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公众的科学素养已成为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本文基于"科学素养"的定义,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部分中学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该年级学生科学素养的特点。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人类学中,吉尔兹提出地方性知识概念,它强调了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文化特质的知识。在对"科学素养"概念理解多元化的背景下,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引入地方性知识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探讨科学素养调查引入地方性科技知识合理性问题的基础上,选取了兼具民族性和边缘性的内蒙古地区的公众,进行了国家标准问卷和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地方性科技知识问卷的双重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对讨论的科学素养衡量标准多元化提供一个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供水系统运行状态实时模拟模型,首先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然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给出了准则判断了数据优势;建立了供水系统与用水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误差分析,探讨了供水量和用水量对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公众理解科学”概念进入中国15年以来引发的讨论和开展科学素养调查的情况。作者探讨了科学素养概念形成的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国家对科学素养关注点的差异。文章对调查指标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提出了建立适合中国社会形态的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同时,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调查中需要改革的思路。建议通过1至2年的努力建立既能够进行国际横向比较,同时能够进行国内发展趋势的纵向比较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婷 《科普研究》2012,7(2):22-28
在广义上的科普发展到科学传播的阶段,对公众需要了解什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都更加关注了,从而对公众科学素养的了解也经历着一个从定性研究到定量调查再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种方式齐头并进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维度——内容、方式、对象来看,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都需要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至于如何结合,则应在科学传播的实践中寻找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统计学中基于线性回归分析的系统负荷准确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协方差改进稳健模糊回归的预测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协方差参数估计,对传统基于均值参数的稳健估计方程进行改进,以便降低对数据中异常点的敏感性,并对多元正态变量的渐近性质进行分析。结合模糊线性回归,将预测结果划分在一个合理的模糊区间,从而进一步排除异常点。实例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模糊线性回归模型,提出的稳健模糊回归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异常数据的影响,降低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数理论计算模型参数较多、实用性不强的缺点,介绍了多元线性回归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并对一组艾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植被温度的简单模型,并利用模型对植被温度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数值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对准确地估算出了植被的温度,这为植被温度估算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程萍 《科普研究》2007,(2):39-48
本文使用我国第六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方法和评价标准,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的县处级公务员为调查对象,经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首次得到我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现状的基础数据及其与我国地厅级公务员和2005年我国公众的对比。  相似文献   

9.
基于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回归建模,结合变量重要性排序、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了武汉市市内流域(长江、汉江)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流域面积监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对比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更高,平均绝对误差更低,这说明随机森林算法在流域面积监测研究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青少年科学素养的结构,提出了科学素养的“九要素模型”,并从群体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学习科学的途径等四个方面,阐述影响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以此为依据,编制了青少年科学素养测评量表和背景调查问卷,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对北京市部分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状况进行了测评,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湖北省公民科学素养的现实状态,深刻地揭示科学素养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和交互关系,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湖北省境内展开研究。通过对1234名样本的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双变量的交互分析,探讨了当前湖北省公民的科学素养现状,科学素养与当前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关系,同时也发现了在科学素养中的很多亟待改进的问题。通过这些分析,我们认为为保证一个社会和谐有效的运转,必须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也是新时代和谐社会发展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2.
张超  何薇  李秀菊 《科普研究》2009,4(5):40-44
关于公民科学素质的研究在我国开展已有20多年。无论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为代表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还是对科学素质内涵等理论上的探索,都促进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研究水平的提高。本文总结了科学素质研究在我国的一些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今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研究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楼伟 《科普研究》2014,9(4):29-37,77
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是衡量公民自身科学素质的主要手段,也是国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重要参考。开展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既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成果,有利于国际比较,也要结合我国国情,客观反映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水平以及是否达到了提高科学素质的目标要求。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公民科学素质概念的构成分析,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民基本科学素质的内涵、基本标准及其测评方式,并尝试从"内容"和"程度"两个维度建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六要素模型以及三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郭元婕 《科普研究》2008,3(6):81-88
未成年人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监测的四大重点人群之一.国家及时准确地了解未成人科学素质状况,是正确认识本国公民科学素质现状之必须.由于未成年人代表国家未来,因此,掌握未成人科学素质的变化动态也是国家预测未来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依据.指标体系的开发是监测的起点,本文通过各种国际对比分析,利用德尔菲法设计一整套适用于我国未成人科学素质监测的指标体系,为我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美国米勒公民科学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学者J.D.米勒教授首创了公民科学素养测评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估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提供了有效工具.本文论述了米勒公民科学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与演变历程及其国际应用,并揭示了其对我国当前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建设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素养中的性别差异问题,是科学素养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以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在受教育年限和程度相似的情况下,男、女大学生科学素养仍然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并特别指出,在科学素养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评价标准等方面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将会对科学素养的性别差异有不同的认识,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翟立原 《科普研究》2007,2(6):12-14
基于对公民、素质和科学素质内涵的相关界定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一般要求,从4个方面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制定子目标。依据子目标给出了相应的科学传播内容体系,提出应建立测度公民接受科学传播后其相应科学素质变化的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李璐  蔡雪斌  甄瑞 《科普研究》2014,9(3):41-44,64
幼儿园教育是国民教育链条的开端,而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关系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达成,且决定幼儿科学素养水平。本研究采用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对安徽省3市14个幼儿园的166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不同学历、职级、年龄、教龄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调查的结果,针对幼儿教师科学普及提出了如下建议:(1)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科学普及;(2)充分利用当地科技资源进行科学普及;(3)采用多种形式(如科普剧、科普知识大赛)进行科学普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浙江省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展开问卷调查,获取关于浙江省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利用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性别、年级、专业和院校批次等因素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之间,科学素养水平并无显著差异,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亦大致相同;而性别、专业、院校批次和大学生的科技态度对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