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潜江凹陷王广浩地区盐间页岩油藏油气资源丰富,是江汉盆地近几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通过地震岩石物理分析确定储层地震敏感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甜点"地震预测方法研究,运用地震相分析技术预测页岩有利发育带;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对储层特征参数进行反演,预测含油性和高脆性有利区;开展裂缝预测和压力预测,明确裂缝发育和异常压力分布区。综合地震相、储层特征参数、裂缝、压力预测成果,依据各参数对油藏开发的贡献大小赋予不同的权值,建立了王广浩地区盐间云质页岩"甜点"地震评价标准,划分Ⅰ类和Ⅱ类"甜点"有利区,为该地区下一步"甜点"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昌 《特种油气藏》2022,29(5):28-35
大民屯凹陷沙四段湖相页岩油地层岩性复杂、有效厚度薄、储层变化快,利用常规的叠后地震方法预测“甜点”的精度较低,制约了页岩油资源的经济有效动用。针对研究区页岩油地质特征,以提高“甜点”预测精度为导向,探索形成了地震资料优化处理、叠前弹性参数联合反演、有效裂缝预测等多项关键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形成了以“全程Q补偿”为核心的宽频保幅处理技术思路,道集质量和频带宽度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地震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在储层预测方面,综合应用叠前弹性参数联合反演技术和AVOZF反演技术,实现了岩性、脆性、TOC含量及有效裂缝等地质参数的高分辨率预测,明确了大民屯沙四段页岩油“甜点”分布的有利区,落实Ⅰ类、Ⅱ类“甜点”面积约为143 km2。现场实践结果表明,新钻的水平井地质评价结果与储层预测吻合程度高,储层的钻遇率达66.4%。研究结果为大民屯凹陷页岩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裂缝储层勘探潜力大,其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综合地质、测井、地球物理等资料对其进行描述。通过细致分析渤南洼陷沙三段下亚段的地质资料,从多个角度对其裂缝储层进行预测,确定了2种针对性技术,即利用断层图像增强处理技术预测裂缝发育区,利用多属性趋势拟合技术预测Ⅰ类储层平面分布;但仅利用单一技术的预测结果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故综合2种技术的预测结果,使用叠合显示技术来预测研究区裂缝储层优势区带,以达到提高裂缝储层预测精度的目的。渤南洼陷沙三段下亚段的构造倾角属性与Ⅰ类储层预测厚度的叠合显示结果表明,义182断裂带和南部罗42井附近是有利裂缝储层发育区。实际钻探的义182、义186和义187等高产油井或有良好油气显示的渤页平1井,均位于叠合显示技术预测结果中的有利裂缝储层发育区,表明应用叠合显示技术可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是一种有效的裂缝储层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玛湖凹陷西斜坡云质岩致密油是准噶尔盆地近年来的重要勘探领域。通过对乌夏地区风城组云质岩特征分析,对云质岩致密油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总结,认为风城组地层发育优质烃源岩,其岩性、物性以及裂缝发育程度共同决定了致密油“甜点”分布。根据基质孔隙与裂缝的配置关系,将致密油“甜点”类型分为孔隙型、裂缝型及孔隙-裂缝型。通过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和正演模拟进行地震敏感参数分析,确定“甜点”的岩性、物性、厚度及围岩特征对地震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效的致密油“甜点”预测方法,运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预测云质岩分布有利区;利用波阻抗反演以及随机模拟反演技术对储层物性参数进行反演,预测孔隙发育有利区;以矿物成分脆性指数评价法和蚂蚁追踪技术,预测裂缝发育有利区。综合岩性、物性、裂缝预测成果,划分Ⅰ类、Ⅱ类和Ⅲ类“甜点”有利区,为该地区下一步致密油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层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利用某种单一技术很难对岩溶型储集层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文章针对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层发育和分布的特点,对其在地震资料上的响应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应用地震属性参数分析、古地貌恢复、应变量分析裂缝预测、井约束条件下的全三维波阻抗反演等技术方法进行预测分析,认为在地震属性上低相干、强振幅、振幅横向变化率较大、古地貌斜坡部位及古水系两侧、高应变量及裂缝密度较高的区域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区;最后利用以上属性参数进行多参数融合,对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层进行综合预测评价,划分出有利和较有利的岩溶发育区带,指导井位部署和储量计算等工作。通过多口井的实际钻探结果表明,储层预测评价结果是较为可靠的,并为井位部署和储量计算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泥灰岩裂缝储层由于其各向异性、非均质性的特点,仅靠单一方法很难预测其裂缝发育。文中根据构造应力场理论、地震波频率衰减及裂缝检测理论,运用拟声波反演、构造应力场数字模拟分析、岩石物理模型正演模拟、裂缝各向异性属性分析及衰减属性分析等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钻井、测井资料和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对束鹿凹陷泥灰岩裂缝储层开展联合预测,搞清了泥灰岩裂缝发育与地层岩性、应力分布以及构造发育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裂缝的走向、密度及有利发育部位,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实际资料应用表明,用该套方法识别构造裂缝方向和密度是有效和可靠的,可以检测出有利的裂缝发育带,为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多地震属性储层综合预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储层的储集性能及其产能主要受储层类型的影响,寻找有利的储层类型成为地震属性储层预测的目标。通过对地震资料的目标性处理,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品质。进一步通过地震属性敏感性分析,优选出平均反射强度、均方根振幅、平均能量、能量半衰时斜率以及相干属性,运用自组织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开展多地震属性储层综合预测,指出了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洞穴型和裂缝一孔洞型储层主要分布于该区的西北部以及西部的轮古41井东南部和轮古40井周围,其他地区这2类有利储层不发育。  相似文献   

8.
