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对医用诊断 X 线机进行防护改装的方法及其防护性能的测试结果。从渡口市不同容量和类型的20台医用诊断 X 线机改装前后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防护改装的方法是可行的,改装的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移动式小型 X 线机综合防护装置。该装置把便于运输的部件、防护隔屏及暗室融为一体,为 X 线工作者、被检者和被检者提供了较好的防护。本文介绍一种移动式小型 X 线机综合防护装置。现将其基本构造和防护效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X线工作者、被检者和广大居民的健康与安全,除放射科操作人员要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外,还必须对X线机本身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本文介绍对陕西省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改进前后辐射水平的监测结果和防护性能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部分放射治疗设备性能检测及防护设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山西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对山西省39家医疗机构使用的28台60Co治疗机和21台医用电子加速器的防护性能进行了检测,并对其机房防护设施进行监测评价.检测结果显示,放射治疗设备防护性能总体较好,且医用加速器优于钴治疗机;机房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个改装苏联ГУТ-Со-400-1型治疗机的设计。可将医疗用的钴疗机改成大、小射野两用,以便作急性放射病的大动物实验。改装后既不影响平时医疗使用,又可提高机器的利用率。改装的方法比较简单,所用材料易于获得,加工也不困难,改装后仍可使用原来的长距离自动控制装量。改装前射线仅能由一个顶角约等于18°的圆锥形窗洞射出,在一米远处圆形射野平面的直径约等于30厘米,因此不能用于大动物照射实验。改装后钴源可以全暴露于防护壳外,最小的一侧的射线张角力120°,在一米远处可以得到直径为80厘米、均匀度不劣于15%的圆形射野。这样,仅在两侧便可同时照射4—8只狗。  相似文献   

6.
CT扫描是七十年代X线检查的新技术,目前对CT扫描机的辐射防问题国内报道尚少。为了对CT扫描机在一定工作条件下的环境辐射水平,提出合理的防护要求,我们对一台引进的全身CT扫描机周围的环境辐射水平进行了防护测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医用诊断X射线透视机受检者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测量结果。在159台被测机中有19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50mGy·min-1标准,占11.9%。超标原因与X射线机球管窗口处的固有过滤板厚度不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核工业系统的一次防护级和环境级X、γ剂量仪表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核工业放射性计量测试中心于1988年3—4月组织了一次该系统内的防护级和环境级X、γ剂量仪表比对。参加比对的有10个单位的19台仪表,其中防护级仪表11台,环境级仪表8台。比对结果表明,目前该系统内剂量监测质量保证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大部分仪表未能定期送检和一些环境监测仪表能响太差,还有些作为实验室标准的仪表最大偏差达14%左右。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在大型辐射设备上进行的核测量工作中,数字示波器通用控制软件的研制以及其功能特点。此软件利用VC^ 6开发,基于Windows95/98操作系统,实现了利用单台PC机通过GPIB总线对多台数字示波器进行控制。同时讨论了开发过程中一些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围绕放射性同位素^192Ir、^60Co源的应用开展的防护管理工作。首先是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对源的使用执行严格的管理程序和规定;重点说明了在不同应用现场采取的具体防护及管理措施;最后,介绍了射线源的采购、废源处理和运输等相应的管理程序及辐射事故应急计划等。上述一系列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保证了源的安全使用,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核舰船核事故舱室辐射后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核舰船的设计特点和实际运行经验,分析了核事故时放射性核素由核反应堆舱(以下简称堆舱)向其他舱室的传输途径及在各舱室中的分布,给出了放射性素活度和人员剂量的估算方法,计算了核事故情况下各舱室的辐射水平和人员的受照剂量,后果评价表明,设计基准事故时,各舱室辐射后果较轻,人员剂量没有超过有关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严重事故时,堆舱邻舱辐射后果严重,人员剂量超过有关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现行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介绍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外现行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中,具有代表性的是IEEE C95.1和ICNIRP导则.我国也于上世纪80年代由国家环保局等部委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但随着对电磁场生物效应及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影响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基于短时热效应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是否能够保障人体健康,已引起广大学者、专家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现行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及不足,并对我国今后制订新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核行业经验和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美国核管会在2014年将用于审查美国核电厂安全分析报告的《标准审查大纲》新增了19.3章"非能动先进轻水堆非安全级系统的监管要求"。其中"增强的设计标准"从纵深防御的角度全面提高了非能动先进轻水堆事故72h后和地震后所使用的重要非安全级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非能动先进轻水堆AP1000设计与标准审查大纲的一致性评估是核安全监管当局的审查重点,也是核电厂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首先介绍了非安全级系统监管要求的演变历程和实施步骤,其次评估了AP1000设计与《标准审查大纲》19.3章要求的一致性,并进一步从可用性、抗震能力、飓风、内部灾害以及水淹防护等多个因素重点分析AP1000设计能否满足"增强的设计标准"要求。最后针对AP1000无法满足《标准审查大纲》19.3章的情况给出具体解决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铀的特性,讨论了天然铀的摄入量限值和导出空气浓度,以及它们在制定辐射防护标准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铀矿冶设施退役工程的辐射防护标准问题按实施过程、退役终态和废物处置分别予以考虑。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新建议书的原则区分实践和干预两类活动,在应用实践和干预的防护体系及豁免原则时进行防护最优化,可使辐射防护标准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内照射剂量限制标准的发展。指出将水中放射性核素浓度作为内照射剂量限制标准的局限性。但是,对于环境管理,把它作为环境污染水平的管理限值还是有意义的。本文还讨论了推导管理限值的方法,认为考虑到关键途径和关键居民组的浓度因子法是一种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Measurements obtained from health physics instrumentation are basic to the radiation control process and are used by management to assure that radiation exposures are kept within limits specified by national-international authorities. Because of this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health physics instrumentation must be keyed on a continuing basis to changes in radiation exposure standards. In the last five years, there have been dramatic changes to the basic radiation protection standards. These changes should be evalu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ed for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instrumentation technology. At the time these assessments are made, care must be exercised to assure that radiation protection standards are not dictated by inadequate state-of-the-art technology. It is imperative that the development pathway to be followed be properly structured.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critical" instrumentation standards i.e., those standard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adiation status of the worker, public, and their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8.
戴瑜  张斌  赵福祥 《核安全》2014,(1):64-70
固定式X射线探伤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职业卫生标准《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2006)(以下简称GBZ 117-2006)为主要使用的技术标准与评价依据之一。针对固定式X射线探伤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包括探伤房曝光室的屋顶、通风孔、电缆管口以及防护门等辐射防护薄弱环节,从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方面展开讨论,对GBZ 117-2006提出完善与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修改《放射性防护规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讨论了对修改该《规定》的基本考虑:(1)尽量采用国际先进标准;(2)在总结我国辐射防护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充实一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辐射防护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