成果,探讨了页岩油相关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期能够对推动页岩油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勘探开发的实质性进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地质甜点和工程甜点的识别与融合是实现页岩油效益开发的关键,以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页岩油为例,基于高精度岩石物理实验和常规测井资料,建立了页岩油综合甜点测井评价方法。利用最优化、神经网络、多元非线性拟合以及测井属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分别建立了页岩岩性、储集物性、含油性、脆性、断裂韧性、地应力特性以及天然裂缝发育程度等产能敏感参数的测井定量预测模型。进一步构建了表征地质甜点的储油指数、表征工程甜点的可压指数和缝网复杂指数。采用几何平均法建立页岩油综合甜点评价指数,实现了页岩油综合甜点分类,形成了各类综合甜点的地层参数评价标准。通过分析处理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11口页岩油试油井的测井资料,验证了分类方法及评价标准的有效性。研究方法及认识可以为页岩油勘探开发部署、压裂方案优化及储量评价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沉积期为湖盆发育鼎盛阶段,发育一套以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主夹砂质沉积的烃源岩层系。多年来,针对这套烃源岩层系的地质特征与勘探开发潜力,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结果表明:长7段主要发育夹层型和页岩型2类页岩油,其中夹层型页岩油可进一步细分为重力流夹层型和三角洲前缘夹层型,页岩型页岩油可进一步细分为纹层页岩型和页理页岩型。重力流夹层型页岩油受到湖盆中部优质烃源岩的高强度充注影响,砂质储层长英质含量高,可压裂性好,微米级孔隙众多,连通性好,目前在庆城油田已实现规模效益开发。三角洲前缘夹层型页岩油厚层砂岩储层横向连续性好,油气侧向运移成藏,砂质储层孔隙度较大,目前水平井试验攻关已获得突破,是现实的后备领域。纹层页岩型页岩油单砂体厚度薄、泥质含量高,致使优质储层钻遇率低,但油气充注程度高,“甜点”评价标准的确定与开发技术的突破是下一步的攻关方向,远景资源量巨大。页理页岩型页岩油储层长英质矿物含量高,纹层发育,孔隙度小于2%,储集空间小,结构复杂,烃类恢复预测资源量巨大,目前泥页岩储层的风险勘探与原位转化技术攻关都在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对泌阳凹陷陆相页岩地质综合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学分析、测井储层评价、录井储层评价、地震储层预测、资源评价、目标区优选评价、水平井优化设计及开发方案优化设计八项技术。明确了泌阳凹陷页岩储层的岩相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发育特征、测录井响应特征、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裂缝分布特征及页岩油资源规模等。利用目标区优选评价技术结合测录井及地震储层预测评价结果,优选评价了泌阳凹陷页岩油勘探有利目标区,通过钻井证实了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的良好勘探潜力。利用开发方案优化设计技术初步设计了已取得勘探突破的5号页岩层的开发井网,为页岩油的后期开发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successful exploration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 such as shale oil and shale gas, scholar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idual hydrocarbons within the shale. However, getting the reserves of residual hydrocarbons within the shale is still a problem faced by the petroleum geologists. Shale can act as both the source rocks and the reservoir of shale hydrocarbons, and the hydrocarbons within the shale system have not been expelled except a bit of loss during the geological times. Thus, the quantity of residual oil within the shal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reserves of shale oil. Using the pyrolytic parameters, such as total organic carbon, free hydrocarbons, and pyrolytic hydrocarbons, the quantity of residual oil within the shale can be calculated. Chang 7 Shale in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was selected to establish the calculating model, and the reserves of shale oil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es of shale oil are 1.11 billion t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