川西深层致密碎屑岩气藏储层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川西深层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气藏属近源气藏,具有超深、超压、超致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其有利储层分布、储层裂缝发育带预测和含气性识别是制约气藏勘探开发的难点。为此,针对须家河组气藏的特点,基于储层特征分析及储层分类,建立了波阻抗反演与拟声波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地震相划分、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分频预测等多技术相结合的有利储层横向展布预测方法;采用地质、地震、测井等多学科联合研究的方法,系统地建立了多尺度裂缝发育带预测和裂缝综合评价技术系列;以叠前反演和叠前地震属性提取方法为主,建立了AVO岩石物性参数反演、AVD叠前反演油气预测、Proni吸收滤波、吸收梯度预测、双相介质理论含气性识别、多尺度频率和吸收分析等含气性预测和识别的技术系列。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对须家河组致密非均质裂缝性储层进行了有利储层识别、裂缝检测和含气性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
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行为复杂、常规方法模拟难度大.压裂人工缝扩展的有效模拟和预测对页岩油藏的开发至关重要.引入分形因子理论,对页岩储层压裂人工缝的复杂度进行定量描述,建立压裂缝与弹性模量、泊松比和脆性指数等储层岩石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在微地震监测成果的基础上,应用非结构化网格的离散裂缝技术,精细模...  相似文献   

10.
徐深气田徐深21区块火山岩储层预测与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辽盆地徐深气田徐深21区块火山岩储层地质情况复杂,井间岩性、岩相变化快,储层横向不连续,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极其复杂,常规的地震反演方法不能有效地反映火山岩储层变化特征。采用优选的拟声波重构密度反演和高斯配置协模拟密度反演相结合方案,对该区火山岩储层进行定量预测,预测结果与井对比符合率较高,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根据储层分类标准进行了火山岩储层分类预测,结论认为:徐深21区块火山岩储层类型以Ⅱ、Ⅲ类储层为主,Ⅰ类储层局部发育。  相似文献   

11.
储层裂缝发育带的地震综合预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裂缝发育带的准确预测对致密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裂缝发育带的多尺度性和岩性变化造成的多解性,增加了储层裂缝发育带的预测难度。文章综合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预测了储层的空间展布;然后在储层分布区,利用反射强度、边缘检测、相干技术等叠后裂缝检测方法对宏观尺度裂缝发育带进行预测;基于GSM地区的宽方位三维P波地震数据,采用了适用于裂缝检测的分方位处理方法,获得了6个方位的高品质数据,然后利用P波频率属性的方位差异等叠前裂缝检测方法对相对小尺度定向裂缝发育带进行预测。叠前、叠后裂缝检测方法相结合,可以对储层的宏观和微观裂缝发育带作出较好预测,从而降低岩性变化造成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裂缝性碳酸盐岩高饱和压力油藏应力敏感性强、不适用常规产能预测方法的问题,从流动系数随压力的变化关系研究入手,以达西定理为基础,结合油田实际,提出了高应力敏感、高饱和压力油藏产能预测方法。用盐下油田3口井实测的向井流动态关系曲线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经产能预测方法获得的计算值与实际测试值吻合得非常好,平均误差为4.1%。对于当井底流压低于某值,产量将随之降低,并且采用常规产能预测方法难以预测的难题,该新方法为此提供了科学的解决办法,对裂缝性高饱和压力油藏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泥岩裂缝储层特征参数提取及反演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泥岩裂缝油气藏是一种隐蔽性油气藏,预测和勘探的难度都较大,一直没有较成熟的解决方法。结合工区的实际特点,运用地球物理特征参数提取技术和储层特征反演技术,对胜利油田的LJ地区进行了泥岩裂缝储层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纵波方位各向异性及其在裂缝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裂缝型储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性能,地球物理通常利用多波多分量技术来检测裂缝的方向和密度,但该技术的应用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始探索利用三维纵波资料进行裂缝预测的方法,但方位各向异性介质中P波反射系数的精确解很复杂。为此,首先通过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垂直裂缝存在方位各向异性特征(AVA);然后在AVA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二维多方位预测的精确解法和基于三维多方位预测的最小二乘法。利用基于三维多方位预测的最小二乘法,对塔河油田某区块的碳酸盐岩裂缝储层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的裂缝方向和密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系及震旦系埋藏深度大,地震反射信号弱,同时储层受沉积相及岩溶作用的双重控制,基质物性差,缝洞发育,非均质性强,地震预测难度极大。为此,针对该类储层,通过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联合攻关,开展了三维宽方位地震采集,地震资料二、三维连片处理,构造精细解释,低孔渗储层定量预测,缝洞体识别,烃类检测等技术攻关,逐步建立起一套适用于该区深层碳酸盐岩古老气藏的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高精度的地震预测成果有力地支撑了该区油气勘探部署和天然气三级地质储量的提交,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天然气勘探成效,促进了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勘探的突破和大型气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绕射波的储层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惊涛  李明  张研 《石油学报》2014,35(5):901-907
碳酸盐岩缝洞、孔洞型油气藏在石油勘探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储层预测是难题。反射波勘探时由于假设反射界面为光滑且无限大平面,因此受到纵向、横向分辨率限制,不能有效识别碳酸盐岩缝洞、孔洞型油气藏等该类地质体。基于绕射波的储层预测方法可从地震数据中去除反射波后,只利用地震波场中的绕射信息进行分析。绕射波利用的难点在于绕射波为弱信号,掩盖在强反射背景下,因此,需要去除反射能量以突显绕射信息。基于反射波与绕射波的相关性差异,给出了一种绕射波分离方法。该方法结合平面波破坏滤波与中值滤波,利用正则化反演迭代算法求取反射波平滑倾角场,同时沿着估计出的倾角进行中值滤波,进而计算出波形、振幅稳定的反射数据,最后由地震数据减去预测出的反射波,实现绕射波提取。数值模型及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层间岩溶、溶洞、孔洞等地质信息,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为致密裂缝性气藏,储层为低孔低渗致密砂岩,裂缝尤其是高角度裂缝预测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由于储层与围岩波阻抗叠置,而且裂缝预测复杂,常规地震勘探技术难以适应气藏勘探开发的需要.为此,利用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储层预测、裂缝检测和含气性预测.以储层岩石物理参数敏感性分析为基础,利用多波联合反演、多波属性分析和多属性交会方法,更好地预测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分析储层含气性;利用纵波及转换波振幅特征,识别规模网状裂缝形成的高效储渗区;利用相干、曲率、循环重褶积、PS波方位各向异性、横波分裂等技术可靠预测裂缝,特别是高角度裂缝的分布及发育程度.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适用于川西深层致密裂缝性气藏的地震综合识别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气藏压裂前自然产能很低或基本无产能,压裂是低渗透气藏增产和保持经济开采的重要措施。传统的二项式产能方程只能描述高速非达西渗流,对于这种低渗压裂井,地层的低渗透性和裂缝的高导流能力使得其渗流规律已经和压裂前大不一样,二项式产能方程已无法描述气井的生产状况,必须建立新的产能方程。文章从渗流力学基本理论出发,建立了低渗透气藏压裂井三项式产能方程。该模型全面考虑低渗透气藏压裂井的低速非达西渗流和高速非达西渗流的影响,得出了低渗透气藏压裂井渗流阻力由三部分组成,即启动压力阻力、粘滞阻力、惯性阻力,三者同时存在使得渗流阻力加大,并提出了低渗压裂井产能预测方法,能够更精确地确定渗流阻力系数和合理产量等重要参数,为科学合理开发低渗透气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油气储集层裂缝非线性预测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基于储集层裂缝系统具有非线性特征,提出了裂缝非线性预测技术。裂缝非线性预测技术是由相空间的重建、裂缝的关联维分析及裂缝的突变理论预测技术所组成,与其他裂缝预测技术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势。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它能准确地确定储集层裂缝发育带及其空间展布,为裂缝系统的识别提供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